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复习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24
精品文档高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复习■单质⑴“盐类水解”中的“强、弱”就来自于电解质中强碱或弱碱中的阳离子和强酸 或弱酸中的阴离子。
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⑶ 判断电解质看该化合物能否自身电离,如 S03、SO 2、NH 3等是非电解质。
⑷ 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看它能否完全电离 (在水溶液或熔化时),与其溶解性的大 小、导电性强弱无关。
⑸ 溶液的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有关,而与电解 质的强弱无必然的关系。
⑹ 有的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如酸;有的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 都能导电,如碱、盐。
此法可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
: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注: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每次只电离出一个 H +,以 _____________ 为主 例: _____________ ⑶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见表。
三:本节题型 题型之一:考查电解质的判断(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CH 3COOH B CI 2 c NH 4HCO 3题型之二: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比较(2)体积相同,浓度均为O.1mol/L 的醋酸(a )、盐酸(b )、硫酸(c )溶液:强、弱电解质第一节强酸 强碱 大多数盐电离平衡I 某些金属氧化物I 非电解质弱酸 弱碱 水和少数盐(3)体积相同,PH=1的醋酸(a)、盐酸(b)、硫酸(c)溶液题型之三:考查强弱电解质的证明方法提炼:测定某酸为弱酸的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能否完全电离;② 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③弱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
其方法(HA酸为例,延伸至弱电解质)㈠同条件下,测浓度都为O.1mol/L的HA和HCI的导电性,若HA弱则是弱酸<㈡测浓度为0.01moI/L的HA的PH,若PH=2 (强酸),若PH> 2 (弱酸)㈢取V相同,PH相同的HA和HCI,加入足量的锌粒,最终产生H2多的为弱酸<㈣取V相同,PH相同的HA和HCI,滴入NaOH中,耗碱量多的为弱酸。
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19新课标I ]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i=1.1 40 , K a2=3.9 40)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b点的混合溶液pH=7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解析】【分析】邻苯二甲酸氢钾为二元弱酸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为强碱弱酸盐,邻苯二甲酸根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向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Na+和A2一的浓度增大。
由图像可知,溶液导电性增强,说明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故 A 正确;B项、a点和b点K+的物质的量相同,K+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不明显,HA—转化为A”,b点导电性强于a 点,说明Na+和A2一的导电能力强于HA ,故B正确;C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邻苯二甲酸钾为强碱弱酸盐,A 2—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pH > 7,故C错误;D项、b点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邻苯二甲酸钾和邻苯二甲酸钠,溶液中c (Na+)和c (K+)相等,c点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得到邻苯二甲酸钾、邻苯二甲酸钠、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则溶液中 c (Na+) >c (K+),由图可知,a点到b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大于 b 点到c点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溶液中c (K+) >c (OH -),溶液中三者大小顺序为c (Na+) >c(K+)>c (OH-),故D 正确。
高考化学真题专题解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常温下,一元酸HA 的3a K (HA)=1.010-⨯。
在某体系中,+H 与-A 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c (HA)c(HA)c A -=+总,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Ⅰ中()()()c Hc OH c A +--=+B .溶液Ⅱ中的HA 的电离度()-c A c (HA)⎛⎫ ⎪ ⎪⎝⎭总为1101C .溶液Ⅰ和Ⅱ中的(HA)c 不相等D .溶液Ⅰ和Ⅱ中的c (HA)总之比为410- 【答案】B 【试题解析】A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则溶液I 中c (H +)=c (OH -)=1×10-7mol/L ,c (H +)<c (OH -)+c (A -),A 错误;B .常温下溶液II 的pH=1.0,溶液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则--0.1(A )(HA)-(A )c c c 总=1.0×10-3,解得-(A )(HA)c c 总=1101,B 正确; C .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C 错误;D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溶液I 中c (H +)=1×10-7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710[(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 中c 总(HA)=(104+1)c (HA),溶液II 的pH=1.0,溶液II 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0.1[(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I 中c 总(HA)=1.01c (HA),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溶液I 和II 中c 总(HA)之比为[(104+1)c (HA)]∶[1.01c (HA)]=(104+1)∶1.01≈104,D 错误; 答案选B 。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0新课标Ⅰ]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 −1的NaOH 溶液滴定20.00 mL 未知浓度的二元酸H 2A 溶液。
