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乙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乙醇高中化学教案书主题:乙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乙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应用领域。
难点:乙醇的合成方法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乙醇的分子式,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15分钟)1. 给学生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式;2. 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沸点和密度等;3. 探讨乙醇的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三、乙醇的生活和工业应用(15分钟)1. 分析乙醇在饮料、药品、香水等生活用品中的应用;2. 探讨乙醇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如燃料、溶剂等。
四、习题训练(10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乙醇相关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校对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重点;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促进深层次学习。
师生互动与评价:1.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乙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等;2. 可以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合成乙醇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性质和应用。
祝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高中化学《乙醇》《乙醇》教学设计——基于实验探究学习乙醇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本节教材从化学史实和生活实例引入乙醇,学生容易就此根据经验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然后再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引入取代基和烃的衍生物概念,指出衍生物的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与母体化合物烃的结构不同,因此性质也有所区别,深化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观念的理解。
教材编入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并分析乙醇与乙烷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原因,由此引入官能团的概念。
这样既介绍了代表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教材中乙醇的氧化反应重点在于催化氧化,其中包含了生物体内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以及乙醇与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的反应,由此打通了从乙烯到乙醇、乙醛、乙酸的物质转化链。
教材在本节和本章最后编入相关习题和“整理与提升”,帮助学生分析这一转化过程中的官能团和物质类别变化,深化其对有机物性质与转化关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了解了乙醇的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
教材在第二节介绍了乙烯,反应产物中涉及卤代烃,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通过对烷烃、乙烯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有机物的性质是由其特殊结构决定的,而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与无机物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微观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现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乙醇的组成、结构、官能团、性质及用途。
2.了解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及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羟基与其性质的关系,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3.根据乙醇的性质和反应规律,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目标】1.微观探析:从官能团的角度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区分乙醇与其他类似物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 乙醇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反应、酯化反应等。
3. 乙醇的应用:消毒剂、溶剂、饮用酒精等。
三、教学内容1. 乙醇的物理性质1.1 溶解性: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比较乙醇与水、氯仿等溶液。
强调乙醇与水的混合性质,以及乙醇与非极性溶质的相溶性差异。
1.2 熔点和沸点:向学生介绍乙醇的熔点和沸点,并解释其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 乙醇的化学性质2.1 氧化性反应: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如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等。
提醒学生要注意乙醇的可燃性,以及在进行氧化反应时要注意安全。
2.2 酯化反应:讲解乙醇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酯的反应原理,如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乙醇与其他有机酸的酯化反应。
3. 乙醇的应用3.1 消毒剂:介绍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杀菌原理,以及在哪些场景下可以使用乙醇进行消毒。
3.2 溶剂:解释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溶剂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讲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溶剂应用,如咖啡因从咖啡豆中的提取等。
3.3 饮用酒精:提醒学生乙醇的酒精形式,以及在饮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适量饮用、不开车等。
四、教学方法1. 针对性引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逐步认识乙醇的性质。
2. 实验演示:设置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乙醇的性质变化,加深对乙醇性质的理解。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彼此交流对乙醇性质的认识、疑问和发现。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乙醇性质认知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深度,考察学生对乙醇性质的理解程度。
乙醇教学设计引言: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作为一种酒精化合物,乙醇在酒类、化妆品、清洁剂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以乙醇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乙醇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操作,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用途。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它在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 乙醇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燃烧性质等。
