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教材过关考试地理复习提纲1
- 格式:doc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8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②是冬至日,时间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③是春分日,时间是3月21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线。
④是夏至日,时间是6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4.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图):在图中标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略,请同学们自行绘制)在图中标出五带的名称(请同学们自行绘制)热带的特点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的特点是:无太阳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南北寒带的特点是: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地图的知识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的知识: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例1:去公园游玩要用到导游图,下列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C )A.1:200000B.1:1000000C.1:300003.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正西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②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所指方向为北方。
例:右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③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方格状或圆弧形经纬网图:a辨别南北纬: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同一经线上的各点为正南正北。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2.地理坐标与经纬度
3.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4.地球上的环境带
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水资源
1.水的循环与水资源
2.世界水资源分布
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
三、自然地理环境
1.自然地理景观的分类
2.高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3.平原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4.高山地区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5.河流流域的特点与人类活动
四、人口与城市
1.人口问题与人口统计指标
2.人口迁移与人口密度
3.城市的产生与类型
4.城市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五、经济地理
1.工业与农业
2.农业区位的因素与类型
3.工业区位因素与类型
4.交通与资源开发
六、环境与生态
1.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环境问题与保护
3.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4.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七、区域地理
1.区域的概念与分类
2.中国的区域划分
3.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特点
4.区域与经济发展
八、中国的地理环境
1.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2.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发展
3.中国的经济地理
4.中国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每个部分的内容可根据教材进行复习,重点掌握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
还需多做地理实践活动和练习题,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貌与地质1.1地球地貌的类型和特点1.2地球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1.3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与地质灾害的防治2.水文与气候2.1陆地水文循环与水资源2.2气候要素与气候影响因素2.3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和分布规律2.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生物与环境3.1中国的植被类型和分布3.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3.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重要性4.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4.1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问题4.2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4.3乡村发展和乡村规划4.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迁移1.1人口的分布特征和人口增长规律1.2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1.3人口迁移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2.农业与工业2.1农业的类型和分布2.2中国农业的问题与农业现代化2.3工业的类型和分布特征2.4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问题3.交通与通信3.1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3.2中国重要的交通干线和交通发展问题3.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通信网络的特点3.4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影响4.城市与区域发展4.1城市的类型和城市化进程4.2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和城市规划4.3区域发展的类型和区域经济合作4.4环境污染对城市和区域的影响三、地理方法与技能1.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1.1地图符号和图例1.2地图投影和地理坐标1.3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2.实地考察和调查2.1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方法2.2社会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3.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1统计数据与数据库的利用3.2地理数据的整理和图表的绘制4.地理研究与论述4.1地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4.2地理实践与解决问题的方法4.3地理报告和研究论文的写作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义1.1环境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1.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措施2.1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2.2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2.3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3.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3.1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意义3.2碳排放与减排措施3.3绿色发展的原则和途径4.全球环境问题与国际合作4.1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合作4.2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环境保护以上是初中地理复习的提纲,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复习与巩固薄弱知识点。
初二地理复习提纲大全初二地理复习提纲篇(1)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疆域:①疆域辽阔:南北跨纬度近50 度,长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多度,长约5000千米;②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疆界22000多千米。
3、濒临海洋:①四海一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③海岸线及岛屿:海岸线长约18000多千米,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4、领土四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5、邻国:陆上临国共有14个,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为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4、位置的优越性:①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南北跨纬度很广,气候差异大、类型多,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沿海多优良海港,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临国发展边境贸易。
6、三级行政区划:基本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原因: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所以人口稠密。