溶液中,pH 、分布系数δ随滴加NaOH 溶液体积a N OH V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比如A 2−的分布系数:2222(A )(A)(H A)(HA )(A )c c c c 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①代表2(H A)δ,曲线②代表(HA )δ-B .H 2A 溶液的浓度为0.2000 mol·L −1C .HA −的电离常数K a =1.0×10−2D .滴定终点时,溶液中2(Na )2(A )(HA )c c c +--<+【答案】C【解析】根据图像,曲线①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减小,曲线②代表的粒子的分布系数随着NaOH 的滴入逐渐增大,粒子的分布系数只有1个交点;当加入4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在中性发生突变,且曲线②代表的粒子达到最大值接近1;没有加入NaOH 时,pH 约为1,说明H 2A 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部分电离,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0.1000mol/L ,据此分析作答。
A .根据分析,曲线①代表δ(HA -),曲线②代表δ(A 2-),A 错误;B .当加入40.00mLNaOH 溶液时,溶液的pH 发生突变,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结合分析,根据反应2NaOH+H 2A=Na 2A+2H 2O ,c (H 2A)= =0.1000mol/L ,B 错误;C .根据曲线当δ(HA -)=δ(A 2-)时溶液的pH=2,则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a ==c (H +)=1×10-2,C 正确;D .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变色的pH 范围为8.2~10,终点时溶液呈碱性,c (OH -)>c (H +),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 (Na +)+c (H +)=2c (A 2-)+c (HA -)+c (OH -),则c (Na +)>2c (A 2-)+c (HA -),D 错误;答案选C 。
三观一统十年高考真题精解专题07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有关溶液pH的计算、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操作等方面,利用滴定实验原理设计计算型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运用数学工具(图表)进行推理是本专题的常见考查形式。
考查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包括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考查重点侧重于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的分析。
常用的规律有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结果的分析)、三大守恒(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等。
考查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预计以后高考中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点主要有:一是强瑞电解质的判断与比较;二是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三是影响水电离平衡因素及K W的应用,四是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判断及pH的计算;五是滴定原理的应用及定量研究的计算。
盐类水解和难溶性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热点,预计以后高考命题中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二是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及平衡的移动;三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守恒关系;四是盐类水解的工农业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一)2020考纲考点2020考纲要求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强电Ⅰ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3.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1.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Ⅱ2.认识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中c(H+)和c(OH-)、pH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溶液pH的测定方法。
4.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5.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的应用。
2.能够理解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中三种守恒关系的本质。
