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措施有哪些【健康小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36.67 KB
- 文档页数:2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一)【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检验防制地方性砷中毒又称地砷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地方性砷中毒严重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它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
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机体每日砷的总摄人量,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砷的总摄人量不宜超过200pg。
为控制砷中毒的发生,病区人群生活环境和食品中的砷含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建立健全环境和食品砷标准为控制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先后制订了环境、食品砷的卫生标准。
1958年WHO制定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0.2mg/L,1963年这一标准被修改为0.05mg/L,从1993年起WHO建议将该标准修订为0.01mg/L。
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饮用水砷含量的标准均为0.05mg/L。
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饮用水砷含量的限值仍然定为0.05mg/L。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砷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对我国砷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
砷标准的制订(修订)、颁布和实施对预防控制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展环境砷的监测通过对空气、水、食品、燃煤以及生物样品的砷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采的水源和煤矿进行砷含量的检测,可及时了解环境砷的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改用低砷水源改用低砷水源是控制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砷含量为≤0.05mg/L;WHO推荐标准为≤0.0lmg/L。
按每人每天饮水量2升计算,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将不会超过200μg(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不超过120μg)。
地方病宣传防治知识地方病,是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疾病,其发生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地方病包括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宣传和防治地方病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碘缺乏地区,如果人们长期摄入碘不足,就容易患上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严重的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导致智力低下。
为了预防碘缺乏病,我们可以通过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
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接下来,再说说地方性氟中毒。
这种病通常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或者食用高氟食物引起的。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
氟斑牙会使牙齿变得发黄、发黑,甚至出现缺损;氟骨症则会导致骨骼疼痛、变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在于改善水源,降低水中的氟含量。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地方性砷中毒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地方病。
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或者饮用含砷量超标的水,都可能导致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的症状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甚至可能引发皮肤癌等严重疾病。
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重点在于加强环境治理,改善饮用水质量,减少砷的摄入。
那么,如何有效地宣传地方病防治知识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广泛传播地方病的危害、防治方法等信息。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普节目、公益广告,吸引大众的关注,提高大家对地方病的认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在学校、社区等场所的宣传教育。
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们普及地方病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从小树立预防地方病的意识。
简述预防砷中毒的措施一、了解砷的来源。
1.1 砷在自然界的分布。
砷这个东西啊,它在自然界到处都有。
有些矿石里就藏着砷,像雄黄啊,雌黄啊,这些东西看着挺特别,可里面的砷要是不小心进到人体,那可就麻烦了。
还有些土壤里也有砷,要是在这种土地上种庄稼,庄稼可能就会吸收砷,然后我们吃了这些庄稼就有中毒的风险。
这就好比“病从口入”,我们得小心这个隐藏在食物源头的危险。
1.2 人为因素导致的砷污染。
现在这社会啊,有些工业活动也会产生砷污染。
比如说一些金属冶炼厂,他们在提炼金属的时候,可能就会把砷释放到环境里。
还有些化工企业,如果处理不好废弃物,砷就会偷偷溜出来。
这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鬼,到处搞破坏,给我们的环境和健康带来威胁。
二、从饮食方面预防砷中毒。
