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一、展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述成语“指鹿为马”。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讨论)

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

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四、合作探究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回顾整堂课,我觉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后半截内容安排不够紧凑,教学语言缺乏渲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也不够娴熟等。我想,作为历史老师今后还要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品位,

多去钻研学术类的著作,还要注意对课本的挖掘,综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业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 3.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在陈建立“张楚”政权③消灭了秦军主力④推翻了秦朝统治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渔阳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错误: 更正: 7.秦朝灭亡后,刘邦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过于依赖武力,最终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期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习题(含答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https://www.doczj.com/doc/8813002345.html,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2.下列工程在秦始皇时修建的是 ( ) ①阿房宫②都江堰③灵渠④骊山陵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巨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 A.刘邦与秦军 B.项羽与秦军 C.陈胜、吴广与秦军 D.刘邦与项羽 4.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A.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8.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10.大泽乡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张楚 B.楚 C.陈 D.吴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解析: 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的两个中心人物可能是谁?其中哪一位后来自立为王。 (3)这次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4)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邵逸夫中学沈秋燕 ◇课程标准 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出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其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楚汉之争的经过,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说说你认识的秦始皇,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flash《揭竿而起》的成语故事,由此导入新课陈胜吴广起义。 新课教授: 一、秦末农民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陈胜吴广起义相关内容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结果、并分析其意义。指导学生读图,利用《陈胜吴广起义图》了解起义经过。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二、秦朝的残暴统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徭役兵役沉重是秦朝残暴统治的表现之一,指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法律严酷是秦朝残暴统治的又一表现。 三、汉朝的建立

