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成熟以及分泌IL6、TGFβ和IL23
- 格式:pdf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8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泌的调控董伟;唐彦君;刘宁【期刊名称】《中国乳品工业》【年(卷),期】2011(039)006【摘要】采用细胞因子诱导法,以加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及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为完全培养基培养树突状细胞(DCs).实验组加入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脂多糖LPS和RPMI1640分别作为阳性和白对照.采用Griess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DCs 分泌NO,促炎症因子IL-12p70,抗炎症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刺激DCs后,DCs分泌NO、IL-12p70、IL-10和RANTES的浓度分别是空白组的110%、194%、76%和133%,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s分泌能力.【总页数】3页(P14-16)【作者】董伟;唐彦君;刘宁【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30;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 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3【相关文献】1.产胞外多糖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粗多糖的活性研究 [J], 冯小婉;夏永军;王光强;艾连中2.嗜酸乳杆菌NCFM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相关基因的调控 [J], 杨相宜;满朝新;刘颖;王今雨;郎友;董鑫悦;闫天文;姜毓君3.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许启泰;张瑜;杜钢军;陈百泉;包翠屏4.嗜酸乳杆菌胞外多糖对TGEV感染ST细胞分泌IFN-γ IL-6 IL-8的影响 [J], 王莹莹;刘文娜;魏萍;王子敬;张萍5.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成熟以及分泌IL-6、TGF-β和IL-23 [J], 任琦琦;任皓威;杨翠翠;刘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利名称:一种乳酸菌胞外多糖及免疫佐剂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潇,修磊,杜瑞平
申请号:CN201811092741.1
申请日:20180919
公开号:CN109182186B
公开日:
2022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酸菌胞外多糖及免疫佐剂。
本发明保护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WXD030,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2415。
其胞外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将胞外多糖与OVA抗原免疫小鼠,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G抗体以及IgG抗体亚类的滴度;胞外多糖还能显著促进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INF‑γ和IL‑4的分泌;显著提高脾脏IL‑4+CD4+T细胞、IFN‑γ+CD4+T细胞以及IFN‑γ+CD8+T细胞的比例;此外,胞外多糖还可以显著增强口蹄疫灭活疫苗在小鼠上诱发的特异性抗体滴度。
申请人:内蒙古大学
地址:01007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摘要:食品级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是近年来乳品科学的研究热点。
概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分类及生理功能,重点介绍了有关乳酸菌胞外多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的相关研究,展望了其在发酵制品、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研究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乳酸菌;胞外多糖;生理功能;免疫活性;抗肿瘤Advancements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AB exopolysaccharidesAbstract: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have been the focus of dairy research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sourc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LAB exopolysaccharides, introduces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of exopolysaccharides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prospects of exopolysaccharides in fermented products, health products andmedicine in many fields.Key words: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exopolysaccharide (EP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mmuno-modulatory。
antitumor1 乳酸菌及其胞外多糖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能够发酵碳水化合物并产生大量乳酸的微生物总称,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食品工业生产菌株,被广泛应用于发酵制品、肉类制品及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诱导骨髓来源不成熟树突状细胞特异性分泌IL-6唐古生;吴君;丁庆莉;沈茜【期刊名称】《中国免疫学杂志》【年(卷),期】2011(027)003【摘要】目的:分析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可溶性融合蛋白(ICOSIg)能否向不成熟DCs传递逆向信号及其性质.方法:以流式细胞仪结合特异性抗体检测DCs表型分子改变;以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变化;以RT-PCR检测各组DCs细胞内细胞因子及受体、趋化因子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ICOSIg或膜锚定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均可诱导其高表达MHC-Ⅱ、CD80、CD86和CD83等表型分子;促进DCs特异性分泌IL-6.结论:ICOS作用于不成熟DCs表面的ICOSL可以向DCs细胞传递逆向信号,诱导DCs细胞高分泌IL-6,同时其表面重要的表型分子也上调,可能参与了DCs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其信号转导机制可能涉及p38-MAPK 通路.【总页数】8页(P220-227)【作者】唐古生;吴君;丁庆莉;沈茜【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和小鼠免疫球蛋白融合基因的分泌表达及生物学活性 [J], 王健;张军;沈茜2.