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9-04-08T10:35:10.5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作者:姚娟1 张米桥2(通讯作者)[导读] 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单独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1,湖南株洲 412000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2,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5例患有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结果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和DQ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过程中,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单独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康复训练;运动发育迟缓患儿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children with motor retard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otor retardation. Methods 65 children with motor retard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After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DQ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motor retard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hildren with motor retardation. 幼儿运动发育迟缓是由脑损伤导致的,是一种非进展性的脑损伤综合征,有以下异常症状: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运动姿势、中枢神经运动反射、肌张力。有研究报道,该病的病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自然过程;②遗传因素;③疾病。患有该疾病还伴有其它后遗症:智力、语言、听觉和视觉方面存在障碍,不能进行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1- 2]。在本文中,就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来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65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时间为2017年3月开始,时间段为5个月)。随机将样本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样本量为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和实验组(样本量为33例,男性15例,女性1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13岁,上下浮动0.18岁,年龄区间为1至5岁;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14岁,上下浮动0.8岁,年龄范围为1至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别。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简单的翻身训练;②正常的步行训练;③坐下和站起的平衡训练;④一般常规活动,每天进行两次康复训练,每次训练时间60min,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同样的康复治疗并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坐姿,治疗前14天,频率为2HZ,运动阈值强度为0.9,刺激10s,每隔20s进行一次,每天进行80次;治疗时间15-30天,改为25HZ,运动阈值强度改为0.6,刺激1s,间隔25s,每天进行80次。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后,患儿治疗前后疗效评分的比较,评判是否有效标准分为以下几种:①显效:粗大(有关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动作)、精细(手及手指部位的小肌肉或者是小肌肉群的运动)运动功能较大程度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和缓解肌痉挛症状;②有效:粗大、精细运动功能有所改善;③无效:粗大、精细运动没有变化或者进一步恶化。

1.3.2比较采用两种方法治疗后,患儿发育商的比较情况,发育商的评定方法: DQ法进行评定,低于75分的患儿为发育落后。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测量数据()表示,t检验,计数数据(%)表示,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疗效对比

对照组疗效低于实验组,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下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Q评分分析

对照组的DQ评分结果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重复经颅磁刺激宣传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 一、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三、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四、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五、经颅磁刺激治疗安全吗 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适为头皮局部不适。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程度很轻,并且是暂时的。一般一周后会消退。