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 二十七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63 KB
- 文档页数:8
1.(选修4 P67-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2.(选修4 P67-3)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3.(选修4 P59-4)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这种试剂是( )。
A.NH3•H2O B.NaOHC.Na2CO3 D.MgCO3能力提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6年海南卷)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
A.c(CO2-3) B.c(Mg2+)C.c(H+) D.Ksp(MgCO3)2.(2016年江苏常州模拟)已知25 ℃时,Ka(HF)=6.0×10-4,Ksp(MgF2)=5.0×10-11。
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MgCl2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 ℃时,0.1 mol•L-1 HF溶液中pH=1B.0.2 mol•L-1 MgCl2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2c(Mg2+)=c(Cl-)>c(H+)=c(OH-)C.2HF(aq)+Mg2+(aq) MgF2(s)+2H+(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107 D.该反应体系中有MgF2沉淀生成3.(2015年福建福州模拟)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跟踪检测及答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跟踪检测及答案第1页,共10页跟踪检测(二十八)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2022荆州模拟)已知在水中溶解一定量的Ca(OH)2固体后,存在以下平衡状态:Ca(OH)2(s)ca2(aq)+2oh(aq),ksp=4.7×106,下列措施可使ksp增大的是()+--a.升高温度c.加入适量cao固体b、降温d.加入适量na2co3固体分析:BKSP的选择仅与不溶性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大多数不溶性电解质的KS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还有一些不溶性电解质,如Ca(OH)2,其KSP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某温度下,难溶物fer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fer(s)+-对于Fe2(AQ)+R2(AQ),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陈述是正确的()a.可以通过升温实现由a点变到c点b.b点对应的ksp等于a点对应的kspc.d点可能有沉淀生成d.该温度下,ksp=4×10-18+-解析:选b升高温度,fer溶液中fe2和r2的浓度同时增大,a项错误;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的点均为平衡点,温度不变,ksp不变,b项正确;d点相对于平衡点a点,c(fe2)相同,c(r2)小于a点,没有沉淀生成,c项错误;选a点或b点计算,得ksp(fer)+-=2×10-18,错误D。
3.(2021天津五区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等体积的蒸馏水或0.01moll-1盐酸洗涤agcl沉淀,agcl损失量相同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MgCO 3沉淀中,可得到Mg(OH)2沉淀。
C.向氨中加入NH4Cl或NaOH固体,溶液的pH值增加。
D.当用水稀释盐溶液时,C(H)和C(OH)降低。
分辨率:bagcl沉淀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含盐酸+-洗涤时,C(CL)较大,使平衡反向移动,AgCl的溶解度降低。
课时跟踪练28一、选择题1.(2022·东莞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主要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的是( )①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抑制醋酸的电离②误将钡盐[BaCl2、Ba(NO3)2]当作食盐服用后,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③CuSO4溶液遇ZnS(闪锌矿)转化为CuS(铜蓝)④碳酸钡不能作“钡餐”而硫酸钡则能⑤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解析:稀醋酸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 CH3COO-+H+,加入醋酸钠,溶液中CH3COO-离子浓度增大,抑制醋酸的电离,所以可以用弱酸的电离平衡原理来解释,①不选;钡离子有毒,所以可溶性的钡盐有毒,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和水的硫酸钡,即易溶性的物质能向难溶性的物质转化,所以可以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②可选;CuSO4溶液遇ZnS(闪锌矿)转化为CuS(铜蓝),即溶解度小的物质能向溶解度更小的物质转化,所以可以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③可选;碳酸钡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硫酸钡和盐酸不反应,所以碳酸钡不能做“钡餐”而硫酸钡则能,所以可以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④可选;碳酸氢钠水解使其溶液呈碱性,硫酸铝水解使其溶液呈酸性,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则碳酸氢钠和硫酸铝相互促进水解,从而迅速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盐类水解原理来解释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⑤不选;因此能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②③④,答案选D。
