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二届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2
钦州市坭兴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广西钦州,前称古越、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南临北部湾和南中国海,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
钦州是一座新兴的滨海城市,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
陆地面积1.0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2.6公里,总人口391万。
钦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和“中国大蚝之乡”。
一、钦州坭兴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一支奇葩。
钦州坭兴陶已有l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据《钦州陶冶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益精致.盛于清咸丰年间……”。
史料《钦县志》又载:“民国九年,平心村发现逍遥大冢,内藏宁道务陶碑一方,高四尺余之巨制,此志乃达千六百余言……乃中国第一陶刻也……”。
碑刻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73年),碑载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
坭兴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钦州对外宣传的文化使者,是钦州的城市名片,是中国工艺美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二.钦州坭兴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支柱产业地位突出。
近年来,在钦州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钦州市坭兴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走出了一条传统陶艺精品化、日用陶类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按照“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实施传统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拓展市场空间。
实现了产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坭兴陶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外来投资者和陶艺人才纷纷涌入坭兴陶产业。
产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据统计,至2012年7月,坭兴陶生产经营企业由2004年前的6家发展到目前的62家。
行业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广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9名,市级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51名。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千年坭兴陶SPECIAL ISSUE专刊32 李四达坭兴陶作品复兴坭兴陶从20世纪50年代起,坭兴陶产业开始恢复和发展。
钦州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坭兴陶的复兴工作,由政府派出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坭兴老艺人,鼓励他们恢复坭兴陶的烧制。
1956年4月,钦州镇旧竹巷的老艺人李四达开设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坭兴陶烧制点;同年10月,广东钦州坭兴工艺厂成立,坭兴陶有了自己独立的窑口,开始独立烧制,改变了坭兴陶代烧的历史。
随后,政府两次拨款给广东钦州坭兴工艺厂,用于增加设施设备、培养技术人才,颜干卿、李真愚、范念堂、黎启铨、李四达、李照允、潘镜光、潘建三、颜钊明等为当时的技术骨干。
1958年,钦州政府再次投资在钦江大桥畔建立国营钦县陶艺厂,该厂当年建成投产,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及东欧国家。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下,坭兴陶完成了第一步复兴工作。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33荷花瓶这件荷花瓶作品为1957年广东钦州坭兴工艺厂生产的产品。
荷花瓶 潘信供图 岁寒四友壶 潘信供图双鱼壶 潘信供图岁寒四友壶这件作品为20世纪60年代的钦州坭兴陶作品,取名“岁寒四友壶”,蟹青色,腹大、口小,壶身八瓣。
梅兰竹菊为文人作画常用题材,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该壶篆刻梅兰竹菊图饰,表达了匠人对梅兰竹菊高雅品质的喜爱。
双鱼壶这件作品为20世纪70年代的坭兴陶作品,取名“双鱼壶”,寓意年年有余。
作品采用填白工艺,沿用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坭兴陶工艺。
壶身篆刻双鱼、水草,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畅销海外20世纪80年代,钦州坭兴陶生产了大量外销陶产品,为国家增加了大量外汇收入。
