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
- 格式:pdf
- 大小:984.22 KB
- 文档页数:1
特别策划SPECIAL PLANNING42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0年 第6期5月北京上演畜牧展会嘉年华策划:聂永燕,执行编辑:马晓静,特约编辑:张 晶勃林格“更上一层楼”在动保国际展区,每一家展位都精装亮丽,其中唯一一家2层展位是勃林格公司,“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圆环”醒目的标题亮出公司今年的主要新产品——圆环病毒疫苗。
该产品登陆中国市场4个月的时间,已经得到很多客户好评,如湖南、海南、广东、广西、湖北、山东、云南、四川等很多大中型猪场将实验数据全面统计,结果显示,圆环病毒疫苗在提高成活率,增长速度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和企业开始全程采用圆环病毒疫苗。
勃林格的另一主打产品蓝耳病疫苗,今年的销售量也持续上升。
究其原因,除了疫病的压力外,产品的质量是客户考虑的关键因素。
每当市场猪价低迷,养猪场都会压缩生产成本,疫苗成本是生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就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每次生猪市场行情低迷都会带来一次疾病的大规模暴发。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产品的选择也更慎重。
也正是基于此,勃林格疫三是免疫抑制。
另外就是行情的问题。
种猪的形势还不错,但是后市并不乐观。
所以关键还是要将猪群的健康形势控制好。
腾骏“蓝罐加康”亲切上市“加康”作为2002年上市的知名品牌,被全国养猪业者所熟知,2010年,腾骏根据当前猪群健康形势,产品研发中心对其进行专门改良,采取独特的工艺生产,新装上市的“蓝罐加康”科技含量更高,是真正水溶性的氟苯尼考原粉,相对于以前的加康来说(以前的加康是添加在饲料中的,水溶性差)更好,这也是腾骏公司对拳头产品的一个提升。
此外,本届展会上腾骏另外2个新产品也非常吸引客户,“骏安”与“霉消安”。
“骏安”的主要成分是替米考星二代,比较高档一些。
而“霉消安”则是针对今年洪水泛滥对农作物的影响而专门推出的。
今年广东省兽药研发中心落户腾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研发实力。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出版物刊名: 科技传播
页码: 33-33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全国农业展览馆 科技服务中心 农业工程技术 农村新能源 农业高新技术 农机化司农业现代化 现代都市
摘要:<正>5月11日~5月13日,为展示农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展示学会、协会在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的中介作用,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2011第二届北京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召开。
【时政热点】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隆重开幕【时事背景】2010年6月16日,由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共同主办,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市农委承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开幕式文艺晚会《美丽的田野》同期在分会场江苏昆山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主持开幕式。
蔡武、韩长赋先后致辞。
开幕式后,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10余个民族的近50个农民演出队带来了一场热烈、精彩的饱含浓厚乡土气息的歌舞表演。
艺术节于6月21日结束。
首届艺术节通过一系列展览、展演、展映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全面反映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取得的新成就,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共同创造新生活的新形象、新风尚。
【创新练习】本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以“展示新农村、描绘新生活”为主题,通过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努力体现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普惠农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宗旨。
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对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古典文化为代表B.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传统文化的造诣,现代人很难突破D.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2.之所以要“努力体现服务农民、依靠农民、普惠农民”,是因为A文化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要素B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决定其命运C文化是一种对人有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必须1加强社会公德教育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倡导文明新风4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A.123B.1234C.24D.13举办中国农民艺术节就是要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顺应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国农民艺术作品走向文化市场、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文化产业的形成,推动农业、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下)一模试题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走近“运河文化带”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通州古城”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第(1)-(3)题。
(共6分)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
在明清时期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胜/盛)名,这里曾经是漕运物资的必经之地,仓储重地。
历史上通州曾是最重要的皇家码头。
每到开春后,运河上南来的粮船便日渐繁多,从堤岸南望,各类船只帆樯星罗(棋/旗)布。
见头不见尾。
十分壮观。
形成了独特的通州入景之一,清末漕运终止。
古城渐失繁华光彩:入国联军烧掠,城内官署民居精华火毁殆尽;1912年、1920年、1926年、1937年又连遭战火洗劫。
古城满目疮痍。
新中国成立后。
