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16
- 格式:doc
- 大小:414.35 KB
- 文档页数:12
第3课土地改革设计人:车军、聂林山【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时间和主要内容;3、掌握和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1、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___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_______,实行农民的_____。
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_____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_____,成为_____的主人。
这使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_,_____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五、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六、能力训练: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太阳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课题: 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主备教师: 陈梦时间: 2012-2-14.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重点)2、把握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学习难点)【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请认真阅读本课的图文后,试以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为线索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2.请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课堂研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为什么?【自主检测拓展训练】一、选择题:1.小明在某网站发帖子时,就我国的第一部宪法进行了讨论,下列关于我国第一部宪法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B 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C 这部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D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制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也是当今处理国家与国家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最早是周恩来和哪一个国家政要在会见时提出的。
()A 缅甸B 印度C 印尼D 朝鲜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不侵犯③互相支持,共同发展④互不干涉内政⑤平等互利⑥和平共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4.万隆会议之所以能取得圆满成功,这突出反映了当时国际上主要的矛盾是()A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C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与亚非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拓展训练:回想过去,关注当今,展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太阳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年级八年级课题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主备教师陈梦时间2012-2-14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前言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的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适用于八年级学生和教师使用。
本导学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节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堂要求、课后作业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第一章一次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根据函数表、图像和函数式等信息确定一次函数;3.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与系数的关系;4.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简单应用。
学习内容1.一次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函数表和函数图像;3.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简单应用。
课堂要求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熟练掌握函数表和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3.能够根据函数式计算出函数值;4.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2.思考并尝试解决课外练习。
第二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2.熟悉平面图形的正确定义和分类;3.能够求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学习内容1.平面图形的定义和性质;2.平面图形的正确定义和分类;3.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课堂要求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熟悉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3.能够用公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2.思考并尝试解决课外练习。
第三章空间与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掌握三棱柱、三棱锥、四棱柱、四棱锥、棱台和正六面体的定义和特征;2.熟悉空间中的方向及投影方法;3.能够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内容1.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2.空间中的方向及投影方法;3.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堂要求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熟悉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3.能够用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知识点;2.思考并尝试解决课外练习。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学习目标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2.熟悉统计所需的计量尺度和基本术语;3.能够利用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形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理财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学法提示: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一、导入示标你见过品种繁多的购物票据吗?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相比有多大变化吗?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社会,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质疑(一)预习检测:一、农村的改革。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取得突破性进展。
2.1978年初,、两省率先开始对农村政策进行大胆调整,强调准中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和支持农民经营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文件,肯定了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中央的肯定下,以、为主要形式的在农村迅速推广,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出现巨大变化。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
3各地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坚持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度龙井经济成分,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
2.决定: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
3.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多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质疑问难:三、探究交流: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
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备人:王福宗吴晓红审核人:刘锡邦时间:2012年3月【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及其意义。
4、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隆重举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政务院总理,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的是。
5、年,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和平解放。
二、课堂研讨1、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2、新中国的性质是什么?3、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54”与“28”的含义是什么吗?三、拓展延伸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对此你有何感想?【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把新中国的名称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B.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戊戌变法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开国大典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政务院总理是()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邓小平4、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A.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了D.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5、西藏和平解放是在()A.1949.10B.1951.5C.1951.10D.1952.12二、非选择题观察右图,请思考回答问题: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 响?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主备人:王福宗吴晓红审核人:刘锡邦时间:2012年3月【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北京师范大学版)陕西省通用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
