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针对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特点、评价及复习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二轮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蕲春三中何海峰高考复习已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那么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二轮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二轮冲刺前,应静下心来对照考纲逐一阅读课本,落实考点,不要有遗漏,尤其对名词、概念、原理等要认真阅读,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兵来将挡,以不变应万变。
二、查漏补缺,清理盲点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自己记不住、搞不准的知识,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及时解决复习中面临的疑问,争取不再存在知识上的盲点。
三、穿珠成线,构建网络第二轮复习大多是专题复习,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七个专题:细胞和细胞工程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专题、生殖和发育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专题、生物与环境专题、实验专题等。
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
从多年高考试题来看,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
只有系统化和网络化的知识,才能形成能力;只有知识结构化、网络化,才能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识,才能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根据网络结构找到其他的途径。
四、重难理清,专题突破从历年高考来看,有如下七个重难点:(一)细胞:从考题形式上看,高考热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识图作答题;(二)代谢:命题多集中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综合分析,光合作用与农作物生产的多种条件综合分析。
. . . ....近三年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分析及复习对策龙港高级中学黄中炳一、2008、2009、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题比较分析1、考查内容比较2、试题特点分析2.1、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试题凸显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核。
在全卷有限的题量中,既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核又兼顾到覆盖面。
更加注重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工程、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
2.2、考查角度稳中有变在考查内容基本稳定的同时,考查的角度在变化。
如近3年都对种群数量变化这一内容进行了考查, 08、09年考查角度侧重种群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近三年都对遗传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09、10年考查角度侧重于遗传规律的应用和遗传图解,08年考查角度侧重于植物的遗传和育种。
值得注意的是,这3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的生物试题对选修3内容的考查明显增加,09年为2个选择题,10年可以说达到了3个选择题(第2、4、6题),这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相吻合的。
需要说明的是,近三年试题对“细胞的结构和物质基础”、“细胞分裂”内容的考查是08年没有,09年各出一个选择题,10年又没有出题,这样的周期性改变值得我们关注。
当然也因为这一内容中的减数分裂与植物组织培养、遗传和变异、育种等联系紧密,其具体知识点的考查渗透结合到这些内容中去了,因此,并不说明这一内容不重要,更不意味着今后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力度会减弱。
试题推陈出新、平和新颖、注重思辨、贴近生活、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
突出考查考生吸收、整合生物学科信息及用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题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更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图表题(2010年试题中分别是第3、5、6题,29题的第一部分)仍是今年考查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形式。
试题注重创新、关注现实、图文并茂,有利于考出考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近两年高考试卷理综生物部分浅析黄陂七中潘宏伟一、试卷考查内容分析1、2021年高考湖北卷理综生物部分①选择题第1题考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即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第2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区别,即染色体的数目和行为,(核)DNA分子数目的区别。
第3题考查植物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相关知识。
第4题为图形题,4幅不同的图,考查HIV的相关知识。
第5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
第6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即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因素。
②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含量的变化(有图形),较为基础。
第30题考查胰岛素是如何发挥作用降低血糖的。
此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信息,进而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第31题涉及1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情况。
此题对遗传学中自由组合定律的要求较高。
学生们必须要能理解相关知识,再运用这些知识去推导。
第32题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有表格),即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别及大小的判断。
此题较为基础。
③选修题第39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中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
2、2021年高考湖北理综生物部分①选择题第1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即细胞膜的构成,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第2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即突然从有光到无光,光合作用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本题涉及到教材的旁栏信息,这是平常教学中易被忽视的)。
第3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第4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实验选材需注意的事项。
第5题为遗传系谱图题,先给出一个患病的概率,再由这个概率倒推亲本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此题难度较大,学生做对的较少。
第6题考查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②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及染色体的着色,另外考了细胞核的功能(此小题答案涉及必修一和必修二)。