答案:D2.(2021·全国甲卷)已知相同温度下,K sp(BaSO4)<K sp(BaCO3)。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lg [c(SO2-4)]、-lg [c(CO2-3)]与-lg [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BaCO3的沉淀溶解曲线B .该温度下BaSO 4的K sp (BaSO 4)值为1.0×10-10C .加适量BaCl 2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D .c (Ba 2+)=10-5.1 mol·L -1时两溶液中c (SO 2-4)c (CO 2-3)=10y 2-y 1 解析:K sp (BaSO 4)<K sp (BaCO 3),当-lg [c (Ba 2+)]=5.1时,即c (Ba 2+)=10-5.1 mol·L -1时,y 1<y 2,所以阴离子浓度:c 点>d 点,即c 点对应的K sp 要大些,根据K sp 的大小可知,曲线②代表BaCO 3的沉淀溶解曲线,曲线①代表BaSO 4的沉淀溶解曲线,A 项错误;曲线①,当-lg[c (Ba 2+)]=4.0时,-lg [c (SO 2-4)]=6.0,则c (Ba 2+)=1.0×10-4 mol·L -1、c (SO 2-4)=1.0×10-6 mol·L -1,所以K sp (BaSO 4)=c (Ba 2+)·c (SO 2-4)=1.0×10-10,B 项正确;加入适量BaCl 2固体后,由于c (Ba 2+)增大,所以BaCO 3(s)Ba 2+(aq)+CO 2-3(aq)平衡逆向移动,c (CO 2-3)减小,所以溶液应该由b 点变到a 点,C 项错误;由题图中数据可知,c (Ba 2+)=10-5.1 mol·L-1时,c (SO 2-4)c (CO 2-3)=10-y 210-y 1=10y 1-y 2,D 项错误。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2014·兰州模拟)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A.只有AgBr沉淀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2.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0×10-16。
下列关于不溶物之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AgI两者都不溶于水,因此AgCl与AgI不能相互转化B.常温下,AgCl若要在NaI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I,则NaI的浓度必须不低于11.8×10-6mol·L-1C.一定条件下AgCl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AgID.只能由K sp较大的不溶物转化为K sp较小的不溶物3.(2014·湛江模拟)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K sp(SrSO4)随c(SO2-4)的增大而减小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 K时K sp(SrSO4)最大C.283 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283 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 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4.已知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
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B.Cu2++H2S===CuS↓+2H+C.Zn2++S2-+2H2O===Zn(OH)2↓+H2S↑D.FeS+2H+===Fe2++H2S↑5.(2014·青岛模拟)已知25℃时,K a(HF)=3.6×10-4,K sp(CaF2)=1.46×10-10。
高三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25℃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l00mL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mL 0.0lmol·L-l的Na2SO4溶液,针对此过程的下列叙述正确的()A.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最终溶液中c(SO42-)较原来大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Ca2+)、c (SO4-)都变小C.溶液中析出CaSO4沉淀,溶液中c(Ca2+)、c(SO42-)都变小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c(S042-)较原来大【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条件下的CaSO4饱和溶液中溶度积常数K=9.0×10-6(mol/L)2,c(Ca2+)="c"(SO4-)=3.0×10-3mol/L,加入400mL 0.0lmol·L-l的Na2SO4溶液,溶液体积变为500mL,c(Ca2+)=3.0×10-3mol/L/5=6.0×10-4mol/L,c (SO4-)=(3.0×10-3mol/L×0.1L+0.01mol·L-l×0.4L)/0.5L=8.6×10-3mol/L,所以此时c(Ca2+)·c (SO4-)=5.16×10-6(mol/L)2<9.0×10-6(mol/L)2,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无沉淀析出,排除AC;此时c (SO4-)= 8.6×10-3mol/L>3.0×10-3mol/L,答案选D。
【考点】考查沉淀的溶解平衡的判断及有关计算2.20mL0.1mol/LFeCl3溶液中含有部分Fe2+,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和滤液。
已知:Ksp [Fe(OH)3]=4.0×10-38,Ksp[Fe(OH)2]=8.0×10-16。
第27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K sp(AB2)小于K sp(CD),说明AB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增大C.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2.Cu(OH)2在水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Cu(OH)22+(aq)+2OH-(aq),在常温下K sp=2×10-20。
某CuSO4溶液中c(Cu2+)=0.02 mol·L-1,在常温下如果要生成Cu(OH)2沉淀,需要向CuSO4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的pH应大于( )A.2 B.3C.4 D.53.10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