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产力低,所以人口稀少。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构造、地壳的运动2.大地形特征:大陆、海洋、山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盆地、沙漠、草原、冰川3.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气候类型、气象现象、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自然灾害4.水资源与水循环:地球上的水、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及防治5.土壤与植被:土壤的形成与类型、土壤的特征与功能、植被分布、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恢复6.生物地理: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分布、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人口结构、人口问题与控制2.农业:农业的分类、农业区位、农业生产过程、农业技术、农业环境问题3.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的分类、工业布局、工业发展状况、工业环境问题与治理4.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区位、交通运输发展、交通问题及解决5.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人口、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6.地理信息与地理技术: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地理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技术三、地域与地理1.中国地理:中国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业产品、主要工业区域、主要交通枢纽、重要城市、区域发展规划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大地形特征、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与气象、主要农产品、主要工业区域、重要交通枢纽、世界主要城市、地理环境问题四、地理技能1.制图与地理坐标:地图的绘制、地理坐标的表示、地图的使用与阅读2.统计与解析:地理数据的统计及表示、地理情况的解析与分析3.田野调查与实地考察:地理实地调查的方法与步骤、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及目的以上为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域与地理、地理技能等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充和细化。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2—6页) 2、 地理与风土人情:西班牙的斗牛;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3、 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反射阳光、抵挡风沙。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
2、每幅地图上都具备的要素包括: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一定要画方向标)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注意:站在北极点四周都是正南方,站在南极点周围都是正北方)4、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式:a 、数字式 如1:100 000或1/100 000b 、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c 、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5、六字真言:大小详,小大略。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②比例尺大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6、图例和注记:判断常用图例:(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看地图时,一定先看图名,再根据图例看图。
)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叫做注记。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 ②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有多大: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 )、南极(S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引言概述: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本文将以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为主题,对相关知识进行概述,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及其证据- 地球的结构和地球内部的运动2.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特点- 大气运动和地球气候形成的要素3.水资源和地表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 地表水的形成和地表水循环4.地形地貌和地理灾害- 地形地貌的形成和类型- 地理灾害的分类和防治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特征和分类- 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3.交通与运输- 交通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4.农业与农业问题- 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农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旅游与文化-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旅游对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总结: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大气和气候、水资源和地表水、地形地貌和地理灾害、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人口分布、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交通与运输、农业与农业问题、旅游与文化。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增强我们的地理知识和认知。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苏教版初中地理毕业会考怎么复习?下面我整理了苏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供你参考。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态: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那么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经线特点:全部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deg;mdash;180deg;;0deg;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deg;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deg;mdash;90deg;;0deg;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deg;mdash;30deg;为低纬度,30deg;mdash;60deg;为中纬度,60deg;mdash;90deg;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deg;W和160deg;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deg;W以东、160deg;E以西为东半球;20deg;W以西、160deg;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改变和昼夜长短的改变。
11、五带的划分:其次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拟: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具体;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洁。
4、比例尺=图上距离divide;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理知识概述
•地理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时区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
1.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的运动和风系
•大气的气候调节作用
2. 水文环境
•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
3. 生物环境
•生物圈的组成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
四、世界地图与地理标志
•世界地图的绘制与使用
•地理标志的含义和标注方法
•世界主要地理标志的介绍与分析
五、国家与地域
•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和特点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各国家的地理特点和主要经济活动
•中国国土概况和区域划分
六、中国地理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类型
•中国的主要地形和地貌类型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资源与经济发展
七、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地理调查与实地考察
•地理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和步骤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的复习提纲,包含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的结构与环境、国家与地域、中国地理等内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地理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地理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从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十分美丽的球体,原因是(B )A.地球表面完全是海洋B.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C.地球被云层所包围D.地球被水汽包围2.某人从北京市出发,沿一个方向旅行(方向不变),可能回到北京原出发点的是向(A )①东行向②西行向③北行④向南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原因是( C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B.地不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4.一个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中面积位居第二,地形以高原为主,在我的胸膛上流淌着世界第一长河。
”这个大洲是( C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5.2005年4月2日,“大洋1号”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横跨三大洋的环球科学考察任务。
