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2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9-12章)】(圣才出品)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2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9-12章)】(圣才出品)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2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9-12章)】(圣才出品)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2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9-12章)】(圣才出品)

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第二章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没有大小,厚薄之分。另外,注意平面的表示方法。(2)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内,记作;点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只要找到直线的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的三个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说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那么它们必定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且线唯一。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是证明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的依据。 即:①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交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表明空间中平行于一条已知直线的所有直线都互相平行) (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3、(1)证明共面问题: 方法1是先证明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在证明其余元素也在这个平面内。 方法2是先证明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先确定其中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点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则第三个点在必然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的方法:先证明其中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也经过这个点。 4、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a ∥c

陈纪修《数学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数列极限)

第2章数列极限 §1 实数系的连续性 1.(1)证明不是有理数; (2)是不是有理数? 证明:(1)可用反证法若是有理数,则可写成既约分数.由可知m是偶数,设,于是有,从而得到n是偶数,这与是既约分数矛盾.(2)不是有理数.若是有理数,则可写成既约分数,于是 ,即是有理数,这与(1)的结论矛盾.2.求下列数集的最大数、最小数,或证明它们不存在: 解:min A=0;因为,有,所以max A不存在.;因为,使得,于是有 ,所以min B不存在. max C与min C都不存在,因为,所以max C与min C都不存在.

3.A,B是两个有界集,证明: (1)A∪B是有界集; (2)也是有界集. 证明:(1)设,有,有,则,有 . (2)设,有,有,则,有 . 4.设数集S有上界,则数集有下界.且. 证明:设数集S的上确界为sup S,则对,有-x≤sup S,即;同时对,存在,使得,于是.所以-sup S为集合T的下确界,即. 5.证明有界数集的上、下确界惟一. 证明:设sup S既等于A,又等于B,且A

7.证明非空有下界的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参考定理2.1.1的证明.具体过程略. 8.设并且,证明: (1)S没有最大数与最小数; (2)S在Q内没有上确界与下确界. 证:(1).取有理数r>0充分小,使得,于是.即,所以S没有最大数.同理可证S没有最小数. (2)反证法.设S在Q内有上确界,记(m,n∈N+且m,n互质),则显然有.由于有理数平方不能等于3,所以只有两种可能: (i),由(1)可知存在充分小的有理数r>0,使得,这 说明,与矛盾; (ii),取有理数r>0充分小,使得,于是 ,这说明也是S的上界,与矛盾.所以S没有上确界. 同理可证S没有下确界. §2 数列极限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习题及答案第二十章

第十章 曲线积分 一、证明题 1.证明:若函数f 在光滑曲线L:x=x(t),y=y(t)(β≤≤αt )上连续,则存在点()L y ,x 00∈,使得,()?L ds y ,x f =()L y ,x f 00? 其中L ?为L 的长。 二、计算题 1.计算下列第一型曲线积分: (1) ()?+L ds y x ,其中L 是以0(0,0),A(1,0)B(0,1)为顶点的三角形; (2) ()?+L 2122ds y x ,其中L 是以原点为中心,R 为半径的右半圆周; (3) ?L xyds ,其中L 为椭圆22a x +22 b y =1在第一象限中的部分; (4) ?L ds y ,其中L 为单位圆22y x +=1; (5) () ?++L 222ds z y x ,其中L 为螺旋线x=acost,y=asinr, z=bt(π≤≤2t 0)的一段; (6) ?L xyzds ,其中L 是曲线x=t,y=3t 232,z=2t 2 1 ()1t 0≤≤的一段; (7) ?+L 22ds z y 2,其中L 是222z y x ++=2a 与x=y 相交的圆周. 2.求曲线x=a,y=at,z=2at 21(0a ,1t 0>≤≤)的质量,设其线密度为a z 2=ρ, 3.求摆线x=a(t -sint),y=a(1-cost)(π≤≤t 0)的重心,设其质量分布是均匀的. 4.若曲线以极坐()θρ=ρ()21θ≤θ≤θ表示,试给出计算 ()?L ds y ,x f 的公式.并用此公式计算下列曲线积分.

