俄语在中亚地区使用情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乌兹别克语在中亚地区的语言竞争格局如何在广袤的中亚大地上,语言的交流与竞争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其中,乌兹别克语在这一地区的语言竞争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乌兹别克语属于突厥语系,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语言。
在中亚地区,它与其他多种语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首先,俄语在中亚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在苏联时期,俄语被广泛推广和使用,成为了各领域交流的重要工具。
尽管苏联解体后,各国纷纷强调本土语言的地位,但俄语在教育、科学、商业等领域仍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在乌兹别克斯坦周边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其本国语言也在各自的领土内发挥着主导作用。
这些语言与乌兹别克语在地域上相邻,在文化和交流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
例如,在贸易往来中,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需要找到共同的交流方式,这就使得多种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相互碰撞。
从使用人口的角度来看,乌兹别克语拥有庞大的母语使用者群体。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为乌兹别克语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在逐渐渗透进中亚地区。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科技领域和国际交流中,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教育领域,乌兹别克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积极推动乌兹别克语在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了乌兹别克语教材的编写和师资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了与国际接轨,英语教育也在逐步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乌兹别克语的教育资源分配产生了影响。
在经济领域,乌兹别克语在国内的商业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
但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拓展,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俄语和英语,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的企业和商人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也促使一部分人更加注重多语言的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语言使用的习惯。
文化方面,乌兹别克语承载着丰富的乌兹别克传统文化和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来自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大量涌入,这其中不乏以其他语言呈现的内容。
哈萨克斯坦的语言与文化多样性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拥有丰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
位于中亚的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多样性,不仅语言上如此,文化也是如此多元。
首先,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哈萨克语和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哈萨克语属于突厥语系,使用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3%。
而俄语则是苏联时期的遗留,至今仍被大多数哈萨克人使用。
这种双语政策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一个语言上丰富多样的国家,使人们能够沟通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背景。
此外,哈萨克斯坦的语言多样性还表现在其境内的其他民族语言上。
由于哈萨克斯坦边界与中国、俄罗斯等国接壤,许多中国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和俄罗斯人等少数民族也在这个国家生活着。
这些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使得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大熔炉。
除了语言上的多样性,哈萨克斯坦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在这个国家都得以保留和传承。
例如,在哈萨克斯坦的农村地区,哈萨克人会举办传统的佳节庆典,如“纳乌拉兹节”和“库伦诺拉尔节”。
这些庆典包括音乐、舞蹈、服饰和食品,让人们能够亲身体验和了解哈萨克斯坦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城市,如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现代化的文化也开始兴起。
音乐会、展览和戏剧等各种艺术表演与文化活动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然而,尽管哈萨克斯坦在语言和文化上拥有如此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兴趣逐渐减弱。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学习和使用俄语和其他国际语言,这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和语言的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哈萨克斯坦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一些措施已经被采取。
政府鼓励学校增加哈萨克语的教学内容,并且促使年轻人更加重视传统文化。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也积极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开展各种活动以提高人们对哈萨克斯坦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哈萨克斯坦是一个拥有丰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国家。
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采用了六种官方工作语言。
这六种语言分别是阿拉伯语、中文、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
这些语言的选定是基于历史、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六种工作语言的情况。
