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60
麻醉科规章制度范文一、绪论麻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服务,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为了规范麻醉科的工作流程,增强科室的管理效能,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安全、医疗质量和麻醉科的稳定运行,维护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的信任。
二、麻醉科人员管理1. 麻醉科应设有合适数量的专业麻醉医师、麻醉护士和技术人员。
科室应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以保证科室的正常运转。
2.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接受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科室应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科内培训和外部学术交流活动。
3.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秉持医疗伦理原则,严禁索贿受贿、违反纪律和职业操守。
三、设备管理1. 麻醉科应配备必要的麻醉设备和监护设备,包括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2. 麻醉设备的购置和维修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经过科室负责人审批和医务部门的验收。
3. 麻醉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培训和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麻醉效果。
四、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 手术前,麻醉医师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并与手术医师和团队进行沟通和协调。
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要重点关注和处理。
2.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做好麻醉设备和药品的准备,确保手术开始前一切的准备工作就绪。
手术前必要的检查和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马虎或疏忽。
五、手术期间的麻醉管理1. 麻醉医师应以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为首要责任,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调整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手术。
2.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要严格遵循规定的手术操作步骤,保持手术场地的清洁和整齐。
麻醉医师在手术期间应以患者为中心,协调手术团队的工作,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六、手术后的麻醉管理1. 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合理的镇痛和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麻醉学专业使用)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2.掌握学好麻醉的方法。
3.熟悉麻醉的分类。
二、授课要点1.麻醉学发展简史——现代麻醉学的开始与发展。
2.麻醉学专业的任务与范围。
3.如何学好麻醉、麻醉的分类。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麻醉前对病情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对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的评估要点。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访视——ASA分类法。
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查——对全身情况、心、肺、肝、肾、CNS、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评估。
3.自学: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和基本原则。
二、授课要点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重点),麻醉准备和准备与检查2.麻醉前用药(重点)。
3.自学: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3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熟悉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点以及气管内插管的基本方法(经口、经鼻)。
3.了解插管困难的插管方法。
4.了解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5.熟悉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和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二、授课要点1.插管前准备与麻醉。
2.气管内插管(重点)及支气管内插管。
3.气管内插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气管内拔管的并发症。
4.自学:喉罩的应用。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全麻的三过程(诱导、维持与苏醒)。
2.了解全麻深浅判断的指标二、授课要点1.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重点)。
2.全麻深浅的判断与掌握。
第六章吸入麻醉2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2.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3.熟悉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二、授课要点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重点)。
外科护理学——麻醉病人护理重点、考点整理1、麻醉的分类:①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神经丛阻滞麻醉(颈丛阻滞、臂丛阻滞)、椎管内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②全身麻醉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
2、全身麻醉: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抑制其功能,使病人全身疼痛消失的麻醉方法。
*目的:是尽快缩短诱导期,使病人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气管内插管的拔管条件:①意识和肌力恢复,病人可根据指令作睁眼、张口、伸舌、握手等动作,上肢抬高时间达到10秒以上;②自主呼吸良好,无呼吸困难,潮气量>5ml/kg,肺活量>15ml/kg,呼吸频率维持在15次/分钟左右;PaCO2<6kPa (45mmHg);吸空气状态下PaO2>8kPa(60mmHg);吸纯氧状态下PaO2>40kPa(300mmHg);③咽喉反射恢复;④鼻腔、口腔、气管内无分泌物。