降至室温后析出m g KCl晶体(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W1一定大于W2C.降温前后,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未发生改变D.100℃的原溶液中,结晶和溶解的速率可能相等4.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A m B n在水中溶解平衡的溶度积为K sp=c m(A n+)·c n(B m-)。
25℃,向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A.溶度积小的沉淀可以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B.若先加入Na2S溶液,再加入KI溶液,则无黄色沉淀产生C.25℃时,饱和AgCl、AgI、Ag2S溶液中所含Ag+的浓度相同D.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5.已知Ag2SO4的K w为2.0×10-3,将适量Ag2SO4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
基础课时练(二十七)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2018·南阳六县联考)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2+(aq)+2OH-(aq)。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A.Na2S溶液B.AlCl3溶液C.NaOH溶液D.CaCl2溶液解析:选B 欲使Ca(OH)2减少,题述溶解平衡必须向右移动。
Al3+与OH-结合为Al(OH)3使OH-减少,平衡右移,Ca(OH)2的量减少;S2-水解显碱性,NaOH是强电解质可发生电离,使溶液中OH-浓度增大,CaCl2会使溶液中Ca2+的浓度增大,所以A、C、D都会使题述溶解平衡向左移动,使Ca(OH)2增多。
2.(2018·赣中南五校联考)在t℃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又知t℃时AgCl的K sp(AgCl)=4×1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时,AgBr的K sp为4.9×10-13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到b点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D.在t℃时,AgCl(s)+Br-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解析:选B t℃时,c点所示溶液中c(Ag+)=c(Br-)=7×10-7mol·L-1,则有K sp(AgBr)=c(Ag+)·c(Br-)=7×10-7×7×10-7=4.9×10-13,A正确。
AgBr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q)+Ag+(aq),加入NaBr固体,溶液中c(Br-)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故不能使溶液由c点到b点,B错误。
图中曲线上的点代表沉淀溶解平衡状态,a点在曲线以下,未达到平衡状态,则a点代表AgBr的不饱和溶液,C正确。
反应AgCl(s)+Br-+Cl-(aq)的平衡常数为K=c-c-=K spK sp=4×10-104.9×10-13≈816,D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沉淀溶解平衡符合一般平衡的特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错误;平衡时,沉淀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B项正确;平衡时,离子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移动,D 项错误。
答案:B2.(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c(Ag+)减小而K 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 )A.加热B.加水稀释C.滴加少量1 mol/L盐酸D.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解析:含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AgCl(s)Ag+(aq)+Cl-(aq) ΔH>0,加热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K sp(AgCl)也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由于饱和AgCl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加水AgCl固体溶解,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Ag+)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盐酸,c(Cl -)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sp(AgCl)保持不变,C项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c(Ag+)增大,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3.(2017届玉溪第一中学月考)物质间的反应有时存在竞争反应,几种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OH)2>CuCO3>CuS B.CuS>Cu(OH)2>CuCO3C.CuS<Cu(OH)2<CuCO3 D.Cu(OH)2<CuCO3<CuS解析:在发生离子反应时,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大,故可判断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uS<Cu(OH)2<CuCO 3,选C 项。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练习题(含答案)01一、选择题(共8题)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2. 已知K sp(AgCl)=1.56×10-10,K sp(AgBr)=7.7×10-13,K sp(Ag2CrO4)=9.0×10-12。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B.Cr、Br-、Cl-C.Br-、Cl-、CrD.Br-、Cr、Cl-3.实验:①0.1 mol·L-1 AgNO3溶液和0.1 mol·L-1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0.1 mol·L-1 KI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有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Cl更难溶4.