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54
·121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FEB. 2024, Vol.22, No.2 Total No.172【通讯作者】王颖鑫Qualitative Diagnostic Value of Contrast-12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2月 第22卷 第2期 总第172期区”为主要指标,“慢进”和“低增强”归为少见病理类型肾恶性肿瘤的阳性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2 结 果2.1 病理诊断结果例良性肿瘤。
本组恶性肿瘤均为肾细胞癌,包括CCRCC 284例,PRCC 31例,ChRCC 18例;良性肿瘤组,RAML 72例,RO 10例。
2.2 超声造影特征分析 良恶性肿瘤组间病灶增强方式、增强程度、环状高增强或未增强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肿瘤组间病灶消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3 不同病理类型肾脏实性肿瘤CEUS增强特征比较 对单变量分析时,良恶性病灶增强方式、增强程度、有无环状高增强及未增强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消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四个特征中以环状高增强鉴别诊断价值最高(OR值8.863)(图1),未增强区其次(OR值6.314),增强程度(OR值2.079)次之,增强方式最低(OR值0.205)。
恶性亚组间病灶增强方式、消退方式、增强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环状高增强及未增强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以增强方式鉴别诊断价值最高(OR值5.337),增强程度次之(OR值3.586)(图2,3),消退方式最低(OR值0.461)。
肾脏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1.肾盂肿瘤的超声检查主要是肾盂癌。
肾盂癌可分为两种:乳头状和非乳头状。
其中乳头状肿瘤较为常见,有头状的,高度分化的特点,通常会转移到输尿管和膀胱。
后者具有结节状或扁平的侵袭性生长,基底部宽,粘膜局部增厚,分化差并且经常转移至周围淋巴结。
2.超声检查的重点是肾盂和小腿壁是否厚而硬,淋巴结是否肿大,输尿管出口和膀胱三角形是否转移。
(二)需要注意的事项1.严重血尿患者必须与肾盂血栓区别开来。
血尿中断后,考虑进行超声检查。
2.使用常规超声很难发现骨盆或隐喻性小肿瘤的早期和中期阶段。
3.肾窦脂肪组织,坏死,肾乳头和霉菌团可能被误认为是肿瘤,因此必须注意鉴别诊断。
4.肾脏实质和盆腔肿瘤的超声检查有局限性。
超声成像在诊断肾脏肿瘤中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如果由于浸润性生长系统中的肿瘤不清晰可见,而肾细胞癌小于2cm或阴性,则同样不能排除肿瘤。
超声难以定性诊断某些实体瘤,超声引导下的活检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方法。
二、囊性肿瘤2D超声波显示:(1)肾细胞癌的大多数囊性壁不规则变厚,仅有少数变薄或者规则,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生长或肿瘤性囊性坏死所致。
但是,囊壁的超声症状随不同程度的生长或坏死而变化。
囊肿壁很薄,很容易被误诊为简单的肾囊肿。
此时,有必要对囊肿液的生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判断。
(2)如果出现膈又多又厚的特点,则在其变厚处主要表现为一些高回波带。
这可能是典型的“蜂窝状”,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由肿瘤内部的囊性生长引起的。
细小分离很容易与多个肾囊肿混淆。
据报道,囊性肾癌具有可见的囊肿,囊壁出现增厚和循环血流信号。
超声显示出增厚的囊壁表现出圆形增强。
(3)在壁结节和/或中隔结节中,在壁和/或隔膜上可见圆形或不规则的略微升高的回声结节。
肿瘤结节来自壁或隔膜的生长,主要由分化良好的透明细胞组成。
另外,不要漏掉囊肿壁结节的诊断。
(4)囊肿内囊液伴有絮状物,微小的点状或不均匀的略高回声。
有必要区分高回声凝血壁结节和外伤性结节。
肾内科学(医学高级):肾小球疾病(三)1、单选慢性肾炎的基本临床表现为()。
A.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B.持续肉眼血尿C.少尿、蛋白尿、血尿D.水肿、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血脂升高E.尿频、尿急、(江南博哥)尿痛正确答案:A2、单选IgA肾病电镜下的病理改变为()。
A.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于系膜区,有时呈巨大团块样B.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C.基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D.广泛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E.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正确答案:A3、单选微小病变型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A.电镜下在系膜区可见到电子致密物B.电镜下可见基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C.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D.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E.电镜下在系膜区和内皮下可见电子致密物沉积正确答案:D4、单选肾小球病的始发机制是()。
A.炎症机制B.遗传因素C.免疫机制D.非免疫非炎症机制E.机体超敏反应正确答案:C5、单选男性,48岁,原有乙型肝炎,2周前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就诊。
体检:血压22/13kPa(165/98mmHg),肝脾未及,腹水(+)。
