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艺术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23.77 KB
- 文档页数:7
北宋词人柳永对词体的变革与创新在柳永之前,词的表现艺术有一个相对定型的阶段,比如多用小令;讲究温柔细腻、缠绵含蓄;格调或艳冶或伤感等等。
但柳永登上词坛以后,一反传统的格调,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词的表现艺术别开生面,从而推动宋词进入了一个全面革新的阶段。
大致说来,柳永在丰富词的表现艺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以下几点。
如果说最能体现花间南唐“面目”的词体形式是小令,那么,能够代表宋词“自家面目”的词体形式则是慢词。
因为从小令和慢词二者成就比较而言,宋代的慢词要相对高于小令,除宋初二晏、欧阳之外,诸大家名家的代表作品几乎都是慢词。
而这一局面的开拓之功当属柳永。
柳永和他经典之作的意境据薛瑞生先生《乐章集校注》柳词今存216首,薛先生指出:“一部《乐章集》,慢词几占三之二,这在两宋词人中,尤其在柳永之前,实为仅见。
”在他的推动下,北宋词坛以小令为主的单一格局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小令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词体由短变长,由简趋繁,内容题材也随之而扩大,表现手法也大大丰富。
杨海明认为,柳永这样大量创制慢词“开启了真正的‘宋词’(相对于令词的基本维持在晚唐五代遗风上面而言)的新天地。
”从此,“宋词”才以自己独有的体式出现于词坛。
因此,冯煦所谓以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晏殊虽是名家,但毕竟所作多为五代花间旧调,沿袭的痕迹相当明显,不但从内容到形式都未能给宋词带来创新性的变化,而且,还倡闲雅之风调,使宋词的路子越走越窄,有陷于山穷水尽的危险。
柳永作品舞台剧而柳永则放弃花间南唐的老路,以其力挽颓波之雄心奇才,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变旧声作新声”开启了宋词的全新面貌。
在他的影响下,北宋王安石、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贺铸、周邦彦等几乎所有的大家名家都写出了相当多的长调慢词,虽然他们也都有小令,但能够代表他们创作成就而传世不朽的篇章却是长调慢词。
慢词体式不仅推动了词在内容、题材方面的全面革新,而且也大大地推动了词体在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方面的全面革新。
柳永词的特点是什么柳永是北宋时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为宋词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词的审美和内涵,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柳永的词有什么特点?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柳永的词的特点柳永是北宋历史上第一个全心全意致力于写词的文人,也是带领北宋文人开启宋词之路的引路人。
坎坷的仕途经历,让他流连于各种青楼场所,倾听歌妓和市井的心声,为宋词的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改变词的审美和内涵,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柳永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柳永扩大了词的范围,不论是题材上还是立意上都和以往的词人不同。
柳永写了很多描写男欢女爱的词,将词涵盖的对象转向了市井百姓,甚至青楼,所以柳永的词带有很浓重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
其表达的内容更是标新,其词中有的表达了世俗女子泼辣大胆的爱情观念,有的则表现命运多舛的悲苦女子的痛苦心声,还有的表达了对下层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第二是柳永发展了词的长调慢词这种体制,改变了小令一统词坛的格局。
再加上柳永本人精通音律,所以自创了很多新调,后来长调蔚然成风,柳永功不可没。
第三便是柳永的词运用很多的表现手法,柳永将小赋上的许多变现手法都运用到词曲的创作上。
柳永的词里有很多铺叙、渲染的艺术手法,他的词中还大量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他的词格外优美。
第四声是柳永词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多。
他的词没有唐五代词人那种雕琢的习气,而是吸收了很多生活中的口语、俗语,通俗易懂。
他的词中还借鉴了不少俗曲和新的腔调,大大扩展了词的题材。
柳永蝶恋花内容赏析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是常用的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
它有一定的词牌格律,分为上下两阕,总共六十个字,双调,上下片各四仄韵。
一般用于作者表达心中的愁绪和缠绵悱恻的情感为主。
柳永的词曲多以歌女和少妇做为主题,抒发种种离愁和相思之情。
此篇蝶恋花是一首女子思念远方亲人的怀人之作。
上阙写女子登上高楼倚栏远望,春天原本该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
《柳永词两首》教案:解析柳永的艺术创作手法柳永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才子,他以独具韵律的词章成名于世。
在两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南》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柳永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柳永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
一、对潇潇暮雨洒江南这首词以描写江南秋雨的美丽形象为主题,表达了悠远江南文化中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从韵律方面来看,这首词使用了八声调来表现细腻的情感。
整首词十六句,前八句为AABA格式,后八句为CCDD格式。
在创作韵律上,柳永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使整篇文章高潮迭起,情感推进自然。
同时,这首词还采用了数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联想等,以丰富形象、感情和意境。
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展现了柳永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通过深情地描绘江南古老城市的雨景和民风,表现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怀念。
