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 自然科技
- 格式:ppt
- 大小:13.66 MB
- 文档页数:303
公务员常识判断自然科学知识点在公务员考试中,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其中自然科学知识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一、物理学常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本质。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这个定律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经常被用到。
牛顿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方式,其中常见的是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克劳修斯表述指出,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开尔文表述则说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3、电磁学安培定则用于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
右手握住直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四指环绕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螺线管的 N 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磁生电的现象,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二、化学常识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将元素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例如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常见的元素如氢、氧、碳、氮、铁、铜等,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2、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云计算与物联网1.定义:又名维他命,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不可或缺。
2.特征:(1)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维生素前体)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
(2)调节性: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它也不会产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
(3)外源性: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经常通过食物获得。
(4)特异性: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3.种类:【维生素同步练习题】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A.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生长代谢的有机物,但维生素本身不会产生能量B.茶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用,但也会刺激胃粘膜、使人产生不适C.食盐在体内与氯离子和钠离子形式存在,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条件D.氨基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人体可以合成的是必需氨基酸【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不会产生能量,所以A选项说法正确。
茶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茶碱类药物对胃黏膜有刺激,口服易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腹泻等症状,所以B选项说法正确。
食盐在人体内部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形式存在,在维持细胞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可以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所以C选项说法正确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而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的氨基酸,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维生素云计算: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
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特点: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成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易混淆概念:①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中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②效用计算: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比如按照计算、存储分别计量费用,像传统的电力等公共设施一样;③自主计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物联网: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应用案例:①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为高铁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②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广州: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
公务员考试自然科技常识精选题汇总自然常识(一)天文地理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
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区时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
按这种办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8.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9.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
自然科学知识冻疮是由于皮肤哪一部分受损而引起的?->毛细血管,给折枝山茶花保鲜应该用什么?->淡盐水,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铁锅通常用哪种铁制成?->生铁,烤全羊烤的是:->绵羊,哪种病人不宜饮茶?->溃疡病,感光胶片中的全色片是一种:->黑白感光片,传统彩瓷“素三彩”之所以称“素”是因不用:->红色,"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和原来一样,影响电视图象的主要污染因素是->电磁辐射污染,热带鱼一般生活在:->淡水中,亚硝胺是食品中致癌的因素,但是可以多吃什么来抑制人体对亚硝胺的吸收和合成?->大白菜,用微波炉煮荷包蛋时要用牙签在蛋清、蛋黄上扎孔主要是为了什么?->防止爆裂,景泰蓝的表层用金丝,彩釉装饰,用什么做胎?->铜,我们日常的主食基本上属于什么食物?->酸性食物,可以用厚纸做容器来把水烧开吗?->可以,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色带,将温度计的水银泡涂黑,放到光带上,从紫端向红端移动,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将不断:->升高,蝴蝶发现花蜜靠:->前足沾,冬泳时,在下水之前饮用白酒可以御寒吗?->不可以,防风林要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应由:->10行以上树组成,青蛙除了用肺外还用什么器官呼吸?->皮肤,西方国家所称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则被称做:->勾股定理,勾股定理中,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辣椒在植物分类中,是属于->茄科,电鳗是一种鳗鱼吗?->不是,鲨鱼用什么呼吸?->鳃,骆驼有双层眼睫毛。
->对,寒潮将至的时候,蜘蛛会:->大量吐丝结网,著名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采用:->红外线制导系统,“休克疗法”本是医学术语,后被引入哪一领域?->经济,会飞的蝙蝠属于:->兽类,俗称“长生果”是指:->花生,不能用开水煎中药的原因是:->开水会使蛋白质和淀粉凝结,鱿鱼又叫->枪乌贼,肥皂有“软硬”之分,它取决于:->含碱量,樱桃是樱花的果实吗?->不是,不同的塑料组成有很大差异,但主要原料都是:->合成树脂,红糖呈现红色是因为:->原糖未脱色,麋鹿被称为“四不象”。
一、地理常识自然科学中最早出现的学科是天文学。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太阳公转。
它的主要成员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拥有一二千亿颗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中。
在一系列演化阶段,保持着一种动力学平衡。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离太阳距离远近的顺序为第三颗行星。
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固态地球的外套。
地球及其天然卫星——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统。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叫光年。
