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远,尽赋深情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全词赏析及注释翻译李重元《忆王孙》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忆王孙①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②,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③。
[注释]①忆王孙:此调始于李重元此作。
②萋萋芳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③“雨打”句:刘方平诗:“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作者简介】李重元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
《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
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忆王孙·夏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沈李浮瓜冰雪凉。
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忆王孙·秋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
十二珠帘不上钩。
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
忆王孙·冬彤云风扫雪初晴,天外孤鸿三两声。
独拥寒衾不忍听。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译文】芳草萋萋,仿佛也忆念着在外的朋友。
我凭倚在高楼,望着柳外的天空,黯自伤怀。
杜鹃的叫声悲悲切切,令人不忍再听。
天色临近黄昏,无情的风雨吹得梨花满地,我只好关上院门。
【译文二】萋萋芳草让我思念郎君,杨柳树外楼阁高耸令人断魂,更不忍去听杜鹃声声哀鸣。
天色临近黄昏,暮雨打落梨花独自紧闭院门。
【评点】词人共作《忆王孙》四首,分别为“春词”、“夏词”、“秋词”、“冬词”,这是第一篇“春词”,写闺中女子的春愁。
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写景,巧妙地传达出暮春时节闺妇独守黄昏、寂寞难耐的相思深情。
第一句“萋萋芳草忆王孙”从刘安《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中化出,点出时间节气,即暮春时节。
随后“柳外楼高空断魂”一句,写女主人公登楼远眺,期望日思夜想的情人能马上归来。
登楼赋的作者-登楼赋翻译登楼赋译文登楼赋译文: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指南录后序的翻译: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
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
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登楼赏月诗句
登楼赏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的雅好。
以下是一些登楼赏月诗句: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展现了作者对月的敬畏与疑惑。
诗人以酒问月,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同时,这句诗也传递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这是唐代诗人赵嘏的《江楼感怀》中的诗句。
诗人独自登上江楼,思绪万千。
他描绘了月光如水、水天一色的美景,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同时,这句诗也传递出一种深情厚谊的思念之情。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它描绘了月色下的柳树和黄昏时分的人们。
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现出了恋人们相约黄昏后的浪漫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和美好的情感氛围。
4.“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悠远我无心。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的《洞庭湖》中的诗句。
诗人描绘了秋月从洞庭湖心升起的美景,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同时,“层波悠远我无心”一句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追求。
这些登楼赏月的诗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它们也让我们感受到
一种深情厚谊的思念之情和温馨美好的情感氛围。
在欣赏这些诗句的同时,我们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王粲《登楼赋》原文及鉴赏【导语】:〔东汉〕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中秋登楼望月宋朝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登楼望月》译文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中秋登楼望月》注释万道虹光:引用民间传说。
传说月圆之时,蚌才育珠。
修月户: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中秋登楼望月》简析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
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
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
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登楼原文、翻译及赏析2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一作:梁父)译文及注释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处登临。
客心:客居者之心。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lěi)浮云变古今。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
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kòu)盗莫相侵。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望海楼朋友圈文案
1、望海楼,海望楼,何处天涯系归舟,孤云万里游。
绕水楼,水绕楼,几度梵音上心头,难消点点愁。
2、碧草红石白云悠,马陵古道望海楼。
化尘原本岁月事,滴血可是庞涓流?纵饮黑龙万樽酒,难消夫子千样愁。
忽闻犁人唱歌声,何惜何憾何所求!