共刺激分子B7-1与IL-6协同诱导T细胞活化的研究 [J], 刘然义;屈伸;王剑波;过建莉;周华K-8对LPS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影响 [J], 韩冬艳;丛斌;李淑瑾;刘晓丽;马春玲;倪志宇;姚玉霞;张风华4.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诱导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细胞成熟以及分泌IL-6、TGF-β和IL-23 [J], 任琦琦;任皓威;杨翠翠;刘宁5.小鼠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g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效应研究 [J], 王国华;李曼君;廖雯君;朱慧芬;张悦;邵静芳;沈关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酸菌胞外多糖-氧化石墨烯纳米佐剂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中,乳酸菌胞外多糖(EPS)和氧化石墨烯(GO)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相容性,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研究旨在构建乳酸菌胞外多糖-氧化石墨烯(EPS-GO)纳米佐剂,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1)乳酸菌胞外多糖(EPS):从乳酸菌中提取纯化。
(2)氧化石墨烯(GO):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
(3)其他试剂和设备:包括生物分子标记试剂、透射电子显微镜、细胞培养设备等。
2. 方法(1)EPS-GO纳米佐剂的构建: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交联等方法将EPS与GO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
(2)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构建的EPS-GO纳米佐剂进行形态学观察。
(3)细胞实验: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研究EPS-GO纳米佐剂对免疫细胞的刺激作用。
(4)动物实验:通过动物模型,观察EPS-GO纳米佐剂对机体的免疫调节效果。
三、EPS-GO纳米佐剂的构建本研究采用物理吸附法构建EPS-GO纳米佐剂。
首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液中,然后加入乳酸菌胞外多糖,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等相互作用力,使EPS吸附在GO表面,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EPS-GO纳米佐剂具有均匀的粒径分布和良好的分散性。
四、免疫效果研究1. 细胞实验通过细胞实验,我们发现EPS-GO纳米佐剂能显著刺激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促进细胞因子如IL-6、TNF-α等的分泌。
此外,EPS-GO纳米佐剂还能增强抗原的呈递能力,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2. 动物实验在动物模型中,我们发现EPS-GO纳米佐剂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具体表现为:在接种疫苗后,实验组动物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受到病原菌攻击时,实验组动物的病情较轻,恢复较快。
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作者:王宗莹来源:《食品界》2017年第10期立题背景干酪乳杆菌作为益生菌的一种,能够耐受有机体的防御机制,其中包括胃液中低pH值、口腔中的酶和小肠的胆汁酸等。
所以干酪乳杆菌进入人体后可以在肠道内大量存活,起到促进人体消化吸收、调节肠内菌群平衡等作用。
目前已知乳酸菌发挥主要生理功能特性的机理,除了主要代谢产物(如乳酸等)改善肠道内环境外,乳酸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细菌素、SOD、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乳酸菌胞外多糖(LAB EPS)即是这类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粘液或夹膜多糖。
自20世纪40年代成功开发出由肠明串珠菌发酵产生右旋糖酐以来,新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研究与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而乳酸菌胞外多糖因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
许多乳酸菌是历史悠久的工业生产菌,乳酸菌EPS不仅对乳制品的质构和风味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可能成为食品级多糖的一个极好的来源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的增稠、乳化、稳定、胶凝及保湿。
干酪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生长特性。
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革兰氏阳性菌,不产芽孢,不运动,无鞭毛,兼性异型发酵乳糖,不液化明胶;最适生长温度为37℃;菌体两端呈方形,长短不一,常成链;菌落粗糙,灰白色,有时呈微黄色,能发酵多种糖。
干酪乳杆菌存在于人的肠道、口腔内含物和大便及阴道中,也常常出现在牛奶和饲料、乳制品、面团、干酪和垃圾中。
干酪乳杆菌的生理功能。
(1)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干酪乳杆菌不仅对很多细菌有拮抗作用,有的菌株还可以抑制酵母及霉菌的生长。
Nemcova等报道L.paracasei可显著降低刚断奶幼猪体内梭菌属和肠杆菌的数量;雷虹等值乳酸菌发酵泡菜液中分离得到的干酪乳杆菌HD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等很多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干酪乳杆菌LC2W胞外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初步研究刘翠平;王荫榆;吴正钧【摘要】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和细胞增殖试验对干酪乳杆菌LC2W产胞外多糖纯化两组分G1和G2的体外免疫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G1和G2均无细胞毒性,在5μg/mL~8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G1与G2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差异较大,G1与G2对B淋巴细胞增殖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且G2的抑制作用比G1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期刊名称】《乳业科学与技术》【年(卷),期】2011(034)001【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干酪乳杆菌;胞外多糖;免疫活性【作者】刘翠平;王荫榆;吴正钧【作者单位】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2.51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种类繁多,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身,有的在免疫应答中起协助、调节作用,有的直接发挥吞噬、杀伤等免疫作用,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单核巨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红细胞等[1, 2]。