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而唯一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太阳系中,中心天体太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 8%。
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
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在南极洲。
亚洲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洲,它的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
世界上最深的洼地是死海。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南洋群岛。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
分布在北极圈附近的黄种人是爱斯基摩人。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大陆自然带种类最多的大洲是北美洲。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时2时前后。
形成风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方向上气压的差异。
地球上出现的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
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洲是非洲。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公务员考试是一项全面考察和选拔优秀人才的国家级考试,其中包括了各种科目的考试内容。
而在公务员公共基础考试中,自然科技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
在这方面,与之相比,载人宇宙飞行作为一项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本文将会对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和载人宇宙飞行进行简要对比。
I.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概述公务员公共基础科目的考试内容非常广泛,除了行政管理知识、法律知识、政治理论等方面,自然科技知识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然科技知识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考察内容涉及科学基础知识、科学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
II. 载人宇宙飞行的定义和背景载人宇宙飞行是指人类驾驶航天器进入太空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和实践活动。
载人宇宙飞行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载人太空飞行任务,如苏联的"东方号"和美国的"Apollo"等项目。
III.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共同点虽然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点。
首先,它们都属于科学技术领域,都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认知和应用的一种方式。
其次,它们都需要科学家和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IV.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区别尽管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有一些共同点,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更加注重对科学基础知识的考察,而载人宇宙飞行更注重对太空航行和宇宙环境的了解与应用。
其次,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注重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而载人宇宙飞行注重考察宇航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V.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启示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与载人宇宙飞行的对比启示我们,只有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具备科学思维和专业素养,才能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公考科技常识一、基础科学概念基础科学,是科学的主要分支,它的研究领域通常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
这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以及探索未知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命科学与医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等领域,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建设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理学基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涉及到力、热、光、电、磁等领域,对于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五、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对于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六、科技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和创新,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
七、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
八、互联网与新媒体互联网与新媒体是信息传播领域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虚拟现实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交方式,包括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等领域。
九、通信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与网络是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种方式。
随着5G、6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重要问题。
2024国考常识题型统计
一、自然科学
在2024年的国考中,自然科学类题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类题目:
1、物理学:涉及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
2、化学: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3、生物学:涵盖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
4、天文学:涉及天体结构、宇宙起源与演化、星体演化等基础知识。
5、地理学:包括地球结构、地貌形态、气候类型、自然资源等基础知识。
二、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类题型在2024年国考中涉及以下几类题目:
1、历史学: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近现代史等基础知识,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细节知识。
2、经济学: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市场机制、政策干预等实际应用知识。
3、社会学: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等基础知识,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等实际应用知识。
4、政治学: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基础知识,以及重大政治事件、政治思潮等细节知识。
5、法学:涵盖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等基础知识,以及法律实际应用等实际应用知识。
三、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当下时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以下几类题目:
1、时事政治:涉及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重要政策出台、领导人讲话等。
2、经济社会热点: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重大经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等。
3、科技文化热点:涵盖科技创新、文化娱乐、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热点问题。
4、国际关系:涉及国际形势、国际冲突与合作、国际组织等基础知识。
行测自然科学常识要点1、什么是副热带高压?答:副热带高压:气象用语,有时简称为“副高”。
它是指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的高气压。
2、什么是“沙尘暴”现象?答:沙尘暴是沙漠地区伴随大风产生的一种“风卷沙尘满天飞”的恶劣天气现象。
南方地区因降水多,植被多,不发生这种现象,但受其影响,可能会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
