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F_一种IaaS模式下的云取证框架_谢亚龙
- 格式:pdf
- 大小:440.46 KB
- 文档页数:7
2024云南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于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基地,注重评估()的质量和效果。
A.数据资源收集B.数据资源供给C.对外服务D.人才服务2.()又称“反向定制”或“用户直连制造”,是以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A.C2MB.M2MC.A.1D.SQUAD2.03.《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
A.国情研修B.智库建设C.实地调研D.专家咨询4.()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对数据要素市场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是探索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模式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值得各界商榷的难点所在。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到2025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A.3%B.18%C.65%D.70%6.以()战略为主线,布局人才工作相关内容,与党的历史上的人才工作相互接续,一以贯之,形成有机体系。
A.创新驱动发展B.科技强国C.教育强国D.人才强国7.(),通俗地说就是数据的中心A.大数据B.数据中心C.物联网D.工业互联网8.()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A.数据B.教育C.科技D.人才9.教字广东项目的五大政务服务应用平台中()是面向全省1300万商事主体的涉企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平台将分散在政府各主管部门的企业开办、经营许可、清缴税款、出口退税、创业补贴、扶持资金申请等961多项高频服务集成到一个手机应用。
A.奥商通B.粤政易C.广东政务服务网D.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10.()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2024年度云南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通用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
A.数据B.信息C.技术D.资源2.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现状在(),以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数据沙箱为主的新技术不断助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A.技术融合层面B.区域发展层面C.技术发展层面D.区域融合层面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公约》第二条第八项不涉及其中哪一项?()A.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B.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C.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D.天气预报4.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中,以()等地区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A.江苏无锡B.上海临港C.浙江嘉兴D.安徽池州5.()“大数据“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对大数据产业顶层设计的开始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6.录音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录音制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共享性D.非共享性7.()阿里软件在江苏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标志着云计算正式走入了中国的历史舞台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2年8.“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9.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不把()作为申报指南、立项评审、综合绩效评价、随机抽查等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A.技术路线B.经费预算C.项目成果D.论文10.《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由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2018年底前对项目、人才、学科、基地等科技评价活动中涉及()的做法进行清理,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基于ICF的康复大数据理论架构研究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2 ICF理论概述 (3)1.3 大数据在康复领域的应用 (5)1.4 研究目的与课题意义 (6)2. 文献综述 (7)2.1 ICF及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研究 (9)2.2 康复大数据的研究现状 (10)2.3 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康复研究进展 (12)3. 基于ICF的康复大数据理论架构设计 (13)3.1 十核心概念 (14)3.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17)3.3 数据模型与关系 (18)3.4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 (20)3.5 架构设计与数据共享机制 (22)4. 基于ICF数据分析应用案例研究 (23)4.1 案例选择与数据采集 (24)4.2 数据预处理与分析方法 (26)4.3 研究结果及分析 (28)4.4 案例意义及启示 (29)5. 面临挑战与未来展望 (31)5.1 数据获取与隐私保护 (32)5.2 数据标准化与共享 (34)5.3 数据分析方法与模型创新 (35)5.4 基于ICF的康复大数据应用前景 (36)1. 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探究基于国际康复分类体系(ICF)的康复大数据理论架构研究。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康复领域积累了海量的临床、生活和家庭数据,这些数据包含着丰富的康复信息,蕴藏着深层次的模式和规律。
ICF作为一个通用的国际标准模型,提供了一套清晰、体系化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组织康复数据的各个方面,从功能障碍、活动限制到参与限制,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维度来分析和研究康复问题。
本文将首先对ICF框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康复大数据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挑战。