*(必考)常见并发症:(1)反流与误吸:头低脚高,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成人择期手术前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择期手术前禁食(奶)4~8小时、禁水2~3小时;(2)呼吸道梗阻:①上呼吸道梗阻: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为不完全梗阻时呼吸困难并有鼾声;完全梗阻时有鼻翼扇动和三凹征;②下呼吸道梗阻:轻度无明显症状,仅在肺部听到啰音。
(3)低氧血症:当病人吸入空气时,其SpO2<90%、PaO2<8kPa (60mmHg)或吸入纯氧时,PaO2<12kPa(90mmHg)即为低氧血症。
监测血气分析:SpO2和PaO2;(4)低血压: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或绝对值<80mmHg时,即为低血压。
(5)高血压:最常见,麻醉期间舒张压高于100mmHg或收缩压高于基础值的30%;(6)心跳骤停:最严重。
3、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腔,从而使部分脊神经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麻醉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麻醉监测管理工作,提高麻醉监测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的麻醉监测工作。
第三条麻醉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麻醉科的重要内容,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麻醉监测管理制度,明确麻醉监测工作的组织体系、工作内容、责任分工、监测设备保养与维护、监测记录保存与管理等要求。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麻醉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监测设备生产厂家的联系,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当的麻醉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麻醉监测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和维护,保证监测设备的精准和可靠性。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监测记录管理制度,对患者的麻醉监测记录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监测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对麻醉监测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二章麻醉监测工作组织体系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麻醉科,并配备专业的麻醉监测人员。
第十二条麻醉科应当设立专门的麻醉监测部门,负责麻醉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十三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制定麻醉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负责监测设备的采购、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十五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配备足够的专业监测人员,保障麻醉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加强与手术科、麻醉科、护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麻醉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第三章麻醉监测工作内容第十八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对各类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监测。
第十九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检查监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手术信息等。
第二十条麻醉监测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麻醉监测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醉学诊疗常规第⼀章⿇醉科⽇常⼯作常规为保正临床⿇醉有条不紊顺利地进⾏,确保⼿术病⼈安全,做每⼀例⿇醉时,⿇醉前、⿇醉⼿术期间和⿇醉后应按如下常规进⾏:⼀、⿇醉前(⼀)⼿术前l 天⿇醉医师前往病房访视⼿术病⼈,并做好如下准备⼯作。
1 .阅读病史,了解病⼈⼀般情况;现病史、过去史、烟酒嗜好及过去⿇醉史、药敏史、有否合并主要脏器疾病,严重程度;⾎、尿、粪常规、⾎液⽣化、X 线检查、⼼电图检查、肝、肾、肺功能及其他特殊检查;了解特殊药物应⽤情况。
2 .进⾏必要的体格检查、复查循环、呼吸及其他系统,根据⿇醉选择进⾏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醉需检查脊柱,全⾝⿇醉注意有⽆假⽛、门齿是否完整、头预活动度、张⼝程度等。
3.了解病⼈精神伏态,做好解释⼯作,消除病⼈顾虑。
4 .根据病⼈情况,⼿术要求和⿇醉条件决定⿇醉选择和术前⽤药。
5.应检查⽽尚未进⾏或需复查以及⿇醉有困难和危险时,向病房主管医师提出,共同协商解决并向本科上级医师汇报。
(⼆)与病⼈家属进⾏⿇醉前谈话,内容包括⿇醉选择,可能发⽣的⿇醉并发症以及所⽤药物的不良反应,取得理解和同意后由家属签字。
(三)病⼈情况⿇醉选择和处理意见在术前l 天下午或术⽇晨早会向科内汇报。
(四)根据⿇醉要求,⿇醉前备好所⽤器械、监测仪及药物等。
(五)⼿术当⽇施⾏⿇醉前要做好如下准备:1 .复查⿇醉⽤具、药物、监护仪、氧⽓、吸引器等,各种⽤药核对药名、剂量、注射器抽药后应标明。
2 .核对病⼈姓名、住院号、床号、术前诊断、⼿术名称及⿇醉⽅法等,检查术前⽤药是否使⽤,是否按规定禁⾷(⼩⼉⿇醉前2⼩时,开始禁清饮料),核对⾎型,有⽆备⾎。
3 .测量⾎压、脉搏、呼吸、⼼电图和sPO2并记录在⿇醉单上,必要时测体温、中⼼静脉压等。
4 .全⾝⿇醉时检查假⽛是否已取下,活动⽛齿需及时处理,估计困难插管,准备好药、械。
(六)急诊⼿术:接到通知后即去病房访视病⼈,决定⿇醉选择和术前⽤药。
检查术前准备⼯作,⿇醉前6h 内已进⾷者,因病情需⽴即⼿术选择全⿇者,应向病房医师及家属说明饱⾷的危险性,同时采取措施预防误吸。
15章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监测一、选择题A型题1.SpO2和PaO2有一定的相关性,当SpO2为95%时,PaO2为多少:A.50 mmHgB.60 mmHgC.70 mmHgD.80 mmHgE.90 mmHg2.当SpO2为90%时,PaO2为多少:A.50 mmHgB.58 mmHgC.68 mmHgD.70 mmHgE.80 mmHg3.心电图监测常用的监测导联有:A.标准Ⅰ导联B.标准Ⅱ导联C.标准Ⅲ导联D.aVR导联E.aVF导联4.主要用于监测ST段,有利于发现心肌缺血的导联是:A.V1B.V2C.V3D.V4E.V55.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特殊监测项目哪一项除外:A.尿量监测B.心功能监测C.血红蛋白监测D.麻醉深度监测E.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6.心功能监测下列哪一项手术不用:A.心胸手术B.肺移植手术C.肝移植手术D.心衰病人E.肾移植手术7.临床肌松监测常用的神经肌肉刺激方式是:A.单次刺激B.强直刺激C.四个成串刺激D.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肌颤搐计数E.双短强直刺激8.