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语言学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36
语言的篇章特征与篇章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篇章则是语言使用的方式和规律。
在语言学中,篇章特征和篇章分析是研究和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和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的篇章特征和篇章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语言的篇章特征语言的篇章特征是指语言在连续性、连贯性、信息丰富性和修辞特色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1. 连续性语言的连续性是指语言在篇章中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篇章中的句子、段落之间需要通过词汇、句法和逻辑关系等手段进行衔接,使得整个篇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2. 连贯性连贯性是指篇章中不同句子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为了保持篇章的连贯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过渡词、句型和语气等手段,使得篇章中的信息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3. 信息丰富性语言的篇章特征还表现在信息的丰富性上,即篇章能够传达丰富的信息量。
通过恰当使用丰富的词汇、具体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使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传达更多的信息。
4. 修辞特色修辞是指在语言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通过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篇章更加生动、形象,并增强其语言的感染力。
二、篇章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篇章分析是研究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篇章的结构和语言使用。
1. 宏观层面宏观层面的篇章分析主要关注篇章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宏观分析:(1)阅读篇章,理解主题和中心思想;(2)分析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组成部分;(3)分析篇章的逻辑关系和连贯性,理清主次关系和信息衔接;(4)分析篇章的修辞特色和语言风格,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达。
2. 微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篇章分析主要关注篇章中句子和语言表达的细节。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微观分析:(1)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包括主谓宾结构、状语和补语等;(2)分析句子的语法多样性和修辞特点,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型;(3)分析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包括使用的新颖词汇和形象描写;(4)分析篇章的篇章功能和表达意图,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语言理论发展与流派》提纲绪论第一章传统语言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一传统语言学二经验语法和唯理语法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二章结构主义语言学§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兴起§2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一——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3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之二——美国描写主义学派§4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第三章生成语言学§1 转换生成语言学§2 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分析法§3 格语法和配价语法§4 配价语法与汉语语法研究第四章功能语言学§1 弗斯的语言理论§2 韩礼德和系统功能语言学§3 关于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4 篇章语言学§5 认知语言学§6 关于语法化§7 功能语言学的几组概念§8 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个案考察绪论语言研究的目的:第一,对语言里的种种现象进行尽可能清楚的描写、解释。
第二,语言应用。
一、语言学类别(分类)1、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可分为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两大类。
2、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
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语言学类别:(广义)(1)社会语言学,(2)心理语言学,(3)神经语言学(4)统计语言学(5)人类语言学;(6)地理语言学;(7)数理语言学;(8)试验语言学;(9)计算语言学二、语言学的理论发展目前的语言学理论主要指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当代语言学)。
*语言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简评:语言学发展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规定性阶段、描写性阶段、解释性阶段。
规定性的语言学研究由于缺乏科学性而被放弃,描写性的语言学研究和解释性的语言学研究则成为语言研究必然经历的两个有等级差异的阶段:自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产生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追求描写性是远远不够的,解释性才是语言研究追求的最高目标。
篇章语言学1. 篇章语言学概述篇章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结构的学科,旨在探索语言的组织和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篇章语言学主要关注的是语言的结构层次,从句子到文章,以及文章的结构。
它的研究方法包括对文本的分析,以及对语言使用者如何理解和表达语言的研究。
篇章语言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功能和意义。
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也可以帮助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以及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篇章结构分析篇章结构分析是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指对文本中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篇章内部的结构模式和组织方式的探究。
篇章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篇章结构的确定、篇章段落的划分、篇章内部的结构模式、篇章的组织方式等。
篇章结构的确定是篇章结构分析的基础,它是指从文本中对篇章的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文本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文本的主题和目的。
在确定篇章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对篇章内部段落的划分,以便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和内容。
篇章内部的结构模式是指文本中篇章内部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主要是指文本中的结构元素,如开头、中间和结尾的段落,以及文本中的主题句和支撑句等。
这些结构元素是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篇章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
篇章的组织方式是指文本中篇章的组织方式,它是指文本中篇章内部的组织方式,以及篇章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
篇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串联式、分析式、综合式和对比式等,这些组织方式是篇章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篇章结构分析是篇章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篇章结构的确定、篇章段落的划分、篇章内部的结构模式、3. 篇章语义分析篇章语义分析是一种分析文本中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它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词汇、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的连接,来推断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意图。
