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超声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一、肾脏的解剖:1、位置:脊柱两侧的肾窝内,腹膜后方,肾的长轴向外下倾斜,左肾比右肾高1-2cm,左肾上极平T11下缘,下极达L2下缘,右肾上极平T12,下极平L3。
活动范围1—3cm。
2、形态:形似豆形,外凸,内凹,内侧中部为肾门,为肾盂、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之处。
3、大小:成年人肾长10~12cm,宽4~5cm,厚3~5cm。
二、正常肾脏声像图1、肾脏轮廓与形态:长轴断面呈椭圆形或蚕豆形,肾门横断面呈马蹄形。
肾包膜连续光滑,肾周脂肪囊厚度因人而异。
2、肾实质:皮质回声略低于肝脏,回声均匀一致,髓质(锥体)形似三角形,回声更低,围绕肾窦呈放射状排列,髓质(锥体)之间为肾柱。
3、集合系统(肾窦):肾中心的椭圆形增强回声,内无明显液性暗区。
4、肾血流回声:CDFI示肾动静脉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均匀。
三、肾癌病理和临床表现●肾癌即肾细胞癌,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成人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为单发,仅有2%左右为双侧,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压迫肾实质与纤维组织形成假包膜,瘤体大小不一,断面呈橙黄或灰色,较大的肿瘤内部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中心坏死区形成囊肿。
肿瘤可侵犯邻近的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易形成静脉内癌栓,进入肾静脉。
●肾癌主要症状为血尿、腰痛和侧腹部包块。
是肾癌典型三联征。
三者同时存在仅占10%,但已属晚期。
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肾癌的主要症状,但已表明肿瘤侵入肾盂,非早期症状。
四、肾癌的声像图表现1)肾轮廓改变:可正常(<1.5cm)或失常。
2)肾实质回声异常: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较清楚。
3)集合系统改变:变形、移位和中断,少数可出现肾盂及肾盏积水。
4)CDFI:团块内部及周边可探及动脉血流.5)肾周围血管受侵犯:晚期常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
五、肾癌的超声分期●1、肾癌团块局限于肾实质,肾轮廓线完整未断裂,无转移征象。
●2、肾癌团块仅侵及肾周围脂肪结缔组织,但仅限于肾周筋膜回声以内。
肾癌临床分类、外形表现与影像学超声征象肾癌病理学称为肾细胞癌,占肾恶性肿瘤85%左右,好发于50-60岁男性,两侧肾脏发病率明显差异。
肾癌以透明细胞癌最为多见,包括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
肾癌临床表现为血尿、腹部肿块、腰腹部疼痛,二维超声诊断肾病变回声强度比较是以肾皮质回声为参考。
大多数外形边界清晰实性肿瘤,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少数肿瘤可呈不规则形,多数肿瘤向被膜外突出,有时周围伴晕环。
图1 肿瘤突出于右肾被膜,呈圆形较小肿瘤多呈高回声,较大肿瘤多呈低回声,肿瘤内部回声均匀,也可不均匀或出现多个等回声结节。
肾肿瘤向周围生长会直接侵犯肾盂、肾盏、肾周筋膜及肾外脏器。
肿瘤增大肾集合系统受压变形造成肾盂积水,可并发出血、坏死及囊性变等症状,导致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于5cm以上肾癌。
肿瘤侵犯肾脏周围结构可表现为肾包膜连续性中断,肾活动度受限;肿瘤血行转移时,右肾发生肾细胞癌,在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容易形成瘤栓(图2、3),彩色血流图可见肾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或中断等异常表现。
肾门或腹主动脉旁出现低回声肿块可能为肾癌淋巴结转移。
图2 下腔静脉纵切面声像图肾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多样,肿瘤内部彩色血流信号可丰富,可以稀少甚至没有,肿瘤表现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的环球形彩色血流信号(图4)。
图4 彩色多普勒探及由肿瘤边缘向内部的环状血流信号超声扫查。
向肾外突出肿瘤容易漏诊,检查时需纵断面扫查,还需横断面扫查至患肾上下或内外两个极限为止,避免向肾脏内侧突出肿瘤漏诊。
案例超声显示超声检查显示左肾皮质内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33x29m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根部及内部均探及丰富血流信号,结合症状和体征考虑为肾细胞癌。
根据CT结果与病理穿刺确诊为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
肾癌诊断都要做什么检查对于肾癌的准确诊断是对肾癌进行及时治疗关键,缓解病人痛苦的最好方法,但是由于肾癌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对于肾癌患者来说进行仔细的确诊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肾癌诊断的方法:l、一般检查:血尿是重要的症状,红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3%~4%;亦可发生进行性贫血。
双侧肾肿瘤,总肾功能通常没有变化,血沉增高。
