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功能_刘成波
- 格式:pdf
- 大小:96.92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政治社会化的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的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
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的价值功能来分析。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的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的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的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
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的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的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的统治。
二、政治社会化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的,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所下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的观点有:社会教化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个体学习论。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类似的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的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的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等。
文化传承论。
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的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变革的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之一。
政治传播论。
把政治社会化理解为“政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过程”。
浅谈政治社会化地定义与功能[摘要] 政治社会化地现象伴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而产生,对于统治阶级维持阶级统治以及自身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对政治社会化作出了不同地定义,此处加以总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进行理解.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地价值与功能,可分别从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个体、政治文化和政治体系地价值功能来分析.[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定义功能一、政治社会化地产生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当统治者有意识地用符合本阶级利益要求地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时,便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统治阶级实行政治统治地基本方式之一,也是社会成员个体政治生活地基本内容之一.b5E2R。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是有目地将该政治体系所确认地政治思想、观念、意识、行为方式等传授给其社会成员,使他们形成特定地政治心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观,形成具有连续性地政治文化,以促进社会政治地稳定和发展,保证统治阶级地统治.p1Ean。
二、政治社会化地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政治社会化地定义可以看出,他们是从不同地角度对政治社会化展开研究地,他们对什么是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不同地解释,所下地定义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其中比较常见地观点有:DXDiT。
社会教化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地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地过程.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RTCrp。
个体学习论.这种理论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地发展过程,类似地观点有“政治社会化是公民习得关于政治世界知识地过程”,或者“人们学习为现行政治体系所接受和实施地规范、价值、态度和行为地过程”等.5PCzV。
文化传承论.文化传承论把政治社会化地内容和结果至于研究地中心,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地形成、维持和变革地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地核心内容,政治文化地传承是政治社会化地目标之一.jLBHr。
试析政治社会化功能与运作模式自20世纪50年代阿尔蒙德等政治学家推动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开始,政治社会化主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的关注,研究的角度涉及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政党体制、社会民主、政治稳定等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环境和政治运作过程的不同,在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功能、运行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正确认识和借鉴国外的政治社会化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整体绩效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标签:政治社会化;功能;运作;政治教育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功能(一)对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理解较早强调政治社会化都是从政治文化角度来认识的。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密不可分的,简单来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或实现方式,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得以维持、传播、继承、发展和创造。
迪韦尔热认为,政治文化一般是指文化的政治方面,政治社会化就是把文化中的权威、权力和等级制赖以存在的价值观传授给人们。
里查德.E.唐森和肯尼斯·普热维特认为,政治社会化是公民获得其对政治世界的认识的过程,是一代人将其政治标准和信仰传给下一代的一种方式。
兰顿也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政治社会代代相传政治文化的方式。
所以说,所谓政治社会化,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道德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实际上就是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国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综合。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青年具有合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利和责任,做一个忠诚和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
(二)对政治社会化功能的认识罗金斯等认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训练个人和支持政治系统,因为政治社会化给每个人灌输政治系统流行的价值,它把个人与系统联结起来,通过教育社会成员遵守系统的规则,履行其应承担的责任,从而维持政治系统的运转。
政治社会化的理解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种特定的社会形式,它利用社会性行为、政治行
为和文化活动来反映特定社会大环境中社会间文化关系的结构。
它吸
引了大量研究者,因为它不仅展示了社会应当遵循的原则,而且能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社会各种类型之间的友好关系。
政治社会化在
社会思考层面涉及具体人们的行为、价值观和社会性系统结构,涉及
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活动。
它是一种政治的过程,
是社会变革的历史,将社会政治协作融入社会活动中。
政治社会化旨在提高政治性意识,让社会对政治变革的认知得以改变、加强。
它刺激了政治实践和社会参与,强调公民参与、实现社会公平。
它扼杀了社会不平等和不安定,暗示政府只有通过有效的政治和经济
措施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社会。
它同时催动改革,促使政府和社会
相互合作,让道德伦理适应社会发展中的变化。
政治社会化也有其负面影响,其中最大的一项是它可能破坏社会整体
的质量和安定,因为它可能以暴力的方式挑起双方的矛盾,造成社会
内部的分裂和动荡。
此外,政治社会化有可能使社会变得更加不公正,因为政治社会化将让某些人倚老卖老,利用当前社会制度来维护其特
殊地位和利益。
