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修主编的《数学分析》(第2版)辅导书-第1章 集合与映射【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2
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4年6月,下册:2004年10月参考书:(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科学出版社(1964)(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全套视频教程全程录像,ASF播放格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学期视频全程教师简介:陈纪修-基本信息博士生导师教授姓名:陈纪修任教专业:理学-数学类在职情况:在性别:男所在院系:数学科学学院陈纪修-本人简介姓名:陈纪修性别:男学位:博士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校教龄22年,曾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被评为“九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和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
陈纪修《数学分析》(第2版)(下册)名校考研真题-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场论(圣才出品)第14章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场论1.计算为取逆时针方向.[南开大学2011研]解:记因为P与Q在点(0,0)处都无定义,则不能直接应用格林公式.在L围成的区域内取一闭曲线L1:(取逆时针方向),则在L与L1围成是区域内可以应用格林公式.由于则由Green公式知,则2.求第一型曲面积分其中h≠R.[浙江大学研]解:令其中且3.计算其中[湖南大学研]解:令所以4.求常数λ,使得曲线积分对上半平面内任何光滑闭曲线L成立.[北京大学研]解:记由题设知,所考虑积分在上半平面内与路径无关,所以,即即即所以λ=.5.设为xy平面上具有光滑边界的有界闭区域且u为非常值函数及证明[武汉大学研]证明:因在上,u=0.故所以又u为非常值函数,故再注意到的连续性,所以6.计算其中∑为圆柱面被z=0,z=3截的部分外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解:分别补充圆柱体的交面记P=x,Q=y,R=z,由奥高公式而平面,yz平面;平面,yz平面,所以从而7.计算为[南开大学2011研]解:(对称性)8.计算曲线积分其中L是从(2a,0)沿曲线到点(0,0)的一段.[兰州大学2009研]解:曲线即记则所以所以由Green公式得9.计算,其中为圆柱面的部分,它的法线与ox轴正向成锐角;为xoy平面上半圆域:的部分,它的法线与oz轴正向相反.[上海交通大学研]解:如图14-1所示,补充则构成封闭曲面的外侧,由奥高公式其中则又,从而平面,平面,从而图14-110.计算曲线积分其中C是从A(-a,0)经上半椭圆到B(a,0)的弧段.[湖北大学研]解:记则所以此积分在上半平面内与路径无关,如图14-2所示取以(0,0)为心,a为半径的上半圆周,则。
第14章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场论1.计算曲线积分,其中L是绕原点的简单闭曲线.解:方法一当时,可以验证,所以可将曲线L换成以原点为中心,适当小的>0为半径的小圆周:易见构造辅助函数:仍有.若定义A(0,0)=0,B(0,0)=1,则A,B在原点连续.事实上,由泰勒展开式,有.所以有即补充定义后A在原点连续,同理可证B也在原点连续.于是I=J=2π.方法二在L′上,有故积分值与无关.注意到被积函数关于连续,令,在积分号下取极限即得2.设封闭曲线的正向与z轴正向符合右手法则,求曲线积分解:由可得因此可设曲线L的参数方程为:,t从-3π/4到3π/4.于是3.设函数f(x)在(-∞,+∞)上具有一阶连续导数,L是上半平面y>0内的有向分段光滑曲线,其起点为(a,b),终点为(c,d).记(1)证明:曲线积分I与积分路径无关;(2)当ab=cd时,求I的值.证明:(1)因为所以在上半平面内曲线积分I与积分路径无关.(2)由(1)知,是某个函数u(x,y)的全微分,而设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则,因此4.计算积分其中(n,x),(n,y)分别是由x轴、y轴正向与L的外法向n之间的夹角,L为逐段光滑的简单闭曲线.解:表示L的正向,即沿逆时针方向,切线方向τ与一致,如图14-1所示.从n逆时针旋转π/2即到τ,于是有(n,x)=(τ,y),(n,y)=π-(τ,x),故cos(n,x)ds=cos(τ,y)ds=dy,cos(n,y)ds=-cos(τ,x)ds=-dx.