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影像诊断预防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86.14 KB
- 文档页数:2
颈椎病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颈椎病属于多发病,和人们的坐姿不良,低头玩手机、受凉、劳累过度等都有关系,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同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诊断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颈椎病的影像诊断及临床分型特点进行讲解,希望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帮助。
1.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的一种疾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颈椎及其关节、韧带、关节囊、椎间盘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骨质增生、节囊肥厚、钙化等现象,对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等造成压迫而产生疼痛等症状。
2.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有哪些?临床医学结合颈椎病的病灶部位和不同症状,将其分为了六种类型,即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
其中最常见的为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比超过了70%。
颈型最容易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这会加速颈椎蜕变而加重病情。
而最严重的颈椎病就是脊髓型颈椎病,其致残率最高,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交感神经型麻烦且复杂,其症状多变,有较大的误诊率,治疗效果不理想。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会突然出现,导致眼花,严重时会失明。
3.不同分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诊断3.1颈型颈椎病3.1.1临床表现型颈椎病和睡姿、坐姿不当,颈椎较长时间弯曲等有关,当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造成刺激是就会引起疼痛。
其次,当颈部肌肉受寒、项背肌劳损时也会导致型颈椎病的出现。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肿胀和疼痛等不适感,一般出现在清晨醒后,病人的颈部活动会受限,个别病人的上肢会出现感觉异常,当活动时会加剧疼痛,而休息后可缓解。
颈型颈椎病的病程较长,持续时间从数月到数年不等,会反复发作。
发作时患者会将头部向患侧偏来缓解不适。
3.1.2影像诊断X线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有“双突”“双边”征象。
3.2脊髓型颈椎病3.2.1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严重时会导致肢体瘫痪,有极高的致残率。
颈椎病诊断要点
一、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部症状及压痛点。
2.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4.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
5.除外颈椎以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
3.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2.旋颈征阳性。
3.X线片有颈椎退行性变的异常所见。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V-I、V-Ⅲ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7.确诊或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是临床医生指导诊断和治疗颈椎病的准则,
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般适用于颈椎病的诊治与康复指南:
1.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
的程度、部位和性质,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的征象,如肌力减退、感
觉异常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包括触摸颈椎、测量颈椎的活动度等。
2. 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X线、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颈椎病的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颈椎的骨结构,CT和MRI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颈椎的软组织结构和椎间盘的状况。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颈椎病,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如休息、生
活方式调整、理疗、药物疗法等。
理疗包括颈部牵拉、物理疗法、
康复运动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的选择会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
因素。
5.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颈椎病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等,旨在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颈部功能、减轻疼痛和恢复生活能力。
总之,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和治疗颈椎病,同时也提醒患者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所以对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最有效。
因此,患者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27T16:52:22.9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期作者:尹晓刚1 钱秋兰2
[导读] 1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X线诊断科 831500;2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831500 本人认为在统一认识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定义,恰如其分地划出此病的范畴和明确规定放射诊断标准,提高预防与治疗措施实属当务之急。
1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X线诊断科 831500;2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831500
