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联想思维的特点是什么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那么联想思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联想思维的特点,一起来看看吧!联想思维的特点1、连续性联想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由此及彼,连绵不断地进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迂回曲折的形成闪电般的联想链,而链的首尾两端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2、形象性由于联想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其基本的思维操作单元是表象,是一幅幅画面。
所以,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一样显得十分生动,具有鲜明的形象。
3、概括性联想思维可以很快把联想到的思维结果呈现在联想者的眼前,而不顾及其细节如何,是一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操作活动,因此可以说有很强的概括性。
什么是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主要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
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联想思维的类型1、接近联想。
是指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能引起不同事物之间的联想。
比如,当你遇到大学老师时,就可能联想到他过去讲课的情景。
2、相似联想。
是指由外形、性质、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
如由照片联想到本人等。
3、对比联想。
是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
其突出的特征就是背逆性、挑战性、批判性。
4、因果联想。
是指由于两个事物存在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起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起因。
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比较1、联想思维与想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是:联想只能在已存入人的记忆系统的表象之间进行,而想象则可以超出已有的记忆表象范围。
想象可以产生新的记忆表象,而联想不能。
联想思维的操作过程是一维的、线性的、单向的,想象思维则可以是多维的、立体的、全方位的。
联想思维的活动空间是封闭的、有限的,想象思维的活运空间则是开放的,无限的。
想象思维的结果可以超越现实,联想思维的结果不能超越现实。
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及表现手法的作用语文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语文表现手法有哪些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岀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联想想象(合集五篇)第一篇:联想想象联想想象联想想象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它属于“记忆”的范畴。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它比联想更为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如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个想落天外的典型例句。
边练边悟11(2013·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②①第二篇:想象与联想教案3.2---3.6课程总体安排第一课时3.2 星期一上午第四节(11:10—11:55)评讲作文、指导新作文写作第二课时3.3 星期二上午第二节(9:05—9:50)学习“赏析指导”、《将进酒》第三课时3.4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9:05—9:50)《阁夜》及杜甫诗歌鉴赏指导第四课时3.5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10:15—11:00)《虞美人》、《苏幕遮》第五课时第四节(11:10—11:55)点击高考,结合前两单元总结诗歌鉴赏基本方法第六课时3.6 星期五下午第二节(3:00—3:45)自由命题仿写或创作诗歌,分享阅读,评点周记第一课时:评讲作文、指导新作文写作【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
2、领悟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像。
【教学过程】1、点评上一篇作文情况:(15—20分钟)2、课程导入:接下来,我们就来一同学习一下,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前不久,我国有关部门完成了一个有关于“中国城市儿童想象和幻想研究”课题,该研究透露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信息,比如,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人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强的人,记忆能力一般也较高。
联想的表现手法知识点汇总有什么作用有哪些好处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作用: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综合运用: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有更真切形象的感受。
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联想的内容都是已知的、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想象通过思维产生新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不过,二者有很多共同点,一是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二是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把两件事物联想在一起,主要看它们有没有共同特征。
三是最好得有创造性,想得新鲜、独特。
联想的表达效果是什么作用有哪些使人身临其境,便具有诗情画意。
作用:使事物生动化。
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升华主题,点明中心,例如:河中的水流动着,城中的爱也流动着。
联想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联想的作用是什么联想这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
在写作中培养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力首先有助于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
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
联想还有助于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
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2想象的表达效果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如何辨别想象、联想和比喻作者:何英兰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1期摘要:结合举例,对“想象”“联想”“比喻”,进行了详尽的辨析和区分。