3、什么是温室效应现象?答: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使地表面升温,但却阻挡地表面升温后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宇宙空间的放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大气CO2等温室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故称之为“温室效应”。
4、什么是气候要素?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答:气候要素是指构成气候的气象要素,如气温、雨量、空气湿度、日照、云、风等。
气候要素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从气候的应用意义上说,又有许多应用气候分支科学,最主要的有农业气候、林业气候、建筑气候、医疗气候、交通气候、旅游气候、山地气候、高空气候等等。
5、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现象?晴天-指天空总云量不足3成多云-天空总云量约3至8成阴天-天空云量占9成以上小雨(毛毛雨、阵雨):日降雨量不足10毫米中雨-日降雨总量为10.0至24.9毫米大雨-日降雨总量25.0至49.9毫米暴雨-日降雨总量在50.0至99.9毫米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00.0至250毫米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50毫米以上小雪-指降雪融化成水相当0.1至2.4毫米降水量中雪-指降雪融化成水相当2.5—4.9毫米降水量大雪-指降雪融化成水相当5.0—9.9毫米降水量暴雪-指降雪融化成水相当大于10毫米降水量冻雨-指地面气温很低,降雨落至地面物体上时立即冻结成冰,又称雨淞。
雾松-指地面气温很低,由雾滴冻结在树木上而形成的冻结物,叫雾淞。
雾指-近地面层水汽凝结而成的白色小水滴的集合体,并使水平能见度不足1公里。
6、您了解风力等级吗?风力等级表等级名称风速(m/s)物象海(水)面浪高(m)0-无风-0.0-0.2-静,烟直上平静0.01-软风-0.3-1.5-烟示风向微波峰无飞沫0.12-轻风-1.6-3.3-感觉有风小波峰未破碎0.23-微风-3.4-5.4-旌旗展开小波峰顶破裂0.64-和风-5.5-7.9-吹起尘土小浪白沫波峰1.05-劲风-8.0-10.7-小树摇摆中浪折沫峰群2.06-强风-10.8-13.8-电线有声大浪白沫离峰3.07-疾风-13.9-17.1-步行困难破峰白沫成条4.08-大风-17.2-20.7-折毁树枝浪长高有浪花5.59-烈风-20.8-24.4-小损房屋浪峰倒卷7.010-狂风-24.5-28.4-拔起树木海浪翻滚咆哮9.011-暴风-28.5-32.6-损毁重大波峰全呈飞沫11.512-飓风->32.6-摧毁极大海浪滔天14.07、您知道二十四节气吗?二十四节气源于我国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掌握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自然科技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84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B.黑龙江人说:我们这里夏季的白昼时间最长,太阳辐射最强C.西藏人说:我们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D.新疆人说:我们这里气候干燥,云雨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强1.【答案】C。
解析:西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尘埃和水汽含量少、透明度高,故阳光透过大气层时能量损失少,则辐射较强,所以西藏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巨厚的冰层使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600米,比地球上其他六大洲的平均高度要高出大约1500米,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
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其冰层的厚度仅仅是1英尺左右。
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在8℃左右。
4.【答案】B。
5.【答案】A。
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A.20世纪50-60年代 B.大跃进时期C.20世纪60-70年代 D.文革时期3.据科学家观测,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8℃,而南极的年平均气温要比北极低得多,大约在-56℃,造成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是()。
A.由于地球倾斜角的影响,使南半球的冬天比北半球时间长B.南极大部分是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C.人类活动、能源消耗大多在北半球,是造成北极比南极温度高的原因之一D.南极周围的海洋上浮着巨大的冰川,使南极天气变得更冷4.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5.感冒时吃东西没有滋味,主要是因为()。
自然科技常识第二季1、天山山脉的走向是东西走向;2、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给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3、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阿特拉斯山在非洲西北部摩洛哥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4、成都平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平原和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最大芒硝产地。
又称盆西平原或川西平原。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
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
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
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
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6地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面积8000平方公里,是构成盆西平原的主体部分。
因成都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
主要在四川省内。
5、天文望远镜观测对太阳黑子活动,对眼睛有害;6、太阳外部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光球层中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色球层中的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
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1500℃左右,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它才显得阴暗一些。
色球层当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公里至几十万公里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
“太阳风”的形成原因是因为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它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
这种粒子流运动的速度很高,每秒达350公里以上,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
7、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
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
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11、太阳勾当及其对地球的影晌1.对天气的影响:太阳勾当与地球上天气转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固然今朝还没有完全查明’’’’但两者有定的相干性。
出格是天下很多地域降水量的年际转变,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干性很是较着。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凹凸转变根基吻合,呈正相干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非论在哪一纬度不雅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转变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根基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讯衰减或间断。
由于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数接收了电离层传布的短波无线电旌旗灯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抖不克不及准确唆使标的目的,由于太阳年夜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景象。
(三)处所时因为地球不断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太阳的标的目的不竭产生转变,因此各地的时辰便顺次推动。
因而,在统一刹时,地球上的各地时辰分歧。
处所时就是因经度分歧而有分歧的时辰,它把一天中太阳对本地地位最高的时辰定为午时12时,遵守“东早西晚”的准绳,其差别是1h/15°、4min/1°、4s/1°。
(四)北京时候北京时候是指北京地点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处所时,是中国各地同一采取的法按时。
3、日夜是非的转变与计较1.夏半年:昼擅长夜,极圈之内有极昼景象,日出的处所时辰早于6点。
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之内有极夜景象,日出的处所时辰晚于6点。
3.春分、秋分:全球日夜等长,日出的处所时辰为6点。