并能利用三种守恒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Ⅱ1.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2023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十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2023·重庆理综化学卷,T3〕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胶体3B.CH COONa 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CH COO-)增大3 3C.Ca(HCO )3 2 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响可制得Ca(OH)2D.25℃时Cu(OH)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 ) 溶液中的溶解度2 3 2【答案】D【解析】A、浓氨水和FeCl3溶液反响产生Fe(OH)3沉淀,不会产生胶体,A 错误;B、参与浓盐酸,使平衡CH COO-+H+ CH COOH 向正方向移动,c(CH COO ) 减小;C、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 3 3Ca(HCO ) +2NaOH=CaCO ↓+Na CO +2H O,C 错误;D、Cu(OH) 的沉淀溶解平衡的方程式为3 2 3 2 3 2 2Cu(OH) Cu2++2OH-,在Cu(NO )中,会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导致溶解度减小,D 正确。
2 3 22.〔2023·浙江理综化学卷,T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 的杀菌力气比ClO-强。
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Cl (g) Cl (aq) K =10-1.22 2 1Cl (aq)+ H O2 2 HClOHClO + H+ +Cl-H+ + ClO-K =10-3.42K a=?其中Cl(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α〕随2pH 变化的关系如以下图。
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Cl (g)+ H O 2H+ + ClO-2 2+ Cl-K=10-10.9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 + c(ClO-) =c(H+)-c(OH-) 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 时杀菌效果比pH=6.5 时差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答案】C【解析】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得到Cl (g)+ H O2 2 2H+ + ClO-+ Cl-, K=K K =10-4.6,A 错误;在氯1 2处理水体系中,依据电荷守恒可得:c(OH-)+c(ClO-)=c(H+),B 错误;依据图可以看出,次氯酸的浓度在pH=7.5 时比pH=6.5 时少,杀菌效果差,C 正确;夏季温度高,次氯酸受热易分解,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差,D 错误。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时的状态。
平衡建立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特征(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由于电离过程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浓度: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越小,它的电离程度就越大。
③其他因素:加入含有弱电解质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物质时,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以CH3COOH CH3COO-+H+为例)】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电离程度n(H+) c(H+) 导电能力加水正向增大增大减小减弱升温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增强加醋酸钠(s) 逆向减小减小减小增强通HCl(g) 逆向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强 加NaOH(s)正向增大减小减小增强2.电离常数(1)概念: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作电离平衡常数,用K 表示。
(酸用K a 表示,碱用K b 表示) (2)表示方式①对于一元弱酸HA :HA H ++A -,平衡常数K=()c(H )c(A )c HA +-。
②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B ++OH -,平衡常数K=()c(B )c(OH )c BOH+-。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所以其酸性主要决定于第一步电离。
例如:H 2SH ++HS -,K a1=()2c(H )c(HS )c H S +-;HS -H ++S 2-,K a2=()c(H )c(S )c HS +2--。
(3)关于电离常数的理解与应用①电离常数的大小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不同,K 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典型题型解析汇总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9·河南洛阳质检]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并使溶液中的c(H+)>c(OH-)的措施是( )A.向水中通入SO2 B.将水加热煮沸C.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D.向水中加入NaCl固体答案:A解析:向水中通入SO2,S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3,抑制水的电离,所得溶液呈酸性,则有c(H+)>c(OH-),A正确;将水加热煮沸,促进水的电离,但水仍呈中性,则有c(H+)=c(OH-),B错误;向纯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Na与水反应生成NaOH,抑制水的电离,所得溶液呈碱性,则有c(H+)<c(OH-),C错误;向水中加入NaCl固体,而NaCl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D错误。
2.室温时,pH=10的氨水和Na2CO3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前者与后者之比为( ) A.1:1 B.10-10:10-4C.10-4:10-10 D.10-10:10-7答案:B解析:pH=10的氨水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10-10mol·L-1,pH=10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10-4mol·L-1,前者与后者之比为10-10:10-4。