乳酸菌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 EPS)指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黏多糖或荚膜多糖。
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与其他来源多糖一样,具有免疫调节功能[3-5]。
本试验通过体外 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对干酪乳杆菌LC2W合成的胞外多糖分离纯化的两个样品 G1和 G2[6]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灭活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邓圣庭; 闫昭明; 杨媚; 陈清华【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9(031)009【总页数】8页(P4016-4023)【关键词】灭活益生菌; 生理功能; 黏附作用; 机制; 动物生产【作者】邓圣庭; 闫昭明; 杨媚; 陈清华【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菌的定义为:一种当给予适当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1]。
益生菌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预防肿瘤和抗癌、改善肠道健康、吸附有害毒素、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等多个方面的功能[2],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等领域。
但大量使用益生菌活菌而引起的安全问题如细菌感染、产生有害代谢物、超敏反应等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3]。
相较于活菌,灭活益生菌的安全性更高且在多个生理功能上同样具有有效性。
目前,国内外灭活益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灭活乳杆菌属、灭活双歧杆菌属、灭活枯草杆菌以及一些灭活链球菌类[4]。
随着人们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饲料行业减抗限抗的大势所向,灭活益生菌由于具有增强免疫、抑炎和黏附等生理功能,以及无害、无残留、货架期长等优势,在动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现阶段我国对灭活益生菌在畜牧行业的应用研究还较少,主要原因是对灭活益生菌的应用优势不够明确,对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以及其在畜禽中的适宜添加量也不清楚。
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灭活益生菌的研究进展,阐述其主要的生理功能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综述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灭活益生菌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1 益生菌与灭活益生菌1.1 益生菌的分类及灭活方法益生菌可分为如下4类:1)乳酸菌。
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链球菌等;2)不产乳酸型细菌。
包括芽胞杆菌、丙酸菌等;3)非病原性酵母。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益生菌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概念;人类早在上百年前就开始食用酸乳、奶酪等含益生菌的食品,但益生菌及其产生的益生元成分的功能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近30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益生菌、益生元及含有这类物质的产品对人们的保健功能,随之而来的是对益生菌的广泛研究,和其在各种产品中的广泛使用;益生菌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物质,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直接体现在对产道微生态的改善,也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预防“三高”,还可综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益生菌在不同方面的作用;1、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其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改善;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维护者人体肠道的健康;.益生菌的定植拮抗作用益生菌能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或增殖;例如双歧杆菌通过脂壁磷酸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竞争性抑制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定植,从而起到定植拮抗作用;益生菌还能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限制有害菌的生长;.益生菌产生抗菌物质乳酸菌在体内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可降低肠道局部pH 值,改善微生态环境,抑菌或杀死肠道内的大肠菌、沙门菌、链球菌等;同时,低 pH 值有利于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乳酸菌产生的组织酸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明显;乳酸菌本身还有抑制病原体复制的作用;还有一些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细菌素、过氧化氢、亲脂分子、二乙酰、二氧化碳和乙醛等,这些物质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等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净化肠道微环境枯草芽孢杆菌可在大肠中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可将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将硫化物氧化成无臭无毒物质,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另外,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质量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下降,使需氧型致病菌得不到足够氧气而大幅度下降,起到防止人患病的作用;2、益生菌对“三高”的预防益生菌和由益生菌产生的益生元类物质能够通过调整肠胃功能,调节人体对食物中糖分、脂质等物质的吸收,进而调节人体血糖、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益生菌对高血压的预防近来很多研究表明: 益生菌食品确实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从啤酒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中分离出来的肽类物质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IACE活性的作用;这种物质可以干扰肾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ACE的活性,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益生菌对高血脂的预防当前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肠胃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取决于胆盐的溶解度,胆盐经水解后溶解度下降,从而致使胆固醇也一同沉淀下来,增加了胆酸和胆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小肠对胆酸的重吸收进而减少血清胆固醇的含量; 益生菌产生的胆盐水解酶可以使结合胆酸分解为游离胆酸,游离胆酸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复合物共同沉淀下来,从而促进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同时有些益生菌还能吸收并利用胆固醇,例如:乳酸菌在含有胆盐的高胆固醇培养基中生长时,菌体细胞可以吸收介质中的胆固醇,降低介质中的胆固醇的含量;.