4.晨昏线(圈):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半夜球的分界限,它由两条半圆线构成,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是从半夜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限,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天黑半球的界限,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4、年夜气层(一)低层年夜气和干洁空气的构成年夜气是多种气体构成的夹杂物。
一、自然科技1、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惯性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刹车时的身体前倾(刹车时,人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
)加速度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跟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公式 F合=ma。
同一物体所在纬度越高提起它所需的力量越大(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越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用手打其他物体自己也疼(手使出的力和受到物体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常见化学反应(1)燃烧(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是混合物中的可燃成分急剧与氧反应形成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和强烈的光的过程。
①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主要热能动力的来源。
②完整的燃烧反应中,一物质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其生成物为燃料的各元素氧化反应后的产物。
例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CH4 + 2 O2→ CO2 + 2 H2O + 能量氢气燃烧生成水、产生能量:2 H2 + O2→ 2 H2O(g) + 能量③然而在真实情况下不可能达到完整的燃烧反应,一般当燃烧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会产生多种主要和次要产物;例如燃烧碳时会产生一氧化碳(CO)和煤烟。
【知识拓展】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极难溶于水。
煤气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缺氧;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 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预防措施: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不得不知的科技小常识1.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过一定方法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混合物,甚至可以是纯净物,以下属于合金的是:A.钢B.光导纤维C.紫铜D.氧化铝A。
解析:钢,是对含碳量质量百分比介于0.02%至2.00%之间的铁合金的统称。
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合金,故B项不符合题意;紫铜是纯铜,不是合金,故C项不符合题意;氧化铝是氧化物,不是合金,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A。
2.无脊椎动物中地位最高的是哪种动物:A.环节动物B.两栖动物C.棘皮动物D.节肢动物C。
解析: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约有9,000种。
故A项不符合题意;两栖动物是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
故B项不符合题意;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最高。
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够缓慢移动;节肢动物,动物界中最大的类别,节肢动物的动物统称,包括一百多万种无脊椎动物,几乎占全部动物种数的84%。
成员多样。
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C。
科技常识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所以平时需要多积累,多做题。
以上是对科技常识中的生物医学常识与化学知识两个知识点编撰了两道题并做了相对应的解析。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新近的科技成就有哪些1.2019年1月11日1时1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最新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D”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据介绍,“中星2D”卫星可为中国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等机构,提供广播电视及宽带多媒体等传输任务。
中星2D到底有何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有线电视还是无线宽带,都需要通过接收卫星来传输数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自然科技常识1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晌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定的相关性。
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一峰一谷一峰一谷一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
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三)地方时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
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h/15°、4min/1°、4s/1°。
(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
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
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4.晨昏线(圈):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
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四、大气层(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公考常识判断:自然科技常识(生物学)考情动态综述自然、科技常识涵盖了生物学、地理以及现代新兴科技等领域的知识,是对公务员考试考生综合知识的一个考查。
这方面的题量不大,但如果能够在备考时多掌握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得分应该不难。
一般考题涉及的常识不会太偏,是日常生活中能接触的,复习时不必记忆太复杂的知识。
考点精讲与真题拓展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新陈代谢中有关的能源物质:1.直接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ATP)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细胞的分裂、肌肉收缩等。
2.主要能源物质—糖类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能量有70%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3.主要储能物质—脂肪脂肪是生物体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在动物的皮下、肠系膜、大网膜等处储存有大量的脂肪,一方可储存能量,同时还可以减少体内热量散失,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在植物体内也有脂肪,如花生油、籽油等就是从花生和油菜籽中提取的。
4.能量最终来源—太阳能太阳光能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进入动物体内: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的代谢活跃,生长迅速;而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剧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无机盐: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三、遗传与变异(一)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遗传物质的特点:(1)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储存遗传信息);(2)能够复制,保持上下代的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达遗传信息);(4)能够引起可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2023年份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常识准备国考的同学们对于行测定义判断这个专项都不陌生,基本上属于必考的题型,而且它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像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都会有所涉及。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常识。
公务员行测备考科技常识(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
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