3.[2019·四川南充一诊]25 ℃时,0.1 mol·L-1的3种溶液:①盐酸、②氨水、③CH3COONa 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①B.3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③C.①与②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D.①与③等体积混合后:c(Na+)>c(Cl-)>c(H+)>c(CH3COO-)>c(OH-)答案:D解析:盐酸呈酸性,氨水和CH3COONa溶液呈碱性,则pH最小的是盐酸,A正确;盐酸和氨水抑制水的电离,CH3COONa因发生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H3COONa,B正确;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由于NH+4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C正确;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Na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H3COOH和NaCl,由于Na+、Cl-均不发生水解,则有c(Na+)=c(Cl-),D错误。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考点剖析—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必备知识解读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极少数盐(如醋酸铅)、两性氢氧化物、水等。
)1.电离度(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电解质总分子数的分数。
(2)表示方法α=已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溶液中原有弱电解质的总分子数×100%也可表示为α=弱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弱电解质的浓度×100%(3)影响因素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度增大;降低温度,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度减小浓度的影响当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时,电离度减小;当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时,电离度增大2.电离常数(1)概念:电离平衡的常数叫做电离常数。
(2)表达式①对于一元弱酸HA :HAH ++A -,电离常数K a =c(H +)·c (A -)c(HA)。
②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 B ++OH -,电离常数K b =c(B +)·c(OH -)c(BOH -)。
(3)特点多元弱酸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K 1≫K 2≫K 3,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4)影响因素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外因: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值增大。
(5)意义K越大―→越易电离―→酸碱性越强如相同条件下常见弱酸的酸性强弱:H2C2O4>H2SO3>H3PO4>HF>HCOOH>CH3COOH>H2CO3>H2S>HClO。
3.电离常数的四大应用①判断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电离常数越大,酸性(或碱性)越强。
②判断盐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强弱,电离常数越大,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弱。
③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符合“强酸制弱酸”规律。
④计算弱酸、弱碱溶液中的c(H+)、c(OH-)。
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弱酸HX为例)已知c(HX)和电离平衡常数,求c(H+)。
HX H++X-起始:c(HX)00平衡:c(HX)-c(H+)c(H+)c(X-)则:K=c(H+)·c(X-)c(HX)-c(H+)=c2(H+)c(HX)-c(H+)由于c(H+)的数值很小,可做近似处理:c(HX)-c(H+)≈c(HX),则c(H+)=K·c(HX),代入数值求解即可。
专题十四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必备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最新模拟探源:精选适量最新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命题解读考向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影响规律及应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K 、pH 的计算,中和滴定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溶液中的三大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早已成为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
常见的题型是选择题,也有填空题,题目设计新颖灵活,综合性强,注重考査考生的读图识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的考査点基于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并与平衡移动、粒子浓度比较、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
一般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别图像、图表的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计算、做出判断,本部分内容经常与其他部分知识(如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等)联系在一起考查,同时考查考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核心素养。
考向一电离平衡考向二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考向三沉淀溶解平衡考向四电解质溶液曲线命题分析分析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可以看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依然是各个卷区的选择题压轴题,通常作为选择题的最后一题,难度大,思维强,多与电解质溶液曲线相结合。
是广大考生的易失分题。