2.1 选择安全的食物。
咱们在买食物的时候啊,可不能马虎。
那些可能被砷污染地区产的食物,尤其是大米啊,要多留个心眼。
尽量选择有正规来源,经过检测的食品。
就像咱们常说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吃的东西关乎健康,可不能随便。
对于海产品,有些贝类可能会富集砷,那也得适量食用,不能贪多。
2.2 饮水安全。
水可是生命之源,但是水里也可能有砷啊。
如果是地下水,特别是那些靠近矿区或者污染企业的地方,一定要检测合格了才能喝。
要是不确定,就喝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这就好比渴了不能乱喝水,要找干净可靠的水源,不然就像“饮鸩止渴”,那可不得了。
三、日常生活中的防范措施。
3.1 避免接触含砷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含砷的东西咱们得离远点。
比如说一些老式的杀虫剂、鼠药,这些里面可能就有砷。
家里要是有这些东西,可得妥善保管,千万别让孩子或者宠物碰到。
这就像把危险的东西锁在笼子里一样,不让它有机会伤人。
3.2 工作中的防护。
要是工作中会接触到砷,那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位。
像在那些可能接触砷的工厂上班,要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
这就好比上战场要穿盔甲一样,得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换衣服,可不能把砷带回家。
什么是砷中毒及其预防措施
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
中国,砷中毒大多数是由饮用水中含砷量过高引起的。
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
砷具有金属性,其毒性极低,但其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其有机化合物均有毒性。
【中毒原因】误将信石当面碱、团粉、糖、盐等加入食品,误食含砷农药拌的种粮、污染的水果、毒死的畜禽肉等。
【中毒表现】可有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腹剧痛、米汤样粪便等,较重者尿量减少、头晕、腓肠肌痉挛、发绀以至休克,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麻痹症状,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消失等。
注意:皮肤癌与摄入砷和接触砷有关,肺癌与吸入砷尘有关。
【急救与治疗】催吐或洗胃,肌注5%二巯基丙磺酸钠。
砷中毒【预防措施】
1.对含砷毒物严加保管。
2.砷剂农药必须染成红色,以便识别并防止与面粉、面碱、小苏达等混肴。
外包装必须标有“毒”字。
3.剩余的拌砷毒谷、毒饵应深埋,剩余的药种,应绝对禁止食用或作饲料。
4.凡接触过砷制剂的器具,用后必须仔细刷洗,并不得再盛装任何食物。
5.禁止用加工粮食的碾子等磨压砷制剂。
对砷的身体防护措施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对砷的身体防护措施。
这砷啊,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要是不小心和它打交道没做好防护,那可就麻烦啦!首先呢,咱们得弄明白为啥要采取防护措施。
砷这东西有毒性,要是进入咱们身体,那可能会引发各种健康问题,比如损害咱们的内脏器官,影响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甚至可能致癌。
所以啊,做好防护就是在保护咱们自己的健康,这可马虎不得!那具体咋防护呢?第一步,咱得把自己包严实喽!穿上专门的防护服,就像给咱们的身体穿上一层坚不可摧的铠甲。
这防护服得是能阻挡砷的那种,材质要好,不能有漏洞,不然砷就会钻空子。
穿上它,就像超级英雄穿上战衣,把砷拒之门外。
还有啊,别忘了戴手套!这手套也不是随便的手套,得是能抗砷的专业手套。
想象一下,咱们的手就像宝贝,得好好保护起来,不能让砷有一丝碰到的机会。
接下来,戴个防护面罩或者护目镜也很重要。
为啥呢?因为砷这玩意儿可能会以小颗粒的形式飘在空中,要是不小心进了眼睛或者被吸进鼻子、嘴巴里,那可就糟糕啦!这面罩和护目镜就像是咱们脸上的盾牌,把危险统统挡住。
再说说工作环境。
要保持通风良好,就像给房间装了个超级大风扇,把可能存在的砷气呼呼地吹走,让新鲜空气进来。
而且,工作区域要经常打扫,不能让砷有藏身之地。
操作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
避免直接接触含砷的物质,如果必须接触,动作要轻缓,别把砷给弄得到处飞。
做好这些防护措施,那预期效果可就很棒啦!能大大降低砷对咱们身体的危害,让咱们健健康康的。
不会因为砷而生病,每天都能精神饱满,该吃吃,该睡睡,享受美好的生活。
总之,对砷的防护可不能掉以轻心。
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把防护措施做到位,让砷无处可侵。
记住啦,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可别嫌麻烦,毕竟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嘛!。
安全管理职业卫生之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砷中毒的意义砷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是很多金属及非金属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
然而,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影响了职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给个体和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安全管理职业卫生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砷中毒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两种病情的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急性砷中毒是指一次暴露于高浓度砷化合物的环境下所致。
它通常发作得非常突然,持续时间很短,但症状十分严重。
急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 消化系统表现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2. 神经系统表现急性砷中毒的早期起病急,症状明显,病人常出现头痛、眩晕、精神恍惚、嗜睡等表现。
严重者会出现昏迷、惊厥、肢体抽搐等症状。
3. 其他表现病人可能出现全身虚弱、肌肉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慢性中毒慢性砷中毒是指吸入或摄入小剂量砷化合物所致,可能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产生临床症状。
慢性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1. 皮肤改变慢性砷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病变。
