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料三 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形(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课题名 3.1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区域认知: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全球观和世界观。
地理实践力: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海洋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1.海陆分布的特点2.七大洲的位置、轮廓和大洲分界线3.四大洋的特点,海洋对人类的意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特点;大洲分界线。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都去了哪些地方?》,让学生感受早期人类对世界海洋的探索。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教师提问:前边我们学过地球的太空探索,你还记得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学生回答:加加林。
教师:是的,他登上太空后,发现我们的地球家园其实是一个“水球”。
那么我们生活的家园到底是“地球”还是“水球”呢?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地球是由“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组成。
教师追问:古代人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不叫“水球”?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辩一辩?【设计意图】通过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学习和思考。
(2)海陆分布的特点①活动:观察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图,总结归纳: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②观察“南北半球图”,请学生读图并观察思考: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③水半球和陆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通过数据,让学生对海陆比例更加深刻。
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世界的海陆面貌,了解海陆分布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内容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观念。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海洋与陆地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海陆分布的特点。
七大洲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洲际分界线。
四大洋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大小。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表面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对海洋和陆地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新事物。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直观的图像、模型等教学手段来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学生可能难以准确记忆。
理解洲际分界线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理解洲际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以及海洋和陆地的划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还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难点:对于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以及地球仪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划分,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情况。
(2)分析一些具体的地理实例,如沿海地区的气候、海洋资源的利用等,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探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世界的海陆分布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基于地图阅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世界的海陆分布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应关注的是阅读世界地图的方法和技能。
在读图、绘图的基础上,采用归纳、分析、讨论等方法生成结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区域认知)2.阅读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通过读图、绘图(一笔画世界),了解各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对位置关系。
(地理实践力)4.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岛屿、大洲、半岛、大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区域认知)5.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1.世界的海陆分布状况。
2.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1.在不同尺度的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绘图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教学模块总结:(1)“生命的摇篮”:海洋孕育了生命,是“生命的摇篮”。
(2)“资源的宝库”:海洋有丰富的资源。
①海洋生物资源、化学资源、空间资源丰富,可发展养殖业、捕捞业、制盐业、交通运输业。
自古以来,海洋就给人类提供鱼盐之利,通航之便。
②海洋能源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能源业、旅游业。
(3)调节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4)陆地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水循环过程,海洋为陆地提供了几乎全部的淡水。
(5)战略地位重要:许多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扼守海上交通线的“咽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点拨:由于海洋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沿海国家对外贸易,特别是全球洲际货物贸易,主要是通过海洋运输完成的。
教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盐类的故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那海洋对人类有没有不利影响呢?学生:结合台风、海啸的图片,海洋还常常发生各种灾害事件,如台风、海啸、风暴潮等,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2009—2010学年九年级地理资料
九年级地理资料三世界的海陆分布和地形
一、中考目标要求:
1、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各大洲间的界线和各大洋间的联系
2、知道五种陆地地形形态特征;知道世界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知道海底地形概况和大陆架的经济意义
3、知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知道火山带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知道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回顾
1、地球上海洋和陆地比例如何?
2、什么叫做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峡?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海峡?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各是谁?
4、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哪几个?
5、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洋。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抱的大洲是____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 洲,大洋是___ 洋。
6、P24图,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7、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是____洋;形状呈“S”的是_____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洋;完全位于北半球,面积最小、水温最低、最浅的大洋是____洋。
8、说出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P27—28,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异同点?山地和丘陵有什么异同点?
10、世界上有哪两大山脉带?有那几条山脉组成?P28
11、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____平原,面积最大的高原是____高原,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___高原(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______盆地,世界上最长的山系是______山系,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南美洲的___________,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____________。
12、P29大陆架的定义,海底地形的种类。
13、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信息的_________之中。
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
1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几个板块碰撞形成的?阿尔卑斯山呢?落基山呢?
15、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环太平洋地带为什么多地震和火山?P36
16、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后你怎样避险?
17、写出下列大洲的名称
18、在南北半球上合适的地理位置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从图中找出大洲分界线
19、写出字母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
A_______B_____C_____D_____
E______F______G_______
三、训练题
1.(2005.广西桂林)南极洲被三大洋
包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大洲几乎三
大洋包围()
A非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2005.江苏盐城)近几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增加,我国货轮从上海出发,沿最近路线到大西洋沿岸的美国某城市,将通过()
A苏伊士运河 B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3.(2005.山东)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4. 画一画
请参照下图,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简单
的几何图形,画出南、北美洲和南极
洲的轮廓。
5、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海洋生物化
石,说明这里曾发生了()
A、流水冲刷作用
B、冰川侵蚀作
用
C、地震破坏作用
D、地壳抬升作
用
6、(2008年茂名中考题)下列情形中,避险措施恰当的是:( )
A.地震发生时,高楼里的人迅速乘电梯撤离
B.野外遭遇泥石流,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等高处跑
C.森林中遇到火灾,捂住口鼻,顺风而逃
D.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撑着伞躲在大树底下
7、读图回答。
(1)山脉A______ ,B_______ ,
组成________________山系。
(2)山脉C_______ _ , D_______ ,
组成____________山系。
(3)山脉E___________,其走向为
________________。
(4)F_____盆地;G_________ 平原;H______ 高原。
8、(2008年海南中考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主要由大板块构成,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带和带。
(2)今年四川省汶川县(右图C处)发生的8.0级大地震,主要原因是图中①
板块和②板块发生运动(挤压、拉伸)造成的。
(3)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学案三训练题:1、B 2、C 3、A 4、略 5、D 6、B
7、⑴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⑵落基山安第斯山科迪勒拉山系⑶阿特拉斯山东北—西南⑷刚果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8、(1)六活跃地震 (1)亚欧印度洋挤压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