(1)? +L y x ds e 22,其中L 为曲线ρ=a ??? ??π≤θ≤40的一段; (2)?L xds ,其中L 为对数螺线θ=ρx ae (x>0)在圆r=a 内的部分. 5.设有一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半圆弧,x=rcos θ,y=rsin θ(π≤θ≤0),其线密度θ=ρa (a 为常数),求它对原点(θ,0)处质量为m 的质点的引力. 6.计算第二型曲线积分: (1) ?-L ydx xdy ,其中L 为本节例2的三种情形; (2) ()?+-L dy dx y a 2,其中L 为摞线x=a(t-sint),y=a(1-cost)(π≤≤2t 0)沿t 增加方向的 一段; (3) ?++-L 22y x ydy xdx ,其中L 为圆周222a y x =+,依逆时针方向; (4)?+L xdy sin ydx ,其中L 为y=sinx(π≤≤x 0) 与x 轴所围的闭曲线,依顺时针方向; (5)?++L zdz ydy xdx ,其中L 为从(1,1,1)到(2,3,4)的直线段. 7.质点受力的作用,力的反方向指向原点,大小与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成正比,若质点由(a,0)沿椭圆移动到(0,b),求力所作的功. 8.设质点受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指向原点,大小与质点到xy 平面的距离成反比,若质点沿直线x=at,y=bt,z=ct(0c ≠) 从M(a,b,c)到N(2a,2b,2c),求力所作的功. 9.计算沿空间曲线的第二型曲线积分: (1) ?L xyzddz ,其中L 为x 2+y 2+z 2=1与y=z 相交的圆,其方向按曲线依次经过1,2,7,8卦限; (2) ()()() ?-+-+-L 222222dz y x dy x z dx z y ,其中L 为球面x 2+y 2+z 2=1在第一卦限部分的边界线,其方向按曲线依次经过xy 平面部分,yz 平面部分和zx 平面部分 .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及答案05

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 习题 §5.1导数的概念 1、已知直线运动方程为2510t t s +=,分别令01.0,1.0,1=?t ,求从t=4至t t ?+=4这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及时的瞬时速度。 2、等速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旋转角与对应时间的比,试由此给出变速旋转的角速度的定义。 3、设4)(,0)(00='=x f x f ,试求极限 x x x f x ?+?→?) (lim 00 。 4、设? ??<+≥=,3,, 3,)(2x b ax x x x f 试确定的a,b 值,使f 在x=3处可导。 5、试确定曲线y x ln =上哪些点的切线平行于下列直线: (1);1-=x y (2)32-=x y 6、求下列曲线在指定点P 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 (1)).1,0(,cos )2();1,2(,4 2 p x y p x y == 7、求下列函数的导函数: ? ??<≥+==,0,1, 0,1)()2(;)()1(3 x x x x f x x f 8、设函数 ?? ???=≠=,0,0, 0,1sin )(x x x x x f m (m 为正整数), 试问:(1)m 等于何值时,f 在x=0连续; (2)m 等于何值时,f 在x=0可导; (3)m 等于何值时,f '在x=0连续。 9、求下列函数的稳定点: (1)f(x)=sinx-cosx ;(2)x x x f ln )(-=。 10、设函数f 在点0x 存在左右导数,试证明f 在点0x 连续。 11、设0)0()0(='=g g ,?? ??? =≠=,0,0, 0,1sin )()(x x x x g x f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1

1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 m ⊥ n ②α⊥β ③ m ⊥β ④ n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如图,PA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BC,求证AB ⊥BC 16.在三棱锥S-ABC 中,已知AB=AC,O 是BC 的中点,平面SAO ⊥平面ABC,求证:∠SAB=∠SAC 17.如图,PA ⊥平面ABC ,AE ⊥PB ,AB ⊥BC ,AF ⊥PC,PA=AB=BC=2(1)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3)求三棱锥P —AEF 的体积.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A B α? B 、AB α? 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 D 、11AC 与1BC 成60 角 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l ∥a B 、l 与a 异面 C 、l 与a 相交 D 、l 与a 没有公共点 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 B 、2 C 、3 D 、4 7、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 23 B 、76 C 、45 D 、56 A B O C S P A B C A B C P E F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总结90961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初步 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 为底面周长,h 为高,' h 为斜高,l 为母线) ch S =直棱柱侧面积'21ch S =正棱锥侧面积')(21 21h c c S +=正棱台侧面积 rh S π2=圆柱侧()l r r S +=π2圆柱表rl S π=圆锥侧面积()l r r S +=π圆锥表 l R r S π)(+=圆台侧面积()2 2R Rl rl r S +++=π圆台表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柱13 V Sh =锥''1()3 V S S S S h =++台2V Sh r h π==圆柱h r V 23 1π=圆锥 ''2211 ()()33V S S S S h r rR R h π=++=++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球=343 R π ; S 球面=2 4R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免费)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A 组 一、选择题 1.设 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α∥β,则l ∥m ;②若l ⊥m ,则 α⊥β.那么( ).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2.如图,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面CB 1D 1 B .AC 1⊥BD C .AC 1⊥平面CB 1D 1 D .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60° 3.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 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②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③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④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直线l 1,l 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 1,l 2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l 1,l 2是异面直线,则与l 1,l 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l ∥α ②若直线l 与平面 α 平行,则l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第2题)