首先,阿拉伯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在联合国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阿拉伯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它不仅在中东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而且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也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
因此,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阿拉伯语能够更好地与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沟通和合作。
其次,中文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文的地位不言而喻。
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中文能够更好地与中国及其他使用中文的国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向世界传播联合国的信息和理念。
再次,英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是最为通用和普及的国际语言之一。
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几乎成为了国际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因此,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英语能够更好地与各国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联合国的信息传播和国际合作。
此外,法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是因为法语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法语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国际刑事法院的工作语言之一。
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法语能够更好地与法语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法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再者,俄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是因为俄语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具有广泛的使用。
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俄语能够更好地与俄语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俄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最后,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主要是因为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等地区具有广泛的使用。
在联合国的工作中,使用西班牙语能够更好地与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西班牙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多民族国家的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的比较研究以"一带一路"上的六国为例钱伟提要:本文以位于“一带一路”上的六个国家为例,梳理和列举了这些国家当前的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从历史的观点深入分析了造成这些国家国语地位较弱、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复杂的历史原因,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说明人口结构为多核心型的多种(民)族的国家往往双语或多语并存,各语种之间互相竞争,得出国语和官方语言的选择实际上反映的是国际性语言和地区性语言、外来语言和本土语言、原宗主国语言和本民族母语语言综合博弈的结论。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语言认同冲突一国语、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的界定及比较国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是一组描述语言地位和功能的概念。
对于这三个在同一维度上相似但又有差异的语言学术语,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而规范的定义。
笔者查阅近年来的文献资料发现,学者将这三个概念相对举进行界定和辨析的研究非常有限。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三个术语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厘清。
国语(national language):顾名思义,就是“国家法定语言”的简称。
通常理解是政府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并提倡使用的统一的国内标准语,一般是本土民族语言中的一种,常以民族名(如新加坡的国语:马来语)或国家名命名(如菲律宾的国语:菲律宾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国语”的解释是:“本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新华词典》中的解释为:“由历史形成并由政府规定的一种标准化的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
是国家在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使用的语言$”根据上述权威工具书的解释,理论上国语应该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交际语,但实际上有些国家的国语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并非全民共同语,其作用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是"为了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法律裁决、正式文件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的一种或几种有效的语言”。
一带一路促进中亚教育合作发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地区与中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在经济领域,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额不断攀升,并且逐步向教育领域拓展。
本文将从中亚教育资源的现状、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中亚教育合作的发展。
一、中亚教育资源现状中亚地区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组成。
