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土霉素菌渣研究利用现状及特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6.99 KB
- 文档页数:4
《青霉素菌渣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研究了青霉素菌渣作为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和实地试验,探讨了菌渣基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及油菜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引言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废弃物如青霉素生产过程中的菌渣,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以青霉素菌渣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作为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材料准备收集青霉素生产过程中的菌渣,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筛选,制备成肥料基料。
2. 实验设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进行实验,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用菌渣基料,对照组施用常规肥料。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以及油菜的生长指标,分析菌渣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施用菌渣基料的实验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显著提高,土壤pH值也有所改善。
这表明菌渣基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 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发现,施用菌渣基料的实验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以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最为显著。
这表明菌渣基料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施用菌渣基料的实验组油菜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油菜的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油菜的抗病能力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菌渣基料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四、讨论与结论本研究表明,青霉素菌渣作为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菌渣基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从而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菌渣基料的施用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我国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现状论文【1】摘要:随着我国微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微生物制药中产生的菌渣管理方式也不断的改进。
本文从这一个角度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在菌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体处对策。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菌渣管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和出口大国,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统计,我们发现在2009年中国的抗生素的产量已经高达15万吨,出口占总体的三分之一。
而全世界使用的青霉素等抗生素中,将近90%都产自中国。
根据生产研究我们发现,生产1吨抗生素中会产生40吨的湿菌渣,在2009年我国生产出来的湿菌渣就将近600万吨。
所以,如何处理湿菌渣,就是我国现阶段所需要面对得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摸索如何处理菌渣,但是对于菌渣的管理系统却极少研究。
1 菌渣使用管理方式的改变菌渣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可以将其作为牲畜食用饲料或者饲料的添加剂来进行使用和处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回收利用方式。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许多国家使用菌渣作为主要的原料来生产出高蛋白的饲料,而在五十年代后期,上海的制药厂已经开始能够一些生物制药遗留下来的菌渣晒干之后作为主要的饲料添加剂,并且生产出了一种具有独立商标的饲料产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字词到八十年代,我国许多制药厂已经陆续开始将菌渣晒干后作为蛋白质添加剂或者私聊来进行销售。
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厂已经开始与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开始利用高新技术来处理菌渣,不仅注意到菌渣自身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和特点,同时还对于菌渣采取一些预先处理,减少菌渣中对人身体产生的损害。
此外,使用对非技术来处理菌渣,是一种新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十分稳定的进行菌渣的处理,还能确保菌渣的无害性,此外最关键一点在于成本投入使用低。
堆肥产品还能够降资源作为有机化肥使用,具有极好的经济型效益,曾经在整个世界内被广泛的接受和运行,但是在菌渣中残留的一些抗生素可能会对微生物产生抵制,从而堆肥所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国家所提出的标注,这些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和研究所进一步展开研究。
青霉素、土霉素菌渣研究利用现状及特性分析
周保华;高勤;王洪华;李志超;王冬浩
【期刊名称】《河北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1(028)005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处理处置制药行业产生的废茵渣,实现废茵渣的无害化、资源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对青霉素、土霉素菌渣的研究利用现状进行了总结,现有研究利用情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开发新的、行之有效的利用途径,并对它们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青霉素、土霉素茵渣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成分和多环芳烃含量较低,这为废菌渣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总页数】4页(P291-294)
【作者】周保华;高勤;王洪华;李志超;王冬浩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5
【相关文献】
1.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 [J], 高勤;郝明亮;周保华;贡丽鹏
2.微波-碱预处理对土霉素菌渣减量化效果研究 [J], 钟为章;耿晓玲;李贵霞;高湘;李再兴;王勇军;马宏娟
3.碳酸钾化学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研究 [J], 周保华;高勤;郭斌;朱能
4.土霉素菌渣作为蛋白质饲料饲喂蛋鸡的应用研究 [J], 杜恒忠;蒋万春