关键词:颈椎病;影像诊断;预防与治疗
颈椎病属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电脑及电子通讯设备不断完善及普及,颈椎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低龄化发生日趋严重;但由于对此病的实质理解不同和放射诊断标准不一,往往带来认识上的混乱[1]。
为避免这种不利情况,本人认为在统一认识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定义,恰如其分地划出此病的范畴和明确规定放射诊断标准,提高预防与治疗措施实属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以下问题阐述浅见。
一、颈椎病的实质及范畴:
脊椎各节之间既有直接连接(韧带连接、软骨结合,骨性结合)又有间接连接(关节),颈椎的连接韧带主要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项韧带。
软骨性结合物为椎间盘。
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周围的纤维环及上和下面的软骨性终板所组成。
颈椎的关节有上、下关节突之间的椎弓关节、属滑膜性关节,具完整的滑膜关节囊、关节软骨和滑液。
而颈椎所特有的钩椎关节则是在生后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滑膜性及软骨性关节双重性质。
脊椎各节间连接的方式及组织不同,故发生于纤维、软骨及滑膜性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不会出现同样的病理变化及X线表现。
二、颈椎病的定义:
软骨退变是颈椎病致病的根本原因,当软骨部分坏死时,则邻近生存的软骨细胞开始增生、肥大,随着进行类似软骨内化骨的过程,出现骨增生、硬化现象。
肌腱或韧带是借助于纤维软骨与骨表面尤其在骨突、骨嵴、粗隆、结节等处附着的。
故当纤维软骨因退变而部分坏死时,同样地可出现骨刺样增生[2]。
颈椎失稳、解剖结构变化及相应产生的症状和体征是退变和继发的增生、肥大两者共同造成的后果。
但我们认为软骨退变绝不限于椎间盘,还应包括钩椎关节及椎弓关节的关节软骨。
所以,因颈椎软骨退行性变及继发的失稳或骨关节增生肥大足以引起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颈椎病。
三、与X线表现有关的颈椎解剖特点:
1.颈椎的生理陛前突以硼隹4处最为明显,而珊乙,则逐渐后移;颈椎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也是以颈椎a~5和颈为中心的,故此等部位剪力最大,易因负重或应力作用而致软骨退变,所以颈椎病易发病于颈椎以下的部位。
2.正常颈椎的排列连续和谐,故于颈椎侧位照片上可描绘出四条生理径线即椎体前缘连线、椎体后缘连线(即椎管底连线)、关节块连线及椎管顶连线(即棘突基底部连线)。
这四条线应该是大致相互平行而连续的前弯曲线。
其中椎管底连线及椎管顶连线构成侧位椎管图象。
图象上宽下窄,类似漏斗形。
在颈椎正位片上分别将两侧诸椎弓根内缘连线,则可描绘出颈椎正面椎管图象。
此图象的两侧缘对称,平于颈椎,即相当于颈脊髓膨大处最宽。
颈椎生理径线及椎管图象对判断骨嵴增生,脊椎滑动,骨性椎管狭窄都有重要意义。
3.颈椎,所特有的钩椎关节是在生后逐渐形成的兼具滑膜性关节及软骨性结节两种性质的关节。
钩突地处要害,很邻近脊椎管并构成椎间孔的前缘,钩突距横突孑L也很近,平均距离不到lmm。
故当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时易出现脊髓、脊神经根及椎动脉受压和刺激症状。
4:钩突左右各一,起自椎体的外后侧,呈尖端朝上的三角形,当钩突肥大时常表现为变弯、变钝,形似倒“八”字,偶有表现为变尖、变长者。
前种表现易于识别,但后种表现则与正常三角形钩突的形态仍相似,仅其长度不同而已,故钩突变弯、变钝有更为确凿的诊断意义。
5.颈椎有横突孔,其中有椎动脉通过。
椎动脉在横突孔内的位置以内侧型者居多,故对横突孔的横径;测量较前后径测量更有意义。
除横突孔的径线或面积缩小可影响椎动脉供血外,脊椎失稳所致的生理曲度改变、滑动、旋转等都可造成椎动脉走行迂曲、受压而致供血不足。
除椎动脉造影可直接证实血管走行、位置及内腔变化外,在CT横断图象观察横突孔的形状、大小以及在颈椎侧位平片上观察四条颈椎生理径线或椎管图象的变化也是相当重要的。
四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型的关系:
按临床症状及体征,可将颈椎病分为颈椎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食管型[3-4]。
其中脊髓型与骨性或软组织性椎管变形或狭窄关系密切。
在平片绘制椎管图像有助于判断椎管变形,椎管矢状径如果小于13mm可认为有狭窄,应用同意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来衡量有无椎管狭窄则更为合理。
此比值的正常值为2/3~3/4,如果小于1/2则可认为有骨性椎管狭窄。
CT尤其是脊椎造影CT检查对判断骨性或软组织性椎管狭窄,测量椎管矢状径、面积,显示侧影窝狭窄及检出钩突增生肥大所致椎管结构的改变都明显的优于平片检查。
当然CT还可较好的显出椎间孔的形态、面积的变化,如果椎间孔面积缩小25%可视为异常。
由于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进步,借助CT或MR成像已可有效地来分辨脊椎管内的各种软组织成分,因之在不少情况下影像学检查可以找出脊髓型、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所在,而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颈动脉型颈椎病与横突孔结构和椎动脉本身走行的变化关系密切。
平片检查除偶有在侧位片上看到横突孔缘增生、变形有助于诊断外、很难找出其他特征性表现。
椎动脉造影可确切显示椎动脉走行迂曲及腔径的变化,而CT化,都可算作影像学表现。
食管型颈椎病的症状,依据平片现实的椎体前方特大骨赘及钡餐检查骨赘对食管后壁形成的压迹即可确诊为食管型颈椎病,颈型及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则无何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六预防与治疗:
药物疗法:药物疗法主要有消炎消肿、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就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而言,药物疗法并非治本之法,只能缓解症状,在病早期或急性期,效果必较明显。
但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物理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电疗、拔罐、激光、超声波、石蜡疗法等,此类疗法也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为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1、封闭疗法;2、微创手术治疗3、牵引疗法;4、中药疗法;
预防颈椎病:
出现疼痛后要到专科医生处正确分辨身体的疼痛症状,而在预防方面,平时注意休息,减少长时间观看电脑手机及写作。
休息能够使身体各部位积聚的紧张压力得以释放,保证身体协调性,减少发生各种急性疼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第二版,第三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7-5
[2]李景学,孙鼎元编著.骨关节X线诊断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8-9
[3]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5-5
[4]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五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