当TOF的比率(T4/T1)为多少时,肌肉松弛程度能满足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手术的要求:A.<75%B.<55%C.<45%D.<35%E.<25%9.当TOF的比率(T4/T1)为多少时,可作为拔除气管导管的指征;A.>95%B.>85%C.>75%D.>65%E.>55%10.颅脑手术病人除常规监测外,还需监测下列哪项特殊监测:A.血压监测B.中心静脉压监测C.心功能监测D.麻醉深度监测E.颅内压监测11.糖尿病和胰岛素细胞瘤手术病人除常规监测外,还需监测下列哪项特殊监测:A.血压监测B.中心静脉压监测C.心功能监测D.麻醉深度监测E.血糖监测12.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除常规监测外,还需监测下列哪项特殊监测:A.血压监测B.中心静脉压监测C.心功能监测D.麻醉深度监测E.出凝血功能监测13.正常成年男性Hb值为:A.110~150 g/LB.110~140 g/LC.120~140 g/LD.120~150 g/LE.120~160 g/L14.正常成年女性Hb值为:A.110~150 g/LB.110~140 g/LC.120~140 g/LD.120~150 g/LE.120~160 g/L15.正常成年男性贫血时Hb值为:A.<110 g/LB.<120 g/LC.<130 g/LD.<140 g/LE.<150 g/L16.正常成年女性贫血时Hb值为:A.<110 g/LB.<120 g/LC.<130 g/LD.<140 g/LE.<150 g/L17.手术时留置导尿管,测定每小时尿量,可以直接了解病人哪个脏器的功能:A.肝脏B.心脏C.肺脏D.肾脏E.脾脏X型题1.脉搏监测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触摸下列哪些动脉:A.桡动脉B.颈动脉C.股动脉D.颞动脉E.足背动脉2.下列除哪种因素外,可使SpO2值降低:A.肺通气功能障碍B.组织缺氧C.严重低血压D.休克E.低温3.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引起P ET CO2增高:A.麻醉深度不够B.通气不足C.病人出现疼痛和寒战D.上呼吸道梗阻E.机械无效腔增加4.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引起P ET CO2降低:A.过度通气B.低温C.肺栓塞D.通气系统漏气E.麻醉深度增加5.尿量监测常用于下列哪些手术:A.心血管手术B.颅脑手术C.危重病人D.长时间手术E.休克病人6.体温监测主要用于下列哪些病人:A.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B.小儿和老年能人麻醉手术C.脑复苏D.危重病人E.实施全身降温7.麻醉中常用的中心体温测量部位除哪一项不是:A.皮肤B.鼻咽部C.食管D.鼓膜E.直肠8.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基本监测项目有哪些:A.循环功能监测B.呼吸功能监测C.尿量监测D.体温监测E.心功能监测9.血红蛋白监测主要用于下列哪些情况:A.判断术中失血情况B.血液稀释程度C.组织氧合功能D.指导术中输血E.指导术中输液10.直接测压法主要用于下列哪种情况:A.脑膜瘤手术B.心脏手术C.肝移植手术D.嗜铬细胞瘤手术E.危重病人二、填空题1.麻醉期间最常用的循环功能监测是().().()。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讲授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麻醉方法的分类。
【熟悉】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
【了解】麻醉学发展史。
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ASA麻醉分级标准。
【熟悉】1、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
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肾功能的检诊和功能评估。
【了解】全身情况、神经系统及麻醉前治疗用药的评估。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病人体格方面准备。
2、麻醉前用药目的和常用药物。
【熟悉】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
2、病人精神方面准备。
3、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
4、麻醉设备的准备。
【了解】1、麻醉选择的原则。
2、病人入室的复核。
第四章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讲授学时: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经口明视插管法操作要领。
2、气管、支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
【熟悉】1、插管前准备与评估。
2、插管用具及准备。
3、困难气道的识别与处理。
【了解】1、支气管内插管术。
2、非气管导管性通气。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全麻诱导的概念。
2、全麻诱导的常用方法。
【熟悉】全麻维持,麻醉苏醒。
【了解】全麻深度判断。
第六章吸入麻醉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吸入麻醉概念。
2、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熟悉】1、吸入麻醉药的评价。
2、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
【了解】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氯胺酮静脉麻醉, 异丙酚静脉麻醉。
【熟悉】1、静脉全身麻醉的特点。
2、硫喷妥钠麻醉,芬太尼静脉麻醉,咪唑安定静脉麻醉。
【了解】1、羟丁酸钠静脉麻醉,依托咪酯麻醉。
2、静脉麻醉的分类。
3、静脉麻醉的药物输注系统。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讲授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肌松药在麻醉期间的应用。
【熟悉】肌松药的不良反应,肌松药的拮抗。
【了解】1、肌松药的影响因素。
《疼痛诊疗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麻醉学专业课程类别: 主干课程总学时数: 44学时(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16学时)二、课程性质、目的疼痛诊疗学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它的任务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
为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 为患者及时、认真地诊断和进行有效的治疗, 尽快尽好地解除病人的痛苦, 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面同2l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 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7章为总论部分. 后12章为各论。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 也可供急诊科、ICU及疼痛门诊医师参考。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并结合学生的六、成绩考核方式本门课程为考查课. 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 以开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90分. 实验成绩10分。
学生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二部分构成。