篇章语义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自然语言处理(NLP)。
语篇语言学
语篇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文本的结构、篇章内部关系以及文本间的联系。
语篇语言学将语言从单纯的单词和句子中抽离出来,试图理解和解释更加广泛的话语和交流形式。
语篇语言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篇语言学研究的是文本结构。
文本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不同的句子之间会存在着语音、语义、逻辑等多种关系。
语篇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关系来分析文本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文本的信息和主旨。
其次,语篇语言学研究的是篇章内部关系。
一篇文章中,每个句子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和衔接,否则文章就会变得杂乱无序。
语篇语言学家们运用各种技巧来分析和理解这些篇章内部关系,以建立起更加完整和有序的文章结构。
第三,语篇语言学研究的是文本间的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会接收到来自不同来源的各种文本信息。
语篇语言学通过研究文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不同的文本信息。
总之,语篇语言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它能帮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言。
在现代社会中,掌握好语篇语言学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进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篇章语用学
篇章语用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它主要研究语言的运用方式和篇章结构,以进一步找出文本的语境和意义。
篇章语用学不仅涵盖了语法,还涉及上下文、语境、语气等方面,对于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篇章语用学的几个方面:
一、篇章联接手段
篇章联接手段是制定一个凝聚有力的篇章结构的关键。
把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都联系起来,需要很多技巧。
常用的篇章联接手段有引入词、代词、别名、过渡语句等。
这些手段能够使文本的结构合理、情节连贯。
二、句子的结构和排列
在篇章语用学中句子的结构和排列是非常重要的。
句子的结构和排列需要在语法上和语用上统一,以表达清晰、准确的主题和观点。
长句和短句之间的转换、并列和分号分割等也对句子的结构和排列产生影响。
三、语境的重要性
语境可以解释语言的真正含义,这也是篇章语用学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
文本中的语言通常是根据语境来解读的。
深入理解语言在文本中的含义需要注意到文本中语境及其背景,以及那些隐藏的意义。
四、篇章体裁
不同类型的推广文案、传记、新闻报道等都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篇章语用学主要研究这些不同的篇章体裁。
篇章体裁的不同可以影响到语言的选择、文本的结构、语气等方面,有效地了解篇章体裁是进行交流的先决条件。
总之,篇章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和文本之间关系的一项研究领域,涉及到篇章的各个方面。
通过懂得篇章联接机制、完整的语境、明确的语气,可以使文章的意义更加清晰、连贯。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关注篇章结构、文本联接、语言细节等方面的问题,以使文章有更好的表达效果,让读者理解。
篇章语言学英文Chapter Linguistics, or Discourse Linguistics,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investigates how language isused and communicated in discourse.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speakers structure language in order to convey their intended meanings and achieve their communicative goals.Step 1: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Chapter LinguisticsChapter linguistics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t the discourse level, which means analyzing the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language beyond the level of individual sentences. It also involves the study of context, audience, and cultu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mmunication. Moreover, it examin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its social,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Step 2: Identifying Key Concepts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discourse linguistics is coherence, which refers to the manner in which texts hold together and make sense. Coherence is achieved throughvarious linguistic devices such as the use of discourse markers, conjunctions, and lexical cohesion. Another major concept is cohesion, which refers to the linguistic ties that bind sentences together within a text, such as reference, ellipsis, substitution, and lexical repetition.Step 3: Understanding the Relevance of ChapterLinguisticsChapter linguistics is important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 it helps us understand how language is used indifferent contexts and how meaning is constructed incommunicative situations. It also allows u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different types of text, such as literary works, speeches, and media discourse.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ssues of power, identity, and ideology in language use.Step 4: Applying Chapter Linguistics in Everyday LifeChapter linguistics can be applied in various domains of life, such as education, media, politics, and business. For instance,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of coherence and cohesion can help students write effective essays and reports, and help job seekers write persuasive cover letters and resumes. Also,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language in the media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can help people engage with thesetexts critically and discerningly.Step 5: Challenges in ResearchDespite its usefulness, chapter linguistics faces some challenges. One of these is the difficulty of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of discourse, given the different levels and types of discourse. Moreover, some discourse markers and lexical items are ambiguous, and their meanings and roles may vary across contexts and cultures.In conclusion, chapter linguistics is a valuable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helps us understand how language is used and communicated in discourse. By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s of coherence and cohesion, we can analyze and interpret texts from various contexts and domains of life,and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and appropriately in our own communication.。