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 )A.c(Ba2+)=c(SO2-4)B.c(Ba2+)=c(SO2-4)=[K sp(BaSO4)]1/2C.c(Ba2+)≠c(SO2-4),c(Ba2+)·c(SO2-4)=K sp(BaSO4)D.c(Ba2+)≠c(SO2-4),c(Ba2+)·c(SO2-4)≠K sp(BaSO4)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2Na2SO3(s)+O2(g)===2Na2SO4(s)能自发进行,则ΔH<0 B.Al2(SO4)3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产物为Al(OH)3C.电解NH4Cl和HCl混合溶液在阴极可生成H2D.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O2-3+CaSO4===CaCO3+SO2-4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3CH2Br在NaOH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将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解析:根据信息,白色沉淀是AgSCN,存在溶解平衡:AgSCN(s)Ag+(aq)+SCN-(aq),故A说法正确;取上层清液,加入Fe3+出现红色溶液,说明生成Fe(SCN)3,说明溶液中含有SCN-,故B说法正确;AgI是黄色沉淀,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有AgI 产生,故C说法正确;可能是c(I-)·c(Ag+)>K sp,出现沉淀,故D 说法错误。
答案:D2.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25 ℃):物质Mg(OH)2CH3COOAg AgCl Ag2CrO4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B.将0.001 mol·L-1AgNO3溶液滴入 0.001 mol·L-1KCl和0.001 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C.向浓度为0.11 mo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的pH为9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解析:选B。
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均变为0.1 mol·L-1,此时c(Ag+)·c(CH3COO -)=0.1×0.1>2.3×10-3,所以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A项正确;根据AgCl和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在Cl-和CrO2-4浓度均为0.001 mol·L-1的条件下,开始出现沉淀时Ag+的浓度分别为1.8×10-7mol·L-1、1.9×10-120.001mol·L-1,所以将0.001 mol·L-1AgNO3溶液分别滴入0.001 mol·L-1KCl和0.001 mol·L-1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先产生AgCl沉淀,B项错误;根据Mg(OH)2的溶度积常数可知0.11 mol·L -1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Mg(OH)2沉淀时溶液中OH-的浓度为1.1×10-110.11mol·L-1=1×10-5mol·L-1,因此H+浓度是1×10-9 mol·L-1,则溶液的pH为9,C项正确;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 sp(AgCl)不变,D项正确。
高三化学复习迎考课课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纯净的NaCl并不潮解,但家庭所用的食盐因含有MgCl2杂质而易于潮解。
为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有人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把买来的食盐放入纯NaCl的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过滤即得纯净的NaCl 固体。
对此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食盐颗粒大一些有利于提纯B.设计实验的根据是MgCl2比NaCl易溶于水C.设计实验的根据是NaCl的溶解平衡D.在整个过程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会变大2.有关CaCO3的溶解平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aCO3沉淀析出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B.CaCO3难溶于水,其饱和溶液不导电,属于弱电解质溶液C.升高温度,CaCO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D.向CaCO3沉淀中加入纯碱固体,CaCO3的溶解度降低3.已知K sp(Ag2CrO4)=9.0×10-12,将等体积的4×10-3 mol·L-1的AgNO3溶液和4×10-3mol·L-1的K2CrO4溶液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恰好形成Ag2CrO4饱和溶液B.能析出Ag2CrO4沉淀C.不能析出Ag2CrO4沉淀D.无法确定能否析出Ag2CrO4沉淀4.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A.c(Ba2+)=c(SO2-4)B.c(Ba2+)=c(SO2-4)=[K sp(BaSO4)]1/2C.c(Ba2+)≠c(SO2-4),c(Ba2+)·c(SO2-4)=K sp(BaSO4)D.c(Ba2+)≠c(SO2-4),c(Ba2+)·c(SO2-4)≠K sp(BaSO4)5.一定温度下的难溶电解质A m B n在水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 sp=c m(A n+)×c n(B m-),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25 ℃时,在AgCl的白色悬浊液中,依次加入等浓度的KI溶液和Na2S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黄色沉淀,最后生成黑色沉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2016·郑州模拟)向含有AgCl(s)的饱和AgCl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K sp(AgCl)增大 D.AgCl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解析:选B AgCl(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当加水稀释时,c(Ag+)、c(Cl-)减小,平衡正向移动,使AgCl溶解量增大,但是由于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
