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腹痛的观察和护理关键词急性腹痛观察内容护理措施急性腹痛[1]是急诊科常见症状之一。
其发病急、变化快,病情有时复杂,准确地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对急性腹痛的处理及护理有重要意义。
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也可由腹外脏器及全身性病变所致。
它的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有时复杂如不处理则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病程,严重可造成死亡。
观察要点观察起病方式及诱发因素:起病急骤并伴有休克提示腹腔内出血。
腹痛前有饮食或脂肪餐者,常为胆囊炎或胰腺炎,后者发作常伴有酗酒史。
暴力作用是肝脾破裂的原因。
暴饮暴食是畸形胃扩张的原因。
急性腹痛的部位:一般疼痛出现的部位是病变器官的所在处。
如: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
急性腹痛的性质和程度:根据性质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疾病。
实质新器官常为钝痛、胀痛,疼痛常为持续性或伴有阵发性加重。
空腹器官的疼痛则以绞痛、痉挛痛多见。
疼痛常为阵发性发作。
腹痛的放射痛:根据反射疼的区域来区别不同的疾病。
常见伴随症状:胃肠症状,发热,黄疸,血尿,休克等。
护理措施对于不能确诊病人,在观察期间,不宜使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及治疗[2]。
这时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取得患者的理解。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生命体征及病人神志变化。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输注所需的体液和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嘱病人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体位,避免走动或随意搬动,以免加重病情。
胃肠道损伤所致腹痛,应行胃肠减压,并做好护理。
空腹脏器穿孔所致的腹痛,应禁止泻药及灌肠[3],以免加重腹腔污染及病情进展。
休克病人,首先抗休克治疗。
需手术者,尽快完成急症手术前准备,并向家属及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消除病人紧张和恐惧心理,以取得病人合作。
参考文献1 付翠萍.急性腹痛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07:10.2 陈文腾,卢志平.急性腹痛12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26.3 李春来,杨卫军,黄志刚,毛颖.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方法的选择.腹部外科,2008,2.。
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外科急性腹痛简称急腹症,是指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的外科常见病症,其发病急、变化快、病种多样,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1】。
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护理措施不仅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疾病得到及时处理,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
本文通过总结笔者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并结合相关报道,现将相关观察与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 观察要点1.1 生命体征急腹症多表现为体温升高、脉搏频数、呼吸急促及血压下降等。
其中血压下降是反映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针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并疑有实质脏器破裂的患者,其临床意义更为明显。
当血压<60mmHg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而血压下降之前多伴有脉搏细速,休克发生后因循环血量减少、心搏无力,脉搏此时变得弱而慢。
寒战高热反复发作常是菌血症的特征,主要见于腹部脏器的急性感染。
1.2 一般情况皮肤和巩膜黄染常提示有胆道梗阻,且黄疸越深说明梗阻越重;腰部或脐区出现紫蓝色瘀斑,提示可能存在急性胰腺;精神状态结合血压、脉搏及皮温的观察,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标准;尿量是临床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失血时因机体发生应激反应或感染性休克时,可致毛细血管扩张所、肾血流量减少,表现为早期的尿量减少,同时还应注意尿色,排除泌尿系统疾病的可能。
1.3 腹痛腹痛的诱因、部位、性质及程度可表现出一定特异性,如急性胃肠炎或食物中毒多有不洁饮食史,寄生虫感染都有疫区疫水接触史,上消化道穿孔多有长期酗酒或非甾体类药物服用史,急性胰腺炎发生前多有暴食暴饮,胆囊炎发作多由进食油腻食物等;疼痛开始或最显著的部位常是脏器病变,而急性阑尾炎则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胆囊炎可放射至右肩及肩胛下角,右侧肺炎或胸膜炎可引起右上下腹疼痛等;炎性或出血性病变因炎性物、脏器内容物及血液等刺激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肠梗阻或泌尿系结石因受伤平滑肌不规则收缩或阻塞表现为阵发性疼痛,而梗阻若发生绞窄或病变发生感染,就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腹痛的程度可反应病变类型,其中致痛物由轻至重分别为血液、肠道内容物、酸或碱性液体(胃液、十二指肠液、胰液等)。
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_急腹症是指发生在腹腔内的突发性腹部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发热等症状。
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一、观察内容:1.腹部观察:注意观察腹部的外形、腹围、皮肤颜色、有无腹壁静脉曲张等情况。
2.疼痛观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部位、放射痛等,并记录疼痛的特点和时间。
3.腹部触诊:通过轻柔的触诊,探查腹壁肌张力、压痛点、包块、肿块等情况,并记录相关发现。
4.肠鸣音观察:观察患者的肠鸣音频率、音质、力度,并记录相关变化。
5.生命体征观察: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发热、脉搏快慢、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情况。
6.尿量观察:监测患者的尿量,判断是否有尿潴留或少尿等情况。
7.呕吐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呕吐物的颜色、质地和味道等,记录相关症状变化。
8.大便观察:观察患者的大便颜色、形状、血便等情况,记录相关发现。
二、护理措施:1.维持患者平卧位,保持床上清洁干燥。
2.给予患者输液治疗,保持患者补液和营养的需求。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监测尿量,注意是否出现少尿或尿潴留现象,如有必要及时进行导尿操作。
5.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6.患者禁食,仅可给予少量水分,待病情明确后再进行合理饮食。
7.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8.心理护理,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缓解其紧张情绪。