从而其中S表示L所围的面积.图14-15.计算曲面积分,其中S是球面解:将球面S分成三部分S1,S2,S3,其中此时曲面S1在xOy平面的投影区域为,S1的方程为z=,故有从而6.计算曲面积分,其中S为下半球面的上侧,a>0为常数.解:采用补面法.按常规应补平面S1:x2+y2≤a2,z=0.仔细观察发现被积函数在原点处有奇性,不能直接应用高斯公式,但注意到在下半球面上的点(x,y,z)满足x2+y2+z2=a2,则可将原曲面积分改写成这样,取S1的法向方向与z轴正向相反,就可对上式使用高斯公式了.于是有其中V是S1,S所围的空间区域.故7.计算曲线积分L是x2+y2+z2=2r1x与x2+y2=2r2x的交线(0<r2<r1,z>0),L的方向是使L所围的球面上较小部分区域保持在左边.解:由于球面的外法向的方向余弦为所以由斯托克斯公式,有其中S是球面x2+y2+z2=2r1x由L所围的部分.由于曲面S关于xOz平面对称,所以.又由可知,。
第13章重积分§1 有界区域上的重积分1.设一平面薄板(不计其厚度),它在xy平面上的表示是由光滑的简单闭曲线围成的闭区域D.如果该薄板分布有面密度为的电荷,且在D上连续,试用二重积分表示该薄板上的全部电荷.解:设电荷总量为Q,则2.设函数在矩形上有界,而且除了曲线段外,在D上其他点连续.证明f在D上可积.证明:设,将D用平行于两坐标轴的直线分成n个小区域,记,不妨设,将曲线段包含在内,于是在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因此在上可积,即,当时,而当时,取,当时,就有所以f在D上可积.3.按定义计算二重积分,其中解:将D分成n2个小正方形取,则4.设一元函数f(x)在[a,b]上可积,.定义二元函数,证明F(x,y)在D上可积.证明:将[a,b]、[c,d]分别作划分:和则D分成了nm个小矩形记是f(x)在小区间上的振幅,是F在上的振幅,则于是由f(x)在[a,b]上可积,可知,所以即F(x,y)在D上可积.5.设D是R2上的零边界闭区域,二元函数在D上可积.证明和也在D上可积.证明:首先有设,将D划分成n个小区域,利用不等式,可得于是所以由f,g在D上可积,可知即在D上可积.类似地可得从而在D上也可积.§2 重积分的性质与计算1.证明重积分的性质8.证明:不妨设,M、m分别是f(x)在区域Ω上的上确界、下确界,由、性质1和性质3,可得当,积分中值定理显然成立.当,有所以存在,使得即如果f在有界闭区域Ω上连续,由介值定理,存在,使得所以2.根据二重积分的性质,比较下列积分的大小:(1),其中D为x轴、y轴与直线x+y=1所围的区域;(2),其中D为闭矩形[3,5]×[0,1].解:(1)因为在D上成立0<x+y<1,所以,于是(2)因为在D上成立x+y≥3,所以,于是3.用重积分的性质估计下列重积分的值:(1),其中D为闭矩形[0,1]×[0,1];(2),其中D为区域(3),其中Ω为单位球解:(1)因为在D上成立,所以(2)因为在D上成立,所以(3)因为在Ω上成立,所以4.计算下列重积分:(1),其中D为闭矩形[0,1]×[0,1];(2),其中D为闭矩形[a,b]×[c,d];(3),其中Ω为长方体[1,2]×[1,2]×[1,2].解:5.在下列积分中改变累次积分的次序:(改成先y方向,再x方向和z方向的次序积分);(改成先x方向,再y方向和z方向的次序积分).解:6.计算下列重积分:(1),其中D为抛物线和直线所围的区域;(2),其中D为圆心在(a,a),半径为a并且与坐标轴相切的圆周上较短的一段弧和坐标轴所围的区域;(3),其中D为区域(4),其中D为直线和0)所围的区域;(5),其中D为摆线的一拱与x轴所围的区域;(6),其中D为直线和x=1所围的区域;。
陈纪修数学分析笔记-1.1集合近来打算趁着事情较少,学习⼀下数学分析,毕竟数学这东西,越早越学,越早养成思维,越有益处。
反复选择,最后来B 站看了陈纪修的数学分析课程,⽤ipad 写了笔记(也不知道能学多久)。
前⼏年见过有⼤神⽤LA T E X 边上课边做笔记,于是我便打算试试Markdown 来做⼀下,先把⾃⼰⼿写的打出来。
结论就是,⼤神就是⼤神,我连集合的符号都要不停地百度。
算了,还是⼿写⽅便,更加专注于思路,毕竟y (t )=1−e −ζωn t√1−ζ2sin(ωn √1−ζ2t +θ)和$y(t)=1 - \frac{e^{-\zeta\omega_n t}}{\sqrt{1-\zeta^2}}\sin(\omega_n \sqrt{1-\zeta^2}t+\theta)$相⽐,前者⼿写快多了。
所以下⽂应该是第⼀篇笔记,也可能是最后⼀篇。
1 集合与元素§1 集合集合概念集合(集):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具体或抽象的对象汇集的总体。