2.(2016·荆州模拟)已知一定量Ca(OH)2固体溶于水后,存在以下平衡状态:Ca(OH)2(s)Ca2+(aq)+2OH-(aq),K sp=4.7×10-6,下列措施可使K sp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加入适量CaO固体 D.加入适量Na2CO3固体解析:选B 由于K 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而大多数电解质的K sp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个别物质如Ca(OH)2,K sp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2016·武汉模拟)25 ℃,向50 mL 0.018 mol·L-1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10,则生成沉淀后的体系中c(Ag+)为( ) -1盐酸生成沉淀。
已知:Ksp(AgCl)=1.8×10A.1.8×10-7 mol·L-1 B.1.8×10-8 mol·L-1C.1.8×10-9 mol·L-1 D.1.8×10-10 mol·L-1解析:选A 反应后溶液中c(Cl-)=(50×10-3×0.002) mol÷0.1 L=1×10-3 mol·L -1,Kc(Cl-)×c(Ag+)=1.8×10-10,故c(Ag+)=1.8×10-7 mol·L-1。
课时作业(二十七)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有关沉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AgCl 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K sp (AgCl)增大B .在CaCO 3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平衡不移动C .可直接根据K sp 的数值大小比较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D .25 ℃时,K sp (AgCl)>K sp (AgI),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KI 固体,有黄色沉淀生成2.已知25 ℃时,K sp (AgCl)=1.8×10-10,K sp (AgI)=8.5×10-17,25 ℃时AgCl 固体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 .100 mL 0.01 mol·L -1 KNO 3溶液B .100 mL 0.01 mol·L -1盐酸C .100 mL 0.01 mol·L -1 AgNO 3溶液D .100 mL 0.01 mol·L -1 KI 溶液3.在100 mL 0.01 mol·L -1 KCl 溶液中,加入1 mL 0.01 mol·L -1 AgNO 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AgCl 的K sp =1.8×10-10)( )A .有AgCl 沉淀析出B .无AgCl 沉淀析出C .无法确定D .有沉淀但不是AgCl4.(创新题)已知25 ℃时一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 化学式 Zn(OH)2 ZnS AgCl Ag 2S MgCO 3 Mg(OH)2溶度积 5×10-17 2.5×10-22 1.8×10-10 6.3×10-50 6.8×10-6 1.8×10-11A .2AgCl +Na 2S===2NaCl +Ag 2SB .MgCO 3+H 2O=====△Mg(OH)2+CO 2↑C .ZnS +2H 2O===Zn(OH)2↓+H 2S↑D .Mg(HCO 3)2+2Ca(OH)2===Mg(OH)2↓+2CaCO 3↓+2H 2O5.室温时,CaCO 3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 ℃其溶度积为2.8×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数值为2×10-5B .c 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C .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d 点变到a 点D .b 点与d 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6.已知298 K 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 sp =5.6×10-12,取适量的MgCl 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pH =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c(H+)=1.0×10-13 mol/LB.加入Na2CO3固体,可能生成沉淀C.所加的烧碱溶液的pH=13.0D.所得溶液中的c(Mg2+)=5.6×10-10 mol/L7.向50 mL 0.018 mol/L的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的盐酸生成沉淀。
课时作业2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日照期末)已知25℃时,K a (HF)=3.6×10-4,K sp (CaF 2)=1.46×10-10,现向1 L 0.2 mol·L -1 HF 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 -1 CaCl 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5℃时,0.1 mol·L -1 HF 溶液中pH =1B .K sp (CaF 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C .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D .该体系中HF 与CaCl 2反应产生沉淀答案:D解析:氢氟酸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pH>1,A 错误;K sp (CaF 2)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B 错误;因c (Ca 2+)·c 2(F -)K sp (CaF 2)>1,故该体系有沉淀产生,C 错误。
