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 格式:wps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各种肾病的管型口诀
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管型损害是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
不同类型的肾病会出现不同的管型改变,因此了解各种肾病的管型特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不同肾病的管型特点。
1. 肾小球肾炎:呈现“血尿+蛋白尿+管型+高血压”,管型特点为“血尿后”(红细胞管型)和“蛋白尿后”(脂蛋白管型)。
2. 急性间质性肾炎:呈现“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功能损害”,管型特点为“白细胞管型”。
3. IgA肾病:呈现“血尿+蛋白尿+腹痛”,管型特点为“肾小管间质病变”(颗粒管型)。
4. 狼疮性肾炎:呈现“狼疮样综合征+肾功能损害”,管型特点为“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5. 肾小管间质肾炎:呈现“多尿+低比重尿”,管型特点为“颗粒管型”。
6. 肾小管酸中毒:呈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管型特点为“透
明管型”。
通过学习和记忆这些口诀,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各种肾病的管型特点,有助于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口诀只是辅助性的学习工具,对于肾病的确诊和治疗仍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五月护理查房狼疮性肾炎时间:2021.5月地点:肾内科宣教室参与人:肾内科全体护士主持人:廉护士长主讲人:景倩查房过程:廉护士长: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免疫异常有关。
除SLE全身表现外,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下狼疮性肾炎的相关知识。
景倩:39床弥希辉,男,17岁,因“反复水肿、乏力2年余,皮肤瘀点4月。
〞入院。
2021年7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行肾活检术,病理示:狼疮性肾炎IV型-G〔A〕,先后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酞胺、咪睉立宾片等药物免疫抑制及对症支持治疗。
定期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4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皮肤瘀点,3月前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环磷酞胺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偶有咳嗽、咳白粘痰,痰中带血丝,皮肤瘀点逐渐增多,2021.03.02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 ivdrip qw 两次。
2021.3.18给予轻氯哇200mg BID口服,甲强龙40mg iv QD,利妥昔单抗静滴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响,停用。
入院查体:四肢及背部、腹部可见大量紫色瘀点,背部局部瘀点融合成片,无皮下结节,无肿块。
24小时尿量2000ml左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5次/分,律齐。
腹平软,双肾区无叩击痛。
移动性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轻度水肿。
血细胞分析:红细胞计数3.60 10^12/L,血红蛋白107.0g/L,红细胞压积0.337,血小板计数410^9/L,尿常规检查加沉渣:尿蛋白+1,尿潜血+3,红细胞1467/ul,血糖+肾功+肝功+血脂:谷丙转氨酶20.3U/L,谷草转氨酶10.9U/L,总蛋白50.4g/L,白蛋白31.7g/L,球蛋白18.7g/L,尿素9.0mmol/L,肌酐67.6umol/L,甲功三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8pmol/L,游离甲状腺素16.38pmol/L。
2010年版狼疮性肾炎临床路径一、狼疮性肾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ICD10:N08.501)(二)诊断依据。
1.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可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提出的标准进行诊断;⑴颊部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固定红斑。
⑵盘状红斑:片状高超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⑶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⑷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⑸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了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⑹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⑺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⑻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⑼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⑽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膦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⑾抗核抗体:在任何时间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异常。
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它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
2.肾脏损害: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中第七项者。
3.肾穿刺活检病理确定病理类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予以个体化治疗。
2.Ⅰ及Ⅱ型狼疮性肾炎: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如强的松30-40mg/d),根据临床及血清学活动情况激素减量。
3.轻度Ⅲ型狼疮性肾炎:给予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如强的松30-40mg/d),可同时联合应用硫唑嘌呤,或激素减量时加用硫唑嘌呤。
4.重度局灶或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应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分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
狼疮累及肾脏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并发症,它会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
对于患有SLE的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狼疮性肾炎至关重要。
以下是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医生的高度警惕。
2. 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是诊断狼疮性肾炎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等。
血清补体水平的降低也是狼疮性肾炎的常见实验室指标之一。
3. 肾脏活检,肾脏活检是确诊狼疮性肾炎的金标准。
通过肾脏活检可以确定肾小球的病理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4.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肾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肾功能评估等。
总之,对于疑似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应该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活检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尽早确诊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肾脏功能。
狼疮性肾炎【概述】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严重的并发症,约50-70%的SLE 患者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的SLE 均有病理学改变,是我国肾活检研究中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高发于育龄期女性。