临床实验中仅不到5%的患者因副作用终止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知情同意书Microsoft Word 文档 (2)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知情同意书 住院号/门诊号: 患者姓名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_________科室_______________床号_________ 住院号/门诊号: 一、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适症状到该医院进行检查,经治医师对我的病史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我的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做了必要的辅助检查,涉及我健康问题的相关科室的专家也进行了会诊,经治医师告诉我,目前对我的病症初步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师已将目前通用的治疗方法逐一向我介绍,结合我的具体情况和医师的建议,我最终考虑可以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关内容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国际上近年来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无创物理治疗方法,可用于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对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综合征等有较好的疗效。多数情况下,每次治疗在30分钟以内,一个疗程为10次,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几个疗程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也有部分患者经过数个疗程后疗效仍不满意,这时需要改为其它治疗方法。由于多数精神心理障碍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还不明了,因此,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还不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建议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可继续服药预防复发。 三、治疗注意事项 本人或家属已将下述信息主动告知院方,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根据以下情况由医师确定是否可以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既往史: 1.脑器质性疾病史、脑部外伤史、头部手术史、颅骨内有金属植入物、颅内压增高: 2.心脏内有金属支架或导线、心脏起搏器安装者: 3.耳内助听器佩戴者: 4.癫痫家族史、癫痫发作史: 5.电抽搐治疗史: 6.其它: EEG检查 1.检查结果: 2.检查日期:目前用药情况: 1.抗抑郁药: 2.抗精神病药: 3.其它: 在治疗实施过程中,不携带金属物品、手机、手表、计算器、信用卡、银行卡等各种磁卡、计算机软盘、磁带等。 在治疗实施过程中,门诊患者需家属陪同,住院患者需家属或病房相应工作人员看护,负责患者的安全问题。 四、拟施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在我明确表示接受该治疗之前,医师已经将治疗的方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它风险都向我做了交待,本人对医师告知的内容已经清楚并理解,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会出现暂时性的紧张性头痛,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物后多能缓解。 2.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暂时性耳鸣,可以通过佩戴耳塞等预防。 3.有治疗诱发癫痫的个案报道,并认为此种发作是暂时的、有限的,而无远期影响。 4.除上述情况外,本治疗尚有可能发生的其它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它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师已向我详细交待和解释了以上所有治疗风险。重复经颅磁刺激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手段,副反应少于任何一种精神类药物,但是治疗风险不完全除外可以导致本人身体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甚至留下终身残疾,或可能危及生命。

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rTMS)概述汇编

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rTMS) 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明确定义“经颅磁刺激诊断(TMS)”。内容为:“在单独诊察室进行,仪器准备、核对医嘱、排除禁忌症、告知注意事项、去除患者身上所有影响治疗的物品。如计算机软盘或磁带、假牙等、取半卧位,戴耳罩、使用经颅磁刺激以(TMS)、将一刺激磁头(大饼型或8字型)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调节合适的频率,强度等参数进行刺激,在相应的效应器记录刺激颅脑的及时反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撰写报告。” 其次,《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定义了“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rTMS)”。内容为:“用于特定疾病的中枢治疗。在胫前肌或小指展肌安置记录表面电极,地线置于踝部,对侧额叶皮层刺激,观察肌肉动作电位波形,判断运动阈值。据此判断最佳刺激部位并根据阈值设置刺激强度。根据病情需要设置刺激的参数,含强度、频率、间隔时间和总时程,对病人进行治疗。治疗中,观察病人反应并随时调整。治疗后,记录治疗反应。” 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定义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经颅磁刺激仪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 二、真正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强度至少要达到1 Tesla(特斯拉)以上。所谓“经颅”,就是指脉冲磁场能穿过皮肤和颅骨刺激到大脑皮层区域2.5CM左右的深度,这就需要1 Tesla(特斯拉)以上的刺激强度才能探测到运动阈值。 三、 四、 五、刺激频率是衡量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的主要性能指标。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中应用最为普遍的频率范围是0~100HZ,并且根据不同的病症需要进行调整。真正的重复经颅磁刺激仪,线圈需要准确的定位和调整,才能刺激到大脑皮层的某个特定的区域。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配置表