将综述国内外基于ICF构建的康复大数据理论架构的研究现状,包括数据建模、分析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观的演变,康复成为促进疾病患者整体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计算在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中的应用与支持云计算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给了传统计算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云计算以其高度可扩展、灵活性强、成本低廉等优势,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云计算在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中的应用与支持。
一、云计算在电子证据中的应用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因其数据量大、多样化等特点,给传统电子取证带来了巨大挑战。
而云计算的出现为电子证据的收集、分析和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1. 数据存储与备份云计算平台提供了海量的存储空间,并能够实时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在电子证据中,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云计算平台为电子证据的存储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2. 数据安全与保护云计算平台具备先进的安全机制,包括数据加密、数据访问控制等,能够有效保护电子证据的安全性。
与传统的本地存储相比,使用云计算平台存储电子证据,能够更好地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等情况。
3. 数据分析与挖掘云计算平台的高性能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电子证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对云端数据的深入分析,能够发现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关联性和规律,为电子证据的鉴定和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云计算在电子取证中的支持电子取证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从电子产品中获取和分析电子证据的过程。
云计算为电子取证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支持,大大提高了电子取证的效率和准确性。
1. 远程取证云计算平台使得取证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对云端数据进行取证,不再需要实地获取硬件设备或者移动存储介质。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取证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提高了取证的效率。
2. 数据完整性验证云计算平台提供了数据完整性验证的机制,取证人员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对云端数据的完整性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这样可以避免对云端数据进行篡改或者伪造,保证取证结果的可信度。
3. 联合取证云计算平台的共享和协作功能,使得多名取证人员可以同时在云端进行取证工作,实现取证任务的联合完成。
无人机取证技术研究与应用无人机飞行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技术设备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无人机不仅成为了各个领域中最热门、最有前途的动力系统,同时也成为了领域专家、私人用户、机构和政府机构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随着无人机的不断普及和应用,相关问题和风险也随之增加。
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无人机取证技术。
在一些不法行为中,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开始成为作案工具,那么如何有效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已成为了业界的一个迫切任务。
无人机取证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的处理、分析和收集无人机数据的技巧。
它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利用无人机设备进行土地和空中取证,获得有关嫌疑人或事件的有用信息。
无人机取证可以用于分析、记录和编辑飞行设备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无人机搭配的相机拍摄的照片与视频,距离和高度记录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飞行器的行为模式,如何操控无人机,将更方便地收集嫌疑人的证据。
无人机收集的图像和视频,可以在法庭上为调查人员提供有力的证据,以支持其判断和数据处理行为。
目前,在无人机取证领域,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深化。
新技术如何进一步深入到取证领域并更好地服务用户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无人机取证设备的扩展和压缩大小的同时,提高设备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技术设备的改进和更新,与其说是为了获得嫌疑人踪迹而说更多地是从飞行设备产生的数据中获取更多内部信息的目的,而该数据的收集如何更顺畅地进行成为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让无人机实现更高效的侦测和取证,需要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核心,开发出集成多种功能的全自动取证设备。
当然,无人机取证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刑侦领域,它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城市规划、建筑测量、资源勘探、气象数据收集、娱乐、新闻和广告等方面。
随着全球社会发展,无人机取证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机器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上来说,无人机取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它不仅可以用于刑事、民事诉讼和保险索赔等领域,还具有各种其他用途。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16年2月15日第39卷第4期Feb.2016Vol.39No.4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6.04.022在云系统虚拟监控及证据采集结构中,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型IaaS 云服务,具有快速搭建、快速扩张与收缩的能力,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同时带来了超高的冗余度、几乎无限的数据存储空间,所有这些以极低的成本即可实现,IaaS 云服务在为云系统虚拟监控及证据采集结构带来一场革命。
本文针对面向IaaS 云服务的云系统,分析如何实现其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功能。