他的情感非常细腻,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一个韵味深长的印象。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出柳永对命运人生的感慨。
在描写江南秋雨的同时,他通过落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伤和沧桑。
二、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柳永借助纪念三国时期的惨烈战争,表达了对深友人物的思念和对人生美好的追求。
这首词总共有10句,句式为七绝。
韵律上,柳永多使用押韵词,使词的音律更完美。
而这首词的大量使用咏史手法,深刻表现了柳永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深厚友谊的珍视。
整首词的情感核心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和爱情的看法。
在柳永的眼中,人生如初见一样短暂,都是转瞬即逝的。
而秋风悲画扇则表达了诗人无奈和颓废的情感。
词中还描绘了缅怀深友的悲伤和恋爱情感的追求,展示了柳永爱情和友情深厚的感受。
三、总结通过对两首柳永词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柳永在创作中注重韵律感和情感表现,总是能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柳永的词章风格独具一格,不同于其它词人的风格,更多的是展现了柳永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对于人生、命运、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词人之一,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词作品,被誉为“南唐二主之首”。
他的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想象丰富、意境深远著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一、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柳永的词作品以情感真挚、深沉著称,其作品往往引人入胜,让人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例如《雨霖铃》一词,就表现出了柳永出色的情感表达能力和细腻的想象力。
整篇词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细致的探究,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怀旧之情,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思之中。
此外,柳永的词作品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寓意深刻、含蓄隽永的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是中国词坛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些意象呈现了柳永的丰富想象力和对自然世界的深刻认识,更展现了柳永独特的词人风度和艺术手法。
二、语言朴实,体裁灵活柳永的词作品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灵活的体裁著称。
他的作品中使用的语言简单明了,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柳永还擅长使用描绘细致、抒情凝练的手法,让读者在接收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此外,柳永还善于运用不同的词体,如词牌、格律、词种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多样化、变化多端,既有《浪淘沙·北客行》这样高亢豪迈,蕴含浓烈乡土气息的作品,也有《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样内敛、含蓄的作品,甚至还有《曲江二首·其一》这样流畅、优美、活泼的作品,完美地展示出柳永丰富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文化水平。
三、道德感强,人文情怀深刻柳永的词作品中不仅存在着深情的情感表现和精妙的文学技巧,更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道德的认识。
他的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对尊师重道、敬老爱亲、德行高尚等高尚人文情怀的追求和崇敬。
其中,柳永的《庐山谣》揭示了对清廉高洁的道德情怀的执着追求,同时又表现了对命运多舛者的深情关怀和同情,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性和社会责任感。
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艺术与时代背景柳永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梅溪词仙,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
柳永出身世族,自幼聪慧过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以其独特而抒情的词作闻名于世。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一个时期。
南宋是指北方被金朝统治之后,宋朝在南方建立起的一个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维持了几百年,期间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而柳永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
柳永的词作艺术柳永以其深情款款、婉约绵长的风格而著称。
他对爱情和人世间种种矛盾冲突有着独到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他通过描写细致入微的场景以及表达真挚感情的词句,使读者沉浸于他的作品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柳永还注重音韵和声律的处理,他善于运用押韵、平仄等技巧来增强词作的声韵美。
他讲究语言的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并通过精心设计句子和编排语言使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如水般流动的节奏感。
柳永也善于使用比兴手法,在表达情感时常常借助自然景物和其他事物来进行形容和比拟,以此凸显其意境与情绪。
这种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意象力和艺术性,使读者更能够深入理解其中所要传递的情感。
时代背景对柳永词作艺术影响宋代是一个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的时代。
这个时代赋予了柳永广阔的学习、创作和交流空间,拓展了他对文学艺术领域的认知与触角。
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人们生活富裕且趋向安逸。
