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生物实践课堂活动方案近年来,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生物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针对高中生的生物实践课堂活动方案。
一、动手实验动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观察和操作生物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常见的生物实验,如植物生长实验、昆虫观察实验等。
实验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步骤,实验后再进行总结并与理论知识进行联系,以达到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
二、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生物实践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自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物,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实地考察的地点,如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
在野外考察中,教师可以就所学的生物概念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促进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了解。
三、科研项目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我们可以在生物实践课堂中引入科研项目。
通过选择适合高中生的科研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指导他们进行科研课题的选择和实施。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结果呈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模拟实验对于某些复杂的实验过程或受到限制无法开展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替代。
模拟实验是一种借助虚拟实验软件或实验平台进行的仿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操作电脑来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供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五、科普讲座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了解和兴趣,在课堂中加入科普讲座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来给学生讲授有趣的生物科普知识。
通过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到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平台。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方面,一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研究性实践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导致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教学失灵的情况。
因此,探究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优势。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效。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分析法、教学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不同类型的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归纳出一些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法。
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成效: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实验对照法,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活动和成效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得出一些有关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的结论,确定教学设计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法,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充分发挥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同时,还能了解不同的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案例一:观察和记录生长的豌豆植物在生物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分发了一些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和记录豌豆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豌豆种子种在花盆中,并每天浇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记录了豌豆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片的形成,以及花朵和豆荚的出现。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案例二: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果蝇杂交实验。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
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外部形态特征,然后将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杂交。
随后,学生们观察并记录果蝇杂交后的后代果蝇的表型比例。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遗传规律,并学会了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记录。
案例三: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一项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学生们将水生植物浮萍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测量并记录浮萍释放氧气的速率。
他们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作为变量,通过实验得出了光合作用速率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培养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案例四: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在细胞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让他们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
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到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
随后,他们还进行了细胞染色实验,观察了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了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案例五:进行DNA提取实验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DNA提取实验。
学生们按照步骤,从水果或植物中提取DNA,并观察和记录DNA的形态特征。
他们了解到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会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案例1: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课上,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如直接阳光、阴影、人工光源等,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理解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案例2:研究DNA提取实验为了深入了解DNA结构和功能,教师设计了DNA提取实验。
学生们使用简单的材料如洋葱、盐水和洗洁精等,提取洋葱细胞中的DNA。
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们亲手操作,了解了DNA的提取方法和DNA的特点。
案例3:观察和研究细菌生长为了研究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学生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琼脂平板培养基,将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细菌菌液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细菌的生长情况。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细菌的繁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案例4:研究遗传变异为了研究遗传变异的原因和作用,教师设计了果蝇实验。
学生们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并记录后代果蝇的表型特征。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基因的传递方式和变异的原因,加深了对遗传规律的理解。
案例5: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运动为了研究植物的生长运动及其调节机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们选择不同的植物,如豌豆、太阳花等,观察并记录植物对光、重力和刺激等的反应。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运动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案例6:研究酶的作用为了研究酶的作用和特点,教师设计了酶活性实验。
学生们使用不同的酶和底物,观察并记录酶反应速率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酶的底物特异性、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案例7:观察和研究人体的呼吸为了研究人体的呼吸过程和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们通过测量自己的呼吸频率、肺活量等指标,观察并记录呼吸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们了解了呼吸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学科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探究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校本教研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科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探究式学习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发展。
二、研究目标
1. 建立适合高中生物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 探索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3. 推广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
1. 文献调研:对探究式学习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和优势;
2. 教学模式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探索适合高中生物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关实验、观察、考察等环节;