数学分析第三版答案下册

数学分析第三版答案下册 【篇一:2015年下学期数学分析(上)试卷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6; 2、2; 3、1?x?x2???xn?o(xn); 4、arcsinx?c (或?arccos x?c);5、2.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a; 3、a; 4、d; 5、b 三、求极限(每小题5分,共10分) 1??1、lim1?2? 2、limxlnx ?n??x?0 ?n? ? n 1?? ?lim?1?2?n??n?? 1 n n2? 1n 1 lnx(3分) ?lim?li?? x?0x?011 ?2 xx (3分) (?x)?0 (2分)?lime?1(2分) ?lim? n?? x?0 3n2 ?3 。四、利用数列极限的??n定义证明:lim2(10分) n??n?3 证明:当n?3时,有(1分) 3n299 (3分) ?3??22 n?3n?3n 993n2

因此,对任给的??0,只要??,即n?便有2 ?3?? (3分) n?n?3 3n2x{3,},当n?n便有2故,对任给的??0,取n?ma(2 分) ?3??成立。 ?n?3 9 3n2 ?3(1分)即得证lim2 n??n?3 五、证明不等式:arctanb?arctana?b?a,其中a?b。(10分) 证明:设f(x)?arctanx,根据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有(3分) f(b)?f(a)?f?(?)(b?a)? 1 (b?a),2 1?? (a???b) (3分) 所以有 f(b)?f(a)?(b?a) (2分) bn?arctaan?b?a (2分)即 arcta 六、求函数的一阶导数:y?xsinx。(10分) 解:两边取对数,有: lny?sinxlnx (4分) 两边求一次导数,有: y??xsinx(cosxlnx? y?sinx (4分) ?cosxlnx? yx sinx )(2分) x 七、求不定积分:?x2e?xdx。(10分)解: 2?x2?x xedx?xde = (2分) ?? = ?x2e?x?2?xe?xdx (2分) = ?x2e?x?2?xde?x(2分) = ?x2e?x?2xe?x?2?e?xdx (2分) =?e?x(x2?2x?2)?c (2分) 15 八、求函数f(x)?|2x3?9x2?12x|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0 42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 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 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 32 2.极限 (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 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 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 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 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 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 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 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 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 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 时期. 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 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 期: 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 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

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 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 四、课堂讲授方法: 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 [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纪修於崇华等编,《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振民,数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选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源渠,方企勤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本课程按[1]的逻辑顺序并在其中取材.本课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只介绍数学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星号的内容略讲或删去,相应的内容作为选修课将在数学分析方法课开设.

数学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华东师范大学版)

习题 1.验证下列等式 (1) C x f dx x f +='?)()( (2)?+=C x f x df )()( 证明 (1)因为)(x f 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所以?+='C x f dx x f )()(. (2)因为C u du +=?, 所以? +=C x f x df )()(. 2.求一曲线)(x f y =, 使得在曲线上每一点),(y x 处的切线斜率为x 2, 且通过点 )5,2(. 解 由导数的几何意义, 知x x f 2)(=', 所以C x xdx dx x f x f +=='= ??22)()(. 于是知曲线为C x y +=2 , 再由条件“曲线通过点)5,2(”知,当2=x 时,5=y , 所以 有 C +=2 25, 解得1=C , 从而所求曲线为12 +=x y 3.验证x x y sgn 2 2 =是||x 在),(∞+-∞上的一个原函数. 证明 当0>x 时, 22x y =, x y ='; 当0

2021数学类考研陈纪修《数学分析》考研真题库

2021数学类考研陈纪修《数学分析》考研真题库 第1部分名校考研真题 第9章数项级数 一、判断题 1.若对任意的自然数p都有,则收敛.()[东南大学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级数收敛的Cauchy收敛准则,举出反例:例如,对任意的自然数p,有 ,但是发散.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关于p一致有 . 2.若,且对任意的n,有,则收敛.()[重庆大学研] 【答案】错查看答案 【解析】举反例:例如,虽然对任意的n,有,但是发散.n 必须足够大,才可以成立. 二、解答题 1.设收敛,证明:[华东师范大学研]