益生菌对高血糖的预防益生菌对机体血糖的调节作用的机理尚不明确;但诸多试验证明许多种类的益生菌能够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向先天性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干酪乳杆菌Lc9081,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研究发现益生菌 L. casei对预防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液及尿液电解质紊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膳食摄入益生菌 L. casei可以作为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3、益生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体的免疫系统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益生菌可以提高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除了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这一非免疫调节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刺激和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免疫细胞成熟,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等;因此通过适当服用益生菌制品,可以很好地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大部分益生菌是非病原性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PG、多糖PS和胞壁酸LTA,它们都有免疫刺激特性;能直接活化宿主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光滑肌肉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被活化的细胞又可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IL-8、IL-12以及蛋白酶等具有免疫功能的因子;益生菌与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后,菌体或片段被内化,首先与消化道膜中的抗原呈递细胞APC、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诱导IL-6的释放;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吞噬益生菌或片段,从而诱导细胞因子如TNF-α和IFN-γ的产生,增强上皮细胞的兴奋和免疫相关细胞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刺激肥大细胞产生IL-4;IL-6能够促进产生IgA的B淋巴细胞的克隆扩张,增加产生IgA的B淋巴细胞的数量;IL-6与IL-4和TGF-β结合能够诱导胸腺依赖性B细胞表面抗原从IgM转变为IgA,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肠道膜分泌IgA的B细胞的数量;通过一系列的刺激与诱导,益生菌使得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兴奋,从而提高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免疫能力;4、益生菌对癌症的预防癌症至今仍没有有效地治疗手段,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减少癌症发病几率的最主要方法;而益生菌及其制品在激活免疫、预防癌症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和了解;.免疫激活作用正如前文所述多数益生菌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免疫因子从而在防止肿瘤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益生菌诱导产生的IL-6可直接诱导T细胞增殖,并参与T细胞、NK细胞的活化,对乳腺癌细胞、结肠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等多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诱导一氧化氮NO的产生一氧化氮在哺乳动物机体的物质代谢、信息传递以及防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研究表明NO的诱导合成是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主要机制之一;有研究表明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和小鼠腹腔渗出细胞其中主要含巨噬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上清液;结果发现有大量的反应性氮中间产物,且呈剂量依赖性,这表明经WPG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了大量的NO;.对端粒酶的抑制端粒酶是一种特殊的核糖蛋白核酶,具有逆转录酶活性,能以自身RNA亚单位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维持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从而稳定染色体;端粒酶在分化的细胞中检测不到,但是在绝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被重新激活,使细胞永生化;益生菌表面分子脂磷壁酸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端粒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扩散;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小鼠肠内致癌相关性细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可有效降低小鼠肠内致癌相关性细菌酶活性,从而有效防止癌症的发生;.影响ras-p21诱癌蛋白科学家发现ras早癌基因与其抑制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一起诱导了结肠癌的恶性表型;Ras早癌基因的组成是一个能够编码21kd蛋白质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基因家庭而益生菌可以抑制ras-p21诱癌蛋白的表达;给处理组大鼠同时皮下注射氧化偶氮基甲烷azoxymethane,AOM及喂饲长杆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longum的冻干培养物;对照组仅注射AOM不喂饲长杆双歧杆菌;发现处理组大鼠结肠癌的发生率、有肿瘤生长时结肠肿瘤的体积以及癌组织的多形性明显减少了,并且ras-p21诱癌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抑制;展望:随着生活水品的提高,益生菌及其产品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益生菌产品的食用也已从单纯的风味需要和改善肠道上升到对健康的整体诉求;益生菌产品的种类及应用领域也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应用的逐渐成熟及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商业化的益生菌产品的发展速度以及被市场的认知度将越来越高,在不久的将来益生菌产品必将成为人们主要的保健产品之一;参考文献1毛友辉,朱薇,邓放明,蒋瑜,陈勇.