5.土霉素菌渣作为蛋白质饲料饲喂肉仔鸡的应用研究 [J], 杜恒忠;蒋万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抗生素菌渣污染现状及处理对策环境工程闫浩20110502961、前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2、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其中,抗生素菌渣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影响。
2.1 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环境生态系统是由不同种属的生物群类以食物链的形式组成的生物系统。
大多抗生素都有很广的抗菌谱,会杀死环境中的某些种属和群类的微生物或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衍,破坏环境中固有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和人类。
青霉素菌渣理化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作者:付丽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3期摘要:青霉素菌渣是青霉素发酵工艺中产生的残余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业废弃物都得到了综合利用。
本文对青霉素菌渣理化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青霉素菌渣;特性;现状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钾等。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菌渣是青霉素发酵工艺中产生的残余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加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青霉素菌渣具有易腐败、不稳定、有恶臭等特点,长期贮存还会导致菌体自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抗生素菌渣产生量大、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并且含有微生物的各种有毒代谢产物,处理较难。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业废弃物都得到了综合利用。
本文对青霉素菌渣理化特性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青霉素菌渣基本性质1.1 青霉素菌渣的来源青霉素是青霉菌在发酵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青霉素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为青霉素菌渣。
1.2 青霉素菌渣的理化性质青霉素菌渣具有易腐败、不稳定、有恶臭等特点。
青霉素菌渣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菌渣中C、O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而且含有微生物的各种有毒代谢产物等。
1.3 青霉素菌渣的危害青霉素用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青霉素菌渣含有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作为饲料,会导致畜禽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同时,沿食物链传递到人,会引起人群过敏反应甚至致癌、致畸。
各种抗生素菌渣进入环境后,会产生大量耐药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4 青霉素残留检测青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测定法(PD法和TYC法等)、化学分析法(Benedict法和HPLC法)和酶联免疫检查法(SNAP法)。
青霉素菌渣混合堆肥过程生物特性分析抗生素菌渣是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发酵产物,因其含有残留抗生素而明确被列入到危险废物名单中。
目前,推荐的处置技术是焚烧。
但是菌渣中含水率高,使得焚烧预处理成本增高,而且对焚烧设备能力要求也较高,难以持续性采用此方法。
同时,菌渣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高达90%以上,直接焚烧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而造成浪费。
虽然有学者采用堆肥方式处理菌渣,但仅仅是从堆肥工艺角度去研究,没有深入研究菌渣堆肥过程中的生物特性变化。
对此,本实验采用自动控制好氧堆肥工艺,将青霉素菌渣进行堆肥处理,系统地研究菌渣好氧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的变化情况,全面地评价堆肥的腐熟度及安全性。
研究将青霉素菌渣与城市污泥混合进行堆肥,添加锯末、刨花作为调理剂,同时设置不含菌渣的纯污泥堆肥作为对照组(CK组),研究堆肥过程中的基本理化性质、各种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以及抗性基因和细菌群落的变化。
结果如下:青霉素菌渣堆肥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堆肥气味由最初的刺鼻味逐渐减小最终消失,物料颜色由浅黄色最终变为近黑色。
堆肥温度55℃以上持续了3天,最高温度达到58.5℃;含水率下降了25%,最终为48.21%;pH值最终为8.2呈碱性。
总碳和总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4%和21.3%。
种子发芽率在堆肥初期几乎为0,而在堆肥结束后超过了60%。
菌渣堆肥过程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整体趋势变化不大;而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纤维素酶活性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菌渣堆肥整个过程中三种酶活性均高于CK组。
菌渣堆肥中脲酶活性升高了50.6%;蛋白酶活性最终上升了10.5%;菌渣堆肥和CK组的蔗糖酶活均呈现上升-下降趋势。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发现在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呈现升高-降低趋势,放线菌数呈现升高-降低-升高最终稳定的变化过程,堆肥初期菌渣堆肥中细菌和放线菌数低于对照组,进入高温期之后,二者数量均高于CK组;菌渣堆肥中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66中国环保产业2017年第8期聚焦固废处理与处置Focus on Treatment and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刘园园(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 要:我国是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大国,文章总结了国内对抗生素菌渣处理处置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资源化;焚烧;肥料化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7)08-0066-03我国抗生素菌渣处置技术现状前言我国是世界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供应基地。
2013年我国抗生素产量达到24.8万吨[1],占全球市场总量的70%以上。
按照生产1吨抗生素平均产生40吨湿菌渣估算,2013年我国抗生素菌渣的产生量约为1000万吨。
依据2016年新版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抗生素菌渣属于HW02中的271-002-02和276-002-02,为危险废物。
1 抗生素菌渣的特点及产量状况抗生素菌渣的主要成分为菌丝体、剩余培养基、代谢中间产物、有机溶媒及少量残留的抗生素[2]。
菌渣干基中的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0%以上,含水率高达79%~93%[3]。
另一方面,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可能会使人体产生耐药基因,存在着安全隐患。
