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语言学课程--考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1、现在完成时:haben / sein + 第二分词规则第二分词构成:besuchen/besucht 、verkaufen /verkauft、Erzählen/erzählt、Erklären/erklärt、Entschuldigen/entschuldigt、Übersetzen/übersetzt、Unterrichten/unterrichtet、Gehören/gehört不规则变化动词的第二分词的构成:beginnen/begonnen、Bleiben/geblieben (s) Bringen/gebracht、Denken/gedacht、Einladen/eingeladen、Empfehlen/empfohlen、Essen/gegessen、fahren /gefahren(s)、finden/gefunden、fliegen /geflogen(s)、Geben /gegeben、Gehen /gegangen (s)、Haben /gehabt、Halten /gehalten、Hängen/gehangen、Heißen/geheißen、Helfen/geholfen、Kennen/gekannt、kommen/gekommen (s)、laufen /gelaufen (s)、Lesen/gelesen、Liegen/gelegen、Nehmen/genommen、Schlafen/geschlafen、schließen/geschlossen、schreiben/geschrieben、Sehen/gesehen、sein/gewesen(s)、Singen/gesungen、sitzen/gesessen、Sprechen/gesprochen、Stehen/gestanden、steigen/gestiegen(s)、Tragen/getragen、Treffen/getroffen、Treiben/getrieben、Trinken/getrunken、vor/schlagen/vorgeschlagen、Waschen/gewaschen、Wissen/gewusst、um/ziehen /umgezogen(s)e - e :Lesen/gelesen、Sehen/gesehen、Geben/gegeben、Essen/gegessene - o:sprechen /gesprochen、Helfen /geholfen、nehmen /genommena - a :fahren/gefahren、Schlafen/geschlafen、Waschen/gewaschen、vorschlagen/vorgeschlagen、gefallen/gefallen、Tragen/getragen、Anfangen/angefangen、Halten/gehalten、hängen/gehangen、Laufen /gelaufenei - ie:schreiben/geschrieben、Steigen/gestiegen、Bleiben/geblieben、Treiben/getriebeni - u :finden/gefunden、Trinken/getrunken、Singen/gesungensein, haben 及情态助动词的现在完成时常用过去时代替:sein/war、haben/hatte können/konnte、wollen/wollte、Dürfen/durfte、Sollen/sollte、Müssen/musste 2、德语不带zu不定式用法将来时、情态动词、与表示感觉的动词sehen, höen, fühlen,spüren连用,跟表示运动的动词fahren, gehen, kommen 连用,跟动词werden, bleiben, lassen 连用,跟heißn, lernen, lehren, helfen 动词连用例句:Er fühlt ihr Herz noch schlagen. ##Der Lehrer heißt ihn aufstehen. ##Ich habe sie singen hören.##Sie lehrte mich tanzen.##Wir lernen Deutsch sprechen. ##Lass uns gehen. ##Er geht jetzt schwimmen.##Der Leher hilft einem Schueler einen Koffer tragen.##Wir sehen ihn kommen.说明:若上述动词变成完成时句,则不用把这些动词变成第二分词,如sehen所在的句子变成完成时则是Wir haben ihn kommen sehen.但lernen, lehren, machen, gehen,bleiben所在的句子若变成完成时,则他们要变第二分词。
德语语法总结完全本德语语法是学习德语的重要部分,掌握德语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德语。
下面是一个完全本的德语语法总结,包含了德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见的语法结构。
一、名词(Substantiv)1.名词的性别:德语中的名词有三个性别,即阳性、阴性和中性。
名词的性别通常需要记忆,没有固定的规则。
2. 名词的单复数:德语名词的复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需要记忆。
一般情况下,名词的复数可以通过在词尾加上-s或-es来形成。
有些名词的复数形式与单数形式不同,需要记忆。
二、冠词(Artikel)1. 定冠词:德语中的定冠词有三个形式,即der(阳性)、die(阴性)和das(中性)。
定冠词的形式与名词的性别和数的关系有关。
2. 不定冠词:德语中的不定冠词也有三个形式,即ein(阳性)、eine(阴性)和ein(中性)。
不定冠词的形式与名词的性别和数的关系有关。
三、代词(Pronomen)1. 人称代词:德语中的人称代词有三个人称,即第一人称(ich,你mich,他sich)、第二人称(du,你dich,他sich)和第三人称(er,sie,es)。
人称代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或反身代词的角色。
2. 物主代词:德语中的物主代词表示所有关系,有六个形式,即mein(我的)、dein(你的)、sein(他的)、ihr(她的)、unser(我们的)和ihr(他们的)。
物主代词通常用来指代名词的所有者。
3.反身代词:德语中的反身代词表示动作的施动者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
反身代词的形式与人称代词的形式相同。
四、形容词(Adjektiv)1.形容词的变化:德语中形容词的形式有三个变化,即阳性、阴性和中性。
形容词的形式和名词的性别和数的关系有关。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分别通过在形容词前加上-er和-amest来构成。
有些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与原级不同,需要记忆。
五、动词(Verb)1.动词的时态:德语中的动词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时态。