- 乙醇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酸碱性等。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乙醇的工业制备方法,如乙烯水合、糖类发酵等。
- 乙醇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如酒精发酵、酸催化等。
- 乙醇的纯化和提纯方法,如蒸馏、干燥剂等。
3. 乙醇的应用领域- 乙醇在酒类酿造中的应用。
- 乙醇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
- 乙醇作为溶剂和清洗剂的应用。
- 乙醇作为燃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演示:进行乙醇的制备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乙醇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小组活动: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乙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形成小组报告。
四、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PPT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释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其他相关酒精化合物进行对比。
2. 乙醇的制备实验演示进行乙醇的实验制备演示,可以选择酒精发酵或酸催化法等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乙醇的制备过程。
3. 学生讨论活动分组讨论乙醇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小组报告,并进行汇报和分享。
4. 实验操作训练提供乙醇的制备实验操作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
教案:乙醇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
3. 能够运用乙醇的性质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乙醇的制备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一章:乙醇的基本概念1.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听说过乙醇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1.2 讲解教师介绍乙醇的定义、分子结构和化学式。
1.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命名规则。
1.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的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第二章:乙醇的性质2.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有哪些性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如沸点、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如氧化、脱水)。
2.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的性质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2.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性质的练习题。
第三章:乙醇的制备方法3.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是如何制备的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如发酵法、合成法等。
3.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制备方法的优缺点。
3.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制备方法的练习题。
第四章:乙醇的应用4.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在哪些领域中应用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教师讲解乙醇的应用领域,如医药、燃料、溶剂等。
4.3 互动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乙醇应用的实际例子。
4.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乙醇应用的练习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章:乙醇的化学反应6.1 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乙醇可以参与哪些化学反应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乙醇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乙醇的化学性质与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3.掌握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乙醇的化学式、分子结构以及物理性质的介绍;2.乙醇的制备方法;3.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导入:-乙醇是一种什么物质?大家对乙醇有哪些了解?-乙醇有哪些常见的应用?2.知识讲解(25分钟):-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可以溶于水,沸点为78.5℃,密度为0.789g/cm³。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可以通过发酵法、水合法和脱水法制备。
-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在制药工业、化妆品、印刷油墨、香水等行业广泛应用。
3.实验演示(25分钟):-实验一:乙醇的火焰反应:将乙醇倒入一个玻璃容器中,点燃,观察乙醇燃烧时的火焰。
-实验二:乙醇与漂白粉的反应:将乙醇与少量漂白粉(次氯酸钠)混合,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
4.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和探讨以下问题:-乙醇是一种有害物质吗?乙醇的食用量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内?-乙醇的制备方法有无环境影响?如何实现乙醇的可持续生产?-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否存在风险?如何正确使用乙醇产品?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乙醇的应用能否替代石油化学产品?乙醇推广的前景如何?四、教学评价:1.提问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不定期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对乙醇的了解程度。
2.实验报告评价: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拓展延伸: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以下拓展延伸:1.调查乙醇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并了解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能够正确区分饱和和不饱和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正确对待饮酒行为。
二、重点难点:
乙醇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乙醇,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性质。