柳永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创作,无疑享受了相对宽松的生活条件。
这种稳定与富庶为他提供了安逸和闲暇的书写时光,使得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词作艺术上的精益求精。
因此,柳永在创作中经常表现出情感细腻、豪放奔放等不同的风格。
此外,南宋时期也是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时代。
社会上流行各种文学艺术形式,柳永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他提供了广泛而深入地接触各种文化艺术元素的机会,从而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与表达方式。
总之,宋代南宋时期这个历史背景使得柳永有机会发展自己独特而优雅的词作风格,并丰富了他对于爱情和人生体验等主题的深刻理解。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浅谈柳永词的艺术成就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写景民歌词派词人,他的词也都有着所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的成就在于他把宋代文化中的文白、象征意义与美好的形象融合在一起,不仅把人们的情感表达得生动而感人,而且它的审美价值也是宋代的高度的文学成就。
柳永艺术的成就主要在于他以词的形式,将自然、宗教、思想等多种元素通过绘画般的层次意象,表现得异常生动,融入了文化传统中独特的情感和审美。
柳永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无穷的深度,同时也具有宋代文学取向的文艺形式,这使得他的艺术成就更加丰富多彩。
柳永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他写词时极大力度注重艺术上的写作,他把文化传统中丰厚的意象融合艺术中的形式,写出了无穷的美好。
他的词虽细小,但他的艺术价值非常高。
他把静态的形象和动态的行为呈现出相融合的画面,以至于景物在诗歌中得以生动的展示,使得他的词中的景象非常清晰,令人感觉艺术价值又添一分。
柳永的词以其雅俗共赏的特征,使他的艺术成就更加完美,其作品既有文艺性,又能触动人心。
他的词交融了文艺之美,诗情与画意,突出了特殊的审美观,读来令人叹羡。
正是由于具有艺术性和古典性,柳永的词才能带给人们尽情的视觉和感觉,在宋代文学史上以其细腻的风格、精确的图景而扎根,成为宋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一部分。
论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柳永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独具匠心。
他能够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他的词作常常描述爱情的苦闷和失意,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例如《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词,通过凄凉的景象和深情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柳永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和思念之情,让人产生共鸣。
柳永的词作在意境描绘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例如《雨霖铃》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词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与雪景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意境画面。
柳永的词作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让人陶醉其中。
柳永的词作在音韵运用上独具匠心。
他能够巧妙地运用音韵,使词作更具韵律感。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押韵和对仗手法,使词行更加流畅和和谐。
例如《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句词中的“凄切”、“晚”、“初歇”等词语,通过押韵和对仗,使整个词句更加优美动听。
柳永的词作在音韵运用上表现出高超的技巧和艺术魅力。
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独树一帜。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他的词作常常采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词作充满了情趣和幽默。
例如《雨霖铃》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词通过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与雪景相对应,形成了一种意境的对比,使词作更加生动有趣。
柳永的词作常常能够让人通过细腻而夸张的描写,感受到一种戏剧化的效果。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词作充满了深情和细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作在情感表达、意境描绘、音韵运用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表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的词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柳永词艺术特点柳永就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就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她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与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她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就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她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就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她贡献最大的却就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她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就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与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她,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她为“曲祖”。