【临床表现】1、肾脏表现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差异大,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尿和管型尿。
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活动性。
少数患者还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及钾代谢紊乱。
2、肾外表现(1)全身症状:活动期患者多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纳差和消瘦等全身症状。
(2)皮肤与粘膜:面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口腔溃疡、光敏感、脱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肢端血管炎等。
(3)肌肉关节:肌痛、肌无力、肌炎、关节炎、关节痛等。
(4)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5)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淋巴结炎。
(6)神经系统:持续性偏头痛、性格改变、认知障碍、舞蹈病、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发作等。
(7)其他:可累及心血管(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内膜炎等)、肺(间质性肺炎、肺血管炎、肺动脉高血压等)、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痛、腹水、肝酶升高、脾脏肿大等),可出现口干、眼干、视网膜血管炎、反复流产、血栓形成。
【病理分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经历多次演变,目前临床上普遍沿用2004 年提出的ISN/RPS(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病理分型:Ⅰ型轻微系膜性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Ⅲ型局灶增生性LN;Ⅳ型弥漫增生性LN;Ⅴ膜型LN;Ⅵ硬化型LN。
狼疮肾炎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案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狼疮活动I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MMF,或AZA狼疮足细胞病激素,或激素+MMF或CNI MMF,或CNIID型和IV型MMF,IV-CYC,或多靶点MMF,或多靶点皿+V型和W+V型多靶点、CNI,或MMF多靶点,或MMFV型多靶点,或CNI,或TW MMF,或AZAVI型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肾外活动激素狼疮TMA如肾功能损伤严重,IV-CYC联合血浆置换或双重血浆置换MMF,或多靶点,或AZA 注:TMA :血栓性微血管病;MMF :吗替麦考酚酯;CNI:神经钙调蛋白抑制剂;IV-CYC :静脉注射环磷酰胺;TW :雷公藤多昔:AZA:硫哩喋吟修订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狼疮性肾炎活动和慢性化指数评分系统【诊断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2012 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协作组(SLICC制定的诊断标准,无需同时符合,患者必须满足至少 4 项诊断标准,其中包括至少1项临床诊断标准和至少1项免疫学诊断标准,或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狼疮性肾炎伴抗核抗体或抗ds-DNA 阳性。
众所周知,狼疮性肾炎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病程迁延反复的肾脏疾病。
但是在生活中它并不常见,因此很多人在得知患病后,多数是不解和惊恐。
长沙普济肾病医院的医生指出,狼疮肾炎并不如表面听上去那么可怕,患者大可不必过于忧虑。
只要摆正心态、及时治疗,是可以少走弯路,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治愈的。
狼疮性肾炎临床表现复杂,除有常见的皮疹、关节痛、发热、怕光、脱发及多器官或系统损害外,肾脏损害较为突出,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具体症状表现如下:
1、全身表现:间断发热;颧部红斑,由于形状似蝴蝶,又称蝶形红斑;无痛性口腔溃疡;多个关节肿痛;发生癫痫或精神异常;手足遇冷变得苍白,温暖后转为紫红,继之恢复常色。
2、肾脏表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等等
3、化验异常: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 < 4.0×10/L),或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100× 10/L);血沉快;补体 C3低;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阳性。
狼疮性肾炎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狼疮性肾炎症状,尤其是狼疮性肾炎的早期症状,狼疮性肾炎有什么表现?得了狼疮性肾炎会怎样?以及狼疮性肾炎有哪些并发病症,狼疮性肾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狼疮性肾炎常见症状:
淋巴结肿大、管型尿、肝脾肿大、腹水、面部蝶形红斑、心脏杂音
*一、症状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轻者为无症状蛋白尿(2.5g/d)或血尿,无水肿、高血压;多数病例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或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常见;少数病例起病急剧,肾功能迅速恶化。
多数肾受累发生于发热、关节炎、皮疹等肾外表现之后,重型病例病变常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它脏器组织,并伴相应的临床表现。
约1/4的病人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
对于生育年龄妇女有肾脏疾病时应常规检查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指标。
本病诊断大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二、诊断
急性期发热较常见;多数病人有贫血貌;面部蝶形红斑为特征性改变。
可伴有关节红肿、脱发、皮疹、心脏杂音或心包积液、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浮肿或胸腹水等。
*以上是对于狼疮性肾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狼疮性肾炎并发症,狼疮性肾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狼疮性肾炎常见并发症:
股骨头坏死
*一、并发病症
容易出现感染、心血管并发症、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狼疮性肾炎症状,狼疮性肾炎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狼疮性肾炎”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骨髓瘤性肾病等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疾病临床表现1、狼疮性肾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有肾外多系统累及表现,如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抗核抗体,抗双链 DNA 抗体,抗 sm 抗体阳性。
2、紫癜性肾炎:青少年多见,临床以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肾炎为特征。
累及肾脏者可出现血尿或蛋白尿,肾活检病理表现为系膜增生性病变,伴节段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和或新月体形成。
免疫荧光以 IgA 为主要沉积物。
3、乙肝肾: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见于老年人,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
①血清乙型病毒肝炎抗原阳性。
②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4、肿瘤相关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大多发生在肿瘤之后,或与肿瘤同时发现,也可在肿瘤诊断之前出现。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部分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病理上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肿瘤有效治疗后,肾脏疾病可自然痊愈或好转。
5、糖尿病肾病,多发于 10 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尿蛋白从早期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可逐渐进展为肾病综合征。
眼底检查可见微血管病变。