化验:尿液检查蛋白(++++),红细胞10~15/HP,白细胞0~2/HP,24h尿蛋白4.0g,非选择性蛋白尿,补体及肾功能正常。
未发现恶性肿瘤证据。
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发生肾区疼痛,肉眼血尿,浮肿加重,尿蛋白增多,应首选考虑的可能原因是()。
A.尿路结石B.泌尿系结核C.泌尿系恶性肿瘤D.原有肾病加重恶化E.肾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答案:E6、单选女性,16岁,一周来尿少色红,眼睑及下肢浮肿,血压20/14kPa,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10~15/高倍视野,白细胞5~10/高倍视野,可见红细胞及颗粒管型,血红蛋白12克/dl,A/G40/22g/L,胆固醇5mmol/L,BUN6mmol/L,血清C3降低。
与急性肾炎预后不相关的因素是()。
肾病内科肾脏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肾脏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肾脏的上皮组织。
早期的肾脏肿瘤症状不明显,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肾病内科在肾脏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策略。
一、早期诊断1. 临床表现肾脏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出现腰部不适、血尿、腹部肿块或难以触及的肾脏肿物。
因此,医生在进行肾脏疾病筛查或患者就诊时,应当高度警惕与肾脏肿瘤相关的症状,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超声波、CT或MRI扫描等。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的筛查和初步判断肾脏肿瘤的方法之一。
超声波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此外,CT和MRI 扫描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肿瘤信息,帮助确定肿瘤的性质、浸润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等。
3. 实验室检查在早期诊断肾脏肿瘤时,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可以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增高、尿液中红细胞的异常增多等,这些异常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肾脏肿瘤的可能性。
二、治疗策略1.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发现的肾脏肿瘤,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可以彻底根治肿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手术方式可以选择经典的开放手术或者现代的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2. 化疗和靶向治疗肾脏肿瘤的治疗中,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晚期病例中常常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和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 放疗放射治疗在肾脏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肾脏肿瘤,或者手术切除后可能残留的病变,放疗可以用来杀灭残留的恶性细胞,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肾脏肿瘤的治疗中。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预防与康复除了早期诊断和治疗,肾病内科还应当注重肾脏肿瘤的预防和康复。
我们都知道超声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了它,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它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都有广泛应用。
可是为什么它能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呢?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产生的效应也很多。
比如说: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等。
我们利用超声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超声波是怎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
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加湿器的原理,把药液雾化,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金属零件、玻璃和陶瓷制品的除垢是件很麻烦事。
如果在放有这些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这可比人力清洗的更干净,而且更快哦。
俗话说“隔墙有耳”,这其实就是在说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
但是,波长越短,这种绕射现象越不明显,因此,超声波基本上是沿直线传播的,可以定向发射。
如果渔船载有水下超声波发生器,它旋转着向各个方向发射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会反射回来,渔船探测到反射波就知道鱼群的位置了-这种仪器叫做声纳,声纳也可以用来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你是不是在惊叹原来这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啊!这可比盲捕高效得多啊!根据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等等。