虽然这些国家都位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上,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教育资源也相对较少。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则相对富裕,在教育资源方面也更加丰富。
然而,尽管中亚国家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这些国家还是可以互相借鉴和合作。
例如,在语言教育方面,不同的中亚国家普遍使用不同的土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等语言。
这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了机会和合作空间。
二、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中亚国家的教育官员、学者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的教育制度、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并且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
例如,2018年,哈萨克斯坦政府资助了400名学生前往中国留学。
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也在逐渐增加对中国留学生的招收。
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合作。
例如,在Belt and Road国际教育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教育官员签署了多个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
通过这些谅解备忘录,这些国家可以互相合作发展教育、建立教育交流机制、共同举办培训和研修班等活动。
三、中亚教育合作带来的影响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教育合作不仅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教育资源的共享,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亚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进程中亚地区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拥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中亚地区是欧亚大陆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汇聚之地,也是许多帝国与国家兴衰的原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中亚地区文化多样性和历史进程的探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一、文化多样性中亚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形成的。
它位于中国、印度、伊朗和俄罗斯之间,也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
同时,这里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各个民族在这里相互影响、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1.语言多样性中亚地区是语言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
当地人民讲的语言和文字各具特色,种类繁多。
主要有突厥语系、伊朗语系、阿尔泰语系等多个语系。
例如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哈萨克语,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乌兹别克语,塔吉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塔吉克语等等。
这些语言中,有的采用阿拉伯字母,有的则采用西里尔字母,还有一些则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如蒙古文。
2.宗教多样性中亚地区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之一,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锡克教等多种宗教信仰。
其中最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它对中亚地区各族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这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民俗文化多样性中亚地区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和节日。
例如,哈萨克斯坦人民每年春季都会庆祝“纳乃雷克”(新年),塔吉克斯坦人民则有着庆祝“劳动节”、“诺鲁孜节”等多种传统节日,乌兹别克斯坦则是庆祝“庙会节”、“羊节”等。
二、历史进程中亚地区的历史进程几乎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是多元文化的结晶。
在那个古代,蕴藏着许多大国兴衰史和许多文化交流的传奇。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亚地区的历史进程,并重点阐述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1.蒙古帝国时期13世纪,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并开始向外扩张。
俄语在亚美尼亚的使用和发展现状研究作者:陈颖青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0期摘要:苏联解体后,俄语在亚美尼亚从官方用语变成通用外语,但俄语的不可替代性令它的使用也在不断变化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亚美尼亚的俄语语言政策,加深对独联体国家亚美尼亚的了解,促进两国友好交流。
关键词:俄语亚美尼亚教育文化语言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俄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主要是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成员国使用,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在世界影响力的减弱,许多前苏联国家开始“去俄罗斯”化,其中俄语的地位就是一重要体现。
本文主要研究亚美尼亚在苏联解体后,尤其是现阶段俄语的使用和发展情况。
俄罗斯在《现代亚美尼亚的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俄语是和平与多元文化教育的最重要工具》等文章中都有讨论该问题,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俄语教师国际会议中都有相应研究成果。
在前苏联国家中,亚美尼亚常常被视为单一民族国家,但事实上,亚美尼亚人约占共和国人口的97%,很多少数民族生活在亚美尼亚,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族,亚美尼亚的俄语社区出现在19世纪,当时北高加索和南高加索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
俄罗斯和亚美尼亚之间的联系从基辅罗斯时期便开始了。
和很多前苏联成员国不同,亚美尼亚的俄罗斯人数量并不多,俄语的地位不是由民族构成决定,而是由政治、社会和文化因素决定的。