1云系统中的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1.1面向IaaS 云服务的概念面向IaaS 云服务及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是最成熟且最广泛使用的服务模型。
面向IaaS 云服务可以使作为服务提供商的客户能够根据自身的IT 基础设施[1],直接使用现成的SCADA 软件。
IaaS 按需提供虚拟服务器、存储器、网络以及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
用户只需为所使用的容量付费,如果必要,可以增补更多在线资源。
1.2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在面向IaaS 云服务的一些应用中,所有的任务都可以在云系统中完成,包括一些系统发挥的控制功能[2]。
在云系统运行中,可以直接与控制网络连接,实现数据采集与监控,将信息发送至云,完成存储和转播。
对于云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监控,可以采取面向IaaS 云服务,数据采集与监控供应商和用户,可以通过云系统,实现按需而生,使用户在智能电话以及平板电脑之类设备上去浏览数据,共享使用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并可以通过电子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浏览数据,可以快速获取、释放这些资源。
面向IaaS 云服务的云系统中虚拟机监控及证据采集斯进(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摘要:基于云系统实例,分析在虚拟机监控与证据采集中,如何面向IaaS 云服务,优化设计系统功能,提升其监控及证据采集能力,降低系统成本。
ca证书架构-回复什么是CA证书架构?CA证书架构是一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的体系结构,用于建立和维护可信任的证书颁发机构(CA)以及和其交互的各种实体,从而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CA证书架构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方法。
步骤一:CA证书颁发机构CA证书架构的核心是证书颁发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简称CA),其作用是颁发和管理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一种包含公钥及其他用于身份验证的信息,经CA数字签名后发布给网络实体使用的加密文件。
CA作为信任的根源,负责批准和审核证书的请求者的身份,发行数字证书,并定期更新、撤销或重新颁发数字证书。
在第一个步骤中,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安全标准的CA系统,包括CA服务器、证书数据库和加密算法等。
步骤二:数字证书的请求和验证在CA证书架构中,实体需要首先向CA提交数字证书的请求,并提供相关的身份信息,例如姓名、电子邮件地址、机构信息等。
CA在收到请求后,会对请求者的身份进行严格的验证,以确保其合法性和真实性。
验证过程包括校对和确认请求所提供的id明材料,比如id、营业执照等,以及与请求者进行一系列的信任链和加密算法校验。
这一步骤是确保数字证书的有效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步骤三:数字证书的签名和发布当CA验证通过后,会使用自己的私钥对请求者的公钥进行签名,并将签名后的数字证书发布给请求者。
数字证书中包含请求者的公钥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例如证书序列号、证书有效期、CA的公钥等。
签名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数字证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任何对证书内容的更改都会导致签名验证无效。
CA会将数字证书及相关信息发布到全球范围的证书仓库或目录服务中,以供其他实体查询和使用。
步骤四:数字证书的验证和使用一旦实体收到数字证书后,就可以使用其中的公钥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
其他实体在与该实体通信时,可以通过查询CA证书仓库或目录服务获得该实体的数字证书,从而验证其身份和确保通信的安全。
2013年5月Journal on Communications May 2013 第34卷第5期通信学报V ol.34No. 5 ICFF:一种IaaS模式下的云取证框架谢亚龙1,2,丁丽萍1,林渝淇1,2,赵晓柯1,2(1.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19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190)摘 要:分析了云取证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模型下的取证框架ICFF,并在开源IaaS云平台Eucalyptus中进行了实现,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ICFF进行了验证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能够有效并快速地获取云平台中的证据数据。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取证;云取证;IaaS模式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36X(2013)05-0200-07 ICFF: a cloud forensics framework under the IaaS modelXIE Ya-long1,2, DING Li-ping1, LIN Yu-qi1,2, ZHAO Xiao-ke1,2(1.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Fundamental Software, 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Abstract: Technical challenges of cloud forensics was summarized and a forensics framework under an infrastructure asa service(IaaS) cloud model called ICFF was proposed. Then, this framework on the open source IaaS cloud platformEucalyptus was implemented. Finally, a test case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CFF was design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framework can obtain evidence data in cloud platform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forensics; cloud forensics; IaaS model1引言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云环境下的取证技术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与传统的数字取证技术不同,云取证所面对的系统结构更加复杂、数据规模更加巨大。
就拿一个小规模的云来举例,假设该系统中有2 000个节点,每个节点磁盘空间为320 GB,RAM为2 GB,则总的磁盘取证空间是640 TB,RAM 取证空间为4 TB,即使不考虑节点间操作系统及文件系统的不同,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是传统取证技术无法胜任的。
因此,如何从云中获取完整可靠的证据数据是当前云取证研究的难点问题[1]。
具体而言,云取证主要面临以下4大技术难题。
1) 云中数据物理存放地点范围太大。
