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肾癌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超声在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早期诊断肾肿瘤的首选方法,目前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更成为早期发现肾肿瘤的最主要检查手段,诊断及鉴别诊断率高。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使肾肿瘤的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而三维成像技术则可提供肾肿瘤的立体结构等信息。
标签:超声;肾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肾肿瘤是泌尿系统第二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环境因素可能是原因之一,目前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及超声仪器分辨率增高、新功能出现,使得早期肾肿瘤检出率明显增高。
肾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晚期症状为腰痛、血尿、腹部肿块,预后差。
因此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肾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多种,因价廉、方便、无辐射、诊断快速等诸多优点,超声已成为目前诊断肾肿瘤最为简便的一种诊断方法,并成为肾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超声新技术的应用,超声可清晰显示肾脏内部结构及血流分布状况,能发现较小的肿瘤病变,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本文就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包括二维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和超声新技术(包括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两方面综述如下。
1 常规超声检查方法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1 肾肿瘤的二维声像图表现肾实质或肾盂内出现异常回声病灶,绝大多数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较小肿瘤不引起肾脏形态改变,较大肿瘤则常向肾外突起。
肿瘤内部回声与大小有关:6 cm肾癌多呈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这是由于肿瘤内部出血或坏死所致[1]。
小肾癌病灶表现为边界清晰,多切面动态观察病灶球体感明显,并有明显的占位效应,内部回声强度多为稍高回声,等回声及低回声少见。
早期的小肾癌常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假包膜,这是小肾癌声像图边界清晰的病理组织结构基础。
而小肾癌的内部回声强弱,与肿瘤内部细胞成分与间质成分的构成比例及排列有关。
囊性肾癌作为肾细胞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约占肾细胞癌的1%~4%,易与复杂肾囊肿混淆[2]。
囊性肾癌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囊性肾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3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经手术外科病理证实的300例囊性肾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术前超声诊断准确270例(90.00%),均表现为囊壁与分隔不规则增厚,因囊肿较大且囊壁规整而造成误诊为单纯性肾囊肿者30例(10.00%);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中165例患者在增厚囊壁、分隔或结节内探测到血流信号,表现为“短棒状”、“点状”、“球形状”等环绕血流,误诊为单纯性肾囊肿者29例(9.67%),未见血流信号;在能量多普勒超声(CDE)中检出率为252例(84.00%),表现为囊壁、结节、增厚分隔部位或实性成分中探剂“星点状”血流信号,其中87例通过CDFI未见血流信号。
结论:将超声引入囊性肾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超声;囊性肾癌;CDFI;CDE【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54-02囊性肾癌(Cysticrenalcellcarcinoma,CRCC)又被称之为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可发生于肾实质的其他任何部位。
关于本病的术前诊断相对困难,误诊率较高[1]。
在近年来的报道中显示,超声在诊断本病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就其声像图特征的报道仍相对缺乏。
本文对2013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经手术外科病理证实的300例囊性肾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以此评价超声的诊断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13年5月—2017年5月间我院经手术外科病理证实的300例囊性肾癌患者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男性223例,女性7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25±2.36)岁;右肾病灶167例,左肾病灶122例,双肾同时存在病灶者11例。
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对多房囊性肾癌及多房肾囊肿诊断价值研究谢燕【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对多房囊性肾癌及多房囊肾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5例多房状囊性肾癌及多房状肾囊肿的患者予以超声检查,同时对该组23例患者予以超声造影,应用 ROC 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病灶内分隔个数≥5、3mm<厚度≤4mm 以及条状血流诊断囊性肾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4%、95%、83%,曲线下面积显示均有较高诊断价值(Az 分别为0.7632、0.8329、0.7872),多房肾囊肿内分隔开始增强时间(18.5±4.6s)较囊性肾癌内分隔开始增强时间(11.1±3.1s)长;多房肾囊肿分隔达峰时间为37.9 ± 8.1s ,多房囊性肾癌分隔达峰时间为21.6±3.9s ;多房肾囊肿分隔开始消退时间为51.4 ± 8.9s ,囊性肾癌分隔开始消退时间为32.0±4.2s ,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结论:多房肾囊性病灶内分隔个数、血流分布以及厚度的超声表现诊断多房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ROC曲线诊断价值较高,分隔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利于鉴别多房囊性肾癌与多房肾囊肿。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3页(P319-321)【关键词】肾肿瘤/诊断;囊肿/诊断;超声检查,多勒,彩色;血管造影术【作者】谢燕【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特检科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主题词肾肿瘤/诊断囊肿/诊断超声检查,多勒,彩色血管造影术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占恶性肿瘤的2.0%~3.0%,发病年龄多超过40岁[1-2]。
