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科 学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六章 继发性肾病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 李英
讲授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熟悉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分型 及预后
主要内容
概 述 发病机制 病 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 疗 预 后
左:Ⅰ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基本正常,PASM,×200)
右:Ⅱ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PAS,×200)
左:Ⅲ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局灶增生坏死,PASM,×200) 右:Ⅳ型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PASM,×200)
左:Ⅴ型狼疮性肾炎(PASM×200) 右:Ⅵ型狼疮性肾炎(PASM×100)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在确诊为SLE的基础上,有肾脏损害表现,如 持续性蛋白尿(> 0.5g/d 或> +++ )或管型 (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等),则可 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2. 狼疮性肾炎易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 通过有无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表现,多次检 查血中 ANA 、抗 dsDNA 、抗 Sm 抗体阳性等可资 鉴别
间质性肾炎等病理改变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并
发急性肾衰竭。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易并发 血栓,加剧肾功能恶化 患者病情未有效控制时,则可进入慢性肾衰竭, 多见于Ⅳ型、Ⅴ型+Ⅲ型及Ⅴ型+Ⅳ型狼疮性肾炎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的变化、补体水平、 某些自身抗体滴度与狼疮性肾炎的活动和 缓解密切相关。肾活检病理改变及活动性 评价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 后有较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