云数据中心由成千上万台拥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PC组成,云系统屏蔽了下层数据存储的实现细节,只对用户提供一个逻辑上单一的数据存放地址,因此,要想获得云中数据的物理存放地址并非易事[2]。
2) 云应用产生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可能被分散存放。
云应用所产生的数据被统一存储在逻辑上连续的地址空间中,而这些数据的物理存放地址可能并不连续,甚至可能被分散在好几个不同的存储设备中。
3) 待取证数据规模大,而真正与犯罪相关的信息很少。
云中存储着海量数据,从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中提取证据信息有如大海捞针。
就以IaaS模型举例,一个虚拟机镜像小则几GB,大则几十至几百GB,而存储在这些镜像中的关键证据信息可能就只收稿日期:2012-08-17;修回日期:2012-12-2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ZX01036-001-002, 2010ZX01037-001-0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资助项目(KGCX2-YW-125, KGCX2-YW-1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170072)Foundation Items: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2010ZX01036-001-002, 2010ZX01037-001-002);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Key Directional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GCX2-YW-125, KGCX2-YW-174);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170072)doi:10.3969/j.issn.1000-436x.2013.05.023第5期谢亚龙等:ICFF:一种IaaS模式下的云取证框架・201・有几KB。
4) 云的弹性扩展机制要求取证能及时适应系统规模的变化,即实现弹性取证[3]。
弹性扩展是云系统的关键特征,它能在云应用运行期间实现支撑云应用的虚拟机实例个数的动态增加或者减少。
当虚拟机实例个数减少时,若不能及时提取出残留在该虚拟机实例中的证据信息,则这些证据信息很可能会丢失,且难以恢复[4]。
与传统的数字取证技术相比,云取证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2个方面。
首先,没有成熟的云取证工具供调查人员使用,云取证活动主要依靠调查人员掌握的传统取证技术及相关经验,若调查人员操作不当很可能会破坏原始证据信息,从而导致取证失败。
其次,证据信息的获取难度及方法会随着云服务模型及部署模型的不同而不同[5]。
例如,相对于公有云而言,私有云架构更加清晰、云数据的存放节点地点固定,因此私有云模式下的取证难度远小于公有云;相对于软件即服务 (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型而言,IaaS模型能提供更多底层的数据供调查人员取证分析,因此IaaS模型下的取证难度会小于SaaS模型。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云取证的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1) 研发应用于用户端的证据提取工具,该工具主要用于获取用户使用云应用时所产生的证据数据;2) 探索特定的云平台在遭受不同攻击时的取证方法;3) 将云系统中的虚拟机实例作为主要取证分析对象,解决虚拟机实例迁移过程中的数据保全问题。
上述研究中,第1种方法所获取的证据数据非常有限,得进一步获取云服务端的证据数据;第2种方法通用性较差;第3种方法在虚拟机实例被恶意破坏时就会失效。
本文给出了一个IaaS云模型下的取证框架ICFF,并在开源IaaS云平台 Eucalyptus[6,7]中进行了实现。
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该框架能够有效解决云取证中的4大技术难题。
2相关工作分析云计算的推出带来了云安全问题,云安全成了云计算发展的瓶颈。
因此,作为与云安全相对应的云取证也成了关注的焦点。
在CSA发布的《云计算关键领域安全指南V3.0》上把云取证作为一项关系云计算发展的重大问题所提出。
Keyun等人对150多位数字取证专家进行了采访,列举出了他们对云取证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如云取证技术面临着哪些挑战、带来了哪些机遇,有哪些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等[8]。
Birk等人从技术的角度剖析了云取证所面临的技术难题[5],而Reilly等人则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云取证技术所面临的法律障碍[9]。
OWADE[10]宣称是第一个云取证工具,由斯坦福大学的Elie Bursztein教授于2011年在黑帽(black hat)大会上提出。
Elie Bursztein认为云服务的接入端应当包含有大量证据信息,因此他设计的OWADE工具主要用于用户端的证据提取。
该工具目前仅支持Windows系统,能对主流的浏览器如Chrome、Internet Explorer、Firefox及Safari进行证据提取和分析,并能获得当前主流即时通信软件如Skype、Google Gtalk及MSN的本地聊天记录。
虽然该工具在用户端能提取到用户使用诸如Skype等云服务的证据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非常有限且很容易遭到犯罪分子的恶意破坏,因此还需与CSP端提取到的证据一起组成完整的证据链。
Zafarullah等人针对开源云平台Eucalyptus环境下的取证技术进行了研究[11]。
首先,他们在云系统内部部署了2台攻击源主机;然后,利用上述主机对云控制器 (CLC, cloud controller) 节点发起DoS/DDoS攻击,耗尽CLC节点的CPU、内存及网络带宽等资源,致使Eucalyptus无法开启新的虚拟机实例,无法及时对终端用户的请求进行响应;最后,从Syslog、Snort等日志记录中查找本次攻击的来源。
Zafarullah总的研究思路就是先对Eucalyptus 进行攻击,然后针对该类型的攻击寻找相应的取证方法。
虽然作者提出的方法对特定类型攻击的取证调查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但还存在2点不足:首先,网络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对每一种攻击都提出一种取证方案的可行性不大且没有必要;其次,对于那些符合云系统安全规则所产生的数字证据,作者并没有提出有效的提取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刚博士提出了一种以现场迁移技术为基础的云取证方法,该方法将虚拟机实例视为取证分析对象[12]。
当有取证需求时,将待取证虚拟机实例迁移至本地,在迁移过程中,对虚拟机实例的内存映射、网络连接等易失性数据进行了保全,然后将该虚拟机实例在本地进行加载,最后利用一些传统的取证工具在虚拟机实例中进行取证。
该方法虽然能有效地从正常运行的虚拟机实例中获得证据数据,但当虚拟机实例被用户恶意破坏・202・通信学报第34卷无法加载时,该方法就会失效。
本文对云计算及其安全和取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首先,对虚拟机技术进行了研究,剖析了其实现已有的安全模型、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防护及取证等机制;其次,对针对Xen虚拟机的入侵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Blue Pill等较为致命的入侵技术及其防范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DMA技术进行防范的方法,实现了对Xen的超级调用的审计;第三,研究了基于虚拟机的隐蔽信道通信机制并提出了隐蔽信道的标识方法[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