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90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选择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适应证为:1.有外伤史,下颌骨骨折诊断明确;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3.下颌骨骨折段错位明显,咬合关系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2.6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影像学检查(颅颌面及全身影像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手术内固定物:骨折接骨板、钉和其他类骨折内固定物。
3.术中用药: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考虑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根据骨折及感染的程度决定。
(十)出院标准。
1.全身一般情况稳定。
2.切口I/甲(口外切口)或(和)Ⅱ/甲(口内或开放性伤口)愈合。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概述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下颌骨是面部骨骼的一部分,其骨折通常由外伤、事故等原因引起。
下颌骨骨折后,需要进行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下颌骨复位固定方法包括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和内固定等几种方式。
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
它通常在骨折早期进行,以避免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
手法复位通常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用手将骨折断端轻轻复位,然后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手法复位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监测骨折的愈合情况。
三、牵引复位牵引复位是一种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等部位。
在进行牵引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 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将牵引装置放置在患者的口腔内,通过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使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颅颌绷带或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四、切开复位切开复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切开复位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骨折断端复位。
在复位后,医生会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五、内固定内固定是一种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位的手术方法。
它通常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严重的情况。
在进行内固定前,医生会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的位置和方向。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面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切口将骨折断端暴露出来,然后将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放置在骨折断端周围,将骨折断端牢固地固定在位。
内固定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移位和畸形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和面部形态的恢复。
下颌骨骨折手术记录一、患者信息患者姓名:XXX性别:男年龄:34岁婚姻状况:已婚二、病史摘要患者于4天前踢足球时不慎摔伤,当即昏迷约1-2分钟,无恶心、呕吐症状。
被送至当地陕西中医大医药附属医院,行输液治疗,并行头面部CT检查提示:下颌骨骨折。
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下颌骨骨折”收入院。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三、体格检查下颌部肿胀、压痛,口内检查见下颌骨骨折线,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
四、辅助检查头面部CT检查提示:下颌骨骨折。
五、诊断下颌骨骨折六、手术名称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七、手术过程1.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 手术切口:口内切口。
3. 手术步骤:切开黏膜,暴露骨折断端,清理骨折断端间血凝块及软组织,将骨折断端复位至正常位置,用钛板固定骨折断端,确认固定牢靠后,冲洗伤口,缝合黏膜切口。
4. 术中出血:约XXXml。
5. 手术时间:共XXX分钟。
6. 术中用药:预防感染及止血药物。
7. 术中情况:手术顺利,出血少,麻醉效果好。
8.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等输液治疗。
流质饮食,保持口腔卫生。
术后第2天开始张口训练。
9. 术后病理:送病理检查。
八、术后情况1. 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
2. 口内伤口无明显出血及肿胀。
3. 张口训练配合良好。
4. 病理回报:下颌骨骨折。
5. 随访计划: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颌面部骨折护理常规【相关知识】颌面部骨折多因颌面部损伤引起的颌面部骨断裂,包括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颧骨及颧弓骨折、鼻筛骨骨折和眼眶骨折。
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表现,除了肿胀、疼痛、出血、移位及畸形等一般骨折表现外,损伤部位不同而各自不同。
【治疗原则】原则上应尽早治疗,目的是重建骨解剖结构和连续性,并保证骨折在限定时间内正确愈合。
复位与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常用复位方法: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
二、常用固定方法1.颌间固定法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法、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法、颌间钉+橡皮圈牵引固定法。
2.内固定法拉力螺钉固定法、加压钛板固定法、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法,重建板固定法。
3.颅颌固定法。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外伤经过、有无其他部位的损伤、治疗经过等。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营养状态。
(4)近期手术史、过敏史、目前用药情况。
(5)活动能力。
(6)全身皮肤黏膜情况。
2.疾病症状体征(1)生命体征。
(2)骨折位置、局部肿胀情况,有无合并其他骨折和损伤,是否有出血、有无张口受限及咬合错乱、有无进食及吞咽困难等。
3.辅助检查:X线、CT、MRI等检查阳性结果。
4.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二)术前护理措施1. 口腔科术前常规护理。
2.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从心理上认清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戒烟、酒。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5.有软组织损伤时先进行清创处理。
6.根据手术部位要求做好术区备皮。
7.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二、术后护理(一)术后评估1. 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 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等。
3. 患者的进食情况。
4. 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失眠或其他情绪异常。
下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的护理发表时间:2014-03-06T16:38:31.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董贵玲[导读]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骨创伤。
下颌骨因其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骨折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董贵玲(福建省泉州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 362000)【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37-02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骨创伤。
下颌骨因其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骨折的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除具有一般骨折所表现的软组组织肿胀、疼痛、移位、出血和功能障碍外,常同时伴有口腔感觉异常、唇及牙周组织损伤、咬合关系错乱,张口受限等症状。
如何对下颌骨骨折病人进行护理,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骨折的愈合和口腔功能及面容的恢复。
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进几年来共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人36例,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下颌骨骨折均为外伤所致。
男29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18岁,平均25岁,其中颏部骨折18例,体部骨折8例,升支部及髁状突骨折9例。
其中合并有颅脑外伤5例,合并有其它部位骨折为3例,意外跌伤5例,交通事故16例,训练受伤7例。
1.2治疗方法 36例患者中21例行下颌骨切开复位固定术,15例患者行手法复位固定术,36例患者在行手术或手法复位后均行上下颌牙间结扎固定加橡皮圈牵引术。
合并有颅脑外伤与其它部位骨折者,与相关科室配合采取相应的治疗。
1.3治疗效果 36例患者经手术或手法复位,颌间结扎固定加橡皮圈牵引术后4-6周,经抗炎、对症治疗,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与护理,切口I期愈合,口腔的咀嚼、吞咽、语言等基本功能恢复正常,全部治愈出院。
2 急症病人的护理2.1迅速评估病人情况,颌骨骨折常伴有颅脑损伤和面部大面积组织挫裂伤。
头面部外伤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外耳道、口腔内有无血性分泌物,尽快排除合并颅脑外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