3、凤凰山下望海楼,海水干涸黎民忧。
一朝沐恩春雨降,满湖涟猗释人愁。
4、望海楼头云雾开,神驰俨若入蓬莱。
徐公咏唱声清远,刘氏赓酬韵缦回。
销落湮沉诗永在,恢宏复建凤重来。
时贤三五登临再,即兴豪吟显捷才。
行走在天地间的诗句1、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上邪两汉:佚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
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
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3、清明宋代: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
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4、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5、登楼唐代: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译文: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登楼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登楼为主题,通过描绘楼台亭阁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王粲的《登楼赋》中有很多经典诗句,例如:“高楼一何绮,迢迢峻曾。
四望无极,俯察万类。
”描绘了高楼的壮丽和俯瞰万物的豪情;“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表达了作者遥望远方、感慨自然的情感;“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归思之苦。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评价,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小赋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登楼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王粲的思想和情感,领略中国文学的魅力。
登楼赋的主要内容登楼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形式。
它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抒发感慨和思考,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和心境。
其描绘的景色和环境多是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或者历史名胜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擬人等。
下面是对登楼赋的主要内容的详细解释:1. 描写景色:登楼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描绘远望的景色,这些景色可以是自然风光,如山水、草木、天空、云雾等,也可以是城市景观,如楼宇、街巷、桥梁、河流等。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这些景象的美妙和壮丽,引领读者进入视觉和感官的享受之中。
2. 抒发情感:登楼赋还常常通过景色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慨和思考。
这种情感可以是悲伤、愉悦、感慨、豪情等,而这些情感也会随着作者对景象的变化而微妙地变化。
3. 借景抒情:在描绘景色时,登楼赋还会借景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以达到表达更深入的效果。
比如,作者可以借助万里长城的雄伟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或者通过一棵枯树、一池秋水的凄凉来表达人生的悲壮。
4. 借古讽今:登楼赋常常会运用历史上的故事、典故等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及忧虑。
作者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探讨现实中的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上的观点。
5. 擬人:登楼赋会通过擬人的手法来描绘景色,将自然风光、城市景观等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与灵魂,让它们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性格。
这种手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景象的美妙和内涵。
总而言之,登楼赋是一种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描述自然界和人文环境,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理解和尊重,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深刻性。
登楼望远,尽赋深情
意象概念的引入,使得高中阶段的诗歌学习由初中阶段的宏观体会转变为微观赏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
表现在诗歌艺术中,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概括为:意象就是(物)象与(情)象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
唐宋诗词中的意象可谓众多,其中“楼”意象更以其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众多意象中最别致的一
个文学意象。
人教版高中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中“楼”的意象(在有些诗句中楼的形象由“栏杆”、“阑干”、“雕栏”或“凭栏”、“倚栏”等词眼带出,成为一种借代)散见于15篇古诗词(包括课后“探究讨论”与“相关链接”中引入的诗词),共有17处,其中必修2处,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5处。
在唐宋诗词中,“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意象,它的频繁出现早已超越了作为建筑物的实用意义,而成为唐宋诗人情感的负载体。
现将教材中“楼”意象分类及分析如下。
一、小大之辨
“楼”这一意象出现在唐宋诗词中,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虽同为楼,但是意味迥然。
我们按其出现的不同风格及包含的不同意蕴姑且分为两种类型:大气磅礴,犹如“伟丈夫”的雄浑壮阔之楼,其为一,如“城上高楼接地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以
及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所出现的皆是这种雄壮之楼。
典雅别致,犹如“小家碧玉”含情脉脉之小楼,其为二,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有仙子”(《长恨歌》),以及“何处相思明月楼”(《春江花月夜》)等,则以婉约含蓄的“小楼”面貌呈现于词作之中,成为“楼”意象中至关重要又别具意味的一种,并成为足以独当一面的“小楼”意象。
二、登楼望远,尽赋深情
虽然雄壮之楼与婉约小楼在具体的象征意义方面有所差异,但它们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却惊人的一致。
这一点我们从辛弃疾的《丑奴儿》可见一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少年情怀总带几分唯美与浪漫,为表示自己不幼稚、不浅薄,对于人生有阅历、有体验,因而刻意地学习古人登高怀远,并且选择“层楼”这一意象营造伤感的气氛,从而酝酿为文作赋的深沉愁绪,并以此作为年轻生命的点缀。
可见,“楼”与“愁”在诗人眼中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或者可以说诗人们总是将“楼”与“愁”捆绑起来,使人产生望楼而生愁、登楼亦生愁的共同的文化心理。