此次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C )A.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6.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地球海陆变迁的是( D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遣迹吗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海岛涨潮时被淹没,退潮时露出7.左图是山东电视台播放的东营市2007年6月某日天气预报,下列播报正确的是(B )A.台风过后转睛B.雷阵雨转多云C.雷阵雨转晴D.雷阵雨转阴8.我国南部的海南岛终年如夏,而北部的黑龙江冬季漫长.形成这种不同气候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C )A.地形因素B.海陆因素C.纬度因素D.地势9.“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D )A.商业贸易B.交通运输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10.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学习英语活动,原因是( B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唯一的工作语言D.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11.许多国家出现了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原因有( D )①乡村的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②城市有较好的教育条件③城市的各种环境都好④城市的污染少⑤城市的生活条件好⑥城市的就业机会多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⑤⑥12.姚明和乔丹是不同人种的篮球明星,那么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D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13.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世界各地的聚落,景观基本相似B.全球的聚落分布比较均匀C.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保护传统聚落D.为了发展旅游业,必须严格禁止拆除传统民居14.圣诞节源于哪种宗教( C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印度教15.读两类国家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Ⅰ类国家的是( B )A.中国B.澳大利亚C.印度D.尼日利亚16.以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为基本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B )A.世界贸易组织B.联合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7.下面是关于美国某汽车制造车间的描述:“许多零部件是由韩国提供的,钢材是巴西的铁矿石炼制的,制造轮胎的橡胶来自泰国,部分工人来自墨西哥。
”这说明了( D )A.美国缺乏铁矿B.美国缺乏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C.墨西哥工人技术水平高D.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18.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在曾母暗沙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D.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19.当乌苏里江畔的人们迎来新一天的第一缕曙光时,新疆咯什的天空( B )A.烈日当头 B.满天星斗 C.天色微明 D.一片晚霞20.王刚同学的居住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王刚同学有可能住在下列哪些省份( C )A.台、闽、粤、桂 B.滇、黔、粤、闽C.云、桂、粤、台 D.粤、闽、桂、滇21.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D )A.蒙古 B.朝鲜 C.越南 D.日本22.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A.渤海、琼州海峡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黄海23.影响我国的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D )A.梅雨 B.寒潮 C.台风 D.水旱24.下列省份与滨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 )A.辽宁、河北——渤海 B.辽宁、山东——东海C.江苏、安徽——黄海 D.浙江、广东——南海25.从上海运输50万吨钢材到武汉,应选择( D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内河运输26.下面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D )A.黑龙江 B.西藏C.宁夏 D.江苏27.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下列中的( B )A.汉族 B.壮族 C.蒙古族 D.藏族28.李明同学想利用“十.一”假期时间尽可能多的领略我国民族风情,请你替他选择地点吧(A )A.云南省 B.贵州省 C.吉林省 D.四川省29.《三国演义》主题曲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这句话说明对河流流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较小 D.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类型单一30.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有1200万左右,主要是因为( C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自然增长率高3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C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32.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的是( D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33.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 D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34.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A )A.长江中下游平原B.柴达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35.南方地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是( D )A.煤炭和石油资源B.煤炭和铁矿资源C.石油和铁矿资源D.水能和有色金属36.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C )A.地形条件B.光照条件C.水源条件D.技术条件37.下列盆地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C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38.有“日光城”美誉的城市是( B )A.昆明B.拉萨C.格尔木D.乌鲁木齐39.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C )A.钢铁工业中心B.经济发展中心C.政治、文化中心D.农业发展中心40.关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表破碎,沟壑纵横B.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D.地表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41.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D )A.四合院B.竹楼C.蒙古包D.窑洞4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D )A.水资源B.森林资源C.石油资源D.煤炭资源43.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 A )A.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B.提高粮食产量C.大力发展交通D.大力发展旅游业44.台湾山脉的走向是( B )A.东西B.东北一一西南C.南北D.西北一一东南45.在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D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46.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 )A.高山族B.彝族C.傣族D.黎族47.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 )A.山地、高原和盆地B.山地、高原和平原C.高原、平原和丘陵D.平原、丘陵和盆地48.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地区的农业属于( B )A.平原农业B.灌溉农业C.河谷农业D.立体农业49.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D )A.小麦、谷子、高粱B.水稻、玉米、棉花C.玉米、大豆、甘蔗D.青稞、小麦、豌豆50.甘肃酒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工业部门是( B )A.石油工业B.航天工业C.飞机制造工业D.有色金属工业5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 D )A.长江、黄河、珠江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C.长江、珠江、澜沧江D.长江、黄河、澜沧江52.关于河南省自然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C.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较少D.总量少,人均占有量较多二、填空题53、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看又具有教育学的内容,因此,他的学科层次是介于地理学和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54、初中地理教材以地理科学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是三大部分,即人文地理、社会实践、德育。
55、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方面。
56、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基本任务。
57、地理教材包括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三个有机系统。
58.我国的四大盆地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是四川盆地,我国的四大高原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是云贵高原,59.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__中关村__ ,其中___中关村科技园区___ 是全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最集中、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60.我国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减少。
原因是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
61.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62.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粗放、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放牧和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
三、综合题63.为了便于不同国家的旅客了解和掌握时间,东营某酒店服务总台的墙壁上挂着一排挂钟(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一英国旅客在东营从事活动应该以__北京__(钟)时间为准,他关注自己国家的社会活动应该参照__伦敦__钟的时间。
(2)从时钟上看,北京的时间比伦敦的时间早____8 个小时,北京的时间比东京的时间晚____ 1 _个小时。
(3)为什么上述各城市时刻不同?________地球自转产生时差___________。
(4)中国南京的小明与美国纽约的舅舅互相通电话问候,他说“舅舅,早上好!”舅舅该怎么问候呢?答:小明,晚上好!64.随着经济的发展所需,甲村与乙村欲修一条公路,两村地处丘陵地区,地形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