作为独联体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官方用语,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历史的因素,俄语在过去和现在一直在亚美尼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亚美尼亚将俄语作为母语的人主要是:(1)俄罗斯或者苏联时期其他地区的移民。
(2)接受俄语教育的亚美尼亚人。
(3)难民[1]。
但是,俄语的作用并不仅仅发挥在俄语社区,它在科学,文化和传媒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大量的群体因为交流需要而被动的使用着俄语。
所以,正如俄语是前苏联国家之间沟通的通用语,现今的亚美尼亚在国际事务上使用的材料也往往是俄语。
亚美尼亚方面的自主发展苏联时期,俄语是联盟内国家公民之间克服语言障碍的主要手段,1993年亚美尼亚通过的《语言法》使俄语的地位被削弱,并确立亚美尼亚语为官方用语在所有领域使用。
为什么某些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而其他语言只在小范围内使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与思想的载体。
然而,为什么有些语言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而其他语言则只在某一小范围内使用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等。
接下来就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历史原因历史是一切现实的基础。
在语言的发展历程中,历史原因是决定语言是否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
例如,拉丁语曾经是欧洲的通用语言,直到中世纪后期,它逐渐演变为许多现代欧洲语言的基础,如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
相对而言,其他古老的语言因为历史的变革而被遗失或边缘化。
因此,历史的经过决定了语言的地位。
二、地理原因地理环境也是决定语言使用范围的重要因素。
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导致的。
例如,英语广泛应用于欧洲、美洲、澳洲等地,而汉语则是亚洲的重要语言。
由于地理的差异,跨越地理边界的语言通常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传播和普及。
三、经济和政治原因经济和政治因素对于语言的广泛使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国家是世界上大国,其语言也就变得更加通用。
例如,英语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语言之一,这是因为英国曾经是帝国主义国家并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而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
类似地,西班牙语和法语等语言也广泛应用于其他国家。
另外,政治因素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和传播。
例如,苏联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俄语也成为了它的官方语言之一,并在东欧和中亚地区广泛使用。
四、文化和思想价值文化和思想价值也是许多语言得以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
例如,拉丁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语言本身,更在于其与古典文化和学术研究的紧密联系,因此成为了科学、医学和法律等领域的专用语。
又如汉语则被广泛应用于道家、儒家、佛家等文化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因此,文化和思想传承与语言的流行运动息息相关。
综上所述,语言的广泛使用与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有关。
浅谈俄语在中亚国家的现状与发展2019-10-20内容摘要:苏联解体后,俄语在中亚国家的地位逐渐边缘化,中亚五国通过实⾏语⾔政策,使官⽅语⾔本⼟化,并使⽂字拼写更趋向于拉丁化。
这些举措都使俄语在中亚的地位岌岌可危,虽然俄语在中亚五国的地位⼤不如前,但是俄语在各个国家在⽇常⽣活中还是拥有频繁的使⽤率,其仍在中亚五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另⼀⽅⾯,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俄语在中亚的发展趋势还值得探究。
关键词:俄语中亚五国现状与发展⼀.俄语在中亚国家的现状1.公共⾏政⽅⾯。
就现阶段来看,乌兹别克斯坦与⼟库曼斯坦已经成功⽤国语代替俄语作为公共语⾔。
⾃独⽴后,⼟、乌两国分别向国内推⼴⼟库曼语与乌兹别克语成为其公⽂事务⽤语。
虽然在公共⾏政⽅⾯乌国已将语⾔完全本⼟化,但是在制定法律条⽂与重要机关⽂件时,依然需要参考俄语,两语共⽤。
与此同时,其余三国也在积极开展⽤国语代替俄语统⼀公⽂事务的⾏动。
在独⽴之初,哈萨克斯坦就宣布以国语代替俄语作为公共⽤语,但由于当时哈萨克语普及⾯过窄,后来便⽆疾⽽终。
直到2010年,哈⽅副总理的⼀系列举措最终统⼀了国语作为公共⽤语。
相继的,塔吉克斯坦也在2010年通过法律条⽂统⼀了国语的地位。
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快了统⼀国语的进程。
2.传媒⽅⾯。
虽然在公⽂与教育⽅⾯中亚各国已针对俄语出台了弱化的措施,但是俄语在中亚五国居民如常⽣活中的应⽤还⼗分频繁。
在独⽴后,⼟库曼斯坦开始全国范围内停播俄语节⽬,禁⽌发⾏俄语报纸,极⼒断绝与俄语传媒的关系。
在乌兹别克斯坦,俄语报纸、杂志的发⾏量有限,所以民众接触俄语传媒的机会并不多,但是由于在乌很多法律条⽂与政府⽂件都由俄语构成,所以当地民众接触俄语情况较好。
在塔吉克斯坦政府虽然不限制俄语刊物的发⾏但是定价却⾮常⾼,可以稳定接收到数个来⾃俄罗斯的电视节⽬。
在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俄语传媒的地位较⾼,占据了市场的70%以上,来⾃俄罗斯的电视节⽬在当地很受欢迎。
俄语在中亚地区使用情况研究
作者:王巧时
来源:《活力》2017年第12期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亚各国与俄罗斯交往密切,中亚对俄罗斯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意义。
俄罗斯与中亚各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频频展开合作,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除了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在俄罗斯与中亚关系中始终存在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俄语在中亚的社会地位问题。
在俄罗斯的政治干预和影响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力的逐渐恢复,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变得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亚居民选择去俄罗斯务工,在这种情况下,中亚居民对俄语的学习热情又高涨起来,俄语在中亚社会中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俄语在中亚的使用状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 俄语在中亚地区使用情况
1.1中亚居民掌握俄语的情况