重复经颅磁刺激仪(rTMS)技术参数1 100Hz磁刺激仪主机: 1.1★刺激频率:0-100Hz连续可调; 1.2 最大刺激强度: 2.6T; 1.3 产品使用范围:产品通过刺激人体中枢神经,记录和测量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疑似损伤患者神经电运动诱发电位; 1.4 多种刺激模式:单脉冲刺激模式;双MEP模式刺激;重复脉冲刺激模式;爆破式连续刺激; 1.5 输出脉冲宽度:260-400μs之间; 1.6 输出波形:正弦波 1.7 最大脉冲电压(峰峰值):≤1.45KV 1.8 配备紧急手动停止键,保证设备安全; 1.9 磁刺激主机、电源模块和控制电脑分体式结构,便于单独维护升级; 1.10 通用触发接口:TTL,可与国内外的主流肌电诱发电位仪、脑电图等设备兼容; 1.11 整机无后期保养维护所需的耗材 2 磁刺激线圈: 2.1★线圈操控:自带操控面板,可实现刺激强度、刺激模式及触发等功能的单人单手操作; 2.2 温度监控:长时间连续工作,实时动态降温系统, 2.3 ★冷却方式:不间断工作风冷设计,不含液体成分,以确保人员及电器安全; 2.4 线圈更换:医护人员可在不需要任何工具情况下自行更换线圈; 2.5 安全措施:三重安全保护,线圈表面温度超多41摄氏度设备停止运行; 3 专用一体化推车: 3.1锁定式脚轮设计; 3.2 提供外置USB接口,方便外设扩展; 3.3 提供外置以太网接口,方便设备联网通信;后期可升级与HIS系统对接; 4 磁刺激仪控制软件: 4.1大容量硬盘及USB存储; 4.2 具备多用户管理、参数模板、患者档案管理、报告打印、诊疗数据统计功能; 4.3 报告输出:可自动生成诊疗报告,可打印或转为电子文档; 4.4 可升级到专用磁刺激导航系统; 4.5 具备双通道运动诱发电位软件,可实现双通道MEP自动分析,MEP潜伏期及波幅自动测量; 4.6 系统自带临床专家惯用“刺激参数套餐”,支持一键式设定,提升治疗效率;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疗法。 本文就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对精神疾病治疗的有关研究结果及安全性予 以介绍。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疾病【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17-02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在经颅磁刺激(TMS)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物理疗法,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无创伤性的神经刺 激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现 就rTMS 治疗精神疾病的基本原理、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 1.rTMS 的基本原理rTMS 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变化的电流在线圈 中产生磁场,感应磁场穿过皮肤、软组织和颅骨无衰减地在大脑神经中产生感应 电流,影响大脑皮层神经元动作电位、血流量及新陈代谢,通过改变神经细胞活 动影响精神活动。rTMS 的常用刺激频率在1-25Hz 之间,根据频率的不同,频率 低于1Hz 为低频rTMS,高于1Hz 为高频rTMS。不同频率rTMS 的作用不同,低频rTMS 产生抑制性作用,高频有兴奋性作用。除频率外,rTMS 治疗的差异性还表 现在刺激的强度和线圈的方向上,不过其发生的机制至今不明。 根据发放脉冲的形式,TMS 有3 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sTMS)、双脉冲TMS(pTMS)、重复性TMS(rTMS)。其中,rTMS 脉冲效果可以累加,并对神 经元产生更大更持久的效应,因此改变大脑局部皮层兴奋度是rTMS 的独有的效应,也是唯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刺激模式。 目前已经知道,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可归咎特定大脑皮层区神经细胞兴奋阈 值的改变,所以,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是成功治疗这些精神疾病的关键。 2.rTMS 临床研究 2.1 抑郁症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功能通常减弱,表现为左额叶皮质糖代谢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呈负相关;功 能影像学检查显示,抑郁症患者左前额叶皮层局部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变程度 相关,右侧DLPFC 功能则相对增强。rTMS 治疗抑郁症正是通过高频刺激增强左侧DLPFC 功能或通过低频刺激右侧DLPFC 来恢复双侧大脑原有平衡来改善患者的临 床症状。应用该模式在治疗抑郁症的开放性研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麦觉等[1]用rTMS 治疗抑郁症120 例,总有效率为88.3%,显效率为68.3%,对重症 抑郁有自杀倾向病人经治疗后自杀倾向症状全部消失,自杀倾向改善率达到100%。涂靖等[2]观察了40 例在心理卫生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 疗组20 例和氟西汀组20 例。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AMD 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的 总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对20 例2002 年1 月~2004年9 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 予以低频rTMS 治疗,治疗后平均HAMD 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的总有 效率为85%,低频rTMS 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3]。另外,Grunhaus 等[4]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rTMS 的疗效与电抽搐(ECT)治疗效果相当;而且由于rTMS 的高选择性和 无痛性刺激,副作用小等特点,更易被接受为常规治疗。2013 年,关于低频 rTMS 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效应的文献荟萃分析指出低频rTMS可以作为首发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临床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3-04-08T15:59:40.