肾肿瘤良性检查报告单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信息:
姓名:xxx
年龄:xxx岁
性别:xxx
病历号:xxxxx
检查结果:
经过详细检查和观察,发现患者的肾肿瘤为良性。
检查描述:
肾肿瘤X光检查结果显示,在肾脏X光片上观察到一个明显
的肾肿瘤病灶。
通过CT扫描,发现肾脏病灶的边界清晰,形
态规则,密度均匀,没有出现肿块向周围组织侵犯的征象。
B
超检查显示肾脏病灶质地均匀,内部无回声、无异常血管影像,血流信号正常。
经过肾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我们可以看到病灶的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信号。
结论:
根据以上的检查结果,患者的肾肿瘤被鉴定为良性肿瘤。
目前没有发现恶性特征,无需急需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密切观察肾肿瘤的发展情况,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备注:
1. 良性肾肿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但仍建议患者进行定期复
查,以便随访病情。
2. 如有新的症状或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师的建议。
3.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预防疾病的发生。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以下是医学影像学精选简答题100 题(附答案):一、X 线部分(20 题)1.X 线是如何产生的?答案:X 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
2.X 线的基本特性有哪些?答案: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3.简述透视的优缺点。
答案:优点:可转动患者体位,进行多方向观察;操作简便;费用较低。
缺点: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不能留下永久性记录。
4.X 线摄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利用X 线的穿透性、感光效应,使人体结构在胶片上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形成可见影像。
5.什么是高千伏摄影?有何特点?答案:高千伏摄影是用120kV 以上的管电压产生的X 线进行摄影。
特点:穿透力强,可减少胸壁软组织、肋骨对肺组织的遮挡,使肺纹理显示更清晰;层次丰富,但对比度下降。
6.什么是体层摄影?答案:体层摄影是通过特殊装置和操作获得某一选定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而使非选定层面的结构被模糊掉。
7.简述X 线造影检查的原理。
答案:将造影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密度差异,从而显示出其形态和功能。
8.常用的X 线造影剂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例。
答案:阳性造影剂如钡剂(硫酸钡),阴性造影剂如空气、二氧化碳等。
9.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答案:轻度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中度反应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重度反应可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
10.简述X 线在骨骼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答案:可显示骨的形态、结构、密度变化;发现骨折、脱位、骨质破坏、增生等病变;对一些先天性骨发育异常也有诊断意义。
11.骨折的基本X 线表现有哪些?答案:骨折线(透光带)、骨小梁中断、断端移位、成角畸形、软组织肿胀等。
12.关节脱位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关节正常关系丧失,组成关节的骨端发生移位,可伴有骨折。
13.骨质破坏的X 线表现是什么?答案: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或形成骨质缺损,骨皮质破坏可呈虫蚀状、筛孔状或大片骨质缺损。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一、概述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肾脏肿瘤,通常发生于3岁以下的儿童,罕见于成人。
影像学诊断在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二、影像学技术⒈超声检查肾母细胞瘤的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初步发现肿瘤的存在及其大致位置。
常见的超声表现包括肿块呈不规则囊实性,边界模糊,内部有多发的回声增强区。
⒉ CT扫描CT扫描是肾母细胞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肿瘤形态学及内部结构的信息。
肾母细胞瘤在CT扫描上表现为肾实质内结节状或肿块状肿瘤,密度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钙化等改变。
增强扫描后肿瘤呈均匀或轻度不均匀强化。
⒊ MRI扫描MRI具有优越的软组织对比效果,尤其适用于儿童的肾脏病变。
肾母细胞瘤在MRI上表现为肾实质内信号不均匀的肿块,T1加权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显像上呈高信号。
肿瘤可以有出血、坏死、囊变等变化。
三、影像学诊断⒈肾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包括肾实质内结节状或肿块状肿瘤,边界不清,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可见出血、坏死、囊变等改变。
⒉肾母细胞瘤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还包括肾脏肿大、侵犯邻近组织或脏器、淋巴结转移等。