肾细胞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该病的症状出现晚,病死率高,因而早期诊断与准确分期与选取合适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多房囊性肾癌为细胞癌一种少见的亚型,占肾细胞癌的1%~2%[3],多房囊性肾癌的常见临床症状特异性不够显著,很容易误诊。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校老师和机关工作人员98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结果:肾占位148例,其中囊肿131例,错构瘤12例,肾实质及囊实性占位5例,后随访手术为肾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恶性肿瘤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max、Vmin以及阻力指数比良性肿瘤高,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肾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肾占位性病变;应用价值肾占位性病变中临床长比较常见的即为肾脏肿瘤,肾脏肿瘤治疗难度大,通常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
尽早诊断肾占位性病变有助于医师尽早确定患者情况,从而能为患者制定适宜临床治疗方案,最终能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1]。
相关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著提高肾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2]。
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校老师和机关工作人员980人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校老师和机关工作人员98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8人,女422例,年龄范围为22岁至59岁,平均年龄(42.13±10.09)岁。
1.2方法所有体检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探头频率范围为3.5MHz至5.0MHz,体检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横切、纵切等多平面扫描患者肾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对病灶采用二维声像图进行观察,仔细查看病灶大小、部位、边界、内部回声等,之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灶及其邻近组织结构的血流信号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对动脉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进行检测。
囊性肾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葛明珠;崔涛;王霞;齐华【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RCC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 The preoperatively ultrasonic diagnose data of 31 CRCC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15 and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e accordance rate of CRCC by using ultrasound was 90.3% (28/31).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the irregularly thickened cystic wall and/or separation were seen in 28 cases; 3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simple renal cysts because of large cysts and thin and regular cystic walls; acoustic cystic fluid was found in 18 cases; 12 c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wall nodules and/or separated nodules; patchy and uneven calcification was revealed in cystic walls or separations in 5 cases.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examina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flow signals were detected in the thick cystic wall, separation or solid component in 17 cases. At the same time,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were also ma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ood flow signals were detected in 26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 (83.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DFI (54.8%),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RCC demonstratedmany advantages, which could provid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of CRCC.%目的:讨论超声在囊性肾癌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房性囊性肾瘤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标签:多房性囊性肾瘤;肾脏;超声波多房性囊性肾瘤(MLCD)亦称为多房性肾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
1892年由Edmunds首先报道,目前全世界文献报道仅有200多例[1,2],而超声报道的更少。
我院自2 004年至今收治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多房性囊性肾瘤,现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5~79岁,平均50岁。
临床表现为2例患侧肾区痛,其中1例伴肉眼血尿,该例合并患侧正常肾组织下极结石,结石大小0.8cm×0.6cm,行肿瘤剔除术后经口服排石药治疗,结石自行排出;其余2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4例全部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
1.2 超声检查1.2.1 仪器使用东芝SSA-550A型B超仪及百盛AU4型彩超仪,弧形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