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会英[导读] rTMS是一种无痛苦、非侵入性、安全性的物理治疗方法。 王会英(哈尔滨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150090)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205-01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今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的一项无创伤性物理治疗,可用于兴奋运动皮层、观察运动诱发电位外, 还可用于定位癫痫患者语言中枢、评价认知障碍等。现就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简单阐述。 1 作用机理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新技术,其作用原理是把一绝缘线圈放在特定部位的头皮上,当围绕线圈的强烈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强度为1.5-2.5T的局部磁场,局部磁场会以与线圈垂直的方向透过头皮和颅骨,进入皮质表层的一定深度。初始电流强度的快速波动会导致磁场的波动,磁场的波动又会导致在皮层表层产生继发性电流(大约仅为初始电流强度的1/10万),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称作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2 临床应用 2.1 抑郁症 包括以下几种:内源性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隐匿性抑郁症、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左侧DLPFC功能异常减弱,右侧DLPFC功能异常增强,rTMS高频率刺激左侧DLPFC,或者低频率刺激右侧DLPFC,均可起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2.2 焦虑谱系障碍 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恐惧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低频rTMS可降低相应区域的兴奋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改善焦虑、惊恐、恐惧及强迫意向、以及创伤情绪均得到明显改善。 2.3 精神分裂症 高频rTMS(>1HZ)可能提高局部脑区的血流量及代谢水平,增加神经元的兴奋性,低频rTMS(≤1HZ)可能减少局部脑区的血流量及代谢水平,降低直接刺激脑区及功能相关脑区的皮质兴奋性,能够改善幻听症状。 2.4 帕金森病(PD)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PD患者发现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比较适合于后期、服药后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和精神症状明显的病人。多数学者认为PD患者的皮质阈值降低,兴奋性较正常人高,低频rTMS可以抑制皮质兴奋性,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以及改善PD 伴随的抑郁心境。研究发现:rTMS可能影响脑内儿茶酚胺的代谢,促进同侧内源性多巴胺释放,使同侧尾状核周围多巴胺增多,并可以抑制大脑内神经系统多巴胺的分解,进而调节患侧纹状体苍白球直接环路和间接环路的兴奋性,改善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经过长时间rTMS 刺激后,脑源性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在海马、顶叶和梨状区皮质明显增高。在低频rTMS刺激后,在海马可以见到苔状纤维芽生。 2.5 脑梗塞 经颅磁刺激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突触传导的阈值,使突触活跃,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并可以使局部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加,改善脑梗死后缺血半暗袋;同时磁刺激还可以使乙酰胆碱水平升高,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因此低频rTMS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早期干预有助于两侧大脑半球进行有效的语言功能重组,从而利于语言恢复。 2.6 肌张力异常、书写痉挛和抽动障碍 利用低频率的TMS可以对肌张力异常中表现的高兴奋性产生抑制作用。使皮层兴奋性的减少,皮层静息期的延长,以及写字时笔尖压力的降低。抽动障碍被认为受皮层下基底神经节的影响,兴奋性略高或异常。在双侧运动皮层和辅助运动给予1Hz的rTMS可以治疗这种障碍。 2.7 改善睡眠 部分患者在经过rTMS治疗的第一晚即有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睡眠后情绪均有明显好转。快速眼动睡眠实验(REM)提示rTMS 能延迟抑郁障碍患者的第一段REM时间、延长非REM-REM周期,从而影响昼夜生理节律,改善患者睡眠。 2.8 其他 rTMS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肌萎缩厕所硬化、多发化、强制性截瘫、神经根病、海绵性肌病、神经丛外周神经病,均有较好临床效果。 3 安全评价 rTMS是一种无痛苦、非侵入性、安全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偶有个别病人会出现头痛、头部不适、纯音听力障碍、耳鸣等。rTMS引发的头痛是一种紧张性头痛,与头皮及头部肌肉紧张性收缩有关,应用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后可以缓解和预防。耳鸣/纯音听力障碍可通过佩带耳塞预防。 4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精神科、认知心理学及康复理疗科领域,特别是在神经心理科(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康复科、儿科(脑瘫)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其中对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疾病的疗效,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在临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精神心理科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关于经颅磁刺激疗法 1、什么是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系统性(不经过全身血液循环的)、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把相当于核磁共振强度的磁脉冲高度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应用。