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的_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6.42 MB
- 文档页数:22
《一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至盆腔行二次翻修手术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
该手术通过将受损的髋关节替换为人工关节,以恢复关节的功能和减轻疼痛。
然而,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假体脱位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假体脱位至盆腔则更为罕见,处理起来也更加复杂。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患者因素:年龄较大、肌肉力量较弱、认知功能障碍、依从性差等患者更容易发生假体脱位。
例如,老年人肌肉萎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不足,难以维持假体的稳定性。
- 手术因素:手术技术不当、假体安装位置不准确、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修复不良等也可能导致假体脱位。
如假体安装角度不合适,可能会影响关节的稳定性。
- 外伤因素:术后受到外力撞击、摔倒等外伤可能引起假体脱位。
2. 发病机制:- 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对假体起到稳定作用。
当这些结构受损或力量减弱时,假体容易发生脱位。
例如,关节囊撕裂后,假体失去了重要的约束,容易脱出。
- 假体的设计和安装也会影响其稳定性。
如果假体与骨床的匹配度不好,或者固定不牢固,也容易发生脱位。
- 外力作用下,髋关节的位置发生突然改变,超过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也可能导致假体脱位。
脱位的假体如果突破周围组织的限制,可能会进入盆腔等异常位置。
三、临床表现1. 疼痛:患者会感到髋关节部位剧烈疼痛,疼痛程度通常较为严重,可放射至大腿、臀部等部位。
2. 畸形:髋关节出现明显畸形,患肢可能缩短、外旋或内旋等。
3. 活动受限:患者无法正常活动髋关节,下肢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小。
4. 盆腔症状:如果假体脱位至盆腔,可能会出现盆腔内的压迫症状,如腹痛、腹胀、排尿困难、便秘等。
四、治疗要点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假体脱位,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包括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
但对于脱位至盆腔的假体,保守治疗通常效果不佳。
2. 手术治疗:- 二次翻修手术:这是治疗假体脱位至盆腔的主要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术后护理。
方法:回顾我院近三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26例的手术护理。
结果:26例全髋翻修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 例出现感染、脱位、静脉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大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护理随着人工全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因假体使用时限、质量或手术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局部感染及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也日趋增多,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也日趋增加[ 1 ]。
全髋关节翻修术(以下简称翻修术)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尽管护理上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有许多相同点,但翻修术护理存在许多特殊的地方,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科于2007年2 月—2009 年10 月对26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翻修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翻修术患者中,男17 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73.2 岁;全髋关节置换术至翻修术的时间为3 个月至16年,平均13.3 年,其中间隔时间≤1 年者4 例。
行翻修术原因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脱位等,其中髋臼假体松动8例,股骨柄假体松动6例,假体周围骨折4 例,习惯性髋关节假体脱位2例,假体断裂4例,关节感染2 例;术前伴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共18 例;手术时间120~275 min,平均170 min;手术出血量(包括术中及术后引流)600~1500 ml,平均1 000 ml。
1.2治疗转归26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并发症1例,考虑书中牵拉伤,经对症治疗后于术后2月恢复。
平均住院时间20.4d。
20例术后2周扶双拐不负重行走,其余6例出院后经门诊随访,术后6~8周扶双拐行走。
一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置换假体技术的改进及水平的提高,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明显提高,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假体松动、人工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断裂及感染等原因,必须进行翻修手术.全髋关节翻修术与首次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手术更为复杂、困难,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维护,也更加困难,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3月我科收治一例右髋关节髋关节翻修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67岁,系7年前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史,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髋部疼痛,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好转,在当地医院行x片检查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
建议患者手术,但患者拒绝,并予以口服止痛药物控制。
近半年来,右髋部疼痛加重,行走困难。
遂来我院检查,门诊经相关检查后,为求进一步诊治,拟“右髋关节假体松动”于2015年3月17日收住我科。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自服药物控制。
专科情况:右髋部无明显肿胀,右髋部后外侧见一约15cm长陈旧性手术疤痕,右股骨大粗隆顶点较健侧上移,周围叩痛(+),右下肢较健侧短缩约2cm,右“4”字征(+),右髋关节活动受限,右踝部肿胀明显,淤青、局部压痛,以外踝处压痛明显、活动受限,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未见异常,足趾活动自如。
x线检查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改变,髋臼杯移位。
于2015年3月23日上午在全麻下行右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翻修术。
术后复查X片示:右髋关节在位,髋臼位置良好。
术后15天患者主诉一般情况可,无不适。
予换药见切口愈合良好,伤口拆线,详细告知出院注意事项后,出院回家康复锻炼。
2.1术前护理:2.1.1术前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该患者为老年人,均有手术经历,病程较长。
长期的疾患使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加上初次的手术经历使患者对再次手术产生恐惧感,所以心理干预对减轻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起到重要作用【1】。
488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席淑英刘亚茹【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对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对8例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指导。
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便秘2例、出院后l周脱位1例。
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488.02髋关节翻修术是通过再手术的方法。
更换人工髋关节,消除初期髋关节置换所带来的并发症,解除患者的病痛、纠正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康复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有8例患者实施了髋关节翻修术,通过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70.5±4.24)岁;翻修前人工髋关节寿命最长22年,最短6年,平均(14.5±6.57)年;住院时间最长42d,最短15d,平均住院天数(23.5+9.53)d。
其中骨水泥型6例,非骨水泥型2例。
2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
1例患者出院后l周因坐矮凳脱位,经手法复位、患肢皮肢牵引固定后,恢复良好。
2护理措施2.1心理康复指导本组8例患者因再次手术,心理随能力低下,对手术的疗效和自身的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因此护士应培养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让患者明白术后康复训炼是以自我护理为主、替代护理为辅,要持之以恒,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营造良好家庭气氛,增强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8例患者通过心理康复指导,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康复训练.2.2一般护理2.2.1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去枕平卧6l l,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至平稳。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生命体征的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有无深静脉栓塞、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4、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呈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固定,脚尖朝上,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11)出院指导:①同骨科出院指导。
②不屈曲超过90度,如屈身拣物、坐沙发等。
③不内收。
如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间夹枕头。
④不负重。
不要提拉重物,过早弃拐行走。
⑤扶拐行走6个月。
⑥1-2个月门诊复诊。
三、健康指导要点1、避免诱发因素,戒烟。
2、加强患肢康复训练,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脚趾屈曲与背伸运动等。
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4、术后6周内“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或矮椅;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物;不要床上屈膝而坐。
5、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1、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适当的翻身,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体位,避免引起脱位。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一)仪表仪容1.仪表端庄,行为得体、符合工作及安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