上指下指区别语用学语用学也叫“实用学”。
研究语言使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1901--1979)提出,他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研究符号间的关系,叫语法学或语形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间的关系,叫语义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间的关系,叫语用学。
语用学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交际视为受各种社会规约制导的社会行为,言语行为的意义即话语的意义要通过语境才能解释和确定。
其基本问题是:语言怎样被用以进行交际。
重要的语用学课题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指示和预设等;而其重心则是研究话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实用学见“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研究跨文化语用对比的语用学分支学科。
认为社会语言规则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的,某一特定的文化、社团的社会语言规则只能在其自己的文化中被理解,不能用不同社会文化的社会语言规则来描述。
言语交际学研究对言语交际过程的认识和对言语交际模式的设计的分支学科。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
其过程观是把事物和关系看作动态的、持续进行的、不断变化的连续体。
其模式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抽象、简化和理想化描述的方式。
学者们曾设计过不少言语交际模式,如美国伯洛(D.K.Berlo) 设计的SMCR模式(S代表source,发话人;M代表message,信息;C代表channel,信道;R代表re-ceiver,受话人) :每一系统中变项的变化有可能关系到交际的成败。
如发话人编码技巧的优劣会影响受话人对他发言的态度(信赖程度)。
民族语言交际学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术语。
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德尔·海姆斯提出研究语言在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的学科。
语言研究是在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例如研究某一群体的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这些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如何影响所用的语言等问题。
语用能力指已掌握某种语言的人所具有的关于如何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既定目的的能力。
例如,向老年长者询问年龄,说“您老高寿?”会得到回答;若说“你今年几岁?”则会引起反感而得不到回答。
从篇章语言的标准看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篇章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提出的篇章语言的七条标准是衡量一个语段是否可以被视为一个篇章而必须满足的条件。
鉴于以往的研究鲜有人用它来分析歌词,本文拟运用该理论框架来分析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语篇,扩大该理论的解释力并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回家的路》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标签:篇章歌曲《回家的路》歌词篇章一、引言篇章语言学,又名“语篇分析”或“话语分析”,是一个仅有新的语言学流派,其研究对象是大于小句的片段。
近年来,篇章研究在语言学乃至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大批相关文献。
有的从功能语法的视角来研究篇章,如黄国文(2001,2002),方琰(2005)等;有的从认知的视角来研究,如朱长河、朱永生(2011),苗兴伟(2006),王寅(2003)等;有的从语用的视角来研究,如刘森林(2001),丁建新、廖益清(1997)等;有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研究它,如杨敏(2010),张大群(2014)等;还有人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研究,如Scollon.R.贾玉新(2004)等。
鉴于此研究现状,作者尝试从篇章语言学自身的理论框架入手进行篇章分析。
篇章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在1981年提出了篇章语言的七个构成原则或称七条标准: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
篇章指的是符合这七种篇章性标准的交际事件,如果这七种标准中有一项没有满足,该篇章就不具有交际性,不具有交际性的篇章,就称不上是篇章(Beaugrande&Dressler,1981:10)。
本文拟以Beaugrande和Dressler二人的篇章语言学理论(即篇章的七条标准),分析2015年央视春晚歌曲《回家的路》的歌词篇章,以更好地理解该歌词篇章的主题意义。
二、篇章的七条标准1981年,Beaugrande和Dressler在其合著的《篇章语言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出了篇章性的七个标准: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
篇章的名词解释篇章是一种组织完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将各种句子和段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通过统一的主题和逻辑关系,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或作品。
在文学、语言学、写作和教学等领域中,篇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篇章的概念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篇章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句子、段落、章节等,这些组成元素相互连接、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表达单位。
篇章的起承转合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篇章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的集合,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布局,能够引导读者从头到尾地阅读,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篇章通常指的是长篇小说、故事、诗歌等完整的表达形式。
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开头导入、主体发展以及结尾总结等部分。
通过这种结构的安排,作者能够将故事情节展开,并向读者逐渐揭示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篇章的完整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作品中,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语言学中,篇章是对话语和文字表达的基本单位。
篇章的研究涉及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层面。
通过分析篇章的结构和篇章中的语言现象,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运作方式和人类思维的特点。
篇章分析的方法包括:描写性分析、规则性分析和功能性分析。
这些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篇章内外在的联系和作者的意图。
在写作和教学领域中,篇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良好的篇章结构和流畅的篇章衔接。
篇章的组织和布局需要根据写作目的来合理设计。
句子和段落的有序排列能够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此外,篇章的结构还需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预期,从而更好地实现交流和传达目的。
通过篇章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可以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信息更加清晰。
篇章的连接方式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这些关系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而篇章的过渡手段和连接词汇能够使得文章更加流畅和易读。
这些手段的适当使用能够引导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