试题精讲考向一电离平衡1(2024·江苏卷)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SO 2的性质。
已知K a 1H 2SO 3 =1.3×10-2,K a 2H 2SO 3 =6.2×10-8。
实验1:将SO 2气体通入水中,测得溶液pH =3。
实验2:将SO 2气体通入0.1mol ⋅L -1NaOH 溶液中,当溶液pH =4时停止通气。
高三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专题复习第一节电离平衡强酸强电解质大多数盐电解质某些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弱酸化合物弱碱水和少数盐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物质一:强、弱电解质强碱纯净物概念辨析:⑴“盐类水解”中的“强、弱”就来自于电解质中强碱或弱碱中的阳离子和强酸或弱酸中的阴离子。
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⑶判断电解质看该化合物能否自身电离,如SO3、SO2、NH3等是非电解质。
⑷判断电解质的强弱看它能否完全电离(在水溶液或熔化时),与其溶解性的大小、导电性强弱无关。
⑸溶液的导电性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必然的关系。
⑹有的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中导电,如酸;有的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如碱、盐。
此法可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
二: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注:多元弱酸分步电离,每次只电离出一个H+,以为主例:⑶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见表。
三:本节题型题型之一:考查电解质的判断(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B. C. D.题型之二:考查强弱电解质的比较(2)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mol/L的醋酸(a)、盐酸(b)、硫酸(c)溶液。
项目C(H+ 酸性中和碱的能力与足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总量与同一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大小比较(3)体积相同,PH=1的醋酸(a)、盐酸(b)、硫酸(c)溶液。
项目C(酸酸性中和碱的能力与足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总量与同一金属反应时起始速率大小比较题型之三:考查强弱电解质的证明方法提炼:测定某酸为弱酸的方法,一般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能否完全电离;②是否存在电离平衡,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③弱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
其方法(HA酸为例,延伸至弱电解质)㈠同条件下,测浓度都为0.1mol/L的HA和HCl的导电性,若HA弱则是弱酸。
㈡测浓度为0.01mol/L的HA的PH,若PH=2(强酸),若PH﹥2(弱酸)㈢取V相同,PH相同的HA和HCl,加入足量的锌粒,最终产生H2多的为弱酸。
㈣取V相同,PH相同的HA和HCl,滴入NaOH中,耗碱量多的为弱酸。
㈤稀释后测PH,如10mL、PH=1的HA,稀释至10L,若PH=4(强酸),若1﹤PH﹤4(弱酸),(PH变化越慢则酸性越弱)㈥同离子效应:往HA溶液中加入其相应的盐(如NaA),若发生移动(指示剂显示)为弱酸。
㈦测HA对应的钠盐溶液PH,如0.1mol/L的NaA溶液,PH﹥7时,HA为弱酸。
(4)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A.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B.用亚硝酸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C.亚硝酸溶液不与硫酸钠溶液反应 D.0.1mol·L-1亚硝酸溶液的pH为2.1题型之四: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5)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改变条件的变化情况。
平衡移动C(H+C(OH-C(CH3COO-导电能力加CH3COONa加NaOH加H2SO4加纯CH3COOH升高温度加水稀释(6)0.1mol/L氨水溶液在稀释过程中,始终保持增大趋势的是 (A. OH的物质的量 C.B. cH+ cOH D.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一:水的电离⑴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H+·c(OH-特点:K W只与温度有关,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在通常情况下(250C)不论是酸、碱、盐溶液均有K W= 10-14,且水电离出的c(H+ = c(OH-。
⑵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见表)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⑴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碱性实质250C 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酸c(H+﹥c(OH-PH﹤7 PH越小,酸性越强,c(H+越大性中c(H+ = c(OH-PH = 7性碱c(H+﹤c(OH-PH﹥7 PH越大,碱性越强,c(OH-越大性⑵ PH及其性质① PH小的酸性溶液,不一定是强酸溶液。
(如NaHSO4溶液)② PH一般是指常温下,其它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 7③对于PH=a的酸,稀释10n倍时,强酸的PH=a+n,弱酸为a﹤PH﹤a+n。
对于PH=b的碱,稀释10n倍时,强碱的PH=b-n,弱碱为b﹥PH﹥b-n。
PH变化越大则酸性或碱性越强。
④常温下,不论稀释多少倍,酸溶液的PH值都﹤7,碱溶液的PH值都﹥7。
⑶ PH的计算公式:PH = -lg {c(H+} ,适用范围c(H+或c(OH-≤1mol/L①单一溶液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A 强酸溶液,如HnA的浓度为Cmol/L,c(H+ = nC PH = -lg nCB 强碱溶液,如B(OHn的浓度为Cmol/L,c(H+ = KW c(OH- PH =14+lg nC②酸或碱混合的PH的计算A 强酸与强酸混合,c(H+混 = {c(H+1V1 + c(H+2V2} (V1+V2),再求PH。
(若等体积混合PH混 =PH小+ lg2)B强碱与强碱混合,c(OH-混 = {c(OH-1V1 + c(OH-2V2} (V1+V2),再求c(H+,再求PH。
(若等体积混合PH混 =PH大- lg2)③强酸和强碱混合的PH值的计算A 若恰好中和,溶液的n(H+ = n(OH-B 若酸剩,则先求 c(H+混 = {c(H+酸V酸 - c(OH-碱V碱} (V酸+V碱),再求PH。