2.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K sp (AB 2)小于K sp (CD),说明AB 2的溶解度小于CD 的溶解度B .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 sp 增大C .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D .向氯化银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答案:D解析:A 项对于不同类型的难溶物不能直接利用K sp 比较溶解度大小,错误;B 选项,K sp 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错误;C 选项,加入稀盐酸,H +与CO 2-3结合,使CaCO 3(s)Ca 2+(aq)+CO 2-3(aq)平衡右移,错误。
3.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s)Ca 2+(aq)+2OH -(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 ,可以使溶液中的Ca 2+浓度增大B .给溶液加热,可以使溶液的pH 升高C .给溶液加入固体Na 2O 2,可以使固体质量增加D .向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 ,Ca(OH)2固体质量不变答案:C解析:加CaO 后依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a 2+浓度不变;给溶液加热,Ca(OH)2溶解度变小,使溶液的pH 变小;向溶液中加入固体NaOH ,使Ca(OH)2的溶解平衡被破坏,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变大。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生成沉淀的速率和沉淀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沉淀溶解平衡符合一般平衡的特点,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A项错误;平衡时,沉淀的生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等,B项正确;平衡时,离子浓度不再变化,但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故平衡不移动,D项错误。
答案:B2.(2017届保定市高阳中学月考)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c(Ag+)减小而K 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A.加热B.加水稀释C.滴加少量1 mol/L盐酸D.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解析:含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AgCl(s)Ag+(aq)+Cl-(aq)ΔH>0,加热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c(Ag+)增大,K sp(AgCl)也增大,A项不符合题意;加水稀释,由于饱和AgCl 溶液中有AgCl固体存在,加水AgCl固体溶解,该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Ag+)不变,B项不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盐酸,c(Cl-)增大,沉淀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Ag+)减小,由于温度不变,K sp(AgCl)保持不变,C项符合题意;滴加少量1 mol/L AgNO3,溶液c(Ag+)增大,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3.(2017届玉溪第一中学月考)物质间的反应有时存在竞争反应,几种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Cu(OH)2>CuCO3>CuS B.CuS>Cu(OH)2>CuCO3C.CuS<Cu(OH)2<CuCO3 D.Cu(OH)2<CuCO3<CuS解析:在发生离子反应时,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离子浓度减小的程度大,故可判断溶解度大小关系为CuS<Cu(OH)2<CuCO3,选C项。
答案:C4.25 ℃时,K sp(AgCl)=1.56×10-10,K sp(Ag2CrO4)=9.0×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同浓度的Na2CrO4和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AgCl先析出B.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Cl-)=c(Ag+)C.AgCl和Ag2CrO4共存的悬浊液中,c(Cl-)c(CrO2-4)=1.56×10-109.0×10-12D.向Ag2CrO4悬浊液中加入NaCl浓溶液,Ag2CrO4不可能转化为AgCl解析: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c(Cl-)>c(Ag+),B选项错误;AgCl和Ag2CrO4共存的悬浊液中,c(Cl-)c(CrO2-4)=c(Cl-)·c2(Ag+)c2(Ag+)·c(CrO2-4)=1.56×10-10×c(Ag+)9.0×10-12,C选项错误;向Ag2CrO4悬浊液中加入NaCl浓溶液,Ag2CrO4能转化为AgCl,D选项错误。
答案:A5.(2017届湖北枣阳市白水高级中学模拟)室温时,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20 mL,向混合物中逐滴加入0.05 mol·L-1 Ba(OH)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BaSO4和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对应溶液的pH:a=1B.生成沉淀的最大值m=2.33 gC.原混合液中盐酸的浓度为0.1 mol·L-1D.当V=10 mL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2-4===BaSO4↓解析:由图知消耗60 mL Ba(OH)2溶液呈中性,n(H+)=n(OH-)=0.05 mol·L-1×2×60×10-3 L=6×10-3。
消耗20 mL Ba(OH)2溶液时沉淀最多,n(BaSO4)=0.05 mol·L -1×20×10-3L=10-3mol,m=10-3mol×233 g/mol=0.233 g,B项错误;A点c(H+)=6×10-3 mol-0.05×2×20×10-3 mol40×10-3 L=0.1 mol/L,pH=1,A项正确;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0.2 mol·L-1,C项错误;V=10 mL时溶液中H+与OH-也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2-4===BaSO4↓+2H2O,D项错误。