钦州湾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塞,“海上丝绸之路”为坭兴陶的外销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海运条件。
当代广西钦州坭兴陶书画装饰雕刻艺术初探作者:贾丽丽来源:《美与时代·上》2020年第09期摘要: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唐旭、唐雄先、王茁等老中青工艺美术家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从美学的角度考察坭兴陶书画装饰工艺的创作,可归纳出实境美、劲健美和典雅美等风格。
实境美属于绘刻工艺形式的美,劲健美属于书刻工艺形式的美,而典雅美则是对器物与书画和谐结合产生的艺术意蕴与社会文化价值,这三种美,既有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关键词:钦州坭兴陶;书画雕刻;审美风格当代广西钦州坭兴陶书画装饰雕刻佳作不断。
唐旭、唐雄先、王茁等老中青工艺美术家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以传统中国诗文和中国画的人物、动物以及民族文化元素为对象,采用雕、刻、剔、抹等刻绘手法制作了一批具有传统中国画风韵和广西民族文化元素的陶器作品。
《书画梅瓶》获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青莲瓶》获2013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坭兴陶精品创作工程”金奖。
从陶刻艺术层面看,陶刻运用构图、线条等绘画语言,和楷书、行书等书法语言以及浅浮雕、线刻等雕刻语言相结合,直观地再现了传统中国书画中的艺术形象,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从地理工艺层面而言,坭兴陶书画装饰雕刻通过图像的方式记录了祖国西南边陲之地的广西钦州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当地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以及对陶器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如同一部广西地区《考工记》,既为世人了解、走进淳朴的广西本土陶器打开了一个窗口,也为记载广西钦州地区坭兴陶提供了视觉图像资料。
为深入解读坭兴陶书画装饰雕刻,笔者以其风格作为研究切入口,按照从形式到意蕴的研究思路,着眼于装饰雕刻的基本艺术语言来探析其审美风格,进而挖掘其中的地理影响、创作工艺、审美意识。
一、实境:坭兴陶绘刻之美“实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意为“情性所至,妙不自寻”的艺术形式。
唐代司空图曾用一组物象来描绘实境美:“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钦州坭兴陶刻字技法的探究卢俊;许贵芳【摘要】陶器受人喜爱的原因少不了它刻字工艺,坭兴陶的独特泥质,在于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质地细腻,结实润滑,可塑性好,为各种雕、刻技法的运用提供了优异的品质.雕刻师在陶胚上任意运刀,雕形刻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雕刻方式,这些技法不仅集传统陶瓷雕刻技法之大成,又在众雕刻技法基础上依据独特的陶土性质特点有所创新别具特点.【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2(046)01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坭兴陶;书法刻字;刀法;线条;构成【作者】卢俊;许贵芳【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陶器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陶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早在史前社会,中国在世界各地就出现了古雅朴质的陶器。
外国人称中国为“陶器之国”。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陶”。
其中坭兴陶、建水陶的颗粒细等特点可以制作较大器型,这是宜兴陶和荣昌陶无法比拟的。
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1915年参加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钦州坭兴陶获得金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的评比中获得大奖40多项,其作品远销世界各地。
笔者今天浅谈坭兴陶雕刻的刻字艺术,谈到“文字”这个词,是中国华夏儿女为自豪的事,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
有文字做基础,书法自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书法通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今天我们要谈到如何将我们的国粹以另一种媒介(坭兴陶)传承下去,既能充分的表达书法的传统美,又能在传统上有所创新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
坭兴陶以它泥料的天然洁净、质地的细腻,结实润滑,可塑性好,为各种雕、刻技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年第10期文坭兴名家坭兴名家● 曾日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解决实际问题。
1954年1月,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前来参观展览,文化部还特邀广东石湾陶塑大师刘传等20位各地著名民间艺人进京参观。