皮肤表现为斑状色素沉着,或呈鱼鳞状角化,严重者可能出现角化瘤、皮肤癌等。
2. 消化系统表现慢性砷中毒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3. 神经系统表现慢性砷中毒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为四肢麻木、手脚发凉、肢体乏力、眼睛疼痛等症状。
砷中毒的预防措施砷中毒的发生主要与砷暴露量和暴露时间有关,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防止砷中毒的关键。
下面列举几个预防措施:1. 保障职工的个人防护砷中毒主要通过吸入和皮肤接触而发生,所以要保障职工的个人防护。
这包括通过穿戴适当的防护装置,如防护面罩、防护服、手套和靴子等,来减少职工的砷暴露量。
2. 在作业场所落实严密的通风措施通风措施是防止砷中毒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要在作业场所落实严密的通风措施,以确保作业场所经常处于通风状态。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地方性预防砷中毒教案赵福波教学内容: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砷中毒,了解砷中毒的相关表现。
2、使学生知道砷中毒的一些常见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一、基本介绍砷中毒,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
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
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即可致死。
砷中毒死亡者尸体皮肤呈脱水状,口唇、指甲明显青紫。
熔炼或焙烧含砷矿石时,砷以蒸气状态逸散于空气中,迅速形成氧化砷;砷酸铅Pb3(AsO4)2、砷酸钙Ca3(AsO4)2等为农药用于杀虫灭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农业用于杀虫灭鼠,皮毛工业中用于消毒防腐,玻璃工业中用作脱色剂。
雌黄As2S3、雄黄As2S2、巴黎绿(醋酸砷酸铜)均可制成含砷颜料,祖国医学中应用雄黄、三氧化二砷为外用药治疗皮肤病。
二、元素来源: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砷黄铁矿(FeAsS)等。
由三氧化二砷用碳还原而制得。
生理学原理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
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
砷对粘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
经粘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
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1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
砷中毒主要类型砷中毒一般都是由口服引起的。
砷急性中毒的症状有两种类型,即麻痹型和胃肠型。
其中尤以胃肠型较为常见。
大量砷化物进入体内,可以麻痹中枢神经,出现四肢疼痛性痉挛,意识模糊、谵妄、昏迷、脉搏速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数小时内因毒物抑制中枢神经而死亡。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长期或高剂量接触砷可导致人体发生中毒。
砷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砷中毒的临床表现1. 皮肤症状砷中毒的典型表现是皮肤病变,包括荨麻疹、皮肤糜烂、水疱、瘙痒等。
这些皮肤症状往往是接触砷污染物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2. 消化系统症状长期或高剂量接触砷会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进一步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3. 呼吸系统症状砷中毒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例如干咳、胸闷、气促等。
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吸入砷污染空气引起的。
4. 神经系统症状砷中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表现为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中风和神经性疾病。
5. 其他症状砷中毒还可能表现为其他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例如肌肉痛、关节痛、脱发、贫血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中毒的晚期出现。
二、砷中毒的预防措施1. 避免接触砷污染物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或高剂量接触砷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空气。
在接触可能污染的环境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2. 饮用安全水源注意保证饮用水源的安全。
避免饮用可能受到砷污染的水源,如井水、地下水。
选择可靠的水源,如市政供水等,确保水质达标。
3. 合理饮食饮食是一个重要的砷摄入途径,所以合理饮食对于砷中毒的预防尤为重要。
建议选择新鲜的、有机的食材,尽量减少或避免摄入砷污染的食物,如含砷量较高的海产品和农产品。
4. 增强免疫力通过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锻炼来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减轻砷中毒的风险。
充足的营养和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对于砷等有毒物质的抵抗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以及通过血液检测砷的浓度,有助于早期发现砷中毒并及时采取措施。
总结: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地方性砷中毒,也称为“黑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砷超标的地下水或饮用含砷高的食物导致的慢性病。
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川西高原、秦岭山区、云南高原和海南岛等地区。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将从检验和防制两个方面介绍地方性砷中毒的相关知识。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1. 感性检验感性检验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之一,通常通过观察、闻、尝等方式进行。