为改善市容环境。
通县政府将通州古城拆除。
至此。
,而如今。
成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将谱写和谐宜居新篇章。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堤(d 掠(lüè) B.堤(tí)掠(lüè)C.堤(tí掠(lü) D.堤(d)掠(lü)(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胜旗 B.胜棋C.盛旗 D.盛棋(3)结合语境,在处填人的语段,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通州古城的遗迹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下与之相关的地名,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
[乙]通州古城的历史只残留在一些遗迹中,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与古城相关的地名。
[丙]通州古城的遗迹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
如东关、南关、北关、南大街和西大街等与古城相关的地名。
2.文化寻根小组在收集关于通州文化的材料时整理了这段文字,请将文字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通州文庙位于京杭大达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是通州第一条“三庙一塔”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展会大事记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第3期起始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1952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立,贸促会以其自身的职能和民间外交的优势,在引进国外经验、组织和引领国内展会活动方面成为了先行者。
1956年,国务院成立的“国外来华经济委员会”,后并入中国贸促会,成立了来华展览部。
1957年,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农业展览。
1959年,全国农业展览馆建成,作为中国首个现代会展场馆,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标志着农业展会在当时中国稚嫩的会展业成长的过程中曾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1965年,第一届“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举办(其后又分别于1975年和1978年举办两届),这是文革期间为数不多的大型展览活动之一。
加速发展阶段(1978年-2001年)1978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展览会,也是首个农业类的国际展会,开辟了中国农业国际展览的先河。
1983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这是新中国首个以农业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为主题的展览,开启了此类农业展会的先河。
1984年,中国农业展览馆协会(后更名为“中国农业展览协会”)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农业展览的行业组织,其编写出版的《展览学概论》成为中国展览史上第一部专业理论书籍。
1984年,“武汉种子交易会”举办,揭开了农业展会由综合性展览为主向专业性展览为主的转变进程的序幕。
1985年,“春节(国庆)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先后共举办10届)举办,标志着农业展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的开始。
1988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成立,作为其首批成立的5家行业分会之一,举办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等农业展会,国际农业展会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1995年,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在陕西杨凌举办了“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该展会是中国综合性、国际性大型品牌农业展会的代表。
从农业会展——看中国“三农”70 年之变作者:杨勇等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23期本社记者杨勇毛绪强陈娜见习记者杨钰新中国农业会展70 年,是变革的70 年,奋进的70 年。
1957 年2 月,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在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举办。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农业展览,如何实现增产是展会的主题。
2003 年11 月,首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北京举办。
这是入世后我国围绕农产品贸易的第一次国际性大型展会,这一刻中国农业开始与世界共舞。
2019 年11 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江西南昌举办。
与以往不同,这次农交会由原本以农产品贸易为主,转变为种养、加工、流通、生产资料、乡村文化、人居环境、基层治理、数字农业农村等全产业链布展。
回首70 年,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会展的变迁是与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将历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集中体现;它就像一根红线,将传统农业与绿色、科技、市场紧紧相牵;它就像一个路标,将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农耕史的大国引领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
革故鼎新、上下求索。
透过农业会展这面“时代之镜”,新中国农业农村工作者们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答卷!丰收之路,从短缺时代到“吃得好”“吃得健康”1957 年2 月,虽然室外还是春寒料峭,但首都北京的苏联展览馆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作人员正在将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近万件实物、照片、模型和图表布展到位。
经过十个月的筹备,第一届全国农业展览会就要开幕了。
展会的门厅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工农联盟塑像,四壁镶嵌着四幅颇具民族风格的巨大壁画,以农林牧渔为主题,凸显着这次展会的特色。
在综合馆的红色壁幔上,以“五亿农民的方向”为题的河北省安平县南王乡农业社组照颇引人注目。
这个由三户贫农起家的小社,在农业合作化的浪潮中发展成为325 户的大社。
增产措施馆用模型和图解介绍了改造红壤、盐碱地、洼地、沙地的经验,以实物展出了在全国推广的200 多个粮食作物优良品种,农机广场上可以看到各种新式马拉农具和大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