其中实验报告占60%;平时实验操作技能占40%。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2.熟悉疼痛诊疗工作的重要意义。
3.了解疼痛诊疗学的范畴、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教学内容:1.疼痛诊疗学的溉念、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范畴。
2.疼痛诊疗学的发展简史和目前状况。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1学时第二章疼痛的基础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2、掌握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和测量评估的方法, 包括各种评估方法及其英文缩写。
3.熟悉疼痛的分类。
教学内容:1.疼痛的机制、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及疼痛;治疗的原理。
2.疼痛测量与评估的意义和测量评估的方法。
3.疼痛的分类。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1学时第三章疼痛的诊断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体格检查一些重要特殊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clinical anesthesiology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102001适用专业:麻醉学(五年制本科)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其中实验及实践教学48学时)考核方式:考试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程二、课程教学目的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是麻醉学专业学生重要临床医学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临床麻醉学》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将麻醉学的理论应用于临床,消除病人围术期疼痛与不适、正确实施临床监测、调控病人生理机能、避免过度应激,保障病人生命安全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术后康复和减少住院时间。
按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要求,强调“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注重素质教育和启迪思维。
前16章为总论部分32学时,后34章为各论,44学时,其中标(*)四章内容临床应用性不强,不安排理论授课。
适用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也可供急诊科、急救中4及ICU 医师参考。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案例教学法。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期末考试以理论课内容为主,以闭卷形式进行。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实验成绩30分。
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实验表现三部分构成。
各10分。
五、教材及参考书郭曲练姚尚龙主编,《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3版主要参考书目:庄心良主编,《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第3版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和范围以及麻醉方法的分类2、了解:麻醉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l、麻醉的基本概念2、临床麻醉的发展史3、麻醉学专业任务、范围、麻醉方法分类及如何学好麻醉学第二章麻醉前对病情的评估[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掌握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及全身情况的检诊2、熟悉:麻醉和手术风险因素评估3、了解: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意义[教学内容]1、麻醉前检诊的重要性、目的、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ASA分级2、全身情况和各器官系统的检诊3、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的评估第三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目的要求]1、掌握: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和用法、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2、熟悉:麻醉选择的原则,熟悉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教学内容]大纲1、麻醉前准备的目的和任务2、病人体格与精神方面的准备3、麻醉选择的原则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麻醉前用药的基本原则、常用药物的作用与用法5、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检查第四章气管和支气管内插管[目的要求]1、掌握: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掌握插管之前用具的准备、插管前麻醉,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优点及经鼻盲探插管方2、熟悉:困难插管的插管方法、支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插管的方法,掌握拔管指征、注意事项,熟悉喉罩的应用[教学内容]1、气管内插管的术前检查和困难插管的估计,插管前的准备2、插管的适应证、拔管指征和注意事项3、气管内插管、支气管内插管、拔管术4、插管时、导管留置期、拔管时,拔管后并发症5、喉罩的应用[难点内容]1、气管内插管方法和困难插管的估计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1、掌握:全麻诱导、维持的概念及全身麻醉诱导常用方法2、熟悉:全麻苏醒期注意事项及全麻深度的判断3、了解:现代麻醉中全麻深度的监测[教学内容]1、全麻诱导、维持及诱导方法与苏醒2、全麻深度的判断和分期3、全身麻醉的分类4、脑电双频指数、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的关系第六章吸入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2、熟悉:吸入麻醉药的临床应用及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3、了解: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教学内容]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开放式、半开放式、紧闭式、半紧闭式、低流量吸入麻醉)3、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大纲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静脉全麻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了解:静脉麻醉方法[教学内容]1、静脉全身麻醉特点、分类2、氯胺酮麻醉方法,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