关键词:想象;联想;比喻想象,心理学上指在头脑中把已有的表象做适当的加工组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和图标符号的显示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新形象。
譬如,学了课文《飞夺泸定桥》,在头脑中产生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及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
看了《桂林山水》的画片,在头脑中产生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优美景色的形象,这是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而按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
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具有独创性文学艺术的创作,科学上的创造发明,都需要创造想象。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想象”这个词时,不一定严格指它在心理学上的意义,而是指设想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产生的基础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正因为客观事物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能从一事物想到有关的事物。
如,读《长城》一文,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就会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用血汗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雄伟场面。
联想要依靠记忆,是记忆活动的表现。
心理学上也把联想分为许多种,如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
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想象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想到乙,而想象只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象出它的具体形象来,但是联系对于想象的形成往往具有媒介作用,头脑中新印象的形成优势是由联想促成的。
想象、联想都属于心理活动。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
但是比喻的产生却离不开联想,相似联想是形成比喻的基础。
课文《月光曲》一文中的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是: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第二幅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是: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联想与想象是修辞⼿法吗是什么意思
不是,“联想”和“想象”是⼀种写作⼿法。
常⽤的写作⼿法有⽐喻、对⽐、讽刺、联想、借景抒情、托物⾔志、情景交融、以⼩见⼤等。
写作⼿法与修辞⼿法
写作⼿法包括表达⽅式、写作⽅法、修辞⼿法等。
表达⽅式,是指写⽂章时所采⽤的反映社会⽣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式⼿段。
常⽤的表达⽅式有6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和想象。
写作⽅法,也叫表现⼿法,是指在⽂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活所运⽤的各种具体⽅法和技巧。
包括:托物⾔志(托物喻⼈)、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外貌描写、语⾔描写、动作描写、⼼理描写等。
像《⽩杨礼赞》⼀⽂借赞美⽩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的农民,采⽤的是象征的写作⽅法。
修辞⼿法,也叫修辞⽅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的语⾔进⾏修饰、加⼯、润⾊,以提⾼语⾔表达效果的⽅法。
包括:⽐喻、排⽐、拟⼈、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
修辞⼿法集合含义
其中⼤类修辞⼿法包括:⽐喻,⽐拟(⼜名⽐体,分为拟⼈、拟物),避复,变⽤,层递,衬垫(衬跌),衬托(反衬、陪衬),倒⽂,倒装,迭⾳,叠字,复叠,顶真(⼜名顶针、联珠),对⽐,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合说;
呼告,互体,互⽂,换算,回环,回⽂,降⽤,借代,设问,歧谬,排⽐,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现,双关,重⾔,重叠,指代,⽤典,引⽤,移⽤,谐⾳,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互。
(共计63种)。
想象的写作手法作用有什么好处
2021-09-15
联想和想象运用效果: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
想象的写作手法作用有什么好处
1想象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想象写法有什么作用
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外的知识点,而这两着有种潜在的联系.他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扩大知识面的作用.了解新旧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想象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点,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出新的知识点,也是扩大知识面的一种方式.想象可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丰富语文知识.
举例:通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以联想到“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都是要我们珍惜时间.
通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想象到,如果我们珍惜了时间,以后就不会为浪费时间而遗憾.如果我们浪费了时间,到以后我们就一事无成,到以后就会为浪费时间而遗憾.
联想是通过某个知识点想到另一个已经存在的知识点;而想象是通过知识点读发现新的内容.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联想和想象区别
王元智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
【年(卷),期】1998(000)009
【摘要】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极易对联想和想象产生混淆。
下面结合实例对二者的内涵及区别阐述如下: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其它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往往是由当前的事物想到其它事物。
其主要特点是,两个事物之间有着某种形似或神似的联系,使我们在头脑中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
【总页数】1页(P32-32)
【作者】王元智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运用修辞手法培养小学生写作的联想和想象力 [J], 徐伟
2.联想和想象,作文之双翼\r——简谈联想和想象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J], 王亚丽