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
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年月在召开。
(2)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民族、人民团体代表等这说明了;(3)大会的内容:①制定《共同纲领》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共同纲领》性质:起了作用,②大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大会确定了、、、。
(4)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任命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5)新中国成立的意义①标志着革命取得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人民时代已结束;③中国人民是国家主人(6)年月西藏以方式解放的。
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政府谈判。
【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①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哪首歌曲为国歌,为什么?③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哪些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课堂小结】回顾本节内容,和其他同学一起归纳本节要点。
备政治协时间国际意义时间和意义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当堂检测】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6.今年(201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50周年D.59周年7、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二课最可爱的人【学习目标】1、了解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挑衅;2、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时间、目的和结果;3、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和意义4、初步理解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02【学习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过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体会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开国大典3、问题(1)说一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3)结合学过的中国近代史,想一想,为什么毛泽东在这里要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我们的民族已经站立起来了?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3)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三、点拨与归纳:四、检测与反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的代国歌是:()A、《义勇军进行曲》B、《国际歌》C、《东方红》D、《歌唱祖国》2、1951年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 )A、北平B、西藏C、天津D、海南岛3、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新中国采用的纪年方法是:( )A、年号纪年B、干支纪年C、民国纪年D、公元纪年4、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毛泽东B.朱德C.周恩来D.刘少奇6、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共同纲领》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大陆全部解放8、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30周年B.40周年C.50周年D.63周年9、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开国大典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初二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班级:姓名:小组:编号:主备人:金昌四中侯旭峰参与者:金昌四中初中政史地组知识要点1、人类的始祖是南方古猿,晚期智人是最早的人类。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人种有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2.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的故事和厄瑞斯忒的故事,反映了女人和男人的权利的变化。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始祖、现代人类的诞生。
2.了解世界的人种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明白劳动在人类进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预习检测1.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哺乳动物中的,人类的始祖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是距今年前的。
2.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人、人和人三大人种。
一些学者认为,种族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在不同中形成的。
3.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和组织,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发展阶段。
在母系氏族社会,亲戚关系以计算,的权力高于。
随着的出现,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共同探究1.想一想:①人类是由什么进化来的?②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什么起了重要的作用?③举例说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议一议:世界人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步练习1.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始祖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A、猿B、古猿C、森林古猿D、南方古猿2.晚期智人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他们形成于距今约()A、50000年前B、50000万年前C、30000~~40000年前D、10000年前3.史学家划分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A、人体特征B、自然环境C、人的肤色D、生活地域4.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说法不正确是()A、是人类早期的社会组织B、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C、血缘亲戚关系由男性来决定D、以妇女的采集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在人口稀少时妇女的生育功能决定了女人的权力高于男人5.请你简要描述一下原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班级:姓名:小组:编号:主备人:金昌四中侯旭峰参与者:金昌四中初中政史地组知识要点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产生于哪些河流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2.古埃及著名历史遗产是金字塔,世界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是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3.古印度称为种姓的国度,它把人分成的四个等级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西汉时传入中国。
太阳中心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年级: 八年级课题: 11 、伟大的历史转折主备教师: 陈梦时间: 2012-3-6 班级: 姓名:【认定目标】1.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自主学习】一、改革开放的春雷(十一届三中全会)(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59—60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1)“左”的错误:(2)邓小平复出:2.会议有哪些重要内容?如何认识其意义?二、在希望的田野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书P63第二目完成知识结构)2.三、对外开放(看书P61——P63对外开放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各题)1.说出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
2.简述创建经济特区的意义。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转折?2.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改革初期的责任制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3.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1.(2011·海南中考)1978年11月,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这一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
随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2.(2011·广东潮州)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3.(2011·青海西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3.(2011·广东湛江)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备人: 王福宗 吴晓红 审核人: 刘锡邦 时间:2012年3月 【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及其意义。
4、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 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难点: 如何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与西藏的和平解放。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隆重举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领导的、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 为政务院总理, 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4、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的是 。
5、 年,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 和平解放。