鉴于抗生素菌渣产量大,含水率高,极易引起二次发酵,会使菌渣颜色变深,同时产生恶臭气味,此外,菌渣在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空气污染,且恶臭气味去除难度大。
若不及时处理,大量的菌丝体堆积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处置抗生素菌渣,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据2015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年度发展报告》统计,原料药企业由于升级改造、搬迁、停产、限产等因素,产量有所下降,以氯霉素最为明显。
2015年我国原料药总产量为110.7万吨,出口量与上年同期持平,主要出口目的国是印度、美国、德国等。
各省产量中,前两位分别为河北省、山东省,河北省产量占全国的30.1%,山东省占全国的39.7%。
《青霉素菌渣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农业可持续化进程中,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剩余物质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环境和谐已经成为科研的热点之一。
其中,青霉素菌渣作为医药工业中常见的废弃物,如何有效地转化为有机肥料,进一步改良土壤环境,并对植物生长产生积极影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论文即旨在探讨青霉素菌渣作为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的具体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包括青霉素菌渣、土壤样本、油菜种子等。
其中,青霉素菌渣取自某制药厂,经过初步处理后用于实验。
(二)方法1. 实验设计:设计不同比例的青霉素菌渣与常规肥料的混合实验组,分别对土壤进行施肥处理。
2. 土壤分析:在施肥前后,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等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
3. 植物生长实验:将油菜种子分别种植在经过不同处理的土壤中,记录其发芽率、生长速度等指标。
4.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定期观测和测量,收集油菜的生长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 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添加了青霉素菌渣的土壤组,其pH值和有机质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
这说明菌渣肥料对土壤具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特别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能力尤为显著。
2. 微生物活性: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表明菌渣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二)对油菜生长的影响1. 发芽率与生长速度:实验数据显示,使用青霉素菌渣肥料基料的土壤中种植的油菜发芽率较高,生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
这表明菌渣肥料为油菜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支持。
2. 油菜品质:通过对油菜的产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发现使用菌渣肥料的油菜品质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讨论与结论(一)讨论本研究表明,青霉素菌渣作为肥料基料对土壤环境和油菜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主要得益于菌渣中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它们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还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青霉素菌渣堆肥中细菌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研究抗生素菌渣因其含有抗生素残留及其代谢产物已被列为危险废物。
高温好氧堆肥是一种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抗生素菌渣的重要途径,具有易操作、低成本、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等优点;但同时存在氮素损失现象,因此研究氮循环的限速步骤氨氧化过程是氮素损失控制的基础。
抗生素菌渣堆肥过程中的腐熟度评价与抗生素残留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是关注的热点,它们对堆肥产品质量及其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文献报道的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丰度、抗性基因等方面,而抗生素菌渣堆肥过程中细菌及介导氨氧化作用的氨氧化菌群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较少。
因此,本研究借助定量PCR、PCR-DGGE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以青霉素菌渣和猪粪为原料的堆肥处理。
试验主要基于有粪-湿菌渣、粪-干菌渣、粪-青霉素和纯猪粪4种堆肥原料,分析其腐熟速度与程度、堆肥过程中的氮素循环转化规律,以及堆体中的细菌与氨氧化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及群落结构随堆肥过程的变化。
结果如下:在30天的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肥中理化指标如温度、水分、pH、电导率,碳氮比、发芽指数等的动态变化是评价堆肥腐熟的重要指标。
4个不同堆肥系统历经升温,高温和降温后堆体的温度逐渐接近室温;水分散失了29.8%-36.5%,其主要发生在高温期;堆肥结束后,4个堆肥系统的pH值为7.4-7.9之间;EC值为5.5-4.1mS/cm;碳氮比稳定在17.6-20.3之间;发芽指数GI都在119.7%-139.3%之间。
粪-湿菌渣、粪-干菌渣、粪-青霉素和纯猪粪堆体中氮素循环相关的理化指标堆肥前后变化为铵态氮损失量分别为 2.7g/kg、1.6g/kg、1.5g/kg 和 0.9g/kg;硝态氮分别增加了 88.2mg/kg、319.8mg/kg、101.7 mg/kg、131.9mg/kg。
通过各理化指标与发芽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水分含量、电导率、碳氮比、铵态氮是更为可靠地评价堆肥腐熟的理化指标。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第一篇: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要点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1引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的处置利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通过对目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技术及各国对此采取的方式的调查,做出了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展望。
关键词:抗生素菌渣;微生物技术;焚烧技术;堆肥技术;饲料化技术;厌氧消化技术;填埋技术1引言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菌渣,其主要成分是抗生素产生菌的菌丝体、未利用完的培养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培养基的降解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等。
抗生素发酵废菌渣中,由于有残留的培养基和少量的抗生素及其降解物,对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抗生素生产的主要公害之一,这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纷纷下马,而将其转入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主要原因。