3.乘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解读诗歌和散文 [J], 王海波
4.借助联想和想象,读懂《桃花源记》 [J], 秦晓静
5.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与运用 [J], 董旭午;弓建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想和想象的作文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创造新事物并丰富我们的生活。
联想是指通过观察和经验来建立联系和推理,想象则是指通过脑海中的图像和概念来创造新的想法和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联想和想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创造艺术作品、发明新技术等等。
首先,联想和想象在解决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面临问题时,我们会通过联想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比如,当我们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我们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而想象则能够帮助我们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我们会通过想象来构思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其次,联想和想象在创造艺术作品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艺术家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
比如,画家通过联想来构思出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搭配,然后通过想象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家们则通过联想来构思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然后通过想象来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些艺术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此外,联想和想象在发明新技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创造出各种新的技术和发明。
比如,爱迪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了电灯,这项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而今天,科学家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了各种新的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新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
总之,联想和想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创造艺术作品、发明新技术等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于虚写,虚写与联想及想象区别(⽹络资料整理)关于虚写,虚写与联想及想象区别(⽹络资料整理)虚写是想象的⼀种,有的参考书中给的答案是虚写,同时说“想象(像)”也对。
如果⾮要说区别,想象是⼀种思维形式,它是在联想的基础上对物象作⽴体地加⼯。
⽽虚写则是⼀种⽂学表现⼿法。
想象分为三种:1、接近联想(相关联想)(1)、什么是接近联想?“接近联想”,⼜称“接邻联想”。
作者在写⽂章时,由⼀事物联想与该事物在时间或空间接近其它事物。
这种写作技巧,就叫“接近联想”,或“接邻联想”。
例如、见到铁轨——就联想到⽕车。
(2)、接近联想⼿法,可分为三种:第⼀种:时间接近联想⼿法;从⼀年⼀度的赏花节——联想到我国各地过农历年时的风习:贴春联、挂年画、舞狮⼦、玩灯笼、跑旱船、放花炮、祭灶等。
{这是因为时间接近产⽣的联想,这种写作技巧就叫做时间接近联想⼿法,或时间接邻联想⼿法。
}第⼆种:空间接近联想⼿法。
{这是因为空间接近产⽣的联想。
}第三中:逻辑内容相关联想或者叫圆⼼联系法(以圆⼼为核⼼,与此相关的圆内事物)打破了时空限制,想到与主题相关的事物。
例如、写努⼒的⼈可以成功。
想到了如些⼈是努⼒的,爱因斯坦,居⾥夫⼈,聂⽿等。
2、相似联想(1)、什么是相似联想?相似联想,也叫“类似联想”:是指对性质上,或形式上类似事物的联想。
也就是,作者在写作时,由⼀事物联想到与该事物在外形、性质、特征等⽅⾯相似的其他事物。
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相似联想⼿法。
”(2)、相似联想的特点:相似联想的主要特点是:两种事物只是相似,⽽质则不同。
(3)、相似联想的例⽂:由蜜蜂的⾟勤酿蜜——联想到农民的⾟勤劳作,也是在酿造⽣活的蜜。
{这是因事物性质的类似⽽产⽣的联想。
}3、对⽐联想(1)、什么是对⽐联想?对⽐联想,是指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相反性,或同⼀事物本⾝有对⽴的两⾯。
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时,由⼀事物联想到与该事物在外形、性质、特征等⽅⾯相反的其他事物。
这种写作技巧,就叫做“对⽐联想⼿法”。
举例说明表象、联想和想象的关系
表象、联想和想象是三种认知活动之一,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互相关联的概念。
表象:表象是指人们接触到物体、事物或概念时的一种直接感受,通常是通过形象、视觉或听觉感受而产生的。
例如,当人们看到一部电影时,就会产生表象,在感受到电影中的角色、情节和场景之后,可以通过表象来记忆这些内容。
联想:联想是指在表象之后,人们利用自己的记忆来进行推理、回忆和思考的一种认知活动。
例如,当一个人看到一部电影之后,他可以利用表象直接感受到片中的人物、情节和场景,但是,当他回想起之前看过的其他电影,他会利用这些电影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联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片中的内容。
想象:想象是指人们从表象和联想中推断出的一种抽象的内宨。
例如,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观影者可能会通过表象和联想推断出片中的人物和情节,利用这些推断来想象片中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等。
综上所述,表象、联想和想象是三种相互关联的认知活动,前两者是前提,而最终的结论和思考是通过想象来产生的。
- 1 -。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在人们的审美感受中,联想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活动。
它突出相关性,被联想到的事物一定与作者的见闻相关,一般可分为相似联想、比较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所谓相似联想,强调此物与彼物之间有相似性,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由白杨树联想到北方的农民。
所谓比较联想,则突出此物与彼物的比较,如《绿》中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以及西湖和秦淮河的波,以突出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
所谓对比联想,即强调相互对比,如《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由“三个女子”的从容、伟大联想到“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凶残及罪恶。
所谓因果联想,即我们常讲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如《荷塘月色》中作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
而另一番河流的景象,是这座城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