集合的表⽰:1. 枚举法光基⾊的集合:{R, G, B}N +=1,2,3,...,n Z ={0,±1,±2,...,±n ,...}2. 描述法S ={x |x 满⾜性质P }Q ={x |x =qp ,p ∈N +且q ∈Z}[注]:集合表⽰⽆次序关系,重复的也没有意义{a ,b }={b ,c }={a ,b ,c }空集概念C ={x |x ∈R 且x 2+1=0}=∅⼦集:若S 的所有元素都居于T ,则S 是T 的⼦集,记为S ⊂TS ⊂T 表述x ∈S ⇒x ∈TS ⊄: 若S \subset T ,T 中⾄少有⼀个元素不属于S ,则S 不是T 的⼦集,记为S \not \subset TS \not \subseteq T : 若S 属于T ,T 中存在⼀元素x 不居于S ,责任S 是T 的真⼦集S = T : 若S 、T 所有蒜素相同,则集合相同集合的运算并、交、差、补S 与T 的并:S 与T 汇集所成的集合S \cup T=\{ x|x \in S 或 x \in T \}S 与T 的交:S 与T 公共元素所组成S \cap T=\{ x|x \in S 且 x \in T \}S 与T 的差:居于S 但不居于T 的元素的集合S \setminus T=\{ x|x \in S 且 x \not \in T \}S 与T 的补集:设在X 集合中讨论问题,S\subset T ,则S 关于X 的补集S_X^C=\{ x|x \in X 且 x \not \in S \} = X \setminus S定律:交换律S \cup T = T \cup S, S \cap T= T \cap S结合律A \cup (B \cup D) = (A \cup B )\cup DA \cap (B \cap D) = (A \cap B )\cap D分配律A \cup (B \cap D) = (A \cup B )\cap (A \cup D)A \cap (B \cup D) = (A \cap B )\cup (A \cap D)对偶律(De Morgan)(A\cup B)^C = A^C \cap B^C(A\cap B)^C = A^C \cup B^C[证明]思路:左边包含于右边,右边包含于左边,互相包含证明A \cup (B \cap D) = (A \cup B )\cap (A \cup D)1 设x\in A\cup (B\cap D)则x\in A \quad 或者\quad x \in B且x \in D则x \in A \cup B \quad且\quad x\in A \cup D\therefore x \in (A\cup B) \cap (A\cup D) \Rightarrow A \cup (B \cap D) \subset (A\cup B) \cap (A\cup D)2 设x \in (A \cup B)\cap (A \cup D)则x \in A \cup B 且 x \in A \cup D可知x\in A 或 x \in B \cap D则x \in A \cup (B \cap D) \Rightarrow (A \cup B) \cap (A \cup D) \subset A \cup (B \cap D)证毕有限集合⽆限集有限集: S由n个元素组成(n是⾮负整数),则S是有限集。
第1章 集合与映射
1.1 复习笔记
一、集合
1.集合的基本概念
(1)定义
①集合,又称集,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集成的总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字母如A,B,S,T,…表示集合,而用小写字母如a,b,x,y,…表示集合的元素。
②若x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x属于S ,记为x∈S。
若y不是集合S的元素,则称y 不属于S,记为或
(2)常用集合
全体正整数的集合,全体整数的集合,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全体实数的集合是数学分析中常用的集合,习惯上分别用字母N+,Z,Q和R来表示。
(3)集合的表示方式
①列举法
将集合的元素逐一列举出来的方式。
列举法还包括尽管集合的元素无法一一列举,但可以将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的情况。
②描述法
设集合S是由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全体所构成的,则可以采用描述集合中元素公共属性的方法来表示集合:S={x| x具有性质P}。
复出现或在不同位置上出现不具有任何特殊意义。
(4)特殊集合
空集是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为∅。
(5)集合关系
①包含关系
设S,T是两个集合,如果S的所有元集都属于T,即则称S是T的
子集,记为显然,对任何集合S,都有如果S是T的一个子集,
即,但在T中存在一个元素x不属于S,即则称S是T的一个真子集。
②不包含关系
如果S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x不属于T,即那么S不是T的子集,
记为
③相等关系
如果两个集合S与T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S与T两集合相等,记为S=T。
显然有。
(6)基本的区间概念