德语语法知识点总结1. 词汇变化在德语中,名词、形容词和代词有不同的词性变化。
名词有三种性别(阳性、阴性、中性),并且在格、数和性别上都有相应的变化。
形容词也需要根据名词的性别、格和数进行变化,而代词也需要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变化。
2. 名词的性别在德语中,名词有三种性别,分别是阳性、阴性和中性。
阳性名词通常以der开头,阴性名词通常以die开头,而中性名词通常以das开头。
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情况需要记住,因为有些名词的性别并不是明显的。
3. 名词的格在德语中,名词有四种格,分别是主格、属格、与格和宾格。
主格用于句子的主题,属格表示所有关系,与格表示间接宾语,而宾格表示直接宾语。
不同的格会导致名词的变形,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正确的使用。
4. 形容词的变化在德语中,形容词需要根据名词的性别、格和数进行变化。
形容词一般有三种变化方式,分别是阳性、阴性和中性的变化。
另外,也需要注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5. 代词的变化在德语中,代词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变化。
代词有主格、宾格、与格和属格等不同的形式,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进行正确的使用。
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人称和数的代词变化。
6. 动词的变化在德语中,动词有多种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动词一般有六种时态,分别是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和将来完成时。
此外,还有不定式、分词和虚拟语气等不同的变化方式,需要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的使用。
7. 介词的使用在德语中,介词需要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
不同的介词会导致名词的格的变化,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
同时,介词也有不同的搭配和固定用法,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来掌握。
8. 欧洲德语和德国德语的区别在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存在着不同的德语方言和口音。
尽管这些地区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但是在词汇、发音和语法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德语上学必备知识点总结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有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语法、词汇、发音和常用表达等方面。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德语上学必备知识点。
一、语法1. 词性:德语有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数词等词性。
要根据不同的词性来正确使用它们。
2. 语法结构: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3. 时态:掌握动词的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等。
4. 语态:了解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及用法。
5. 语气: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不同的语气。
6. 连词:了解并正确使用不同的连词,如und(和)、aber(但是)、dass(因为)等。
7. 介词:了解介词的用法,如在地点、时间、原因等方面的使用。
8. 数词:了解并正确使用基数词和序数词。
二、词汇1. 基本词汇:掌握最基本的词汇,如家庭、颜色、数字、时间等。
2. 动词:掌握常用的动词及其变位,如sein(是)、haben(有)、gehen(走)等。
3. 名词:掌握常用的名词及其复数形式,如Haus(房子)、Kind(孩子)、Auto(汽车)等。
4. 形容词:掌握常用的形容词及其变化,如groß(大)、schön(美丽)、klug(聪明)等。
5. 代词:了解不同的代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
6. 副词:了解副词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它们。
7. 感叹词:了解并正确使用常见的感叹词,如Oh(哦)、Ach(啊)等。
8. 专业词汇:根据自己的学习或工作领域,了解相关的专业词汇。
三、发音1. 元音:掌握德语中的元音发音,如a、e、i、o、u等。
2. 辅音:了解并掌握德语中的辅音发音,如b、d、f、h、k、l、m、n、p、r、s、t、v、w、z等。
3. 重音:了解德语中的重音规律,并正确地使用重音。
4. 浊音和清音:了解并掌握德语中的浊音和清音的发音规律。
5. 连读:了解德语中的连读规律,并能正确地进行连读。
初中的德语知识点归纳德语是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背景。
学习德语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初中的德语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归纳和掌握。
本文将按照所给的任务名称,为您详细介绍初中的德语知识点。
一、基本语法知识点1. 名词:德语名词的性别有三种:阳性、阴性和中性。
名词的性别会影响其前缀和后缀的变化。
2. 冠词:德语有三种冠词:定冠词(der、die、das)、不定冠词(ein、eine)和零冠词(无冠词)。
冠词的使用跟名词的性别、单复数以及语境相关。
3. 动词:德语动词有一致和非一致形式。
学生需要学习动词的不同时态和语态,并掌握动词的正确形式。
4. 形容词:形容词在德语中有性别、数和格的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形容词的变化规则,并应用于不同的文法语境中。
5. 代词:德语有主格、宾格、所有格和属格等代词形式。
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形式,并了解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二、基本词汇知识点1. 数字:学生需要掌握德语中的数字,包括0-100以及一些特殊的数字表达方式。