那是十里中山路摩肩接踵的人流,是世纪大道奔驰不息的车流,是即将从高桥开出的轻轨列车的急流;而天上的飞流就在那个叫栎社的地方,连久违的台湾一下子都变得那么近。
这是一个团级流动的世界,这是让每个人都渴望的精彩的宁波。
运用联想的手法,由河流想到人流、车流、轻轨列车的急流、天上的飞流,丰富了河流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分。
答出写作手法1分,分析内容或作用2分)想象,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形象思维过程,具有创造性和浪漫色彩,像比喻、比拟、通感、夸张等都属于想象范畴。
它可以将此物转化为彼物,如“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天山景物记》);可以将虚转化为实,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可以将内转化为外,如“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人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故乡的榕树》);可以将未来转化为现在,如“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词)。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是想象的开端;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层的认识活动。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
这是具体事实。
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
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
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
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
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2、归纳:联想与想象有区别联想:见到甲而想到乙(朱光潜)想象:人们以原有感性形象为基础,创造出新形象。
这两种都是思维心理过程,这两种方法往往互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例:读《雪》需要联想(节选)——王蒙。
鲁迅先生的《雪》本来就是联想的产物,《雪》主要是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联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
好文章离不开联想。
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
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联想丰富,语言就丰富,就生动,就富于表现力。
我们的作文离不开联想,但联想是建立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积累,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认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联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
写江南的雪景,写孩子们的嬉闹时,作家轻松而愉快,甚至想象蜜蜂们在田野中采冬化,嗡嗡地闹着;雪花(甲文)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
我已经有三年不曾看见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还要迟一点,也曾见过雪。
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
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
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色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
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
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感到特别的奇异,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
“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动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忙碌地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默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欲声,礼拜堂的平静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
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沉浓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多种花卉树木,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花雪颂(乙文)花雪,花雪,岂不正是周恩来同志的一生的写照吗?生前,满树生辉,红的如明霞,粉的如胭脂,白的如碎玉,使人陶醉,使人振作,使人精神焕发,使人心旷神怡。
待到随风而去,落英缤纷,留给人们的依然是美的升华,生之赞歌.还是龚自珍写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想想周恩来同志那最后的几年,处在八方风雨之际,十里埋伏之中,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在日理万机的同时,还充当了护花使者,从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中保护了多少国家栋梁、民族精英啊!岚山的花雪,年年此日,请你铺在我们总理的诗碑上,陪伴他老人家魂游旧地,让大堰川的碧水照见他如霜的两鬓,让月渡桥的栏杆细数他凝重的步履,让他在无边的花雪中信步小憩吧。
这么一想,心头不觉涌起一阵感激之情······18、甲文中“它默默无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句的写法上有无矛盾,为什么?(2分)19、甲文中类似划线句这样的写法的句子还有吗?举例说明。
(2分)20、乙文中划线句中的“感激之情”是给谁的?有什么作用?这句后的标点用了省略号,你能补写出省略的内容吗?(4分)21、甲文中的“我”看来是喜欢上海的雪,这有什么原因?请列点说明。
(4分)22、甲文作者既然喜欢上海的雪,那么写福建的雪又有什么目的呢?(2分)23、乙文引用龚自珍的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作用是什么?(2分)24、甲乙两文都是属于散文,甲文借物抒怀,借雪花表达,乙文托物寓人,借花雪赞美;在表达方式上两文都侧重于和。
(4分)25、甲乙两文都用了多种修辞,语言生动,请举例分析修辞的作用。
(3分)(二)18、不矛盾。
“默默无声”指雪花飞舞时悄无声息,“似乎听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是指雪花飞舞时又给人无限的遐想。
19、有。
如“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似乎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等。
20、给花雪的。
借对花雪的感激表达对周恩来同志的怀念之情。
21、(1)它才是“雪白”的白色(2)花一样的美丽(3)比空气还轻(4)像是活的生物,飞舞时给人以无限遐想。
22、用福建的雪与上海的雪作比较,衬托出上海雪花的特点,表达对上海雪花的喜爱之情。
23、衬托周恩来同志的奉献精神。
24、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周恩来的功绩,表达对周恩来的爱戴与敬佩。
描写议论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