某些肾癌患者并无骨骼转移,却可有高血钙的症状以及血清钙水平的增高,肾癌切除后症状迅速解除,血钙亦回复正常。
有时可发展到肝功能不全,如将肿瘤肾切除,可恢复正常。
2、X线造影术为诊断肾癌的主要手段(1)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见到肾外形增大,轮廓改变,偶有肿瘤钙化,在肿瘤内局限的或广泛的絮状影,亦可在肿瘤周围成为钙化线,壳状,尤其年轻人肾癌多见。
(2)静脉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是常规检查方法,由于不能显示尚未引起肾孟肾盏未变形的肿瘤,以及不易区别肿瘤是否肾癌。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所以其重要性下降,必须同时进行超声或CT检查进一步鉴别。
但静脉尿路造影可以了解双侧肾脏的功能以及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肾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可发现泌尿系统造影未变形的肿瘤,肾癌表现有新生血管,动静脉瘘,造影剂池样聚集(Pooling)包膜血管增多。
血管造影变异大,有时肾癌可不显影,如肿瘤坏死,囊性变,动脉栓塞等。
肾动脉造影必要时可向肾动脉内注入肾上腺素正常血管收缩而肿瘤血管无反应。
在比较大的肾癌。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时亦可随之进行肾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手术中出血肾癌不能手术切除而有严重出血者可行肾动脉栓塞术作为姑息性治疗。
3、超声扫描: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常规体检的一部分。
肾脏内超过lcm肿块即可被超声扫描所发现,重要的是鉴别肿块是否是肾癌。
肾癌为实性肿块,由于其内部可能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因此回声不均匀,一般为低回声,肾癌的境界不甚清晰,这一点和肾囊肿不同。
肾肿瘤超声鉴别诊断肾肿瘤病理与临床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或肾胚胎细胞癌,多见于2~4岁儿童。
肾实质良性肿瘤最常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盂肿瘤系发生在肾盂、肾盏的肿瘤,主要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容易破溃早期出现血尿。
肾癌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血尿,腰痛,腰部肿物。
许多肾癌病人在无症状的亚临床期就在超声检查的健康体检时被发现。
肾盂癌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
肾母细胞瘤,常出现压迫症状,如胃肠道系统的呕吐,便秘,肠梗阻.大血管受压或侵犯出现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等。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无症状,瘤体巨大可出现腰部不适,破裂造成出血时,病人突发急性腹痛,腰部肿物增大,出血量大时,可发生休克。
声像表现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1、肾外形改变局部肾包膜隆起,形态不规则2、回声异常实性回声或囊实性回声。
3、占位效应其周边组织受压移位、肾窦变形4、CDFI 肿瘤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呈抱球型,内部血供与肿瘤分化程度等有关5、继发征象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和阻塞、淋巴结转移。
6、超声造影RCC“快进慢退高增强”富血供表现肾透明细胞癌局部肾包膜隆起,团块部位肾实质回声异常。
肾窦受侵破坏:肾透明细胞癌形态异常,局部肾包膜隆起,有实体感,肿瘤团块呈囊实性: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周边血流呈抱球型:肾透明细胞癌,CDFI提示肿瘤内内血供不丰富:肾透明细胞癌,肾窦变形。
侵及肾包膜肾脏轮廓线中断、缺损。
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和阻塞、淋巴结转移:RCC超声造影:囊性肾癌声像图表现1、囊肿大小不一2、单房或多房,囊壁增厚不规则,分隔粗细不均,有血流3、囊肿内出现实性回声4、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回声,囊性部分透声差5、囊壁、分隔及实性部位探及血流信号单房囊性肾癌,囊壁增厚,且厚薄不均, 内壁欠光整:多房囊性肾癌的分隔:CDFI分隔内可见血流显示:肾囊性病变Bosniak分级标准I级: 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晰, 无壁增厚、钙化及强化的均匀水样密度的囊性病变, 为单纯良性囊肿。
18
2019.07 No.21
肾脏肿瘤分为肾实质肿瘤和肾盂肿瘤两类,90%以上为恶性肿瘤。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表现多种多样,但血尿、腰痛和肿块是典型的肾癌“三联征”,值得临床医生警惕。
当肾癌侵犯肾盂时,患者会出现血尿;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肿块增大,压迫肾包膜引起,常为钝痛。
肾癌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所造成的疼痛相对较重并呈持续性,和血块堵塞输尿管所导致的绞痛不同。
肾癌的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如果肿块能被触及,说明肾癌的体积已经相当大。