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特点、评价及复习对策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特点1、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理科综合中规定的生物考试范围共9个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实习与探究学习等。
近三年全国理综卷Ⅰ涉及的生物试题的考试范围、考点及分值分布见表一。
表一近几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布2、2009年试题特点2009年全国I卷,无论是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前两年基本保持不变,实现了指导中学生物教学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平稳过渡的历史性命题目标。
2009年的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中求变表二2008年和2009年全国I卷的试题分布从表二上看,2009年全国I卷重点考查了细胞及细胞工程、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进化及基因工程、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与环境和实验及研究性学习。
这一点与2008年全国I卷相同,变化的只是试题总量、遗传题的考查方式、遗传部分的分值比例、选修本考查的章节(2)试题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注重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以非选择题为例,见表三。
表三2009年全国I卷非选择题测试内容及测试能力(3)非选择题阅读量和书写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2006年、2007年.2008年阅读量和书写量在逐年减少,2006年几乎就是长篇大论式,2008年书写量很小,今年有所增加也正常。
主要表现在所要填写的空增加,在总分值不变的情况下,以往多数题每空2分或3分今年多数是每空1分。
表四近四年年全国I卷的书写量(4)重视双基、突出主干,试题材料尽可能源于教材(09全国卷I,33)二、试题评价及复习对策1.主干知识反复考,复习检测换角度高考大纲、考纲、命题范围及指导思想经过全国广泛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的广大教师多年潜心反复研讨已很清晰,各知识、能力点的考查已被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过反复训练,高考选拔早已不神秘,考查范围突出一个“稳”字,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仍是命题的主体范围,变化的主要是考查角度。
浅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罗田县三里畈高中雷新儒高考复习已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那么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二轮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轮复习的得失: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要求每个考点逐一过关。
从这几次大型考试情况分析来看,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的试题,得分率较高。
但也暴露出一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高二新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仍是孤立的、零散的,缺乏整体感、系统性。
(2)忽视课本,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和我们自编的学案,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对答案、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一知半解的水平上。
如对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基本思路、什么叫性状分离、显性基因、杂合子等仍是含糊不清、想当然的,尤其在简答题文字叙述方面错误率较高。
(3)审题解题能力较弱。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不会很好利用“纠错本”这一最具个性化的资源。
同时也暴露出审题不严,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语言表述不到位、答题不规范,踩不准得分点的问题。
二轮复习的策略:一、强化课本是二轮复习的前提二轮复习仍强调巩固基础知识,注重把各种生物知识进行完整系统的再整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而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本,高考所用的知识全部来源于课本。
近5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生物试题特点分析一、总体特点:理综生物试题共有 6道单项选择题,4道必做非选择题,2道选做非选择题,共12道题目,总分值90分。
试题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中必考内容的15个主题,涉及到三个必修模块中的40多个具体知识点;覆盖了选考-1和选考-3内容的各3个主题。
试题突出对生物学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考查《考试说明》中Ⅱ类要求内容的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中生物学科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4个方面。
理解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12道题目都考查了对相应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对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的能力,是对理解能力目标(1)的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是体现生物学科素养的能力。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2014年生物试题最为显著的特色。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4个目标,试题考查到了3个;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较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要求。
第3、5、6、26、27、28、35、36题的试题情境主要以示意图、坐标图或过程图的方式呈现,考查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结合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目标(1)的考查;综合运用能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目标要求。
第27题考查利用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解决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问题。
第35题考查利用生物技术解决玉米深加工生产中的相关问题。
两题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巧妙新颖。
如第3题以动物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变化的调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对细胞凋亡、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理解,设计巧妙新颖。
1、风格稳中有变,11年必修一比例大、12年必修三比例大。
2、注重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3、加强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的考查。
二、选择题特点:1.总数量:6道选择题(36分)2.常考点: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遗传、跨膜运输、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3.必考点:细胞、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4.图形图表题数量:10-14年依次为0、1、1、2、2道5.实验题数量:10-14年依次为1、0、1、5、1道6.选修比例:0三、非选择题特点:1.总数量:,4道必做非选择题(39分),2道选作非选择题(15分,选修一、选修三各一题)2.常考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生态系统,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3.必考点:遗传4.图形图表题数量:10-14年依次为2、5、4、2、3道5.实验题数量:10-14年依次为2、2、3、2、4道6.选修比例:17%四、五年考点对比的设计,都做得较好。