3. 实验教学: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并采用问卷、测试等方式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和对比;
4. 教育推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推广。
四、研究预期成果
1. 建立适合高中生物学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 探究探究式学习对生物学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3. 推广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发展。
高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因此,对于生物学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恰恰能够提供一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良好平台。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来探究如何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选题意义一方面,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生应该具有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生物学科具有强大的探究和应用价值,因此,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也能够为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大学生涯和未来就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对目标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估,并从实验教学中总结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
四、预期结果通过探究能力的评估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本研究预计将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实验教学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实验执行和实验分析能力。
2.有效的实验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科的深入探究。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1个月)调查学生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为实验教学和探究能力评估做准备。
2.实验教学和探究能力评估(3个月)从生物实验教学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执行和实验分析,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估。
3.总结和分析(1个月)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探究能力培养方法。
六、参考文献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部分)2. 《高中生物学校本课程标准》3. 彭俊、黄俊义.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实践分析[J]. 小学科学教育, 2016(12)4. 汪红彬. 设计和开展适合高中生的探究教学[J]. 科学教育研究,2017(5)。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形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我们将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开发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包括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
我们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中生物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进步。
二、理论框架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坚持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
课程目标方面,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生物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生物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主线,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项目。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调查、设计等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技教育研究生物科技教育,作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物科技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生物科技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对于生物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生物科技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生物科技人才的基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生物科技教育,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培养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生物科技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二、生物科技教育的实施方法1. 引入生物科技实验生物科技实验是生物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课上引入生物科技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实验操作,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并从实验中感受生物科技的魅力。
例如,可以设计基因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基因工程的过程,从而深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应用。
此外,还可以开展组织工程实验、转基因作物实验等,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生物科技的多样性和广泛应用。
2. 引入生物科技讲座和展示除了实验,生物科技讲座和展示也是生物科技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邀请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讲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们了解到生物科技的前沿研究和应用。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技项目展示,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入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生物科技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组织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生物科技企业等,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从而增强他们对生物科技的了解和认识。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高中生物组开展了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活动内容1. 课堂实验课堂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活动将选取一些典型的生物实验,如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观察微生物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
本次活动将组织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植物园、动物园等,让学生在实地观察中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生物知识竞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本次活动将举办生物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检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生物科技小发明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开展生物科技小发明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生物科技课题进行研究,如植物生长激素的提取、微生物发酵等。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等。
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组建活动团队活动团队由生物教师、学生代表组成。
教师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评价等工作;学生代表负责活动的宣传、动员、实施等工作。
3. 宣传动员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班级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本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 活动实施严格按照活动方案进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5. 活动评价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包括活动效果、学生参与度、活动创新性等方面。
高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曹冬林(桐乡市高级中学浙江桐乡314500)摘要:高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程。
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创立了中学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设置模式:从学习“怎么做课题”活动、交互“照样做课题”活动、独立“自己做课题”活动,对学生评价采用了三级评定模式,经过长期教学初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三级设置三级评定高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程。
科技活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问题性(主题性)、研究性(探究性)、指导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我校从96年开始就进行了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应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各类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应该和生物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互相补充、有机渗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生知识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地学“活”。
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二.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内容构建三项原则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1.科技活动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虽根据各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现代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里的知识日新月异,利用科技活动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科新知识。