雅俗共赏,北宋流行歌曲——浅谈柳永词艺术特征柳永字耆卿,生卒年代至今仍不可考,仅知约为:987?—1053?一位名词人为什么生卒年代不可考呢?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在历史上他不为统治阶级和正统文人所喜爱,所以他的事情只在一些地方志。
野史及笔记小说中有零星记载。
如今,在柳永的故乡——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武夷山,为他建起了纪念馆,又举办首届柳永学术研讨会,实在是件大好事!让我们还柳永以公平,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应得的席位!让他在文学艺术上的创建,能更好地为后人所学习、所借鉴!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柳屯田,出身于世代儒学官宦之家。
作为一介书生,走科举之路、入仕途,当是他少年时代的唯一选择,只叹他屡试屡遭失败!是三变无才吗?否,只是他的才被统治者视为歪才。
少年时的他,居住在京城开封,已有“多游狭邪”、“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之名,这当然为要装点一下门面的统治者所不容,仁宗就曾因嫌他“浮艳虚华”而不取他当进士。
怀才不遇的三变,转而对功名富贵采取了冷淡狂傲的态度,最能说明他这种转变的是他的词《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何需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当这首词传入仁宗的耳中后,对他便有了成见,三变入仕途也就更无望了。
这之后,当有人向仁宗推荐三变的才学时,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
”对仕途彻底失望了的三变,于是更加放荡行骸,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自此,朝中少了一名官员,平民中却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专业词人,而且是一位才子词人!现存的《乐章集》一卷中,就保存了他的词近二百首。
柳永的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一定的开创性。
柳永词艺术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柳永《雨霖铃》艺术鉴赏柳永词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具特色。
首先是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
柳永名作《雨霖铃》,是北宋词坛婉约派词风的代表作,宋金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渲染了惜别伤离的感情,采用层层铺叙、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写出了眼中景,景中人,人中事,事中情,情中理。
其次是善用虚实结合、对照映衬、前后呼应等手法。
一、凄婉缠绵,层层推进。
词的上片分三层。
开篇写“别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起笔三句为景语,创造出一种悲凉气愤。
惜别的人触景生情,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离别的时间,是凋零的秋天,知了的鸣叫使人感到凄切;离别的地点在“长亭”,这特定的场所最易触人情怀;加之夕照昏暮,便更添离愁;此时,阵雨刚刚停下,越加凄冷清寂,愁绪骤增几分。
这一层通过富有特征性景物的实写,烘托出充满离愁的气氛,为下文的抒情作了一层厚厚的铺垫。
接着,写“别时”:“都门帐饮无绪”,设帐饯行,然而心绪不佳,借酒浇愁愁更愁。
“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当情意绵绵之时,船夫催着要开船了。
这里的“留恋”和“催发”,即恋人的难舍与船夫的心急形成矛盾,便增加了一层急迫感。
眼看即别,“执手相看泪眼”,紧握双手,四目相对,泪水汪汪,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可是由于万分激动,“竟无语凝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无语”愁更添,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一层用四句情语,笔力集中地描叙了依依惜别的场面。
这样的离别情景恰好置于上述的凄凉气氛之中,更是寸肠万绪。
至此,情感之浪向前推进了一层。
最后,写别时的心理活动:“念去去”两句,站在江边放眼望去,一流悠悠江水牵出几多愁绪,想到这一去千里之遥,一个“阔”字,道出前途的黯淡,地域的迷茫,时间的悠长,怎不叫人愁肠寸断?这四句景语,书法了羁旅之苦。
这别后的推想,无疑在离人的心头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愁云,使离别的伤感又加深了一层。
下片也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直抒胸臆。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
柳永词的特点:
1.在审美上,柳永婉约词具有婉约美,诗词凄婉绵长,充满儿女之情,而且善于情景交融,诗词多美,充满着音乐与旋旎之美;
2.在题材上,柳永婉约词在题材上有所开阔,部分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前、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和民情风俗,也有一些羁旅行役和狎妓行乐之词,比较典型的体现了落魄士子和市民阶层的思想乐趣;
3.在体裁上,柳永婉约词在体式上特点是常用慢词,首创了很多词调。
4.在艺术手法上,柳永婉约词采用铺叙和白描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5.在语言上,其婉约词语言俚俗浅近,音律婉转,平易轻快,通俗明白,也不失雅致,词造的意境脱俗、显得豪放不羁。
柳永词作的艺术成就
1、在形式上实现了从小令到长调的演变
在我国的中国诗词发展历史上柳永不仅在内容上开拓了词的领域,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在形式上柳永将诗词从小令发展到了长调,在中原地区上至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柳永之词,在西夏等异国也广为流传,这样可见柳永的詞在当时的流传之广。
在形式上柳永深入民间,继承了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慢词。
2、在内容上词作内容实现了由伤春到悲秋的转变
古人诗词中的伤春之感往往是因为春天美好却极易流逝,因此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春恨,但是在柳永的词中,柳永笔下的春就是对个人的主体意识的表现也是对个体的圆满的种维护。
柳永的秋词更表现出了一种哲学,透漏出一种对天地辽阔、生命萧索的悲情,在广阔萧索的天地之间远眺山河自感力量之渺小不禁让清秋更加的悲索。
3、柳永词作的创新之处——小令中幽微婉约的小词 .