英国、德国、美国、丹麦、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应用该技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诊断、治疗和科研项目。 2、经颅磁刺激疗法的机制是什么? 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是建立在生物电磁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医疗技术。它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无创伤地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感应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膜电位促使大脑皮层产生相关的生理效应,比如激发神经介质的释放(如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使神经介质功能正常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经颅磁刺激能治疗哪类疾病? 经颅磁刺激主要用于难治性脑功能疾病的治疗,涵盖精神科、神经科、康复科。目前,经颅磁刺激用于抑郁症的疗效已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通过了FDA认证。同时,每年都有上万篇TMS项目的文章发表,内容涉及TMS应用在精神领域对抑郁、幻听、神经性耳鸣、焦虑、睡眠障碍、强迫症等适应症的治疗;在神经领域的神经损伤后的康复、帕金森病、癫痫病的治疗等;在康复领域涵盖了各类精神、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康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4、经颅磁刺激真的有效吗?

经颅磁刺激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有效性。2 008年美国FDA批准经颅磁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并得到了全球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医生的广大认可。它目前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的非系统性非侵入性治疗抑郁症的疗法,尤其适用于曾经用过抗抑郁药物而疗效不佳的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平均已尝试过四种抗抑郁药,并且至少完成过一种完整用药疗程。在临床实验中,这样的患者平均每两位中就有一位获得显著症状改善,平均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症状完全消失。 5、经颅磁刺激的优势在哪里?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疗效明确。相对于药物治疗,其起效快、副作用小,不易成瘾。由于它是非系统性疗法,所以不伴有用药常见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性功能异常、恶心、嗜睡、口干等。经颅磁刺激是门诊疗法,长期费用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麻醉镇静,可以完全保持清醒。相对于物理治疗,特别是电休克治疗,其安全性高、无痛苦、不会影响认知功能。 6、经颅磁刺激治疗有什么禁忌症吗? 有癫痫发作史或强阳性癫痫家族史: 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严重酒精滥用者; 有颅脑手术史者,脑内有金属植入物者; 植入心脏起搏器者; 7、经颅磁刺激治疗安全吗?

经颅重复磁刺激对人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经颅重复磁刺激对人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吴涛;Martin;Sommer;等 【期刊名称】《中华神经科杂志》 【年(卷),期】2001(034)001 【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rTMS) on human intracortical excitability. Methods A train of 30 pulses of rTMS at a frequency of 5 or 15 Hz and at an intensity of 120% of resting motor threshold was applied to human motor cortex.The change of intracortical excitability,was expressed as intracortical inhibition (ICI) and the intracortical facilitation (ICF),after rTMS was tested by a conditioning-test designed paired-pulse paradigm. Results After 15 Hz rTMS,ICI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for 3.4 minutes,ICF was enhanced for 1.5 minutes,whereas the motor threshold was decreased in the first half minute.The train of 5 Hz rTM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ICI in the first half minute,showing no modification of ICF and motor threshold. Conclusion High-frequency suprathreshold rTMS can transiently suppress the activity of the intracortical inhibitory circuit and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excitatory circuit.%目的研究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对人脑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方法5Hz×30次或15Hz×30次rTMS,以相当于120%静止运动阈值的强度,作用于12名青壮年志愿者,并利用成对的条件-检测刺激方法检验rTMS对皮层内抑制(ICI)及皮层内易化(ICF)的影响。结果15HzrTMS显著抑制IC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