多数患者一般只有1~2个典型表现,血尿、腰痛和肿块三大症状全部出现者较少。
随着人们重视体检和仪器的进步,肾文/ 张心怡(江苏省中医院超声医学科)
图2图1
图3
图5
左肾下极一大小约5.1cm×4.1cm不均匀回声包块
图4
左肾中部见一大小约
5.9cm×5.4cm囊性占位,内呈分叶状。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一、肾脏的解剖:
1、位置:脊柱两侧的肾窝内,腹膜后方,肾的长轴向外下倾斜,左肾比右肾高1-2cm,左肾上极平T11下缘,下极达L2下缘,右肾上极平T12,下极平L3。
活动范围1—3cm。
2、形态:形似豆形,外凸,内凹,内侧中部为肾门,为肾盂、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出入之处。
3、大小:成年人肾长10~12cm,宽4~5cm,厚3~5cm。
二、正常肾脏声像图
1、肾脏轮廓与形态:长轴断面呈椭圆形或蚕豆形,肾门横断面呈马蹄形。
肾包膜连续光滑,肾周脂肪囊厚度因人而异。
2、肾实质:皮质回声略低于肝脏,回声均匀一致,髓质(锥体)形似三角形,回声更低,围绕肾窦呈放射状排列,髓质(锥体)之间为肾柱。
3、集合系统(肾窦):肾中心的椭圆形增强回声,内无明显液性暗区。
4、肾血流回声:CDFI示肾动静脉彩色血流信号分布均匀。
三、肾癌病理和临床表现
●肾癌即肾细胞癌,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成人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常为单发,仅有2%左右为双侧,肿瘤无组织学包膜,但压迫肾实质与纤维组织形成假包膜,瘤体大小不一,断面呈橙黄或灰色,较大的肿瘤内部常有出血、坏死、纤维化斑块,中心坏死区形成囊肿。
肿瘤可侵犯邻近的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管,易形成静脉内癌栓,进入肾静脉。
●肾癌主要症状为血尿、腰痛和侧腹部包块。
是肾癌典型三联征。
三者同时存在仅占10%,但已属晚期。
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肾癌的主要症状,但已表明肿瘤侵入肾盂,非早期症状。
四、肾癌的声像图表现
1)肾轮廓改变:可正常(<1.5cm)或失常。
2)肾实质回声异常: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边界较清楚。
3)集合系统改变:变形、移位和中断,少数可出现肾盂及肾盏积水。
4)CDFI:团块内部及周边可探及动脉血流.
5)肾周围血管受侵犯:晚期常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
五、肾癌的超声分期
●1、肾癌团块局限于肾实质,肾轮廓线完整未断裂,无转移征象。
●2、肾癌团块仅侵及肾周围脂肪结缔组织,但仅限于肾周筋膜回声以内。
●3、肾癌团块侵及肾周筋膜,并可显示局部淋巴结肿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增宽,其内有不规则的结节样回声。
●4、肾癌团块与周围邻近器官分界不清,并可在其它脏器见到转移征象。
六、肾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肾囊肿
先天或退行性病变,单或双侧肾;囊肿在肾实质内大小不等,不与肾盂肾盏相通。
声像图:肾实质内见单个椭圆或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壁薄且光滑,后壁回声增强,两侧壁后方可有侧边声影。
CDFI:无回声区内无血流信号,较大囊肿的周边可见受挤压血管的花色血流。
2、肾柱肥大
●为肾的先天性变异,常见中级肾柱肥大,肥大的肾柱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与肾皮质相连续,彩色多普勒显示血管无受压现象。
3、肾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肾脏外形:可无改变或局部外凸不规则。
2)肿瘤回声:强回声团,界楚,类圆或椭圆形。
3)CDFI:肾动脉流速、流量无异常。
瘤内血流稀少
4.肾叶畸形
●有的肾脏异常分叶使肾轮廓局部隆起,以左肾中下极的外侧多见。
七、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是最简便易行的筛查肾癌的重要检查手段,近年来,由于超声设备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对小肾癌的检出率也逐渐升高,加之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使鉴别诊断变得更为准确,因此超声诊断不但能确定有无肾肿瘤,而且还可以确定肿瘤大小、形态及血供特点,可以估计肿瘤的浸润范围及周围脏器有无转移征象。
一、中医文化与价值取向
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五脏功能、经络、三焦、精、气、神,四气、五味、君臣佐使都出自古代文化的概念。
中医文化反映了中医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引导中医人的主体行为和习惯动机,体现了中医的人文精神和行为准则。
古人有言“不为良相,既为良医,相之良则天下安,医之良则万民福,故医道,仁医仁术也。
天地以此立心,民生以此立命,事关始未,此岂可儿戏之?”“医者,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中医文化反映出中医人的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表达了行医的理念和心理行为的约束。
中医文化的“软”约束,成为古代医患和谐的基础。
优雅的中医文化,推动行业规范,体现中医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传承中医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提倡和追求的目标。
二、中医治未病