1956年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手工业管理局和手工业合作总社工作汇报时说,手工业中许多好东西不要搞掉了,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都要来一个恢复,而且要搞得更好一些;提高工艺美术的水平和保护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可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
坭兴陶事业由此得到高度重视。
同年初,政府动员民间艺人恢复生产,在水东缸瓦窑村内成立“广东钦县坭兴工艺社”(1958年搬迁至钦江大桥东头,更名为“广东钦县坭兴工艺厂”),并拨出专款7500元新建厂房两座,共8间。
以李四达、卢文祖、颜干卿为首,召回一批老艺人组织扩大生产,他们的祖传技艺由此得到发扬光大。
钦县坭兴工艺厂成为钦州的首家国营企业,政府陆续拨出专款,新建厂房增加各种机械设备,培养技术人才,形成规模生产。
坭兴陶事业的复兴,使手艺人从旧社会底层一跃成为新中国的主人翁。
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1957年7月22日至28日,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上,贾拓夫作了《面向六亿人民,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事业》的报告,白如冰作了《把我国的工艺美术事业推向前进》的报告。
会议期间,朱德接见全体代表并作了讲话。
到会代表465人,钦州坭兴大师颜干卿和潘镜光荣列其中。
代表们带着各自绝活,在与全国艺人观摩交流的同时,也开阔视野,取长补短,共同促进。
他们带的作品五花八门,样样称绝,如佛山石湾陶塑大师庄稼的瓷雕《弃官寻母》、粤绣(广绣)传承人黄妹的刺绣《鸡冠花》、广州牙雕大师翁昭的《多层象牙球》等。
颜干卿所带的钦州独有的坭兴陶花瓶和茶壶等,吸引了代表们的眼球,受到中央领导的广泛关注。
年第10期文名家评坭兴名家评坭兴● 冯 涛钦州坭兴陶是民族艺术瑰宝,获得多项荣誉,很多文化名人如田汉、高庄、王蒙等对其推崇备至。
田汉赋诗赞坭兴1962年4月21日,著名剧作家、诗人田汉偕夫人安娥等一行5人游历广东钦县(今广西钦州市)。
在钦期间,除参观天涯亭、三宣堂、文峰卓笔、冯子材墓等景点,他们还参观了钦县坭兴工艺厂。
据知情人回忆,田汉一行先是到各生产车间参观,一边观看,一边询问工人有关生产和工艺方面的问题。
当看到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坭兴成品时,田汉对钦州坭兴的独特美着实赞赏了一番,饶有兴趣地给随行人员讲解陶瓷窑变的原理,在旁的老工人听了,都为田汉对陶瓷的熟知感到惊讶和佩服。
回到湛江后,意犹未尽的田汉赋诗《访钦州》(三首),其中一句“无尽瓷泥无尽艺,成功何止似宜兴”给予坭兴陶高度赞美。
他将这几首诗用宣纸题好,与《访冯子材墓》《访刘永福故居》《访合浦白龙珍珠城旧址》(二首)《游巫头岛》等诗一起从湛江寄给钦县县委。
“文革”期间,因当地档案文件数次易地存放,这些题诗最终下落不明。
幸当时有人将这些诗抄录,实属不幸中之大幸。
高庄蹲厂探坭兴1980年,钦州坭兴陶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继而于当年9月11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团城展览馆举办广西钦州坭兴陶展览会,引起了高庄的注意。
高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著名的陶瓷美术教授。
翌年,高庄不顾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执意要到钦州一探究竟。
高庄在坭兴工艺厂逗留的时间将近两个月。
他很随和,不带随从,见人点头,平易近人,在生活上也没有任何讲究和要求。
因他不同意住旅馆,食住都安排在坭兴工艺厂:伙食由坭兴工艺厂饭堂负责提供,饭菜都很普通;住宿则是在坭兴工艺厂一车间东头的一间普普通通的职工宿舍,与坭兴工艺厂职工同楼而居,房间很小,房内除床铺和写字桌椅,没有什么特别设施。
期间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坭兴陶研究所里,主要是给坭兴工艺创作人员做艺术指导,有空也搞一些造型设计和装饰设计。
陶瓷产此发展背景下坭兴陶产品设计专业创新 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杨建军北部湾大学陶瓷与设计学院广西钦州535011【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有千年发展历史,是广西传统艺术瑰宝之目前有500多家中小企业和工作坊,产品远销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人 才是坭兴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作为地方高校的北部湾大学,在 2007年就开设了坭兴陶产品设计专业,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抓手,以弘扬"工匠精神"出精品为宗旨,进行了长期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陶瓷与设计学院全力推进协同育人、协同 创新,不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促进地方陶瓷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丨坭兴陶;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基金项目: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18BG06248 );北部湾大学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产品设计)一、陶瓷产业发展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途径1.构建出服务北部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 足陶瓷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坭兴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将坭兴陶产品的工艺、设计、包装等需求引入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中。