二、课堂研讨1、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哪些人,这说明了什么?2、新中国的性质是什么?3、在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54”与“28”的含义是什么吗?三、拓展延伸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对此你有何感想?【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把新中国的名称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B.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B.戊戌变法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D.开国大典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的政务院总理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D.邓小平4、请你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最为贴切的一句话,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了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了D.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5、西藏和平解放是在 ( )A.1949.10B.1951.5C.1951.10D.1952.12二、非选择题观察右图,请思考回答问题:1、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开国大典的礼炮为什么要鸣28 响?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主备人: 王福宗 吴晓红 审核人: 刘锡邦 时间:2012年3月 【学习目标】 1、简单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的大体情况。
3、正确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土地改革。
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一场 。
2、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的 土地;而占乡村人口 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占有约 的土地。
3、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
二、课堂研讨1、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建国之初的“米棉之战”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请你说明理由。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个月后,中央人民政府就迅速颁布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农村范围展开土地改革运动,请你谈谈改革的必要性。
三、拓展延伸土地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重视,对农村发展的重视,你能说出现在我国农村又采取了哪些惠民政策吗,并说明其作用。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特务叫嚣: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
其中的 “白”“黑”分别是指:( )A .面粉 煤 B.米 钢铁 C.面包 煤 D.米 煤2、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在全国农村展开的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 )A.1950年7月B.1950年6月C.1952年7月D.1952年6月3、1952年度,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完成4、下面哪一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是 (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农民翻了身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5、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地主阶级是在()A.新中国成立后B.米棉之战获胜后C.颁布土地改革法后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之后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请回答:1、此材料出自什么文献?依据材料,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2、这个运动结束的大体时间是什么?3、这场运动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二)主备人:王福宗吴晓红审核人:刘锡邦时间:2012年3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与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
2、正确分析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朝鲜与韩国以38度线为分界线的原因是。
2、1950年6月,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
同时还派遣海军侵入,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
4、请列举抗美援朝中的两位英雄:。
二、课堂研讨有人说抗美援朝牺牲了那么多的中国人,耗费了巨大的财力,这是很不值得的;还有人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这是很值得的。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呢,请说明理由。
三、拓展延伸美国入侵朝鲜,又公然派兵侵入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
美国这样做对吗,你认为国家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学生应该怎样做呢?【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朝鲜战争爆发于()A.1950年6月B.1950年2月C.1953年6月D.1953年7月2、新中国成立之初,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国家是()A.联合国B.美国C.日本D.英国3、1950年,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的是()A.联合国B.美国C.日本D.英国4、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是()A.毛泽东B.朱德C.彭德怀、D.周恩来5、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重大决策的主要目的是()A.阻止美军在朝鲜登陆B.防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C.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D.满足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的愿望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请回答:1、50年代初,这首战歌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唱,你知道它与哪一件事情有关?2、“中国好儿女”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你能说出其中两位英雄的事迹吗?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哪些可贵的精神?3、“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主备人:王福宗吴晓红审核人:刘锡邦时间:2012年3月【学习目标】1、了解1954年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2、掌握万隆会议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3、通过对宪法的学习来强化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1954年宪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正确的把握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是;地点是。
2、1954年宪法:(内容)坚持,坚持,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权力属于。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是指。
4、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会议。
二、课堂研讨1、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说周恩来的发言体现了民主精神?三、拓展延伸万隆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那么它有什么深远的影响?【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国家主席C.国务院总理D.人民代表大会3、下列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A.互不侵犯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经济合作4、我国政府与哪个国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缅甸B.印度C.日本D.美国5、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万隆会议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你知道这是谁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吗?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什么方针?提出这个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请回答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什么原则?它的内容有哪些?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主备人:王福宗吴晓红审核人:刘锡邦时间:2012年3月【学习目标】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3、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三大改造”。
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及“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并逐步实现国家对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计划规定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实行了的政策。
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课堂研讨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造”。
“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2、社会主义制度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起来的吗?如果不是那它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三、拓展延伸“变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请介绍我国历史上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史实。
这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1953年,我国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那么这个“过渡时期”是指()A.1840年—1949年B.1919年—1949年C.1949年—1956年D.1953年—1957年2、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在()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3、“利用、限制、改造”政策的实施是在于()A.土地改革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A.1949.10.1B.1951.10C.1952年底D.1956年底5、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