但该方法不够准确,不能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2. 分析检验分析检验根据砷的溶解性,常用酸溶法和碱溶法进行检测。
酸溶法适用于砷化合物、石英砂和岩石等样品的检测;碱溶法主要用于自然水源和土壤样品的检测。
分析检验虽然准确,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且需要样品处理和分离,检测时间较长。
3. 生物学检验生物学检验通过检测在体内砷的含量来判断砷中毒程度。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皮肤、毛发、指甲和尿液中砷的含量等。
生物学检验可以较快地得到检测结果,但也存在砷污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存在的问题。
二、地方性砷中毒的防制1. 饮水防范饮水是主要途径之一,饮水砷含量超标会导致砷中毒。
因此,饮用地下水、河水和池塘水等要进行砷含量检测,如砷含量超标,则应立即寻找其他安全的饮水来源。
另外,水源水质检测应覆盖全部净水和管道输送环节,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2. 食物防范饮食是另一主要途径,食品中砷的检测也十分重要。
应严格控制土壤砷含量,避免使用含砷肥料,如发现食品中砷含量超标,应立即停止食用该类食品。
此外,应推广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品烹饪方式,如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少食用动物肝脏等富含砷元素的食品。
3. 安全饮食知识普及针对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地方性安全饮食知识普及措施,提高公众的安全饮食意识,如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推广安全饮水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等。
4. 疾病治疗对于已经患有地方性砷中毒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砷中毒所带来的危害,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砷中毒现场处置方案背景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元素,它存在于土地、水和空气中。
然而,在某些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砷的含量可能过高,导致危害健康的问题。
长期暴露于高砷含量环境下会导致砷中毒。
砷中毒是一种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砷中毒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各种疾病,例如皮肤病、癌症甚至死亡。
现场处置在进行砷中毒现场处置时,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置方案。
紧急救援如果出现疑似砷中毒的紧急情况,应该立即呼叫当地急救服务。
在等待急救服务到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行动:1.立即将疑似中毒人员从砷污染环境中撤离,并远离污染源。
2.如果受害者着有砷污染的衣物,应迅速将其除去,并用大量的洁净水冲洗全身。
在洗涤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清洁发际、脸、颈、耳朵、指甲床和足部等易染砷的部位。
3.如果受害者有意识且呼吸道通畅,则可以将其加速到医疗中心,以便接受专业的治疗。
污染物清除如果发现了有砷污染的环境,应该采取措施以减少威胁公众健康的风险。
在清除过程中,应该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衣。
一些清理步骤如下:1.将砷污染环境隔离,以防止人员进入。
2.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取决于砷的类型和污染程度。
首先应考虑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危险。
可以通过用干净和温和的洁净剂清洗或吸附砷。
3.在进行清除过程时,应该将产生的污染物和物质妥善处理。
应保持通风良好,在清除过程结束之前,不要离开清理区域和场地。
预防措施砷中毒的最佳预防方法是避免其接触。
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以减少公众暴露于砷污染的风险:1.避免在可能存在砷污染的区域生活、工作或玩耍。
2.如果在可能存在砷污染的环境中工作,则应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
3.在使用可能含有砷的产品时,应该谨慎使用。
应该严格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避免过度暴露。
结论砷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需要注意及时处理。
在砷中毒场景中实施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紧急救援和污染物清除。
砷中毒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砷中毒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砷中毒应该如何护理,砷中毒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砷中毒:
*一、预防:
应注意对长期接触砷类物质的作业人员的保护。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砷中毒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砷中毒的护理方法,砷中毒的常见护理措施。
*砷中毒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1.砷中毒后宜喝绿豆汤。
2.常饮食中,海藻、干贝、虾等海产品中,砷含量也较高,如果吃了大量海鲜,就尽量不要再喝果汁。
3.饮食方面多避免损害肝脏等食物,可清淡饮食,多食些补血的食物,如大枣、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及抗氧化的食物。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砷中毒,砷中毒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砷中毒”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防氟中毒健康教育教案(供参考)汉阳镇中心小学班一、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