2. 学习(30分钟):介绍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乙醇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3. 实验(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4. 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交流思考,引导学生对乙醇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乙醇的重要性和使用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
1. 复习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思考乙醇的环境影响和使用范围。
3. 准备下节课的讨论材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实验环节需要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等。
(3)掌握乙醇的工业制法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钠的反应和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醇的氧化反应原理。
(2)从结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酒精的饮品,如啤酒、白酒等,提问学生这些饮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出乙醇这一主题。
2、讲授乙醇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乙醇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1)引导学生根据乙醇的化学式 C₂H₆O,推测可能的结构。
(2)通过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检验,从而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介绍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强调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作用。
5、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的本质。
(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讲解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强调其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②催化氧化实验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让学生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和产生的气味,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的条件和机理。
6、介绍乙醇的工业制法(1)发酵法讲解发酵法的原料、原理和工艺流程。
(2)乙烯水化法介绍乙烯水化法的原料、反应条件和化学方程式。
(1)作为燃料。
(2)在医疗、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乙醇教案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知识;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3. 了解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实验操作;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首先介绍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结构式为CH₃CH₂OH,属于烷基醇的范畴。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鼻的特殊气味。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与多种物质相互溶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法和合成法。
天然法是指通过发酵葡萄、大米、玉米等含糖物质得到乙醇的过程;合成法则是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乙烷的氧化反应来制备乙醇。
3. 乙醇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乙醇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灯的使用和乙醇与醋酸乙酯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来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乙醇常被用作制药原料、药剂溶剂等;在化工领域,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乙醇则常被用作蒸馏酒、食品添加剂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乙醇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乙醇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乙醇的理解;3. 案例分析:结合乙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乙醇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
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2.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化学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三.教学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诱导等方法学习乙醇有关知识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试管、酒精灯、无水乙醇、na、火柴、铜丝。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乙醇【导入新课】《舌尖上的中国》酿酒视频导入【推进新课】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一部中华文化史从一个侧面上看,也完全可以认作是一部酒文化发展史。
那么酒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她。
【板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引导】利用生活常识尝试总结乙醇的常见物理性质【讨论】【小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挥发性等等【活动】给出乙醇的分子式和典型的结构特征,写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两种)【思考】两种结构中哪种才是正确的?如何证明【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取一个洁净的小烧杯,导入约一半体积的无水酒精,再向其中加入数粒金属钠小颗粒.再将一个普通漏斗倒扣在烧杯上方,观察现象。
一段时间后,点燃漏斗底部,继续观察现象,检验生成气体,讨论。
【现象】烧杯内钠粒沉于液态无水乙醇底部,有无色气泡在钠粒表面生成后逸出液面,最终钠粒消失;气体可以被点燃;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但倒入烧杯内的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结论】钠与乙醇能发生类似于水的反应,说明乙醇分子中存在与水分子相似的结构,即存在羟基(—oh)。
此外,由于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它与水反应剧烈,也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h没有水中的活泼.【投影】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释疑】分析乙醇的结构,讲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讲解】乙醇之所以能与水反应的原因就是因为原子团(-oh)它的存在,这个基团决定了乙醇的性质,像这种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读作羟基,写作—oh,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x -no2等都是官能团。
【讲解】现在大家重新审视一下乙醇的结构,与乙烷结构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乙醇相当于乙烷中一个氢被羟基取代,像这种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我们称为烃的衍生物。