2. 问候与礼貌用语:学生需要学习德语中的常见问候语和礼貌用语,比如问好、道别和感谢等。
3. 时间和日期:学生需要学会问询时间和日期,并能够表达具体的时间和日期。
4. 家庭成员:学生需要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并能够用德语描述自己的家庭。
5. 食物和饮品: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食物和饮品名称,并能够进行讨论和点餐。
三、常用句型知识点1. 问句:学生需要学会构建简单的问句,了解不同疑问词的用法,并能够对问题进行回答。
2. 肯定句和否定句:学生需要学会构建肯定和否定句,掌握否定副词的用法。
3. 介词: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介词,了解其在句子中的用法,如表示时间、地点和方向等。
4. 连词: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连词,如和、或、但是等,掌握其在句子中的用法。
5. 从句: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从句,如时间从句和条件从句,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句子中。
四、文化知识点1. 德语国家和地区:学生需要了解德语是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文化特点。
德语理论必考知识点归纳德语作为一门有着丰富语法规则和词汇的语言,其理论知识点广泛而深入。
以下是一些德语理论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德语字母表德语共有26个字母,与英语字母表相同,但发音和使用上有所不同。
德语还额外包括了四个变音字母:Ä, Ö, Ü, ß。
德语发音德语的发音规则相对固定,元音分为长元音和短元音,辅音中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
德语的重音通常落在第一个音节上。
名词和冠词德语名词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三种性别,每种性别都有其对应的冠词:der(阳性)、die(阴性)、das(中性)以及复数形式die。
名词的性通常与自然性别无关,需要记忆。
名词变格德语名词有四种格:主格、宾格、与格和属格。
名词在不同的句子结构中会根据其功能变化格的形式。
动词变位德语动词根据时态、语态、人称和数进行变位。
有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之分,规则动词的变位相对简单,而不规则动词则需要单独记忆。
形容词变化形容词在德语中根据名词的性、数和格进行变化,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也有特定的变化规则。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达程度、方式、时间、地点等概念。
副词也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
连词连词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表达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
介词介词通常与名词或代词连用,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概念。
德语介词的用法相对固定,但有些介词后面需要跟第三格或第四格。
句子结构德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但德语中存在较为复杂的从句结构,如关系从句、状语从句等。
复合句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和至少一个从句构成,从句可以是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或定语从句。
被动语态德语中的被动语态表达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被动语态的构成通常涉及到“werden”和“sein”两个助动词。
条件句和虚拟语气德语中有多种表达条件和假设的方式,包括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以及与之对应的虚拟语气形式。
反身动词反身动词在德语中用来表达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或物。
德语A1语法总结复习德语A1是初级德语水平,主要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
以下是德语A1的语法总结复习,包括主要的语法规则和例句。
1. 名词(Substantive):- 德语名词有三个性别:阳性(maskulinum)、阴性(femininum)和中性(neutrum)。
- 名词有四个格:主格(Nominativ)、属格(Genitiv)、与格(Dativ)和宾格(Akkusativ)。
- 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在词尾加-s或-es。
- 例句:Der Hund (阳性,主格),des Hundes (阳性,属格),dem Hund (阳性,与格),den Hund (阳性,宾格)。
2. 冠词(Artikel):- 定冠词:der(阳性),die(阴性),das(中性)。
- 不定冠词:ein(阳性和中性),eine(阴性)。
-无冠词:在复数形式和专有名词前无冠词。
- 例句:der Hund,das Haus,ein Apfel,keine Katze。
3. 代词(Pronomen):- 主格:ich,du,er/sie/es,wir,ihr,sie(单数),Sie(复数)。
- 宾格:mich,dich,ihn/sie/es,uns,euch,sie(单数),Sie (复数)。
- 属格:mein,dein,sein/ihr/sein,unser,euer,ihr,Ihr。
- 与格:mir,dir,ihm/ihr/ihm,uns,euch,ihnen,Ihnen。
- 例句:Ich habe einen Bruder. Er ist sehr nett. Das Buch ist meins. Ich gebe ihm einen Apfel.4. 动词(Verb):- 动词有不同的变位形式:第一人称单数(ich),第二人称单数(du),第三人称单数(er/sie/es),第一人称复数(wir),第二人称复数(ihr),第三人称复数(sie/Sie)。
德语知识点笔记总结大全一、名词1.性别德语中的名词分为三种性别:阳性、阴性和中性。
阳性名词通常以“der”开头,阴性名词以“die”开头,中性名词以“das”开头。
2.复数形式德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是在词尾加上“-e”、“-en”、“-er”等后缀,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名词需要变化。