1.2.2 扫查方法首先行常规二维B超检查,记录肿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形态、边界、囊间隔、囊壁厚度、囊内容物、囊内部有无实性结节、囊内有无钙化灶;然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瘤周边及内部血供情况,囊内有无血流信号,记录动脉血流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及阻力指数,彩色多普勒频谱测量夹角度应小于60°。
2 结果2.1 二维超声表现所有患者肿瘤均位于一侧肾脏,其中左右侧各2例,2例位于肾上极, 1例位于肾中部,1例位于肾下极;3例位于肾内,1例略突出于肾包膜。
肿瘤大小不等,6.2cm×4.1cm~10.0cm×5.5cm。
超声表现为:肿瘤形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可见包膜,肿瘤内为边界清楚的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结构,囊腔之间为网络样强回声条状间隔光带,囊内均为无回声,其中1例的部分子囊内可见强回声点,4例在无回声区内均未见实性回声。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3例肿瘤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1例在肿瘤周边及间隔内显示稀疏的点状血流信号,其中动脉血流流速:Vmax43.0cm/s,Vmin22.0cm/s,RI0.49。
探讨囊性肾癌的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囊性肾癌早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方法:对2005年3月-20011年2月来我院检查的3681例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
结果:15例发现异常,均边界清晰,囊壁厚薄不均匀,分隔粗细不一,壁上及分隔上有实性结节,14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首次检出,1例误诊为肾囊肿囊。
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提高囊性肾癌的检出率,对临床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囊性肾癌;彩色多普勒;超声
近几年随着彩色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分辨率、清晰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超声医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及总结经验,囊性肾癌早期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05年3月-20011年2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的3681例病例中,共发现15例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30岁~71岁,平均年龄61岁。
10例体检偶然发现、身体无明显症状,2例因腰部不适就诊。
2例肾区叩击痛。
1.2仪器与方法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为hdi-3000、hdi-5000、
ge-vivid7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宽频线阵探头,频率为
3.5mhz-5.0mhz、7.0mhz-10.0mhz。
患者采用仰卧位、侧卧位腰部及俯卧位背部多切面检查。
检查时常规记录肿瘤位置、大小,观察肿瘤的形态、内壁及分隔上有无结节,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肿瘤囊
壁、分隔、结节及实质部分有无彩色血流信号。
全部病例做尿常规检查。
2结果
15例患者中,右肾9例,左肾6例,肿瘤位于上极7例、中上部3例、下极5例。
病灶大小2.9cm-11.0cm,平均7.2cm,形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单房囊肿型5例、多房囊肿型4例,结节混合型6例。
其中14例术前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肾囊肿。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1例,颗粒细胞癌3例,术后随诊3个月-7年,1例5年后死于广泛转移,其余14例患者均存活。
尿常规检查,11例无肉眼血尿,3例镜下见红细胞++。
二维声像图表现:12例形态规则囊壁清晰,厚薄不均、欠光滑、内壁上见点状强回声突入囊腔内。
6例肿瘤腔内见有粗细不规则、条状分隔,部分囊内见有小片状强回声,部分腔内透声欠佳,有点状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像:15例中有10例在肿瘤壁、其内的分隔、结节实性部分可探及动、静脉血流,呈点状、棒状、条状及环状。
3讨论
3.1 囊性肾癌的临床分型:肾细胞癌中有大约4%-15%在影像学上表现出囊性特点,临床上将其统称为囊性肾癌(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crcc),约占肾癌总数的10%~15%。
实际上囊性肾癌是一个形象学或大体解剖的概念,包括单房性、多房性、囊性坏死
性和囊肿上皮来源性四种亚型[1,2]。
囊性肾癌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肿瘤呈囊性生长;②肾癌中心血供不足,发生出血、坏死,形成假囊肿;③肿瘤起源于囊肿上皮细胞;④肾癌引起肾小管或小动脉阻塞导致形成囊肿,当肿瘤增大时嵌入囊肿内[3]。
3.2囊性肾癌超声表现特点:囊壁厚薄不均匀,腔内有分隔是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这一特征特别敏感。
恶变的定性有时比较难,很难与良性囊性肿瘤相鉴别。
因此,检查时应细心对肿瘤多切面扫查,有学者认为如分隔薄≤1.0mm而光滑,则无临床意义;如分隔不规则增厚>1.0mm,附着处伴有实性结节,则提示主要性病变可能,有助于囊性肾癌的诊断[4]。
扫查肾脏内见到囊性包块,囊壁厚薄不均,其内分隔粗细不一,囊壁上有结节、钙化,囊腔内透声差,实性分隔部分上见动、静脉血流信号,应考虑到是囊性肾癌的可能。
囊性肾癌是一种临床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低,正确诊断手术后效果非常好,囊性肾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本组15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最小的囊性肾癌
1.5cmx1.9cm 。
其中4例<2cm囊性肾癌,13例术后随诊3个月-7年,存活良好,一例放弃手术治疗,五年后肿瘤生长转移至其他脏器。
且肿块<2cm一例,4年随诊增长<0.5cm,其中误诊为肾囊肿一例病史达6年,多次复查增长不明显,后经肾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查得到明确诊断,手术效果很好,未见脏器转移。
经本组病
例观察,囊性肾癌增长速度较慢,病情进展亦较慢,因此不能以增长速度快慢判断其良恶性。
4 小结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灵活、简便、快速、无痛苦、可重复检查、较准确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能提供囊性肾癌的检出率,是临床检查中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hartman d s,davis c j jr,johns t,et al.cystic renal cell carcinioma.urology,1986,28: 145-153.
[2] 路明园,温淑英,郑鹏宇,等.囊性肾癌的ct诊断.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增刊):143-144.
[3] 于训志,王勇兵,莫辉.囊性肾癌影像学特点(附15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76-77.
[4] 李多,张伟,焦晟,等.多房囊性肾癌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4):438-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