后面我们将要学到的醛、酸、酯和酚类等都属于烃的衍生物.【板演】金属钠与水反应就是钠置换出了乙醇分子羟基中的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讲解】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
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③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钾、钙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练习】写出乙醇和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 + ca == (ch3ch2o)2ca+h2↑【过渡】作为一种主要的清洁能源,乙醇可以燃烧。
2、乙醇的氧化反应(1)乙醇的燃烧反应【科普】乙醇汽油【投影】铜器、银器煅烧以后都会变黑,银匠们却并不担心,光亮如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原因何在?【实验3-3】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的cuo,立即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里,这样反复操作几次.观察三个阶段铜丝的颜色:(a、没加热之前铜丝的颜色;b、加热后铜丝的颜色;c、伸入无水乙醇后铜丝的颜色。
)现象: 铜丝加热后变黑,插入乙醇中又变红;同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板书】方程式:2cu+o2=====2cuo(由红→黑)cuo+ch3ch2oh ==ch3cho+cu+h2o(由黑→红)【师】cu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生】催化剂。
因参加反应的cu和生成cu的量相等。
【板书】(2)、乙醇的催化氧化:【讨论】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成键位置。
以及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
【推进】与强氧化剂反应:与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反应直接氧化成乙酸。
【活动】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
观看救驾肇事视频。
【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乙醇(一).乙醇的物理性质(二)。
乙醇的结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三)。
化学性质1、与na反应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2、乙醇的氧化反应(1)、乙醇的燃烧反应:c2h5oh+3o2 2co2+3h2o(2)、乙醇的催化氧化(四)乙醇的的用途篇二:乙醇的教学设计(获奖作品)乙醇的教学案例获奖作品株洲市九方中学邓文莉李维新课程中强调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尤其在文理分科以后文科学生很少有接触化学的机会,相对旧人教版教材而言,有机部分也放在了必修教材中,所以对学生的知识层面的要求较低,对乙醇一节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性质,化学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乙醇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做医用消毒,燃料,饮料,工业原料等,其中医用消毒、燃料和饮料中为日常接触得到的内容,学生的体会和直观理解较深,通过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出路介绍,让学生了解并关注时事,理解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珍惜、节约资源并让部分有兴趣的同学立志投身到燃料的研发事业中去,投身科学事业,在此基础上对乙醇的性质及应用的进一步的理解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新课引入-—有关酒的“故”和“事" 1、从诗句引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2、介绍杜康当年酿酒的灵感来源:江统在《酒诰》中说,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提示我们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3、推测当年红军过茅台镇的时候用茅台洗脚的原因.4、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生日party上醉酒事件,展示乙醇,分析沸点和密度,78。
5℃和0。
785g/cm3,分析七七八八,说明青少年喝酒就会做出七七八八的事情,建议青少年限酒,进而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结构及性质探究乙醇的分子式:c2h60,结构式为:乙醇的结构式是怎么样的呢?是ch3—o—ch3还是ch3ch2oh?如何确定乙醇的结构?有哪些方法是我们常用的确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呢?(1) ch3—o—ch3沸点是—23℃,ch3ch2oh是78。
5℃,可以用沸点不同区分;(2)甲醚中的6个氢原子等价,只有一类氢原子,而乙醇中有三类氢原子,如果设计乙醇与钠的反应的话,每摩尔乙醇只生成氢气0.5摩尔的话,可以证明是后面这种结构,实验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请大家描述现象,如果每摩尔乙醇只生成0.5摩尔的氢气的话,那断键的位置在哪里?断键一般发生在官能团上的氢,其次就是与官能团相连的碳上的氢。
像这样乙醇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钠原子取代,发生取代反应,而且每摩尔乙醇与钠反应只能生成0。
5摩尔h2,请大家根据断键机理判断丙醇,异丙醇,乙二醇能否与钠反应. 乙醇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乙醇能与钠反应生成h2,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2)、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乙醇在点燃的情况下,燃烧的产物为co2和h20,污染小,热值高,这是目前的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②、乙醇的催化氧化:演示实验,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黑色,插入酒精溶液中,铜丝变红,反复7-8次后酒精溶液中有特殊的味道,此为乙醛的味道,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用两个反应,2cu+o2=2cuo;2ch3ch2oh+cuo→2ch3cho+2h2o,相加得到请大家依据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情况判断丙醇,异丙醇在铜丝催化氧化下能否反应。
③、酒后驾车的酒精检验2k2cr2o7 + 2c2h6o+8h2so4→ 2cr2(so4)3 +2ch3cooh +2k2so4+11h2o 橙红色绿色演示实验,酸性重铬酸钾与乙醇的反应。
家庭小实验建议:如果想检验酒后呼出气体中的乙醇,去药店买高锰酸钾,配成酸性溶液后,用吸管往溶液中吹气.现象如何?三、生活中的应用: (1)、白酒啤酒度数的概念;(2)、醉酒的原因:喝酒后体内酒精经过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或者乙醛脱氢酶不足都会导致乙醇进入体液后无法转化,或者生成的乙醛无法转化,进而对肝脏和大脑神经造成伤害,上次在医院看到的我们喝酒的同学打的点滴中主要有效成分就是乙醛脱氢酶。
(3)、车用燃料乙醇,乙醇可以通过工业上的乙烯合成,也可以通过淀粉或者葡萄糖发酵制取,现在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很多国家尝试用粮食制备乙醇,但是成本太高,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很多科学家从淀粉和葡萄糖中找到共性,即都含有c、h、o元素,而被我们一把火烧掉的或者是没有引起注意的秸秆,其中主要的纤维素中也是c、h、o元素,于是大家都在追逐用秸秆制乙醇,目前河南省有一家企业声称已经成功的从秸秆制得乙醇,并成功添加到汽油中,目前有的加油站就有乙醇汽油,但是篇三:乙醇教学设计参赛稿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地位与作用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
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
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