证明:记级数的前n项和S n.则 对上式两边取极限,从而 即 2.证明下列级数收敛. [东北师范大学研] 证明:(1)方法一 所以 所以收敛。 方法二 由于

所以 而收敛,从而收敛. (2) 由比值判别法知收敛,再由比较判别法知收敛,即 收敛。 3.证明:[浙江大学研] 证明:因为且单调减, 所以 反复利用分部积分法, 又 所以 将②代入①得 4.讨论级数的敛散性.[复旦大学研] 解:(1)若p、q>1,则

绝对收敛。 (因为,例如p>q,则为优级数); (2)若0<p=q≤1,应用莱布尼兹定理知级数收敛,且是条件收敛; (3)当p、q>0,原级数与级数同时敛散,若p>1,0<q ≤1或q>1,0<p≤1时级数 一敛一散,故原级数发散. 若0<p<q<1,则,且与同阶(当);故级数发散,从而原级数发散. 同理可证,若0<q<p<1,原级数发散. 5.若一般项级数与都收敛且下列不等式成立 证明:级数也收敛.又若与都发散,试问一定发散吗?[汕头大学研、北京工业大学研] 证明:由于级数与都收敛,所以由Cauchy收敛准则知对任意的ε>0,存在N∈N,使得当n>N及对任意的正整数p,都有

高中数学必修2-3第二章2.4正态分布

2.4正态分布 1.问题导航 (1)什么是正态曲线和正态分布 (2)正态曲线有什么特点曲线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怎样求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范围内的概率 2.例题导读 请试做教材P74练习1题. 1.正态曲线 函数φμ,σ(x)= 1 2πσ e- (x-μ)2 2σ2,x∈(-∞,+∞),其中实数μ和σ(σ>0)为参数, φμ,σ(x)的图象为__________________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2.正态分布 一般地,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b(a<b),随机变量X满足P(a<X≤b)= ?? a bφμ,σ(x)d x,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________μ和________σ确定,因此正态分布常记作____________N(μ,σ2),如果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________X~N(μ,σ2). 3.正态曲线的性质 正态曲线φμ,σ(x)= 1 2πσ e- (x-μ)2 2σ2 ,x∈R有以下性质: (1)曲线位于x轴________上方,与x轴________不相交; (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________x=μ对称; (3)曲线在________x=μ处达到峰值________1 σ2π ; (4)曲线与x轴之间的面积为________1; (5)当________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沿x轴平移,如图①; (6)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________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________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②. 4.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二章_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 ,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A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二章 点 、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练习(P43) 1、D ; 2、(1)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 3、(1)× (2)√ (3)√ (4)√ 4、(1)A ∈α,B ?α; (2)M ?α,M ∈a ; (3)a ?α a ?β 练习(P48) 1、(1)3条。分别是BB ’,CC ’,DD ’. (2)相等或互补 2、(1)∵BC ∥B ’C ’,∴∠B ’C ’A ’是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 在RT △A ’B ’C ’中,A ’B ’B ’C ’B ’C ’A ’=45°.因此,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为45° (2)∵AA ’∥BB ’,∴∠B ’BC ’是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在RT △B ’BC ’中,B ’C ’BB ’=AA=2,∴BC ’=4,∠B ’BC ’=60°.因此,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60° 练习(P49) B 练习(P50)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 习题2.1 A 组(P51)1、图略 2、图略 3、(1)√ (2)× (3)√ (4)× (5)× 4、(1)θ, (2)8, (3)2, (4)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 (5)b ∥平面α或b 与α相交, (6)可能相交,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5、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有两点在此平面内,所以它也在这个平面内。于是,这三条直线共面。 6、提示:利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又利用相等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因此,我们可得平行四边形ACC ’A ’,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A ’B ’,AC=A ’C ’,BC=B ’C ’,因此,△ABC ≌△A ’B ’C ’。 7、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且不共面可以确定三个平面,如果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8、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分空间27部分。 B 组 1、(1) C ; (2) D ; (3)C. 2、证明:∵AB ∩α=P ,AB ?平面ABC ∴P ∈平面ABC ,P ∈α ∴P 在平面ABC 与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 和R 均在这条交线上,∴P ,Q ,R 三点共线 说明:先确定一条直线,在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3、提示:直线EH 和FG 相交于点K ;由点K ∈EH ,EH ?平面ABD ,得K ∈平面ABD. 同理可证:点K ∈平面BCD ,而平面ABD ∩平面BCD=BD ,因此,点K ∈直线BD. 即EH ,FG ,BD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55) 1、(1)面A ’B ’C ’D ’,面CC ’D ’D ; (2)面DD ’C ’C ,面BB ’C ’C ; (3)面A ’D ’B ’C ’,面BB ’C ’C. 2、解:直线BD 1∥面AEC ,证明如下:连接BD 于AC 交于点F ,连接EF ∵AC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F 为BD 的中点 ∵E 为DD 1的中点 ∴EF 为△DBD 1的中位线 ∴EF ∥BD 1 又∵EF ?平面AEC ,BD 1?平面AEC ∴BD 1∥平面AEC 练习(P58) 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4年6月,下册:2004年10月 参考书: (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 (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 科学出版社(1964) (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全套视频教程全程录像,ASF播放格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学期视频全程 教师简介: 陈纪修-基本信息 博士生导师教授 姓名:陈纪修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 ) A 、A B α? B 、AB α? 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 )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角 D 、11AC 与1B C 成60角 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 ) A 、l ∥a B 、l 与a 异面 C 、l 与a 相交 D 、l 与a 没有公共点 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1 B 、2 C 、3 D 、4 7、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 )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A组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A 组 一、选择题 1.设 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l ,m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 ?α,m ?β,有如下的两个命题:①若 α∥β,则l ∥m ;②若l ⊥m ,则 α⊥β.那么( ). A .①是真命题,②是假命题 B .①是假命题,②是真命题 C .①②都是真命题 D .①②都是假命题 2.如图,ABCD -A 1B 1C 1D 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 .BD ∥平面CB 1D 1 B .AC 1⊥BD C .AC 1⊥平面CB 1D 1 D .异面直线AD 与CB 1角为60° 3.关于直线m ,n 与平面 α,β,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②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③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④m ∥α,n ⊥β 且 α⊥β,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直线l 1,l 2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l 1,l 2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l 1,l 2是异面直线,则与l 1,l 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直线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α 内,则l ∥α ②若直线l 与平面 α 平行,则l 与平面 α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 ③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与这个平面平行 (第2题)