总的来讲,俄语在中亚各国使用状况各不相同,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国家,半数以上居民掌握俄语,比如哈萨克斯坦的84%;第二梯队国家,20%-40%居民掌握俄语,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第三梯队国家,掌握俄语的居民少于30%,而且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几乎不使用俄语,比如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苏联解体后大量的俄罗斯族人从中亚返迁俄罗斯或者移民到其他国家,加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近20年来中亚俄罗斯族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从独立初的30%下降到目前的17%左右。
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俄语居民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改学中亚语言而放弃了俄语,因为部分国家在入学和工作时要求必须掌握中亚语。
俄语在中亚各国的使用状况因这些国家中俄罗斯族居民的数量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哈萨克斯坦境内的俄罗斯族人约占人口总数的24%,所以该国的俄语使用状况较好,居民可以使用俄语开展工作,获取经济、文化、体育、科技等信息,日常交流中也经常使用俄语;土库曼斯坦的俄罗斯族人只占人口总数的2%,俄语使用受到很大限制,甚至俄语商业广告都被禁止;塔吉克斯坦的俄罗斯族人只占人口总数的1%,政府积极发展塔语教育而限制俄语教育,由于教学水平和质量低下,该国掌握俄语的居民越来越少,俄语正逐渐失去族际交际用语的地位。
1.2俄语在中亚的社会地位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相继颁布了新的《语言法》,规定本国的主体民族语言为国语,在大多数国家里俄语只作为族际交流语言,使用范围和社会功能受到较大限制。
由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族和操俄语居民人口数量较多,加之当地俄罗斯人组建了许多俄罗斯人社团,他们积极参加争取俄语社会地位和保障俄语使用权的社会活动。
俄语在哈萨克斯坦是官方语言,与哈萨克语一起被广泛地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的公文、文牍起草和发布事务中。
俄语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拥有官方语言的地位,而且近年来该国多次强调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扩大主体民族语言—乌兹别克语的使用范围,逐渐限制和减少俄语的使用。
塔吉克斯坦1994年11月通过了独立后第一部宪法,规定俄语是族际交流语言。
但由于1991年以来大量的俄罗斯族人和其他操俄语居民陆续离开塔吉克斯坦,迁移到俄罗斯和其他国家,该国操俄语居民数量逐渐减少,从1998年开始,塔吉克斯坦政府规定政府公文必须用塔吉克语发布,俄语的使用受到更大的限制。
土库曼斯坦的俄语状况更加糟糕,根据该国1990年语言法的相关规定,俄语享有族际交流用语的社会地位。
但土库曼斯坦一直实施着排挤俄语的政策,全面减少甚至禁止俄语在社会某些领域的使用,俄语普及程度和使用范围越来越小。
2 俄语在中亚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中亚俄罗斯人和操俄语居民的减少
随着苏联的解体,大量的俄罗斯族人和其他操俄语居民陆续从中亚迁回俄罗斯或迁移到其他国家,使得中亚各国操俄语居民的数量大量减少,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2.2中亚各国继续压缩俄语的使用范围
中亚各国仍然在不断强化主体民族语言的国语地位,对俄语的使用范围大加限制。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2013年下令从一年级开始教授英语,俄语在二年级才开始教授。
在该国的非乌兹别克人的学校中,塔吉克人、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学校也已经减少了俄语教学,同时增加了英语教育。
现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中小学里教授俄语的教师都不是母语为俄语的人,在大学里非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仅在一年级把俄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用于学习俄语的时间也从原来的240小时减少到72小时,俄语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因此,俄语将在乌兹别克斯坦不断遭到边缘化。
2.3俄语在中亚面临其他外语的挑战
中亚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当下世界各大国关注的焦点,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影响外,其他国家和组织也积极介入该地区,如美国、欧盟、英国、中国、韩国、伊朗、沙特、土耳其等,竞相参与中亚地区事务,扩大在中亚的影响。
各国进入中亚,拓展自己的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投资中亚的教育。
目前美国、土耳其、欧盟都在中亚开办了自己的学校。
美国
相继在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3所中亚美国大学,提供四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
3 俄语在中亚地区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中亚对俄语的需求仍会很大,俄语在中亚还会继续得到发展。
俄语作为族际交流语言,社会交际功能强大。
很大一部分中亚居民认为掌握俄语十分必要,应该学习俄语。
俄语在科学研究方面还继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通过俄语可以获得较多的俄语文献资料,包括一些专业的资料。
因为大多数科技资料都是用俄文书写的,许多资料来自俄罗斯,却很少被翻译成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中亚主体民族文字,中亚学者大都依靠俄语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料。
俄语在传播科学和专业知识方面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亚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中亚俄语地位问题关系俄罗斯的政治影响力,被俄罗斯领导人视为国家必须面对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维护和巩固俄语在中亚的社会地位,保护中亚俄罗斯人的利益对俄罗斯提升国际威望、展现大国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语在中亚的社会地位问题影响到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反过来,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关系的变化也会对俄语在中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中亚俄罗斯族人口占有很大比重,俄罗斯非常重视居住在中亚的俄罗斯族人问题,维护俄语在中亚的社会地位问题是维护这些境外同胞利益的重要工作。
俄罗斯政府正在实施一系列旨在帮助境外俄罗斯人、支持境外俄语发展的计划和方案。
俄罗斯政府的这些措施对于维护俄语在中亚的使用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宏莉,张玉艳. “语言法:塔吉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新发展”.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