柳永的词总是以宛转悠扬表达自己的离愁别恨,他的词极具婉约之美是一种静态优雅柔情的美。
、卷 首 语摘 要:众多宋代词人中,应数柳永最负盛名。
其作品流传度甚广,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可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
柳永开启了两宋慢词的时代,尽管后人对柳永及他的词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宋词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本文试着探讨柳永的生平,以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关键词:柳永;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柳永是一个享誉天下而又谤满天下的人物,然而备受争议的他并不能被历史所遗忘,他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宋词的发展基础。
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所作的词题材较为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是长调的倡导者,同时他用俗词填词,开拓了宋词的新局面。
一、柳永词的思想内容至今,柳永词共有二百一十二首,收录在《乐章集》中,但被世人通识的却较少。
柳永词的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部分:(一)对繁华盛世的描写柳永词思想内容的第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繁华都市的描写。
宋仁宗时,天下太平,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特别是在都市之中,呈现出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
柳永一生奔波坎坷,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难免内心有所感怀,便作下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的词。
这些词展现了广阔又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
柳永词中的许多篇目都是反映当时都市生活的繁荣昌盛与欢乐气氛,比如《木兰花慢》《抛球乐》《迎新乐》《醉蓬莱》等。
(二)抒发羁旅之情自小就有豪情壮志的柳永,游学京都,却屡次落榜,仕途不顺,这对他的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屡次不第后,他开始奔波行役,缘事而起,创作了大量羁旅诗,借以抒发游子思乡幕归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他的羁旅词大都是以秋景为意象,萧瑟秋景中寓伤感情怀。
羁旅行役词,反映了他求仕途中内心的矛盾、苦闷、悲哀、凄凉等复杂人生体会。
这一类词有《倾怀》《梦还京》《阳台路》等。
(三)艳情词屡次不第之后,柳永沦落为繁华市井中的浪子,尽管仕途不顺,他却因此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做创作中,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因为出众的才华,他经常受到歌妓和乐工的邀约,为他们填词,他也从中获取了谋生的钱财。
《柳永词两首》艺术特色1、《望海潮》:⑴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①善于铺叙,作品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
反映城市生活的词作,唐五代以来为数甚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绝大多数都是限于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
至于城市的繁荣面貌,在词这个文学领域,并未涉及。
而这首词却用浓墨重彩对杭州进行了充分的描绘,展现了一派昌盛的景象。
“承平气象,形容尽致。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时人范镇说:“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祝穆《方舆胜览》)②善于点染。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⑵感情饱满,夸张适度。
⑶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
《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
2、《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柳永词》教案: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其情感细腻、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而闻名。
在其词作中,情感的表达是一种创作技巧和审美追求,既表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又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融入到读者的情感世界之中。
一、柳永的词作情感表达的特点柳永的词作以情感表达为主要主题,他深入揭示了人性的柔弱与脆弱,以及在情感中的种种惊人种种心理活动。
他的词作中充满着忧愁、孤独、哀怨的情绪,这种情感表达不同于其他词人阔别后感的平静与埋怨的含义,而是真正的伤感与流泪。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令读者深感动容,也让读者对自己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柳永的词作情感表达经常是通过描绘景物和描写生活细节来表现出来的。
他透过景物,如花草、树木、风景等,描绘人们心中所怀有的感情,如花开花落的无奈、落花无人烟的悲凉、寻觅知音的孤独等。
他通过一些琐碎的细节,如等待情人的忐忑、思念远方亲人的伤心、黄昏途中的孤单等,来描绘人们心中无法言喻的情感。
这样的情感表达不具有直接性,而是通过叙述细节间接地表达出来的,这样的表现方式常常能够更加深入地抓住读者的心灵。
二、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1.表达自我,抒发内心感受情感表达是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跳开了传统上的客观现实,把内心感受显现出来。
情感表达让人在深深地享受中领悟自我、感受自我,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柳永的词作表现出了他深刻的自我认识能力,他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将自我与世界融为一体,既表达了他的情感,又展现出了他的人生追求。
2.弥补情感缺失,借此感性满足情感表达能够弥补多种情感的缺失,因为情感本身就像一扇开启感性认识的大门,能够让人们从感性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柳永的词作是一种感受性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读者找到一个逃离现实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感知自我与世界的亲密交流,从而满足情感上的需求。
3.提升审美情感,引领文学共鸣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能够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一种共鸣。
柳永词的新变简答题
柳永词的新变表现在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简答题的回答:
词的形式创新:柳永在词的创作中,不仅使用了传统的单调、双调,还创造了三叠、四叠的词调。
这种新颖的词调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为词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词的内容拓展:柳永的词作不仅涉及爱情、离别等传统题材,还描绘了市井生活、羁旅行役等现实生活场景。
这种对词内容的拓展,使词从传统的贵族文学走向了平民文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语言表现方式的变化: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铺叙衍展的写作方法:柳永在慢词创作中尽情地铺叙衍展,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
这种写作方法使得柳永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柳永词的新变表现在对词的形式的创新、对词的内容的拓展、对词的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写作方法上的改变等方面。
这些新变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独树一帜,并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