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章2.2.2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一、基础过关 1.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直线l与m相交于点P,且l与m确定的平面为β,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C.异面D.不确定 2.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A.α内的一条直线与β平行 B.α内的两条直线与β平行 C.α内的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D.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β平行 3.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过平面外两点,不能作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④若a,b为异面直线,则过a与b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4.若正n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与面α平行,则这个正n边形所在的平面一定平行于平面α,那么n的取值可能是() A.12 B.8 C.6 D.5 5.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a、b、c,且a∥b∥c,a?α,b、c?β,则α与β的关系是________.6.有下列几个命题: ①平面α内有无数个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②α∩γ=a,α∩β=b,且a∥b(α,β,γ分别表示平面,a,b表示直线),则γ∥β; ③平面α内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平行于平面β内的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则α∥β; ④平面α内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与平面β内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对应平行,则 α∥β.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 7.如图所示,矩形ABCD和梯形BEFC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求证:AE∥平面DCF. 8.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E1、F1分别是AB、CD、 A1B1、C1D1的中点. 求证:平面A1EFD1∥平面BCF1E1.

数学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这次很有幸参加了陈纪修老师主讲的:《数学分析》课程。通过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我感觉得到了很多收获和启示。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现把自己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分析》对学生而言是门难度很大的课程,因为它很抽象逻辑性又强,学生要把它学懂学好并不容易。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学不懂后就变得越来越被动。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懂学好这门课程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对陈老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我得到很多启发,其中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陈老师有几点做法值得我学习:第一,通过介绍微积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和数学家们对近代数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了解微积分的整个历史;第二,通过对具体直接地来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求解,让学生体会到微积分的强大能量和作用;第三,通过精心挑选和补充一些适当的例题和数学中很有趣的问题的讲解(例如:Peano曲线和等周问题等),让学生体会到微积分的魅力。这些具体的措施都会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心要性和乐趣,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门课程。二、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作为一名教师,在对一门课程的讲授时,一定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但要做好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陈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到了几个我以前没有想到和注意到问题很值得我深思和学习。首先,在给学生讲解积分时,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思想是一致的,这个我们都知道。但陈老师在讲积分换元公式的证明时换个角度讲解的定积分与重积分的一致性是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很值得我学习;其次,无穷限广义积分和级数是相通的,这个我们也都知道。陈老师通过对几个阿贝尔定理的讲解和证明,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它们的一致性,帮助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三、做到深入浅出地讲授 陈老师有句话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把复杂的东西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承担《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教学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这门课程不太好讲解,要想让学生听得懂,确实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如何能做好这一点也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从陈老师讲课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他对例题的剖析,我能体会到陈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也要向陈老师学习,不断地去探索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水平。 四、适当介绍这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关性 由于《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多,课时相对来说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