答案:A6.(2017届天津一中月考)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析:由转化关系知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A项错误;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铜蓝(CuS)也具有还原性,B项错误;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ZnS===CuS+Zn2+,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
答案: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向CaCO3悬浊液中通入CO2,K sp值变大B.用稀硫酸洗涤BaSO4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BaSO4小C.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D.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物质的溶解都是吸热的解析:K sp值只与温度有关,常温下向CaCO3悬浊液中通入CO2,K sp值不变,A项错误;稀硫酸中含有较多SO2-4,使BaSO4Ba2+(aq)+SO2-4(aq)平衡逆向移动,故用稀硫酸洗涤BaSO4沉淀比用水洗涤损耗小,B项正确;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存在BaSO4的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2-4(aq),加入Na2SO4固体使溶液中c(SO2-4)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c(Ba2+)减小,C项错误;物质的溶解有的吸热,有的放热,如Ca(OH)2的溶解过程为放热,且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项错误。
答案:B8.如图是碳酸钙(CaCO3)在25 ℃和100 ℃两种情况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3(s)Ca2+(aq)+CO2-3(aq)ΔH<0B.a、b、c、d四点对应的溶度积K sp相等C.25 ℃时,CaCO3的K sp=2.8×10-9mol2·L-2D .温度不变,挥发水分,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c 点解析:由图象可知,100 ℃时碳酸钙的溶度积大于25 ℃时的溶度积,故其溶解过程吸热,即ΔH >0,A 项错误;K sp 仅与温度有关,但a 、d 点温度不确定,B 项错误;25 ℃时K sp =c (Ca 2+)·c (CO 2-3)=2.0×10-5mol·L -1×1.4×10-4 mol·L -1=2.8×10-9 mol 2·L -2,C 项正确;挥发水分,c (Ca 2+)、c (CO 2-3)均增大,而a 点到c 点,c (Ca 2+)不变,D 项错误。
答案:C9.已知25 ℃时,下表为几种常见物质的溶度积常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B .将等浓度的NaCl 、NaBr 、NaI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向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首先析出AgI 沉淀C .Ag 2S 、CuS 、FeS 溶解度依次增大D .将FeS 加入较浓的CuSO 4溶液中,会有CuS 生成解析:由于CuS 的溶度积常数很小,故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 2+可选用Na 2S 作沉淀剂,A 项正确;由于AgI 的溶度积常数小,故首先析出的是AgI 沉淀,B 项正确;一般来说,对于类型相同的物质来说,溶解度越大,溶度积常数越大,但对于类型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大的,溶度积常数不一定大,如K sp (Ag 2S)=c 2(Ag +)·c (S 2-),K sp (CuS)=c (Cu 2+)·c (S 2-),K sp (FeS)=c (Fe 2+)·c (S 2-)。
通过计算可知溶解度S (FeS)>S (Ag 2S)>S (CuS),C 项错误;FeS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当将FeS 加入较浓的CuSO 4溶液中,FeS 溶解电离产生的S 2-与溶液中Cu 2+的浓度的乘积大于K sp (CuS)时,会有CuS 沉淀生成,D 项正确。
答案:C10.(2017届济宁模拟)还原沉淀法是处理含铬(含Cr 2O 2-7和CrO 2-4)工业废水的常用方法,过程如下:CrO 2-4――→H +转换Cr 2O 2-7――→Fe 2+还原Cr 3+――→OH -沉淀Cr(OH)3↓,已知转化过程中反应为:2CrO 2-4(aq)+2H +(aq)===Cr 2O 2-7(aq)+H 2O(l)。
转化后所得溶液中铬元素含量为28.6 g·L -1,CrO 2-4有10/11转化为Cr 2O 2-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用绿矾(FeSO 4·7H 2O)(M =278)作还原剂,处理1 L 废水,至少需要917.4 gB .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常温下转换反应的平衡常数K =1×1014,则转化后所得溶液的pH =6D .常温下K sp [Cr(OH)3]=1×10-32,要使处理后废水中c (Cr 3+)降至1×10-5mol·L -1,应调溶液的pH =5解析:在1升废水中+6价的铬的物质的量为28.6/52=0.55 mol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数目相等可知道,氧化硫酸亚铁的物质的量为3×0.55=1.65 mol ,质量为1.65×278=458.7 g ,A 项错误;Cr 2O 2-7为橙色,CrO 2-4为黄色,若颜色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项正确;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公式c (CrO 2-4)=28.6÷52÷1=0.55 mol·L -1,c (Cr 2O 2-7)=12c (CrO 2-4)×1011=0.25 mol·L -1,再由平衡常数公式K =c (Cr 2O 2-7)c 2(CrO 2-4)·c 2(H +)=1×1014,可以得到c (H +)=10-6 mol·L -1,C 项正确;c (Cr 3+)·c 3(OH -)=1×10-32,c 3(OH -)=1×10-32÷(1×10-5)=1×10-27,c (OH -)=1×10-9 mol·L -1,c (H +)=10-5 mol·L -1,pH =5,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