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的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8
复信号matlab 表达在MATLAB中,复信号可以通过实部和虚部来表示。
复信号通常用于信号处理、通信和控制系统等领域。
在MATLAB中,你可以使用复数数据类型来表示复信号,并通过数组或矩阵来存储和处理复信号。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ATLAB代码示例,演示如何创建和处理复信号:% 创建一个复信号t = 0:0.01:1; % 时间向量f = 5; % 频率A = 1; % 幅度phi = pi/4; % 初始相位% 使用复指数形式创建复信号s = A * exp(1j * (2 * pi * f * t + phi));% 显示复信号的实部和虚部subplot(2,1,1);plot(t, real(s));title('实部');xlabel('时间');ylabel('幅度');subplot(2,1,2);plot(t, imag(s));title('虚部');xlabel('时间');ylabel('幅度');% 显示复信号的幅度和相位figure;amplitude = abs(s);phase = angle(s);subplot(2,1,1);plot(t, amplitude);title('幅度');xlabel('时间');ylabel('幅度');subplot(2,1,2);plot(t, phase);title('相位');xlabel('时间');ylabel('相位 (弧度)');% 如果你想对复信号进行某些操作,例如滤波,你可以使用MATLAB的滤波器设计函数% 这里只是示例,实际滤波器设计可能更加复杂filtered_s = filtfilt(1,[121],s); % 使用一个简单的平均滤波器% 显示滤波后的复信号的幅度figure;plot(t, abs(filtered_s));title('滤波后的复信号幅度');xlabel('时间');ylabel('幅度');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复信号s,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复指数函数。
第四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人学习社会生活的技能、规范,获得个性,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主要发生在生命早期。
这种社会化的任务主要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
2、预期社会化——任务是为将来所要扮演的角色做准备。
3、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在基本社会化的成果基础上所进行的社会化,对象是进入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即现实社会中的成年人。
4、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知识等。
5、再社会化——指个人改变以前是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人生目标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意义1、从个人角度分析:首先,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其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首先,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其次,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一致性,共同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最后,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一、个人生物基础▪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思维的能力▪人有学习的能力▪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外界社会环境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一、关于社会化的若干理论1、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可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以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首先,我们察觉到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自己的行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两个部分。
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
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从米德的观点看,客我在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了三个极不相同的阶段,有三种形式:模仿、嬉戏(角色借用)与群体游戏。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必要性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社会教化。
2.可能性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浅析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政治班江芹2012211675摘要: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参与和建设。
在现代,社会化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了解的一个现象,但人们对其具体含义还比较模糊,本文主要从社会化的含义及其过程中人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社会化。
关键词:社会化、个体、群体、相互影响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更具体地说是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全部过程。
新生儿生活不能自理,但已进入社会化的过程,开始逐渐接受社会的影响,他将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社会化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理解过程。
狭义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狭义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少年,强调个人对社会文化模式的学习和掌握。
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
它与狭义社会化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区别:广义社会化不仅把儿童和少年时期作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且把青年、中年,甚至老年都作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化不仅是一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过程,而且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应贯穿人的一生。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是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以往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一般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后来,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概念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比如一个同龄群体、一个文化群落,甚至处于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某种文化传统。
社会化概念的内涵除了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外,还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个性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的含义所谓社会化,概括地说,就是指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由此可知,广义的社会化指生命的整个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即是,狭义的社会化指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的过程。
微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生物个体的人(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与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就是社会化。
因此,人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抛弃生物性,增加社会性的过程,也就是不能以生物性的冲动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宏观意义上讲,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为了自己的群体发展,延续下去,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一代代的新人,把工作接替下去的过程。
综上所述,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实质社会化是人的需要和教育的辩证统一,是个体自我选择和社会教化的矛盾统一,是个体社会互相作用的双向过程。
(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内部要求,是个人积极活动的内因,也是个人行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人的需要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和前提,人的需要只能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得到满足和发展。
(二)社会教化社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来塑造个人,它力图把业已形成的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和制度灌输给个人,以使其在原有的,既定的轨道上运行,社会教化具有强制性特点。
社会赋予它的各种机构以教化大众的职能,它总是把社会中的个人当作客体进行整合,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明显带有该社会的烙印,就是社会教化的结果。
(三)自我选择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发展目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接受社会的文化和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
自我选择明显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构成社会的多样性。
社会化理论的名词解释社会化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在社会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化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适应和学习社会规范,以及个体行为如何被社会和文化因素塑造。
本文将对社会化理论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交往、社会组织和文化的影响,适应和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过程。
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影响。
社会化过程使人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二、社会化的类型1. 初级社会化:初级社会化通常发生在个体早期生活阶段,尤其是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家庭成员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塑造,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次级社会化: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次级社会化成为关键的阶段。
个体在学校、工作场所和社会团体中与其他人进行互动,通过模仿、观察和接受外部信息的方式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3. 反社会化:反社会化是指个体与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的过程。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个体受到不良社会环境、犯罪团伙或极端思潮影响的情况下。
三、社会化的重要性社会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获得并传递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1. 个体发展:社会化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儿童和青年的情感、认知、社交和行为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社会化为个体提供了适应社会环境和获得必要技能的机会。
2. 社会秩序:社会化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了社会规范、法律和行为准则,共同构建了社会和谐与公平的基础。
3. 文化传承:社会化有助于将文化价值观、传统习俗和知识传承给下一代。
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获得了与文化相关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从而维系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社会化过程中的挑战和变革尽管社会化在个体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革。
关于社会化的名词解释社会化的意思是什么呢?怎么用社会化来造句?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社会化的意思,欣赏和精选造句,供大家阅览!社会化的意思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于人的始终的过程,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造句欣赏一、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二、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成长……教育不是生活的预备课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三、现在打工者都已经黑社会化了,你像到深圳、广州那边,那些人都是一拨一拨的,湖南帮啊、四川帮啊,一帮一帮的,才有力量,才可以立足啊。
但这是黑社会原则。
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两种社会化网络依然根据职业和个人而泾渭分明。
五、社会化00后的开始恋爱了,90后的开始离婚了,80后的依然单着。
社会变化太快了。
六、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七、机构式社会化战术会强化传统伦理文化与学生责任感的正向关连性。
八、本文研究主要是以社会化为取向,较为深入的探讨基于社会化理论的、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的特种行业治安管理新模式。
九、首先,请看被社会化媒体唱衰的品牌列表,我将会根据这些事件的不同为他们分级。
十、换句话说,抛开个人观点不看,人们对社会化网络应用的接受度正在增加。
十一、这就是为什麽,阉割成为需要,对于一个社会化的社会。
如列文、史特劳斯曾经跟我们指出的,在那里当然会有禁制存在,而且尤其是,有偏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