(一)以雄壮之楼写失意豪情
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中,辛弃疾悲愤地吟唱:“落日楼
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面对着落日,这位江南的游子,一个人独立楼头,听着南飞鸿雁来来往往的声音,看着腰间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的栏杆,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写出了词人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时词人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但词人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
用在这里,就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跃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这时词人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
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另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于66岁任镇江知府,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心中必定是几多感慨,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面对千古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二)以“小楼”写深情
“楼”中的“小家碧玉”即“小楼”以其典雅的身姿、婉约的风格成为诗人们抒写情愁的宠儿。
徐复观说:“一切伟大艺术家所追求的,正是可以把自己安放进去的世界。
”“小楼”之为物,可算一方小小的世界,文人的情思怀感足以在其中驰骋飞扬。
然文人们一旦进入这一方天地,则所被激发的情感多是愁思。
“一登楼,就发愁”、“一遇楼,便有忧”成了一种固定的抒情模式。
这种愁情,可以是闺怨相思,也可以是故国之思、羁旅怀乡等。
1.闺怨相思之楼
历代男子游学、游宦、游脚甚为风行,给室中女子留下了难以平填的感情空白。
南朝民歌早有“望郎上青楼”的诗句,写来明白剔透,无所藻饰。
对于女性来说,小楼不仅是她们全部的生命空间,更是她们通向外面的唯一桥梁。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经过了青枫浦的游子,此时正是愁思郁结,思念拉扯着他的情思,随着月光飞向远方的“明月楼”。
而远方“明月楼”上的思妇,此时也正迎着秋风,独倚栏杆,望月怀人。
登楼望月可使他遥寄相思。
在这里,明月加上小楼,营造出清冷而沉郁的诗境,让人感受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又如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所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抒发了远离思恋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
写别后思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则构成了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
明月自满,人却没有团圆,大雁空回,锦书未有。
“月满西楼”既是实景的写照,更创设了一种孤独忧伤的凄美意境,读来不禁令人万分感慨。
女词人通过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经历,从女性的角度,用细腻的、柔婉的笔触抒写离人去后闺中生活的郁闷压抑、无聊寂寞,具有独特的韵味。
2.忆故国之楼
由“小楼”而思故国,常见的就是在改朝换代之后,诗人登上高楼,凭栏而望,触景而生怀念故国之情。
南唐后主李煜在其创作生涯亦是其生命的最后期间,用血与泪凝结为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怀念故国的词作。
李煜在其绝命词《虞美人》中抒发了这种浓郁的愁苦:“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陈廷焯《云韶集》有评:“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
”宋太祖开宝八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从此幽囚于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之中,过着朝夕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
词中抒写亡国的哀痛,今昔身世的悲恨,凝聚成一个无法化解的“愁”字,词人以痛不欲生的呼号起笔,渴望天地毁灭,残生结束。
“小楼”句承上句,“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已一年,时光消逝,引起无限感慨。
从词中,我们分明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夜阑人静,幽囚之人,独上小楼,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小楼既是他现实世界中幽囚之所,又是他亡国之君心中的情感樊笼。
又如《浪淘沙》中写道:“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是一首亡国之君绝望的哀歌。
上片写词人被春夜雨声从梦中惊醒的凄苦感觉,下片写最怕凭栏远望的悲恨心情。
如今无限江山已属他人,故国难归,旧欢难寻,作为失去自由的囚徒,只能在梦中找回一点慰藉。
为什么“独自莫凭栏”呢?因为一旦凭栏向南眺望,便见到南唐的广阔江山。
虽然能望见,但是身为臣虏,无论如何也回不到故国去了。
独自凭栏,再添一份孤独感。
以往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主,而现在伶仃一人,生活没有安全感。
于是词人深叹“别时容易见时难”。
江山依旧,物是人非,如果登楼凭栏而望,就只会更怀念故国,更怀念旧友。
家国的沦丧,个人的失意,隐痛颇深,然而又表现得如此婉转曲折,使人不禁黯然神伤。
3.羁旅怀乡之楼
王粲的《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消忧。
”是文学史上最早将登楼与怀乡结合起来表达的作品。
“独上小楼”以遣羁旅怀乡之愁,亦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小楼承载着游子们深深的怀乡之情。
高中阶段所学的诗词中单纯地写登楼以遣羁旅怀乡之情的未见于课本,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所提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那个经过青枫浦的游子所向往的“明月楼”寄寓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再如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所写:“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
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诗人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
羁旅怀乡的词人将“小楼”作为与家乡近距离接触、与佳人近距离交流的平台,他们的情感甚至是灵魂由于登高望远,而出离于身体追随家乡而去。
概而述之,唐宋诗词中频繁出现的“楼”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已活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其精致细微的文化气质使之披上了一层凄婉、忧郁的情感色彩。
在诗歌教学中,要着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一传统而独特的诗歌意象,搭建一座与创作主体心灵沟通的桥梁,以此触动心弦,使之与创作主体欣然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