同时由于菌渣有机质含量较高,可引起二次发酵,颜色变黑,产生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因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积极寻求一种经济、高效且处理量大的治污方法。
目前,国内有数家单位开展了抗生素菌渣用作高蛋白饲料及有机肥料的研究,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是,菌渣中残留的少量抗生素及其降解产物会在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可影响到人类本身产生耐药性,因而使菌渣用作动物饲料的可能性遭到质疑。
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76号公告,把抗生素菌渣列为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
1.1污染现状一般发酵液固体含量大约20%,100m3 发酵液大约形成30~40 m3菌渣,由于发酵过程的连续性,每天都有放罐的批次,产生大量的菌渣。
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抗菌素工厂,年产的菌渣大约6万吨左右,我国年排放量约为100万吨以上。
抗生素菌渣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危险废弃物,不合理的处理方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关键词青霉素的调研报告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生素,具有很高的疗效。
本文将对青霉素进行调研,从其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青霉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由亚历山大·弗洛伦斯·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抑菌物质。
随后,诺曼德·格雷共同与他合作,研究了这一物质的性质,将其命名为“青霉素”。
之后,埃尔恩斯特·鲁斯卡和霍华德·弗洛里等研究人员进一步完善了青霉素的提取和制备方法,使其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其抗菌作用。
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生存和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
青霉素可以通过阻断细菌合成细胞壁所必需的横向连接的横失肽链,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壁的脆弱,使细菌易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在临床应用方面,青霉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青霉素可以治疗包括肺炎、扁桃体炎、骨关节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多种感染病症。
此外,青霉素还可以用于预防心内膜炎、风湿热等疾病的发生。
然而,青霉素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由于其结构与青霉素相似的草酸盐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交叉过敏性,因此对于过敏史患者需要特别注意。
总结而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生素,具有很高的疗效。
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并且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青霉素的应用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过敏史患者需要特别留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仍然在进行中,相信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霉素生产工艺研究现状摘要:青霉素是目前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以其疗效高、毒副作用小而广泛使用,并且是半合成药物的重要原料。
本文综述了青霉素的市场状况、应用现状、特性、生产菌种、生产工艺等,以更好的了解青霉素及其生产。
关键词:青霉素,工艺,市场,应用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widely used antibiotics, with its high efficacy, drug side effects and widespread use of semi-synthetic drugs and is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enicillin market conditions, application status,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strain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Keywords: penicillin, technology, market, application一、我国青霉素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市场近况近年来, 全球抗生素的市场值约为250亿-260亿美元, 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
在这其中, 美国位居第一, 其在抗生素领域的销售额约为8亿美元; 其次为欧洲, 销售额为63亿美元。
而亚太地区如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虽然仅保持在 4.81% 左右, 但它却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抗生素市场。
作为全球最先制造出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 中国于1944年生产出了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 俗称/ 青霉素0 ), 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抗生素菌渣理化特性
抗生素菌渣理化特性
贡丽鹏,郭斌,任爱玲,刘仁平,宋汉宁
【摘要】以制药厂发酵土霉素、青霉素菌渣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差热-热重分析仪、氧弹热量计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对2种菌渣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菌渣中C,O元素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无机成分、重金属含量及多环芳烃含量均较低;菌渣中主要官能团为O—H和C—C,为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质的特征官能团;菌渣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热解的主要阶段,为挥发分的析出阶段,另外,土霉素菌渣和青霉素菌渣的热值分别为16.894MJ/kg和17.641MJ/kg。
【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3)002
【总页数】7
【关键词】抗生素;土霉素菌渣;青霉素菌渣;理化特性
菌渣是抗生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其主要成分包括菌丝体、剩余培养基、发酵代谢产物和少量残留抗生素[1]。
过去,大量的抗生素菌渣经干燥后被加工成动物饲料或者饲料添加剂使用,但由于抗生素菌渣做饲料容易引起动物的耐药性,并且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因此于2002年被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由于抗生素菌渣产生量大、含水率高,处理费用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数量少且处理能力有限,按照危险废物处理方式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置受到了限制,菌渣的处理问题日益突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