(一)治未病:“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的理念是倡导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概念。
有助于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研究生命和疾病。
“治未病”包含四项内容: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变、瘥后防复。
1、未病先防—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当人体处在健康状态时,运用养生保健的方法和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
2、已病早治—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当人体出现了一些偏离了健康的迹象、征兆,但还未到疾病的标准时,要及时调理治疗,防止发展为病。
中医称“济羸劣以获安”。
《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病虽虽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于病”。
3、既病防变—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当人体患有疾病后,及时治疗,并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防止进一步累计更多的脏腑。
《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侵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既病防变主要含义是“扭转,截断”阻止病势,使病向愈转化的治疗手段。
4、瘥后防复—瘥后调摄,防止复发。
在疾病初愈后,要采取适当的调养促进机体的完全康复。
中医忌服一些食物,防止食复,注意劳复,房劳复发等。
中医养生的认识
中医对健康标准是心身健康,身心愉悦才是真正健康。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为生命精神意志的体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养生防病的核心观念是养“神”。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
”道家养生,“粗守形,上守神,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古代对养生原则:“养心与养身,自重养心”。
如“易家洗心,道家炼心,佛家明心,儒家正心,中医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精神内守,真气从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三、中医哲学思想观
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医在思维方式、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古老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代表事物的两重性,泛化天地万物的属性。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界物质。
水属肾,木属肝,火属心,金属肺,土属脾
古人把自然界万事万物归纳、抽象到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闭合式循环中。
中医学将“阴阳五行”抽象的引入人体认识上,以“取类比象”方式衍生出人体五脏生理病理和疾病的治疗法则。
阴阳五行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其精华出于这种客观唯心思辨方式中。
成了打不开的黑箱子。
中西医学理论基础发生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自对人体生命有着不同的认识。
传统文化是内学,以身心为主。
西方文化是外学,以应世事为主。
其价值观,传统文化追求完美,自身人格与道德的完美。
西方文化追求客体性,知识与逻辑性,展示的“科学”。
传统文化处世以理,万事万物均归纳成最终一个“理”,中医学是从整体上、宏观上、归纳出“证”。
治以“理”法方药,以平衡脏腑阴阳为目的。
西医学是从微观上着眼于“分析”,以仪器设备诊断出“病”,以对抗方式为主,抗菌,抗过敏、抗休克、镇抑等。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理法方药”是中医学精华。
但是这种客观唯心思辨方式,以抽象、泛化式理论把中医学锢化在闭合在不息无限循环的框架中。
如今成了中医现代化的阻力,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构解中医学进展甚微,无功而返。
如经络、脏腑、功能物质等。
阴阳五行,成了打不开的黑箱子。
中医发展方向是中西合璧,但当前的中西医结合形式只是雏形尝试阶段。
现在中西结合的方式有下面三种。
1、按照西医思维研究中医中药,分折中药有效成分和作用原理,把中药纳入西医理论体系。
2、按照中医思维使用西药,用现代诊疗手段弥补中医之不足。
在符合西医用药原则的基础上,把西药纳入中医诊治范畴。
3、中西医诊疗理念的结合,西医诊断,中西药混用,或中医治疗加西药。
这些初级尝试,牵强附会地将中医学抽象化的脏腑功能与西医学实质器管功能相联系,或利用现代科技创新,一些临床科技成果都不能使中医现代化,更不能称中西医结合,如何以新的方式解构中医学理论,以现代科技构建新中医学,才是我们医务人员努力的方向。
只有现阶段保护中医、发扬、光大中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留下宝贵传统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