3.名词的格德语名词有四种格:主格、属格、与格和宾格。
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决定了它所处的格。
4.不规则名词有一些德语名词的复数形式和格变化形式是不规则的,需要记忆和学习。
二、冠词德语中的冠词有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根据名词的性别和数来选择合适的冠词形式。
1.定冠词阳性名词用“der”作为定冠词,阴性名词用“die”,中性名词用“das”,复数名词用“die”。
2.不定冠词阳性名词用“ein”作为不定冠词,阴性名词用“eine”,中性名词用“ein”,复数名词用“kein”。
三、代词德语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和相互代词等。
代词的形式和用法也是需要学习的重点之一。
1.人称代词德语中的人称代词分为主格、宾格和属格,根据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来选择适当的形式。
2.物主代词德语中的物主代词也有主格、宾格和属格形式,需要根据名词的性别和数来选择合适的形式。
3.指示代词德语中的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示和远指示,分别用于指示附近和远处的事物。
4.相互代词德语中的相互代词用于表示人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einander”、“sich”等。
四、动词德语中的动词有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根据时态、语态和情态等形式的变化来进行活用。
1.动词的时态德语中的动词有多种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需要根据句子的时间和语境来选择适当的时态形式。
2.动词的语态德语中的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根据句子的谓语动词来确定适当的语态形式。
3.动词的情态德语中的情态动词包括“können”、“müssen”、“dürfen”、“wollen”、“sollen”、“mögen”等,用于表达各种情态。
梳理德语知识点总结初中德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语言,不仅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使用,还在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使用。
学习德语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体验德国文化,提高我们的国际交流能力。
下面将梳理初中阶段学习德语的知识点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德语知识。
一、德语的基本语音1. 辅音的发音德语的辅音有一些和中文不同的发音,如ch、r、z等,学生需要注意听音和模仿发音。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听德语的发音,加强模仿和口音练习。
2. 元音的发音德语有些元音的发音和中文相似,但也有一些元音的发音和中文不同,如ö、ü等。
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逐渐掌握这些元音的发音规律。
二、德语的基本语法1. 名词的性、数和格德语的名词有三种性别:阳性、阴性和中性,还有单数和复数之分,以及不同的格。
学生需要多练习名词的变化规律,掌握不同性、数和格的名词形式。
2. 代词的格变化德语的代词有七个格,分别是主格、宾格、所有格、与格、连词、贴身属格和影响属格。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格的用法和变化规律,熟练运用不同的代词格。
3. 动词的变位德语的动词有三种变位: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不同的人称和数都有相应的变位形式。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动词的变位规律,灵活运用不同的变位形式。
4. 句型的组成德语的句型结构和中文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要注意掌握句型的组成规律,逐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德语的基本词汇1. 日常生活用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用语,如问候语、数字、时间、颜色、家庭成员、蔬菜水果、动物等,以便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应用。
2. 学校用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学校用语,如课程、科目、教学、学习、考试等,以便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交流和应用。
3. 旅游用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旅游用语,如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景点等,以便旅游和出行中的交流和应用。
四、德语的基本文化1. 德国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德国的基本文化,如饮食、服饰、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德国文化。
语言langue是社会的,具有法规性的效力,对整个语言群体有约束力,研究的是语言构成的规则,即语言的共性。
言语parole 是个人行为,是具体的,个别的,研究的是语言群体中个人运用语言规则的具体行为,即语言的个性。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状态,即抛开它的发现变换过程,单纯研究某种语言在某一时段的静态特征,或者分析对比某一时段内不同地域语言的异同。
历时研究某一种或多种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特点。
19世纪索绪尔为代表的新学说使得语言学彻底独立为一完整学科。
他著作了《普通语言学教程》,其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1语言和言语。
其重大贡献首先是区分开了代表社会规范的语言和个体行为的言语。
2符号理论。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能指bezeichnendes和所指bezeichnetes的结合物。
3共时和历时语言学,两种观察法。
4聚合和组合关系。
paradigmatische r.syntagmatische r.