肾活检提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
典型损害为 K-W 结节形成。
6、药物中毒性肾病引起的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外源性毒素,如青霉胺、金盐、蛇毒、蜂毒、花粉等引起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表现为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这些表现很难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相鉴别,详细询问病人是否有肾毒物接触史,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否则容易漏诊或者误诊。
鉴别诊断1、自身免疫性疾病:①系统性红斑狼疮;②血管炎肾损害;③干燥综合征;④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2、感染性疾病: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②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③心内膜炎相关性肾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狼苍性肾炎的症状导语:肾炎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肾炎疾病在做治疗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有是不同的,有慢性肾炎疾病和急性的肾炎疾病,同时还有一种肾炎叫做狼肾炎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肾炎疾病在做治疗的时候所用到的方法有是不同的,有慢性肾炎疾病和急性的肾炎疾病,同时还有一种肾炎叫做狼疮性肾炎疾病,这种疾病有是肾炎的一种,而疾病的症状跟很多肾炎疾病的症状有些不相似,共同的地方有可能会有身体浮肿的现象,但是不同的症状太多了,那么狼疮性肾炎的症状有哪些?(1)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消瘦的表现,90%的患者有发热,其中65%作为首发症状。
热型不定,可为间歇热、弛张热、稽留热或慢性低热。
40%可超过39℃,应注意是否因感染所致,特别是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
(2)皮肤黏膜损害:SLE的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发生率在80%以上。
50%的病人可出现蝶形红斑,为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水肿性红斑(鼻唇沟处无皮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渗出严重时可有水疱和痂皮。
红斑消退后一般不留瘢痕。
20%~30%的患者可出现盘状红斑,多位于暴露部位的皮肤,为环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隆起斑片,表面可覆有鳞屑及角质栓,皮损消退后常留有瘢痕。
蝶形红斑和盘状红斑均为SLE的特征性皮损,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会加重。
35%~58%的SLE患者可有光过敏。
50%~71%的患者可出现脱发,是SLE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
约50%的患者可出现血管性皮肤病变,为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炎症或痉挛所致。
包括网状青斑、血管炎性皮肤损害、雷诺现象、甲周红斑、荨麻疹样皮损、冻疮样狼疮样皮损及毛细血管扩张等。
7%~14%的患者可出现黏膜糜烂或无痛性溃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一例狼疮性肾炎病例分析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ephritis,简称LN)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累及器官之一,也是SLE的主要死因之一、狼疮性肾炎在所有LN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50%至60%,危害严重。
下面是一例狼疮性肾炎的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20岁,在近半年时间内逐渐出现贫血、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存在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面部红斑、口腔黏膜溃疡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为2.8×1012/L,血红蛋白为82g/L,血小板计数为90×109/L,白细胞计数为4.9×109/L。
肾脏B超检查显示双肾萎缩,血尿和尿常规检查显示肾小球有蛋白尿(2+),红细胞尿(3+)。
肾活检结果显示肾小球内炎症细胞浸润和增生、毛细血管炎症塌缩,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电子致密物质。
通过上述检查和结果,可以明确该患者的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对该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个体化设计。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分析,该患者属于SLE狼疮性肾炎激活期,既往未给予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治疗,病情恶化。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的大剂量脉冲治疗,短期内能迅速控制炎症,减轻肾脏损伤。
随后逐渐减少剂量,维持期则调整为较小剂量长期维持,以控制病情和预防复发。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可协助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异常活化,阻止自身抗体的产生,降低免疫炎症反应。
另外,对于病情严重或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
支持治疗方面,补充足够的营养,针对患者的贫血和水肿症状,可给予铁剂和使用利尿剂。
针对高血压,可选用抗高血压药物进行控制。
此外,对于肾功能进一步加重、需要透析的患者,适时开始透析治疗。
总之,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
疾病简介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大量不同的自身抗体。
本病病程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有内脏(肾、中枢神经)损害者预后较差。
本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1/1000,高于西方国家报道的1/2000,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狼疮肾炎的全身性表现以发热、关节炎及皮肤粘膜损害最为常见。
伴随受累的系统有肝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器官,1/3以上病人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及心包膜)等。
肺出血也可能是本病主要的表现之一,应与Goodpasture’s病及小血管炎相鉴别,雷诺征见于40%病人。
肾脏表现①亚临床型或“寂静”型: 无肾受累表现,尿常规阴性,但病理学检查常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②轻型: 占30%~50%,无临床症状,仅有轻、中度蛋白尿(③肾病综合征型: 约占40%~60%,呈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水肿,间或有血胆固醇升高,疾病后期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大部分患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
④慢性肾炎型: 约占35%~50%,有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中有大量红细胞及管型,多伴有肾功能损害。
⑤急性肾炎型:表现为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⑥急进性肾炎型;在短时期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为轻型或由肾病综合征型转化而来。
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⑦小管间质损害型;临床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夜尿增多,高血压,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半数患者肾功能减退。
⑧抗磷脂抗体型:抗磷脂抗体阳性,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小动静脉血栓及栓塞、血小板减低及流产倾向。
⑨急性肾衰竭型;在短时期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⑩慢性肾衰竭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水肿,有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