然而,尽管政治社会化也具有一些弊端,但它在促进政治变革、追求
公正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多少个国家和政治团体已
经开始重视政治社会化,他们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价值,以期营造一
个更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环境。
只要双方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利益交换,政治社会化就可能在不同政治大环境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一个更
加强大、有效和公平的社会概念。
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李元书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文章将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并进而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将政治社会化的特征概括为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认为政治社会化具有传播功能、教育功能、实现功能、变革功能。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化 政治学 政治理论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社会化属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专用语。
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研究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社会化在这些学科中也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丰富了社会化的内涵,也对嗣后兴起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学及其分支学科对政治社会化的理解,既有对社会化传统观点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新思想的大胆创新,众说纷纭,见仁见智。
本文试图从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各种不同定义入手,在把握其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力求对政治社会化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关政治社会化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五种观点。
(一)社会教化论。
社会教化论是对社会化的社会学观点的直接继承。
持这种观点的人,视政治社会化为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教育和灌输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研究早期,这种观点影响颇大。
赫斯和托尼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
¹兰顿也说,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把政治文化代代相传的过程。
º西格尔和格林斯坦则似乎对正式教育机构情有独钟,他们把政治社会化界定为“正式教育机构有意识地灌输政治和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并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2010年2月第7卷第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0Vol.7No.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政治行为,它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80年代初传入中国,在中外都形成了研究的热潮。
如今,政治社会化已经成为政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许多学者分别从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形成了很多有益的观点和成果。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功能问题,是其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特别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功能又有一些新的看法,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再一次对其进行研究。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自阶级社会和国家出现以来,每一个社会个体都不可避免地置身于社会和国家之中。
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体,人不仅是社会存在,还是政治存在。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1]人从自然动物发展成为政治动物,则需要一个认识政治生活,学习政治思想文化,形成必要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以适应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社会化。
最早对政治社会化过程进行科学性研究的是美国。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对社会化进行专门研究,并用“政治社会化”来说明政治文化对实际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的影响过程,也用来指称人们学习政治文化,形成独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人格的过程。
1958年,著名的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和罗伯特·海斯在其共同发表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专门研究了政治社会化问题。
1959年,海曼的《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心理的研究》一书第一次从政治心理的角度系统研究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此后,政治社会化问题一直成为西方政治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关于政治社会化的含义,不同学者自不同角度给出了很多定义,目前也没有形成定论。
纵观中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首先,从个人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并掌握政治知识和技能,内化政治文化以适应政治社会要求的过程。
戴维·伊斯顿和杰克·邓尼斯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2]我国学者杨光斌也认为:“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3]这种观点强调了个体在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但忽视了政治系统在传播主导政治文化过程中的强制性。
因为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具有阶级性,统治阶级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其主导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
因此,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总会受到其所在政治系统的影响。
社会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政治系统的政治文化的影响过程和自身学习内化过程的统一。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利用政治文化培养和塑造符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以统治阶级为主导的政治系统是政治社会化的主体,社会成员是客体。
统治阶级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将其政治文化特别是主导价值观传递给社会成员,培养社会成员共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以形成共同的政治文化模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家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
”[4]我国学者陈秉公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政治社会化实现的过程是指一定的政治统治体系为了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的过程。
”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统治系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但他们把人们的政治认识和政治学习看做是消极接受的过程,忽视了人们在政治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政治文化的传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如兰顿指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的一代向下一代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
”[5]这种观点强调了政治社会化传递和延续政治文化的作用,但忽视了政治社会化创新和发展政治文化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形成与发展个体的政治自我来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作为政治社会化特殊的政治教育,不应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政治文化传递给新生代,它同时承担培养未来社会的理想人才,从而推动政治文化发展的任务。