黄冈市高三年级3月份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这次3月质量检测于3月9、10日举行。
适逢进入高考百日倒计时后举行的一次重要的具有检测功能的考试。
因此,对本次考试试卷进行全面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总结一轮复习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二轮复习提供依据,指明方向。
一、这次质量检测体现了如下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且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本次检测适逢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蓄势待发之际。
因此,考查范围涵盖了整个高中生物内容。
同时,突出了对主干知识,重难点知识的考查。
如下:2.能力考查特点突出:纵观整套试卷,单纯考查识记的知识点很少,绝大部分试题均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均有不低甚至较高的要求。
如:第5小题对信息的提取能力,图文转换能力的要求就很高,即要分析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的共性,又要考虑到基因工程中对受体细胞的筛选,并且,此题一反常态,要求切割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的酶恰恰不能相同;第33题是一道遗传逻辑推理题,要求考生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其中对X染色体隐性雄配子致死,常染色体与伴性遗传发现罕见的9:3:3:1的比例等问题的判断,尤其体现了对此能力的考查;第33题求子二代中表现型最多的植株所占比例的求解和第34小题方案一中,食物比例调整的求解,都对考生的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
3.试题新颖:第5小题是一道图文并茂的试题,且把常规知识置于特定情景之中来考查;第33题出现了不常见的特定配子(X染色体隐性雄配子)致死问题;第34题方案一要求利用能量传递的规律,结合数学知识求比。
这些试题,无论出题形式还是考查内容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值得借鉴。
4.紧扣生物新技术和绿色生态农业是本次检测的又一特点。
第5小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内容,而第34题是一道生态学大题,对有关绿色生态农业,无污染生产,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查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及高考对策一、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分析通过分析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生物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趋势和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
2、强调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近三年新课标全国卷的生物试题中都涉及到了实验探究的考查,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3、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
试题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等,都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4、强调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中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如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等。
二、高考对策针对以上趋势和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应对高考:1、巩固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学生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更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
2、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生物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多做实验、多进行探究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还需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3、生命科学的热点问题。
学生需要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生物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伦理问题,加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加强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需要将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不同学科之间的和综合运用能力。
5、注重复习方法和策略。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复习方法和策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如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记忆技巧等,同时还要注重对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训练和提高。
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特点、评价及复习对策黄冈中学吴小芳一、近三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特点1、近三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理科综合中规定的生物考试范围共9个部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微生物和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实习与探究学习等。
近三年全国理综卷Ⅰ涉及的生物试题的考试范围、考点及分值分布见表一。
2、2009年试题特点2009年全国I卷,无论是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前两年基本保持不变,实现了指导中学生物教学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平稳过渡的历史性命题目标。
2009年的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稳中求变从表二上看,2009年全国I卷重点考查了细胞及细胞工程、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与进化及基因工程、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与环境和实验及研究性学习。
这一点与2008年全国I卷相同,变化的只是试题总量、遗传题的考查方式、遗传部分的分值比例、选修本考查的章节(2)试题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注重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以非选择题为例,见表三。
(3)非选择题阅读量和书写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2006年、2007年.2008年阅读量和书写量在逐年减少,2006年几乎就是长篇大论式,2008年书写量很小,今年有所增加也正常。
主要表现在所要填写的空增加,在总分值不变的情况下,以往多数题每空2分或3分今年多数是每空1分。
表四近四年年全国I卷的书写量(4)重视双基、突出主干,试题材料尽可能源于教材(09全国卷I,33)二、试题评价及复习对策1.主干知识反复考,复习检测换角度高考大纲、考纲、命题范围及指导思想经过全国广泛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一线的广大教师多年潜心反复研讨已很清晰,各知识、能力点的考查已被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过反复训练,高考选拔早已不神秘,考查范围突出一个“稳”字,代谢、调节、遗传、生态仍是命题的主体范围,变化的主要是考查角度。
【例1】(09全国卷I,33)(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
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例2】(06全国卷I,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这两题从选择的知识点和考查分析能力的效果完全相同。