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牙齿损伤的表现称氟斑牙,主要表现为儿童牙齿出现斑釉、着色或缺损改变。
骨骼损伤为主表现称氟骨症,主要表现为成人出现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功能障碍等。
严重者表现弯腰驼背,甚至瘫痪。
二、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史本病历史已经很悠久,在人类远古祖先生活时代可能已存在。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时,已发现在由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许家窑人化石上的慢性氟中毒遗迹。
该文献记载,在左中门齿冠唇面和犬齿的齿冠基部有明显的黄色小凹坑,认为“这是氟性斑釉齿病症的遗迹”。
许家窑遗址地质时代距今在10万年以上,这大概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地氟病遗迹。
此外,山西襄汾县曾出土10万年前“丁村人”的氟斑牙化石。
我国三国时代魏国的嵇康在其所著《养生论》中提及“齿居晋而黄”,这可能是涉及氟斑牙与水土关系的最早文字记载。
如今的山西省仍是我国地氟病的历史重病区。
在国外曾对阿拉伯湾巴林岛公元前250-公元250年间的尸骨与牙进行古生物病理学研究,发现一些标本有氟斑牙和氟骨症的三、地方性氟中毒有那几种类型根据氟的来源和摄氟途径不同将地方性氟中毒分为三大类: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
汉阴县境内,汉阳境内的氟中毒,主要是燃煤污染型中毒。
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使用无排烟管道的土炉灶做饭或者敞炉烤火取暖、熏烤粮食、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中氟砷含量过高,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使人体摄入过多的氟、砷,从而引发慢性中毒。
四、地方性氟中毒人群表现特点地方性氟砷中毒可出现中枢神经、肌肉、胃肠道、骨骼等一系列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牙齿的变化,也就是氟斑牙、氟骨症。
地方性砷中毒一概述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地砷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
除致皮肤改变外,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内脏癌高发。
在重病区,当切断砷源后或离开病区,经过多年仍有地砷病的发生,表明由砷引起的毒害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并逐渐显示出远期危害—皮肤改变,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等。
二病因地砷病主要是通过长期饮用含有高浓度无机砷的水或燃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酶所引起。
砷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砷的氢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根据砷的来源,人类暴露砷方式大体上可分为生活接触、职业性砷暴露、环境污染及医源性暴露等方式。
其中,生活接触方式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的最主要途径,是形成地砷病病因链的重要环节。
在生活性接触中,主要通过引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地下水所致,成为饮水性砷中毒。
在中国,还有少数病区,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敝灶燃烧高砷煤,污染了室内的空气和食物而造成的慢性砷中毒,称为燃煤污染型砷中毒。
两种类型的砷中毒在临床表现方面基本一致。
三临床表现临床上,地砷病多为慢性砷中毒表现。
在不同病区,由于携砷介质不同及摄入量的差异,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在轻病区病人往往只有轻的皮肤病变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在重病区病人体征明显,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同时心血管病、肝病、肿瘤等并发也较多见。
经消化道摄入砷量较高时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个别情况下如误饮含砷很高的泉水,曾引起群发性急性砷中毒。
1.临床症状(1)神经系统一般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损害两类表现。
①中枢神经损害睡眠异常(失眠、多梦、嗜睡等)、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疲乏等非特异神经衰弱综合征。
②周围神经损害周围神经损害表现通常包括颅脑神经和脊髓神经两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措施有哪些
文章导读
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主要就是要注意环境的阻止问题,从环境方面阻止和减少易感染人群,还有避免接砷源,如改水降砷、禁绝采挖和禁止燃用高砷煤等这些措施。
1、地方性砷中毒是典型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与经济、生活、行为方式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采用“环境干预—行为干预—医学干预”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从环境方面阻止或减少易感人群与砷及其化合物的接触。
切断砷源(如改水降砷、禁绝采挖和禁止燃用高砷煤、改炉或改灶、发展新能源等)是预防和控制的根本措施。
3、由于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与病区群众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控措施的真正落实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可通过砷中毒危害与防控宣传教育,使病区暴露者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变食物干燥、保存、食用方法。
调整住房结构和改变取暖方式,同时在禁用高砷煤的基础上,加强病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4、砷中毒尤其是砷所致癌症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因此应对砷中毒高危人群、现患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