①设a,b(a<b)是两个实数,则满足不等式a<x<b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称为以a,b为端点的开区间,记为
(a,b)={x| a<x<b}
②满足不等式a≤ x ≤b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称为以a,b为端点的闭区间,记为
[a,b]={x| a≤x≤b}
③满足不等式a<x≤b或a≤x<b的所有实数x的集合称为以a,b为端点的半开半
(a,b]={x| a<x≤b}
或
[a,b)={x| a≤x<b}
注:上述几类区间的长度是有限的,称为有限区间。
除此以外,还有下述几类无限区间:
(a,+∞)={x| x>a};[a,+∞)={x|x≥a};(-∞,b)={x| x<b};(-∞,b]={x| x≤b};和(-∞,+∞)={x| x为任意实数}(即实数集R)。
2.集合运算
(1)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交、差、补四种(图1-1)。
图1-1
①两个集合S和T的并
由S和T的元素汇集成的集合,记为S∪T,即:
S∪T={x|x∈ S或者x ∈T}。
②两个集合S和T的交
由S和T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S∩T,即:
S∩T={x|x∈ S并且x ∈T}。
③两个集合S和T的差
由属于S
但不属于T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S \T (注意:并不要求
),即④集合S 关于X 的补集
假设S 是X 的一个子集,则
是集合S 关于X 的补集,通常将简
记为
注:①关于补集显然成立:。
②集合补与差运算满足关系:(2)集合基本运算的性质
①交换律 A∪B=B∪A,A∩B=B∩A
②结合律 A∪(B∪D)=(A∪B)∪D,A∩(B∩D)=(A∩B)∩D
③分配律
A∩(B∪D)=(A∩B)∪(A∩D),A∪(B∩D)=(A∪B)∩(A∪D)④对偶律(DeMorgan 公式)
3.有限集与无限集
(1)相关定义
①有限集
若集合S 由n 个元素组成,这里n 是确定的非负整数,则称集合S 为有限集。
②无限集
不是有限集的集合称为无限集。
③可列集
如果一个无限集中的元素可以按某种规律排成一个序列,即这个集合可表示为
{a1,a2,…,a n,…},则称其为可列集。
注:每个无限集必包含可列子集,但是无限集不一定是可列集。
例如,实数集R是无限集,但不是可列集。
(2)重要定理
①可列个可列集之并也是可列集。
②有理数集Q是可列集。
4.Descartes乘积集合
设A与B是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组成一个有序对(x,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的元素,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Descartes乘积集合,记为A×B,即A×B={(x,y)|x ∈A并且y ∈B}。
特别地,当A与B都是实数集R时,R×R(记作R2)表示的是平面Descartes直角坐标系下用坐标表示的点的集合。
R×R×R(记作R3)表示的是空间Descartes直角坐标系下用坐标表示的点的集合。
二、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基本概念
(1)映射的定义
设X,Y是两个给定的集合,若按照某种规则f,使得对集合X中的每一个元素x,都可以找到集合Y中惟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这个对应规则f是集合X到集合Y的一个映射,记为
其中y 称为在映射f 之下x 的像,x 称为在映射f 之下y 的一个逆像(也称为原像)。
集合x 称为映射f 的定义域,记为D f 。
而在映射f 之下,X 中元素
x 的像y 的全体称为映射f 的值域,记为R f ,即
(2)映射构成三要素
①集合X ,即定义域D f =X ;
②集合Y ,即限制值域的范围:;
③对应规则f ,使每一个x ∈X,有惟一确定的y=f (x )与之对应。
注意:①映射要求元素的像必须是惟一的。
②映射并不要求逆像也具有惟一性。
(3)特殊映射的定义
①单射、满射与双射
设f 是集合X 到集合Y 的一个映射,若f 的逆像也具有惟一性,即对X 中的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它们的像y 1与y 2也满足y 1≠y 2,则称f 为单射;如果映射f 满足R f =Y ,则称f 为满射;如果映射f 既是单射,又是满射,则称f 是双射(又称一一对应)。
②逆映射
设f :X→Y 是单射,则由映射的定义知,对任一
它的逆像
x∈X(即满足方程f (x )=y 的x )是惟一确定的。
对应关系构成了R f 到X 上的一个映射,称为f 的逆映射,记为
其定义域为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