⒊影像学诊断肾母细胞瘤时应与其他肾脏肿瘤和肾脏先天性疾病相鉴别。
四、诊断流程⒈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常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初步疑似肾母细胞瘤。
⒉进一步进行增强CT或MRI等特殊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内部结构。
⒊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最终明确诊断肾母细胞瘤。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相关影像学图片和病例分析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一种儿童肾脏肿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
⒉影像学诊断(Imaging diagnosis):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的过程。
⒊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内部器官检查的方法。
建议给每个模板起个简短名字,以方便查找,如:胃炎,胃癌。
卵巢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恶性肿瘤。
等等。
病理诊断报告模板------肾脏肿瘤(一般为大标本)1.肾积水(左/右侧)肾脏肾盂及肾盏粘膜慢性炎,大部分粘膜上皮脱失,固有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肾实质萎缩,肾间质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结合临床及大体检查所见,符合肾积水之改变。
2.肾脏良性肿瘤(左/右侧)肾脏上极/中/下极(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肾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后肾性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大小为× × cm,周围肾组织未见著变。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Leu7( ), EMA( )。
胶质铁染色()。
3. 肾细胞癌(左/右侧)肾脏上极/下极/中部(前面/后面)(被膜下/皮质区/髓质区/肾门区)经典型肾细胞癌(透明细胞型/颗粒细胞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质癌,多囊性肾细胞癌,肉瘤样癌……。
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未侵犯肾被膜,侵犯/未侵犯肾盂,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免疫组化染色示:瘤细胞CD10( ), CK8( ), CK18( ), Vimentin( ), SMA( ), S-100( ), HMB45( ), Ki-67(+ %)。
胶质铁染色()。
4. 肾盂恶性肿瘤(左/右侧)肾脏肾盂/肾盏移行细胞乳头状癌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肿瘤大小为× × cm,侵犯肾盂层,并侵犯/未侵犯周围肾实质,侵犯/未侵犯肾被膜,累及/未累及肾脂肪囊,累及/未累及肾上腺,肾静脉内见/未见癌栓,输尿管内见/未见肿瘤,输尿管断端未见/见肿瘤,肾周围淋巴结内未见/见转移癌(/ )。
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杨宁刚;王海燕;王绍平;王奎【摘要】肾脏占位性病变种类多,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良恶性病变较困难,尤其一些不常见的病变,如集合管癌、内分泌癌等更是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难度.目前主要采用B 超、CT、MRI 等检查手段确定诊断,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革新升级,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的出现,如超声造影、术中超声定位、增强螺旋CT 及MRI 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等,三者的各自优势越发凸显,但他们的临床利用价值说法不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像学检查的模式;二是确定诊断的首选方法;三是性价比.本文就B 超、CT、MRI 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进行对比说明,综述如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1(001)011【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肾脏占位性;诊断;B 超;CT;MRI【作者】杨宁刚;王海燕;王绍平;王奎【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730050;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1 B超的筛选作用B超在实质性、囊性和混合性肿物的鉴别方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早期肾肿瘤和普查时对小肾癌发现和诊断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3的早期病变经B超偶然发现[1]。
Jamis报道[2]小肾癌发现率由13%上升到48%,徐朝霞等[3]报道小肾癌诊断准确率提高到70%以上。
肾脏占位性病变B超的典型表现是肿物处的肾结构不甚清楚,肾脏局部隆起,边缘毛糙不清,可发现低回声阴影,回声常不均匀。
因肿瘤出血、液化、钙化等原因,可出现液性暗区或回声增强等表现。
根据密度特点,B超分为两种类型:(1)强回声型:表现为肿瘤区密度细小而增强回声,远端可伴有信号衰减,多见于小型肾细胞癌;(2)弱回声型:肿瘤区表现为密度细小的点状回声,其强度与肾皮质回声近似,多见于中等大小肾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