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岳麓版)(检测)必修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39讲 模拟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3
单元过关检测(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这位科学家是( )A.达尔文B.爱迪生C.普朗克D.爱因斯坦解析:选D 据材料信息“宇宙”、“比牛顿伟大”、“深入人类思想基本概念”,可知这是对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的评价,故选D项。
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爱迪生主要是电器发明,普朗克是对微观世界的研究,都与题意不符。
2.在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
该理论( )A.开启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B.对天主教会权威构成了冲击C.属于广义相对论D.将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解析:选C 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概念改变了前人对时间和空间观念的固有认识,故C项正确。
3.2010年,华裔科学家周钦文的团队用超精准原子钟做了一项实验,实验发现:升高后的铝原子钟快于未升高桌面上另一台铝原子钟,两者差异为每79年快900亿分之一秒,这一结果表明( )A.相对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完善B.相对论的科学性得到实验验证C.科学实验对相对论提出了挑战D.相对论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解析:选B 题目中的实验对相对论的科学性予以验证,故B项正确。
4.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而它冲破了经典物理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
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进化论根据图片材料可知,爱因斯坦的这一成就是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对这一现象的解世纪”及材料对其意义的表述判断,它是量子理论。
A项所述与“20世纪”不符。
B项所述指的是相对论。
D项所述是物理学界的传统认识。
答案选C项。
5.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
它的出现( )A.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B.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C.是美苏“冷战”的结果D.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的诞生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选A项。
6.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剧增,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上商店、网上商场、网上商城大量涌现。
网上购物正以其商品信息大、可选范围广、成本低、消费者主动性强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这反映出( )A.网络已经进入每个家庭B.实体店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C.其他的购物方式已经落伍D.现代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日益流行,体现了它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答案选D项。
7.下面的漫画反映的是典型的“搜索引擎依赖症”,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A.要远离网络,以免带来伤害B.网络搜索使人类知识贫乏C.网络运用需要注意趋利避害D.搜索引擎依赖症是无法避免的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人们对网络的严重依赖,这是不恰当地利用网络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它告诉我们,在利用网络时要趋利避害。
答案选C项。
8.2000年6月26日,中、美、英、日、德、法等6国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成。
下列关于该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从一开始就参与了该计划B.其成果有利于破解生命奥秘C.实际上就是研究克隆技术D.需要在登月飞船上进行实验答案:B解析:该计划开始于1990年,我国参与该计划是在1999年,A项所述错误;克隆技术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技术,C项所述错误;D项所述是对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错误理解。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科学家们认为“人们距离可知世界的边界已经不遥远”。
打破这种认识的是(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D.电力的发明解析:选C。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打开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2.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体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质能转换理论;“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因此本题选D项。
3.对转基因技术、遗传技术和克隆技术三项技术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生物工程技术②转基因技术就是基因工程③克隆技术是转基因技术的表现之一④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对这三项技术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转基因技术是将目的基因通过各种途径转入动物或植物的受精卵或胚胎细胞中,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主要是研究人类基因,克隆技术是无性细胞制造技术。
4.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解析:选A。
《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原子弹爆炸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故A不正确。
B、C、D三项符合对该事件的评价。
5.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
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A.发展高等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重视扫盲教育D.模仿苏联教育【答案】 C2.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素质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是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
【答案】 D3.刘少奇在1964年指出:“在农村里面办半农半读的学校,在工厂里面办半工半读的学校。
”1986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我国的( )A.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C.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D.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解析】1964年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受当时政治、经济和教育状况的影响,办半农半读的学校或半工半读的学校。
1986年,因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两者相比,基本国情的变化是其根本原因。
【答案】 D4.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都跨上了新台阶。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因素包括( )【导学号:11140163】①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革命”③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④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革命”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受挫折,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 C5.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第六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D.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解析:B 相对论并不是对经典力学的简单否定,而是发展了经典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B项符合题意。
神创论与进化论是一种对立关系,经典力学与量子理论、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研究的领域不同,排除A、C、D三项。
2.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解析:C 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是互联网的影响,故排除A项;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是量子力学的影响,故排除B项;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是相对论的影响,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与相对论的内容相悖,应排除。
3.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再次证明,爱因斯坦至少在一件事上犯了错误。
实验显示,被爱因斯坦质疑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在量子力学中又称为“量子纠缠”)的确存在,并为其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这一发现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在空间中两点之间的传递速度是有可能超过光速的。
上述材料表明( )A.物理学的发展主要依据科学实验B.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持否定态度C.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已经过时解析:C 爱因斯坦质疑“量子纠缠”的存在,而科学实验获得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说明科学研究中证据比权威更加有力。
故正确答案为C项。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3(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他几乎神一般的思维能力,最先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
”这里的“他”是( )A.牛顿B.哥白尼C.伽利略D.爱因斯坦解析:“行星的运动和图像、彗星的轨道和大海的潮汐”可以看出是经典力学,故A正确;哥白尼的学说是“日心说”题目没有体现,故B错误;伽利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题目也未体现,故C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在题目中未体现,故D错误。
答案:A2.用科学方法证明“时间和空间并非永恒不变”的学者是( )A.达尔文B.爱因斯坦C.哥白尼D.牛顿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B3.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不相关的是( )A.普朗克B.达尔文C.玻尔D.爱因斯坦解析: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此三人都和量子论密切相关。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与此无关,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4.“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解析:据题干材料“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反映了爱因斯坦相对论,A项是伽利略的贡献,B项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预见性,C项是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发展,D项是量子论的贡献。
必修三第六单元第39讲
1.(2015·江苏·15)“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 A.牛顿B.达尔文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大综合,故A项正确。
2.(2015·四川·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
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
”在此,朗之万导学号42442484(C)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题干材料的主题,即“科学”,再根据关键信息“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等,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客观正确。
而A、B两项属于无关项;D项“科学家全球流动”无从体现。
3.(2015·福建·22) 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
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B)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D.相对论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6、17世纪”,“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据此排除A、C、D三项。
进化论属于生物科学理论,而且由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
提出;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而且由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虽然涉及对宇宙的认识,但是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因此选B,牛顿在17世纪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4.(2016·永州)1902年,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一分克氯化镭。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恶性贫血症逝世于疗养院。
居里夫人在放射性理论上的成就(D)
A.为创立相对论奠定了基础B.为提出量子假说创造了条件
C.促进了原子能的开发应用D.推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发展
[解析]居里夫妇分离的氯化镭属于放射性物质,与相对论无关,故A项错误;也与量子假说无关,故B项错误;氯化镭不属于原子能开发应用的物质,故C项错误;氯化镭属于放射性物质,推动对人的皮肤的烧伤状况的研究,故D项正确。
5.(2015·河南)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
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
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
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B)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解析]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哥白尼日心说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推翻,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牛顿经典力学包括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倘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只要没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之状态,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经典力学虽然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后来这一理论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因为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转,故B项正确;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跟经典力学之间没有推翻的关系,
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跟拉马克早期进化说一脉相承,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推翻拉马克早期的进化学说,故D项错误。
6.(2015·新课标Ⅰ·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略
[解析]示例:本题考查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可围绕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学生在回答时要结合所学选择相对熟悉的要素关系。
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工具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体系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磁感应理论和电的应用的关系。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关系。
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关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经营者革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