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诗两首1
- 格式:ppt
- 大小:433.50 KB
- 文档页数:24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诗歌中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3.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诗歌《春晓》和《咏柳》。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发现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分析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背景知识。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解析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提高朗读能力。
(2)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6. 总结评价:(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和创作诗歌时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达准确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诗两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字注音。
忧郁___瞬息___伫立___涉足___诱人___延绵___旅人___幽静___二.给形似字组词诱:___伫:___恋:___绵:___绣:___贮:___蛮:___棉:___三.根据示例填空示例:荒草(萋)(萋)白雪()()岁月()()人海()()神采()()温情()()得意()()野心()()忧心()()四.在横线上填上成语所缺的字跋山___水曲径通______息万变人迹___至___然无声___而不舍举___不定一如___往五.整体感悟两诗后回答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的主题是什么?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体验·探究】六.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后回答1.从诗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吗?2.假如把这首诗分成两部分,请各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
3.你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4.学完此诗后,你有什么感悟?七.阅读《未选择的路》一诗后回答1.作者为何以“未选择的路”为题?2.本诗主要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诗中流露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复杂感情?4.本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实践·拓展】八.阅读下诗,回答问题野蔷薇歌德少年看到一朵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娇嫩而鲜艳,急急忙忙走向前,看得非常欣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采你,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让你永不会忘记,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少年去采她,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她陡然含悲忍泪,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诗中“蔷薇”的命运是怎样的?2.诗中反复出现“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
”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小”字?4.诗中“蔷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5.诗中的“少年”和“蔷薇”哪一个是受害者?为什么?6.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7.读了这首诗,你受到哪些启发?答案:一.略。
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法指导: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站——(一)知识链接1.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二)自由读,扫障碍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嗅( )闻罗摩( )衍( )那花瓣( )膝()匿( )笑:祷告( ):沐浴( ):第二站——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1.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3.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小结:第三站——(一)倾情读,抒情感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3、我不告诉你,妈妈.节奏: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二)妙语连珠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原文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歌语言、句式的优美之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我偷偷地在那里匿笑,2.我要慢慢地地开放花瓣儿,3.那棵树的阴影投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落在你的书页上,4.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课外延伸: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然后依此为内容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报头就拟为——《至爱天地间》.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三、小结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四、练习朗诵比赛.五、作业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板书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子情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第四课诗两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三、小结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四、练习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五、作业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荷叶母亲》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1、请学生介绍冰心.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PPT补充介绍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正音: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姊妹菡萏敧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积累词语.姊妹:姐妹.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攲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如:怀乡忆莲图雨打莲花图白莲凋谢图红莲飘摇图荷叶护莲图)(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1、将卡片完成.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附: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象征借物抒情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思考《金色花》和《紫藤萝瀑布》在写作上异同.金色花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体会爱心》高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___________ ______(2)鄙夷:___________ _ _____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二、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三、提示:两篇文章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金色花》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四、1.hétījīng bǐ。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教学思路]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
《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步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诗人以劝勉的口吻直抒胸臆,用长者的口吻倾诉着对生活的体会。
全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在那里絮絮叨叨,诉说生活的不幸,努力追求未来。
如果用诗歌的形象性要求衡量,这的确算不上一首好诗。
但普希金巧妙地运用了诗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赋予它以巨大的表现力,从而把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朴素亲切。
这首诗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林间岔道为喻,描述了人生道路的选择。
诗人在诗中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他的路只能留待将来。
这种选择会带来遗憾,但诗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刻,哲理性强,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诗两首》学习要点学习目标:本文是两首现代诗,都是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学习这两首诗,要理解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体会诗人思念母亲的真挚感情,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获得独自的感受。
学习并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
初步了解抒情、重叠、衬托等手法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及作用。
进一步学习朗读的技巧,背诵两首诗歌。
作者介绍:冰心(1900),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家。
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期,冰心在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学习,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惟悴》《庄鸿的姊妹》,是她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3年接连出版了诗集《繁星》《春水》,并参加了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观点。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
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
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三十年代初陆续出版了小说《南归》《往事》《去国》,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冰心的作品,自《往事》《寄小读者》问世以来,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她的很多散文,抒写和歌颂母爱、童心、友谊和自然,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吴文藻去日本,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0年回国,创作了《樱花赞》《小橘灯》《再寄小读者》等,保留了过去的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打倒“四人帮”后,又写了《三寄小读者》等新作品。
她的作品被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广为传播,1999年病逝。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
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水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