”[6]对此,阿尔蒙德和鲍威尔给出了很好的定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7]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相对较长的稳定性,但政治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就会产生新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结构,政治文化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一个不断维持与创新的过程。
阿尔蒙德也指出,在开放的社会中政治体系内总是存在多种亚文化,主导政治意识形态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必然会同亚文化展开冲突,这就给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带来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主导再议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功能刘成波1,罗芳芳1,叶婷2(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2.钟祥一中,湖北钟祥431900)摘要:政治社会化就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在政治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政治系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下,通过政治学习和政治实践,形成特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人格的过程。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人”;有利于引导和制约亚文化的发展,维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稳定;有利于维持和发展现代政治,并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含义;功能14··政治文化要想保持其核心地位,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就必须不断吸收亚文化中积极有益的内容,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以一种开放的胸怀面对亚文化的冲击,而不能一味打压,否则就会强化政治上持敌对态度的亚文化。
由此,可以看出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传习与创新的过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治社会化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吸收、内化的过程。
它是政治体系凭借各种手段和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成员传递政治文化,塑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政治人的过程与社会成员逐步学习和内化政治体系所推行的政治文化,以形成适应政治生活要求的政治文化的过程的统一。
第二,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贯穿社会成员一生的持续过程。
正如阿尔蒙德所说的那样:“关于政治社会化要说的第一点是,这一社会化的持续过程贯穿人们一生。
”[8]第三,政治社会化是主导政治文化与亚文化在冲突和融合中的持续与创新的统一。
据此,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在政治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政治系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下,通过政治学习和政治实践,形成特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人格的过程。
二、新时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与功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这是当前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的转折点。
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迁,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和背景比较复杂:市场经济逐步深入,社会主体经济利益凸显;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分化;政府职能转变,趋向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的存在,政治文化内容也随之不断更新等等,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因此,加强新时期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政治社会化可以培养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人”。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是指人无论怎样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只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当然政治也不能离开人,不能离开民众的参与。
“现代政治的运转首先要依赖绝大多数公民的利益的实现,因为‘民可载舟,亦可覆舟’,没有大多数民众的利益的实现,政治秩序就难以正常。
同时,政治的正常运转还有赖于政治家和大大小小的官僚的利益的实现。
”[9]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广大民众整体政治素质的提高。
我们实行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高,就会越关心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以及其他政治问题。
同时,一个受过更多教育的人也更加清楚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和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公民权利。
”[10]当前我们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体现。
通过政治社会化可以使他们获得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须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中顺利担当特定的政治角色。
由此可见,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政治社会化有利于引导和制约亚文化的发展,维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稳定。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同时,还面临着多元文化以及各种亚文化的冲击,与我们倡导的主流政治文化不协调甚至相抵触。
任何开放的社会亚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主导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差别,有的亚文化是同主导政治文化相反的文化体系和价值取向,因此就会威胁甚至弱化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播与巩固。
例如,在新时期,充斥在我国社会中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现实主义、享乐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特别是对青年一代构成了极大的诱导,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因此,政治体系和公民要自觉地采取各种措施抵制和削弱这些亚文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导政治文化传播与巩固的过程,它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着政治共同体的稳定和发展。
它也是一个与不同政治文化及各种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导政治文化只有自身不断继承和创新,并加强对非主流文化和思潮的规范和引导,才能保持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和稳定,才能维持社会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
(三)政治社会化有利于维持和发展现代政治,并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政治的维持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机制,政治社会化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对民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规范和塑造作用,共同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模式即政治文化认同关系着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
因此,“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会通过完善政治社会化过程,传播社会主导的政治文化,实现政治文化的代际传播,以确保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繁衍。
”“现代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是实现政治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