同时,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学科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有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科技活动内容构建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技活动自主性特点,给学生自行发挥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特长生脱颖而出。
3.指导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无论是当代主体教育论倡导者,还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大师都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这已成为科学教育公认的一条重要原则。
但就科技活动而言,对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假设、如何验证假设等方面,学生不可能生而知之的,它只能经老师加以揭示。
因此,探究学习教学大师施瓦布写到: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
因此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活动的开放性应该同等重要,不可一味强调学生活动的开放性而忽略教师的指导性,否则科技活动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学生提出的课题过大、过难时,教师应给予帮助。
如把“光合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引导转变为“探索光合作用中氧气的生成”使要探究的问题变得具体,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完成。
真正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并在进行过程中有所研究和探索。
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设置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但另一个现象也确实存在:学生之间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在活动课上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即要使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就必然在内容上设立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素养的熏陶。
我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生物教材具体内容,注意横向联系,各设层次,建立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级递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设置模式:学习“怎么做课题”活动(简称“怎么做”)、交互“照样做课题”活动(简称“照样做”)、独立“自己做课题”活动(简称“独立做”)。
1.“怎么做”活动时间:高一年级课程目标:为了教学生“怎么做”,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例如通过以“科学系列讲座”,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用联系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分析、判断问题,增强学生学科的综合意识和整体认识能力,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生物学现象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
通过这些讲座,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专家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高二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交互“照样做”课题作好铺垫。
课时安排:校选修课,列入课表,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每周1课时,2周并在一起集中进行,放在双周四下午。
课程内容:(1)学校聘请浙江大学、市环保局、农科院等单位的著名专家、学者,举办“科学系列讲座”。
(2)组织不同领域的考察活动。
如参观工厂、企业;组织周边环境考察;参观市容市貌等。
(3)“课题研究并不神秘”、“我们如何选择生物学研究课题”系列讲座,为学生选题作好准备。
(4)在高一下学期,进行一次学科范围内的小课题研究尝试。
由生物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为每个班级设计3-5个课题,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和由学生自由选择或自选课题。
学生选择一个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尝试研究。
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按照自愿、互补原则形成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小组,每个小组以5-7人为宜,选好组长,明确分工。
课题组分析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进行讨论、查阅资料、请教相关老师、专家,写出课题的开题论证,填写开题报告表(表格由学校自行制定),申报课题。
在班级中进行一次开题报告交流会,交流会由生物学科组教师参加,课题组学生陈述,教师和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让课题组同学回答。
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等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
2.“照样做”活动时间:高二年级课程目标:围绕课题进行导师指导下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的能力。
在此期间强调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学生与社区(或单位)的相互协作,教师主要是作为组织者和辅导者,借以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技能。
课时安排: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每周安排1课时。
2周并在一起进行,以利于学校图书馆、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信息场所能合理、高效集中安排。
课程内容:(1)由生物教师和参加过课题研究的学生结合以前我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实践,从选题、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现代文献情报目录的检索策略、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巧、课题研究报告撰写要求等角度进行专题报告,做好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2)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课题准备阶段(9-11月)。
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以本校生物教师为主,在特殊情况下聘请其它学科教师可校外专家,根据高一的课题分组分别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阶段(11-次年4月)。
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以完成研究课题为动力,经历收集资料、实践探究、提炼观点、谋篇构思、撰写论文和修改润饰的学习过程活动过程中详细填写活动情况记载表。
☆课题总结阶段(次年5-6月)。
课题组进行交流总结,填写课题研究成果结题报告表,交指导老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课题交流,推荐2-4项参加校级交流(校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校在全校性的科技交流基础上评选优秀项目奖、评选校生物学小院士;物色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的苗子和项目;编辑出版学生生物学科技小论文集。
3.“独立做”活动时间:高三年级课程目标:由学生自己从社区、生活、学生等身边各个领域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组成课题组,开展独立研究。
让学生在解决真正的科学问题中发展自己。
以科学方法讲座为载体,结合学生的专题研究,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课题研究学习时所取得的成果和体验初步形成自己的发展方向。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进一步发展研究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恰当选择的能力。
课时安排:部分学生参与。
每两周2课时,科学方法讲座时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专题研究时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进行活动。
课程内容:(1)科学方法讲座。
包括科学方法导论;科学发展史上的典型方法应用;科学方法与人类社会;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与科学方法的联系等。
(2)专题研究。
针对高二进行研究的课题,对其中在较大研究价值的课题,在科学方法讲座的启发下,根据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要求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重新修改、充实、完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发散性探究,作好推荐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准备工作。
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评定要保证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质量离不开科学的评价。
学生的评定是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开设生物科技的成败。
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鼓励性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为辅,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
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科技活动就达到了预定目标,而不应该只看重结果,当然结果有价值则更好。
因此对科技活动的评价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过程。
我校采用了兼顾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三级评定模式。
这种评价模式在我校试行以来,师生反应较好,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其具体过程如下:第一级:学生根据评价表先自评,填写自评部分。
上交时同时附上个人活动记录。
第二级: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二级评定;指导教师对课题组组长同时进行二级评定。
第三级:学校教务处根据前两级评定、学生活动记录、参加各类比赛的结果,和指导教师一起最后确定班级每个学生的终评成绩。
)。
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报告册,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的一项条件。
五.实践成效1.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99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历年的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比、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与科学讨论会竞赛中获市级以上奖励达20余人次,学生的生物科技论文有多篇发表,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参加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同学中已有3人进入中国青少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冬令营,并有1人作为中国代表队中的一员参加了2000年在美国底特律举行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