教师讲述正是秦朝暴政秦末爆发了农民起义,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但又有新的人物继续领导起义他们就是刘邦和项羽,并最终取得胜利,秦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指导学生阅读“楚汉之争”分析刘邦取胜的原因。最终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四、汉初的统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活动:趣味连接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从而掌握“文景之治”的措施和结果。 课堂小结: 一、秦朝的残暴统治 1、徭役兵役沉重 2、法律严酷 二、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失败) 后期:刘邦项羽领导起义 三、汉朝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四、汉初的统治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课堂延伸: 找一找: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练一练:说说你认识的秦始皇。 作业布置 作业本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一、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秦末农民起义 三、汉朝的建立 四、汉初的统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编号1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 【学习难点】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的原因探究 【学习方法】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1.关于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二、【预习检测】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A级) 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 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 召.滑()墨翟.()瓮牖 ..()度长絜.大() 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 践华.为城()不及中.人()将.数百之众() 比权量.力()万乘.之势()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探究】 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2016年秋季版)《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了解楚汉战争,知道汉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汉初出现“文景之治”的原因。通过对“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运用,了解相关史实。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显示了农民革命力量的巨大威力。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汉朝是怎样建立的以及汉初的“文景之治”。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楚汉战争,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出现“文景之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秦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一、陈胜吴广起义 秦始皇兴建阿房宫和骊山墓所动用的人力和物力足以说明其繁重的徭役对人民造成的沉重负担。联系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的悲惨景象,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秦的残暴统治。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指鹿为马”完全证实当时宫廷的黑暗,强调秦末农民起义就发生在秦二世即位不久。 请同学讲“揭竿而起”的成语典故。(学生提前查好资料)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前去戍边,误期即处死的法律规定。这与前面所讲的严刑苛法前后呼应,从而使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联系起来。陈胜、吴广起义的特点是“揭竿而起”,突出了反对残暴统治的首创精神。用讲读法,使学生掌握起义的口号、政权、结果及意义。陈胜、吴广自大泽乡起义到失败前后不到半年,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原因,结合“伙涉为王”材料,指出骄傲忘本是一个重要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图片。 归纳导入:秦始皇虽然留下来很多功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和他的后代对人民都实行暴政。这也导致了人民的反抗。上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秦的暴政 【活动一】观察阿房宫图,图中展示的场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 小组讨论: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归纳】秦的暴政体现在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及历史意义 【活动二】揭竿而起(教材剧表演) (道具组: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的天气情况) 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反抗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含答案)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二、【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乱政和黄巾起义 难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8-60,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光武中兴的背景、时间、措施和影响? 2、找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影响) 3、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一、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的异同? 五、【当堂训练】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 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秦的暴政: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 主备人:李英贤 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 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酷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引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 二.自学指导 (一)自学“亲王扫六合” 1. 看课本P64—P65,思考问题: (1)了解长平之战的过程。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2. 探讨交流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讨论方式:小组讨论 教师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史实, 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等,秦统一对汉朝 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形成认识. (二)自学”陈胜吴广起义” 1.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片段. 2.看课本P66,思考问题: (1)起义爆发的原因. (2)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 (三)楚汉之争 教师讲解: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 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 多媒体展示图片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材分析】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上承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下启民富国强的西汉王朝的建立,处于秦统一和西汉统一这两段大统一历史时期中间的过度阶段。专门用一整棵介绍一个朝代的灭亡,这在全册章节中十绝无仅有的。秦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从这一点上来看,本课对以后的内容来说,又是一个转折点,所以本课再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主要地位。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 3、理解秦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突破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 难点:分析秦朝灭亡原因 【教法】 1、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后自己得出结论; 2、地图描述法:在讲经过时,让学生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边指图边讲用简练语言,叙述清楚整个农民战争的简单经过。 【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农民战争,在学习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学习农民战争的方法,如掌握农民战争的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影响) 2、年代尺: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课前:放自制的视频配自己的照片,学校照片,本课相关图片配《相逢是首歌》(目的是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缓和气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谁在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使新旧知识很好衔接)二、新课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同时写板书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自主学习(一) 1、时间:3分钟任务: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有P47---P48关“秦朝暴政”的大小文字,然后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2、3分钟过后老师以启发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回答。 (三)史料实证,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 -----《汉书·食货志》 从材料一学生得出暴政特点:赋税沉重 从材料一过渡材料二秦始皇伟大的功绩不仅统一中国,还干了五大工程。那五大工程那?出示五大工程。问:大家想想那需要多少人啊?具《汉书》记载导入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秦人口约两千万,长年服役者约三百万; ——《汉书·食货志》 从材料二学生得出暴政特点:繁重的徭役 材料三:“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刑法志》 (译文:秦朝时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从材料三学生得出暴政特点:兴奋残酷 材料四:“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积於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 从材料四学生得出暴政特点: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让学生懂得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依据,引导学生体会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过渡:综合以上分析秦的暴政,使老百姓苦秦久矣,老百姓痛恨秦统治者,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学生答起义,出示大泽乡起义,过渡到陈胜,吴广起义。 (四)自主学习(二) 1、(1)时间:5分钟,任务: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文字; (2)分组完成“陈胜吴广起义”以下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小组自主选择问题); (3):完成方法:自主阅读,再小组讨论,选出发言人。 2、大显身手: (1)学生回答问题 (2)将讲经过同学上讲台讲经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师问:(拓展延伸)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老师视情况而定,多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深入的探讨) 过渡: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谁又领导继续领导农民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无答案)-福建省石狮市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史实。 2.增强比较归纳能力。 3.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谣役、兵役繁重: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和 3.严刑峻法: 4. 的暴政 5.结果: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戍边途中在遇雨误期,按律当斩,被迫揭竿起义。 2、时间:公元前年 3、领导人:、。 4、过程: ①爆发:在的号召下,戍边民夫发起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 ②经过:起义后,起义军攻占陈县,称王,建立“”政权。起义军 曾直逼咸阳,但最终被秦军镇压,起义失败。 5、灭秦: ①项羽:之战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②刘邦:抓住时机,直逼,迫使秦降,秦朝仅存15年就灭亡。(成语:约法三章) 三、楚汉之争: 1、概况:秦灭亡后,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双方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 称“”。(成语:楚河汉界) 2、结果: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 刘邦注重收揽,善用人才,实力逐渐由弱变强 在包围项羽及其部下(成语:四面楚歌),项羽兵败自刎,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达标检测】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7、某位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该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春秋争霸 C、战国风云 D、武王伐纣 8、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成为朋友间互相联系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项羽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被拉入黑名单的是()。 A、范增 B、刘邦 C、刘备 D、项庄 9、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起源于先秦,后不断改进发展,源袭至今。象棋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作为对弈双方分界线,可见对这一游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吴越争霸 C、楚汉之争 D、晋楚争霸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初和汉初 C、战国和三国 D、秦末和春秋

最新《秦末农民起义》教案.doc

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 [教学目标] 1.知道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 2.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会区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初步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 3.通过学习,逐步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以往知来、以见知隐。[重点与难点] 重点:秦朝灭亡的原因。 难点:秦朝仅仅因暴政而亡吗? 说明: 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是大家都认同也是学生都熟知的观点。然而,透过暴政因素,秦朝的灭亡还有其他原因。诸如:历经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人们心态上的变化;秦朝建立后,在统治不稳的情况下,建设的急功近利以及新制度推行中的刚性有余;秦朝建立后,新的统治秩序并不一定为人民所接受;秦始皇死后,二世统治的残暴与腐朽等等。对这些原因的探讨与研究,既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又可以使学生对整个第二单元有一个总结性的认识,并能够理解第三单元所讲的基本内容。故

将此作为教学重点。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无论如何都是主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史料。有关秦暴政的史料简直汗牛充栋,如果我们从中只是看到暴政,而不能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话,历史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历史课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而如何利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史料中提取和利用信息是关键。故将秦朝仅仅因为暴政而亡吗?确定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问题探究 探究一:秦是怎样灭亡的?(板书) 提出问题:从上述历史的叙述中,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话锋一转,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农民起义,就会发现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短时期内星星之火就成燎原之势并非偶然所能解释。 提出问题:依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说出为何并非偶然呢?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