从垢兴陶产品设计开发到生产制作等流程的岗位要求和对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要求出发,构建了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一是文化素养模块课程,涉及写作训练、坭兴陶文化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 史、学术研讨与讲座;二是设计创新理念及设计基础模块课程,有设计概论、陶瓷工艺学、市场 调研及产品开发与设计、图纸绘制、CAD出图、三维打印模具、釉料实验、陶瓷窑变烧制虚拟仿真实验等;三是设计创新能力模块课程,日用陶 瓷产品设计、陶瓷旅游工艺品设计、陶瓷雕塑、第二课堂等;四是生产制作模块课程,有泥料配制、模具成型、拉坯基础、雕刻装饰、坭兴陶烧制与打磨工艺等;五是产品包装与市场营销模块课程,坭兴陶包装设计、坭兴陶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六是全英文与双语课程,陶艺与鉴赏、坭兴陶艺术等。
品味南国古韵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作者:余懿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3期摘要:广西钦州坭兴陶在成型、窑变、雕刻方面都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品位和地域特征。
特别是它的无釉窑变艺术,展示了其宝贵的艺术价值。
本文通过对坭兴陶的源起、窑变艺术以及雕刻造型等方面来对其进行鉴赏,从而呈现出坭兴陶独具魅力的一面给世人。
关键词:广西坭兴陶;窑变;工艺技艺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50-01钦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古称安州,具有1400年的悠久历史,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
”钦州有一宝——坭兴陶,它与“壮锦”并称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
追溯坭兴陶的起源,一说是坊间盛传的清咸丰年间的胡老六所创制,史料记载见于民国三十五年的《钦县县志》:“钦有宜兴各器之由来,始于咸丰间胡老六创制吸烟小泥器,精良远胜于苏省之宜兴,由此而得名”。
另一说便是从考古而来,据《钦州县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旁附藏陶壶一个,此砖刻有唐开元二十年字样,迄今民三十四年,已历一千二百一十四年,可知我钦陶器历史,由来已久。
”时至晚清,钦州逐渐成为南部边陲的经济中心,坭兴陶已驰名于南国几省,并出口东南亚及法国,坭兴陶得以蜚声在外。
早在1915年跟1930年,坭兴陶就分别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以及比利时世界陶瓷博览会的金奖,随着时间的发展,坭兴陶的魅力与日俱增,在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得到特邀展览,更进一步把坭兴陶的魅力散播到世界各地。
一、坭兴陶特有的“骨与肉”陶器工艺实则是“火与土”的交融与艺术,陶土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陶器形成的品质。
坭兴陶,以钦江两岸特有的紫红色陶土为原料,河东为东泥,河西为西泥。
庞赋军:挚爱陶艺承传坭兴陶文化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3年第2期在钦州市陶艺界,庞赋军颇有名气。
他步入坭兴之路20 年以来,专注于坭兴壶制作,立志于坭兴陶文化的承传!不解的坭兴陶情结1992 年,庞赋军进入市坭兴工艺厂工作。
他学习研究坭料、设计、成型、刻制、烧成等传统工艺,参与营销和管理,还先得到大师的悉心指导,从此庞赋军与坭兴陶结下不解之缘,对泥兴壶创作如痴如醉。
1995 年,坭兴工艺厂与台湾老板合作生产手工拉坯精品茶壶,生产仿生壶和一些以佛教为题材的系列浮雕产品,其造型及工艺比本地传统茶壶有长足的进步,得到许多外国友人和台湾胞的认可,销售很好。
这期间,他暗下决心,要打造坭兴壶品牌,开辟坭兴陶发展之路。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坭兴厂在市场大环境下日益难以维持。
庞赋军和他的工友相继下岗。
庞赋军一走出工厂,就筹划着他的坭兴陶事业。
热心于传承陶文化2000 年,他经过多方筹备,开办了自己的小陶吧。
庞赋军潜心研究和制作,享受着陶艺的乐趣,还汇集了大批爱好者。
2005年,市里掀起“弘扬坭兴陶艺,传承千年文化”的热潮,给庞赋军的小陶吧增添了许多魅力,越来越火红!陶吧里常常挤满了爱好者,热闹而充满乐趣。
有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而青少年是常客,他们玩盘坭条、捏弄壶瓶。
而小朋友们则喜欢做各种造型,如可爱的小动物、小人儿、小房子、汽车坦克,等等,爱好者越来越多。
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庞赋军成立了红坭壶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他以教授陶艺、书画为主,聘请钦州学院美术分院副院长闭宗庭教授、钦州学院美术分院陶艺专业的林繁东老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李燕等人到中心授课。
共同的爱好与志向,庞赋军和专家、教授们以及众多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智慧和汗水承传着泥兴陶文化,浇灌着泥兴陶艺术之花。
坭兴陶精品的魅力庞赋军把手工制作高档坭兴茶壶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地推陈出新。
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坭兴陶壶,诗文雕刻、绘画,纯美古朴中又透出浓而又醇的人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