皮尔斯符号三种分类:标志性符号(自然形成的,与他所代表的事物有必然联系,二者有时存在因果联系,它本身就是所指代事物的一部分)、图像符号(不是自然形成,人为的,被感知的符号形式是模仿某事物的声音或图像)、象征性符号(不可推敲,任意的,受社会惯例制约经学习才可认识);
索绪尔能指和所指来概括符号的基本功能。
能指A是符号的形式,所指b是符号的意义,a代表b说明b,B通过A被感知。
O&R语言符号的三要素:符号形式、符号意义、它所代表的外界事物。
语言符号通过它的物质形式(语音和文字)代表某意义,语言符号的感知载体通过意义与外界反映到人脑中的概念连接在一起。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外界的想象。
莫里斯模式,涉及符号、符号所指和使用符号的人三方面。
符号的能指作用是通过符号使用者实现的,符号的意义只有通过符号使用者才能和符号的所指结合起来。
符号指的是什么,因使用者对它的理解而异。
符号的三维意义,词法句法义、代表意、语境义。
布勒语言工具模式,把符号放到交际实践中去考察,区分语言符号的信息作用和交际作用。
涉及到符号发出者、符号接受者、所指的事物。
语言符号实现的三项功能,指示、表达、招呼。
结论是:符号在交际中是第一位的;符号的意义涉及语言外的事物;符号在交际中产生实际语义;符号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是决定交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从历时视角,语义变化的七种类型。
从共时视角,就单个词词义划分为概念附属单义monosemie多义polysemie.就词义关系而言,词义间三种聚合关系,对立(反义词antonymie,反差型、过渡型、互补型)互补(同义词synonymie,理性义、附属义、地域、语法同义词)包孕(上下位词hyponymie)。
词义组合关系是指词的搭配能力。
语义场,语义是一个完整体系,它被切割成若干个由意义密切相关的词义群组成的义场,这些义场相互界定。
内涵intension.词义的内容,义素组合而共同生成的含义。
外延,语义区别于其他词义的语义界限。
概念义denotation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它以人所获的的概念为出发点,赋予这个事物一个名称。
特点是,有固定的内涵和外延,是词义的核心,因此词义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不因语境而改变语义,这是语言交流的基础。
附属义konnotation是附加在概念义上的意义,特点是个性化情感化。
其表达语用者对所表达事物的情感的流露和态度,或者是文章体裁或语境的要求。
语素morphem,语言当中具有语法和构词功能的最小单位。
按功能分为语义语素kern,语法语素flexions.构词语素derivations. 语法范畴g rammatische kategorie,代表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经过归类整理,分为若干语法范畴,有词形变化的语法范畴包括变格和变位。
语法一致性grammatische kongruenz,动词经过词形变化,使其与主语的人称和数相一致。
篇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构成文章内容连贯的意义连续体semantische einheit.衔接kohaesion.就文章的信息连接关系而言,它研究篇章表层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具体的说是组织句子的规律,使句群具有篇章性,以便反映深层的逻辑语义关系。
衔接的四种基本方式:逻辑连接、指称连接(前后外指)、省略、词汇连接(重复法替换法替代法)。
连贯kohaerenz建立的方式:并列、时序、因果。
主述题结构TRG主题是表述选择的出发点,是读者的已知内容,位于句子前面。
述题是关于主题的信息铺素叙,是叙述重点,位于句子后面。
刚和目的关系。
联结偏向内容的方式:线性连接、串联式连接、混合式连接。
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公元650-1050.发生第二次辅音变化的南部和中部地区为准的德语。
特点,各地方言没有语音规范的统一语言;九世纪前没属于德国自己的文字语言;修道院文化占统治地位,拉丁语是历经几个世纪的唯一文字。
中高地德语mittehoch,公元1050-1350.德语文学形成一支主力军;德语成为表现世俗生活的书面文学语言;德语社会地位上升。
早期近代德语fruhneuh.d.1350-1650.涌现一批大学;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普及了语法规范,为德语文字语言统一奠定基础;德语开始走上语言统一化和标准化道路。
近代高地德语neuh.,1650-1900.精神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德意志帝国诞生加快了德语标准化步伐;格里姆兄弟编写德语字典是词汇量最大普及面最广最具权威的德语大全。
现代德语gegenwartssprache.1900-.语言标准化。
书面语统一促使具有权威性的正字法的确定和发展。
简单化经济化实用化是现代德语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