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1120:3978-39802贺杰, 吴小平. 关于益生菌与炎症性肠病J. 医学与哲学. 2011, 325:46-473房静远, 益生菌与肠道免疫紊乱相关疾病J. 学术论坛. 2003, 86:375-3764胡长霞,黄志华,晏晓敏,益生菌与肠道健康J.2011, 2312:1140-11455王旭明, 陈宗泽等. 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2002, 8:23-276 姚俊, 陈庆森, 龚莎莎. 益生菌降压肽的研究现状及其国内外新产品开发趋势J. 食品科学, 2007. 09: 590-593.7 乌云达来.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30B4在大白鼠消化道内生存状态及其对血脂和血压的作用研究D. 2004, 内蒙古农业大学.8 王辑, 张雪, 李盛钰, 等. 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乳降低小鼠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 07: 256-260.9 何秋雯. 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对大鼠Ⅱ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研究D. 2012, 江南大学.10 钱程. 益生菌粘附及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D. 2005, 东北农业大学.11 任大勇. 益生乳酸杆菌的黏附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 2013, 吉林大学.12 宗莉, 杨立明, 张传卫, 等. 益生菌及其细胞组分的免疫调节作用J.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02: 92-95.13 宋艳画, 胡文举, 辛鹏程. 益生菌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08. 12: 86-89.14 张百川, 孟祥晨. 益生菌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食品科技, 2005, 04: 88-89+92.15 孙君江, 史俊华. 双歧杆菌细胞壁体外抗肿瘤的初步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7, 01: 10+14.16 刘宇, 孟祥晨. 乳酸菌胞外多糖及其抗肿瘤活性J. 中国乳品工业, 2008, 01: 39-43.17 谢宁, 郭斌, 王跃, 等.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与5-氟尿嘧啶体内联用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 12: 1090-1094.18 蓝景刚, 胡宏, 康格非.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小鼠肠内致癌相关性细菌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7, 04: 16-19.19 董珂, 刘晶星, 郭晓奎. 益生菌增强机体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5, 01: 80-82.、。
干酪乳杆菌Zhang对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杜瑞亭1,托 娅1,2,张和平(1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8;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呼和浩特,010059) 【摘 要】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LcZhang)活菌制剂对小鼠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分离自酸马奶的干酪乳杆菌Zhang,以活菌制剂的形式分三个剂量灌服小鼠11d,观察小鼠肠道局部免疫组织一派伊尔氏结(Payer’s Patches,PP)的数量及小肠粘膜CD3+、IgA+细胞数量及其阳性信号平均光密度值。
结果干酪乳杆菌Zhang可使小鼠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派伊尔氏结计数、计分值显著提高,并可显著提高肠粘膜内CD3+、IgA+细胞数量及表达强度。
结论干酪乳杆菌Zhang对小鼠肠道粘膜免疫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营养学报,2009,31(4):396-399]关键词:干酪乳杆菌Zhang; 小鼠; 肠道粘膜免疫中图分类号: R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2-7955(2009)04-396-04INFLUENCE OF LACTOBACILLUS C ASEI ZHANG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 OF MICEDU Rui-ting1, TUO ya1,2, ZHANG He-ping(1Key Laboratory of Dairy Bio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hot 010018;2Clinical Testing Center,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Huhhot 01005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casei Zhang viable cell preparation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in mice. Method L.casei Zhang isolated from Koumiss was administered by gastric intubation to mice in the form of viable organism preparation for 11d and the quantity of Peyer’s patch on small intestine ,the CD3+、IgA+ cells number of intestinal mucosal and the average optical density value of their positive signal were observed. Results L casei Zhang could not only promote the number of the Peyer’s patch significantly,but also enhanced the quantity and the expression intensity of CD3+,IgA+ cells. Conclusion L.casei Zhang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intestinal mucosa immunity of mice. [ACTA NUTRIMENTA SINICA, 2009, 31(4):396-399]Key words: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mice;intestinal mucosal immun粘膜免疫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机体的防御屏障,清除和排斥外源分子,保护机体免受损害,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