这说明经过多年的高考,一些主干知识高考命题时没有去刻意回避,也无法回避。
因此对以往的高考试题考查角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复习方向,特别表现在指导复习检测试题的命制方面。
例如:(黄冈中学10月月考)下列生理过程或现象主要由生长素调节的是A.香蕉果皮由绿色转变为黄色B.瓜熟蒂落C.根尖生长点细胞数目的增多和根冠细胞的形成D.无籽番茄和有籽黄瓜的形成这道题目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四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有别于填空题,非常基础。
可是学生的正答率只有70%,因此反映这是一道有效题。
2.全面夯实基础仍是决胜高考的保证总体上看,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主要特点有:⑴直接考查基本知识,试题直接源于教材相关内容或稍加改造。
比如,选择题往往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考查,细致全面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生物学原理是复习的重点。
【例3】(09全国卷I,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反馈调节的概念,酶活性调节的概念、原理、条件和特点。
我们比较一下右图与选修教材中图5-10的关系:教材中的物质“天冬氨酸”在命题时推广为物质甲,由具体到一般。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一轮复习时,我们的老师充分利用好教材,对课本中的概念讲透,拓展开,老师只有胸有成“竹”,把个别知识上升到一般知识,才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复习光合作用时,就可以以“光合作用的概念”为中心词,让学生把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场所,条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都串联在一起。
这样既重视了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又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实质,关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相互质疑解惑,对某些问题进行精炼的小结,用生物学术语准确的表述,加深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⑵依托基础知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化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类试题具备较好的区分度,倍受命题人的青睐,在试题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
【例4】(09全国卷I,31)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体快,而贮运性就会差。
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毫米实验结果。
在对主干知识、重要生物学原理复习时,应注意多以图、文、表等多种形式及其相结合的信息呈现方式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生信息分辨、筛选、提炼和转化的能力。
3.关注特例,捡起“芝麻”,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生命不仅存在共同的特点与规律,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生命中“例外性”是普遍存在的.在复习过程中,对于生命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典型生命现象与规律的理解,也必须包括对规律以外的“特例”的理解。
表面上看,特例知识与常规知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常规知识的“例外”,实际上,它与常规知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在高考复习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加强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培养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机械地学习。
例如,在复习“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时,我们强调了5个特例:①红螺菌——兼性营养型②酵母菌——兼性厌氧型③菟丝子等寄生植物④绿眼虫等动物⑤好氧型细菌——有氧呼吸的场所4.课本实验及其方法的延伸是实验命题的考查重点。
实验始终是重要考点,以突出对考生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为目标,所占分值大,试题呈现形式愈趋灵活多样。
09全国卷Ⅰ第32题Ⅱ除了注重借助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以外,还以独立完成多重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深入考查了中学生物教学在学生生物学素养方面的教学现状。
【例5】(09全国I,32)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的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①⑵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来源于教材的实验四,但又高于实验四,在验证高效性的同时还要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
所以我们在复习实验时采取的对策是:实验复习作为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承上启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本实验归类”不仅对观察实验,鉴定实验,酶的实验,调查实验和设计实验进行了扫网式的复习,而且还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本实验重新做一次。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不仅对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步骤和设计实验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针对四种实验设计题进行了实战演练。
三、建议和做法从近三年理综生物全国卷的变化发展看,“基础、细致、平稳”仍可能是2010年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对考生基本生物学素养和技能的考查仍是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
为此,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强课本的全面阅读和理解,包括课本上的插图、阅读材料、旁栏小资料、注释等,规范答题语言。
尽量做到每天五分钟。
(2)加强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注意挖掘典型题对主干知识、重要生物学概念、原理复习的模式作用。
(3)重视课本中学生实验、实习、演示实验在高考实验题命制中的借鉴作用。
例如:(2005年全国理综I)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21分)1)将正常的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2)A组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溶液,B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小鼠活动状况无变化。
3)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①该实验原理是②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③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此题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信息归纳,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实验的理论依据。
特别注意的是,要求对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能正确地总结和升华,明辨它们与实验原理的区别,并能应用于新的实验方案设计中。
(4)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从多角度,以多种形式对主干知识进行归纳复习,挖掘学生的天赋,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提炼、处理能力。
(5)讲、练、读、测结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