C 若碱剩,则先求c(OH-混 = { c(OH-碱V碱-c(H+酸V酸 } (V酸+V碱),再求c(H+,再求PH。
三:本节题型题型之一:考查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C(H+ C(OH- 水的电离程度Kw升高温度加烧碱加盐酸加FeCl3溶液加纯碱加金属钾题型之二:考查水的电离出的C(H+或C(OH-的计算(7)下列溶液:① pH=0的盐酸,② 0.5 mol / L盐酸,③pH=4的NH4Cl溶液,④0.1 mol / L NaOH溶液,由水电离的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地是(A. ①②③④B. ③④②①C. 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方法提炼:水的电离出的C(H+或C(OH-的计算①纯水中:c(H+水 = c(OH-水=K w②加酸或碱的溶液中:酸则K w = c(H+酸×c(OH-水或碱则K w = c(H+水×c(OH-碱,再根据水中有c(H+水 = c(OH-水来计算。
③盐类水解的溶液中:溶液显什么性,就根据什么离子的浓度计算。
题型之三:考查PH计算常温下PH=a的溶液,则C(H+ = 10-a mol / L,C(OH- = 10a-14 mol / L。
(8)常温下,某一元强碱溶液的pH值为a,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值为b,HA 的电离度为10%,若将1体积此强碱溶液与10体积的HA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a与b之和为() A 14 B 15 C 16 D 17(9)将的溶液跟的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为() A. 9.7 B. 10 C. 10.3 D. 10.7(10)盐酸与溶液混合后,溶液的A. 1.7B. 10.7C. 11D. 11.3(11)常温下,有体积为的稀硫酸和体积为的溶液混合。
(1)如果时,①,则溶液显_________性;②,则溶液的________7(填“”)(2)如果混合后时:①,则_ _;②,则_ __。
(12)题⑴现有pH=2的HCl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3,如果加入蒸馏水,需加水 ml,如果加入PH=4的HCl溶液,需加入此HCl溶液_______ml⑵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⑶将0.1mol/L盐酸和0.06mol/L氢氧化钡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溶液的pH=_____。
(4 25℃时,PH=a的10体积的某强酸与PH=b的1体积的某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和b满足的关系____________题型之四:考查溶液酸碱性的表示(13)为更好的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酸度(AG)概念,AG=lg {c(H+/ c(OH-},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中性溶液的AG=0B. 常温下0.1mol/L 盐酸溶液的AG=12C.常温下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AG=12D. 酸性溶液的AG﹤0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盐类的水解实质: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书写:①单水解一般非常弱,用“ ”,不标“↓”或“↓”,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也写化学式。
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每次只结合一个H+,第步为主。
例:③水解:弱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H+,溶液显碱性。
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的OH-,溶液显酸性。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见表。
专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归类解析⑴所用知识考虑平衡①水的电离平衡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③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平衡④盐的电离分清主次: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都以第一步为主。
②酸式盐的水解和溶液的酸碱性 A多元强酸和强碱形成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其水溶液呈酸性,如NaHSO4 。
B 多元弱酸和强碱形成的酸式盐:因盐溶液中电离出酸式酸根离子既电离又水解,溶液的酸碱性由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而定。
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的酸式盐主要有:NaHSO3、NaH2PO4等,其水溶液呈酸性;水解能力大于电离能力的酸式盐主要有:NaHCO3、NaHS、Na2HPO4等,其水溶液呈碱性。
③如都为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显酸性,是因为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都为0.1mol/L的NH3·H2O和NH4Cl的混合液显碱性,因为NH3·H2O电离大于NH4+的水解。
但HCN的电离小于CN-的水解,所以同浓度的HCN和NaCN混合液显碱性。
但有时看题中给出的信息。
三个守恒①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如NaHCO3溶液中c(Na+ +c(H+= c(HCO3- +2c(CO32-+ c(OH-②物料守恒(原子守恒)溶液中某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中,原子个数守恒:如0.1mol/L的Na2CO3溶液中c(Na+ =2c(CO32-未水解= 2c(HCO3- +2c(CO32-+ 2c(H2CO3③质子(H+)守恒: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和OH-数目相同,如Na2S溶液中c(OH- =c(H+水解的= c(H+剩下的 +c(HS-+ 2c(H2S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化学平衡,具有化学平衡的一切特征。
溶解平衡的表达式:MmAn mMn+(aq)+nAm-(aq),溶度积Ksp=[c(Mn +)]m·[c(Am-)]n,它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它的大小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