9.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肠梗阻、腹腔感染等,注意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如病情恶化或病情不明确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包括全面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生命体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维持患者的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和舒适度,以达到有效治疗并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安慰和支持。
基层医院急性腹痛的护理观察急性腹痛是一种较常见的病症,患者常常需要到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和观察。
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需要对急性腹痛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基层医院急性腹痛的护理观察。
发病病因的评估和观察急性腹痛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胆囊炎、胃肠炎、尿路感染、输尿管结石等。
因此,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评估和观察。
1.仔细询问病史: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如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是否有过类似症状等。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因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2.观察症状变化: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
如患者腹部疼痛位置、性质、强度、时长、是否放射等症状变化,发热、呕吐、腹泻等并发症的症状变化等等。
这些症状变化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和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患者安全的保护和随访在进行急性腹痛患者的观察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和随访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
1.注意病历的记录:记录患者的病史、病情变化、医疗措施、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病历记录工作,便于医生对病情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
2.术后护理: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术后伤口进行消毒、更换伤口敷料,按时插管进食等,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随访观察:对于治疗后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做好随访工作。
包括询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检查伤口愈合情况、观察是否产生副作用等。
必要情况下,及时做出调整和建议。
总结基层医院急性腹痛的护理观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认真负责、认真看护患者,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肠梗阻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面对外科急腹症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外科急腹症病人护理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在接待病人时,首先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
询问病人腹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2.疼痛缓解:3.腹部检查:在病人疼痛缓解后,护士需要进行腹部检查以了解病情。
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肿块、触诊腹部以判断有无腹壁紧张、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如果病人的腹部出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
4.疼痛时间和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危险信号,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5.维持患者的卧位和休息:确保病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6.治疗饮食:病人在急性期通常无法进食,需要进行禁食以减轻腹胃负担。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可以给予适量的液体摄入以保持水平衡。
7.密切观察监测:护士需要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心理支持和交流:9.定期随访:病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疾病的完全康复。
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安排好病人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并向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做好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工作,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并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康复过程。
最重要的是,护士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急腹症是指腹腔内器官发生急性病变导致急性腹痛的疾病。
由于病变器官的不同,急腹症可以表现为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或非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肝炎等)。
护理人员对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监测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压等指标。
特别是要注意腹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的变化,以及腹部肿块、腹部张力和压痛等症状的出现或变化。
监测尿量和尿液颜色,判断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
2.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急腹症病人的腹痛常常剧烈,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耐受能力,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氯胺酮和非甾体抗炎药等,但在给予镇痛药物时需注意病人的肾功能和呼吸功能,避免过量使用。
3.密切观察并控制病人的排尿情况:急腹症病人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无尿的状况,这可能是肾功能受损的表现。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建立尿量记录,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消化道急腹症病人为了减轻腹部刺激,常常需要禁食或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但对于非消化道急腹症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5.提供情绪支持:急腹症常常导致病人焦虑、恐惧和情绪不稳定。
护理人员应通过耐心的沟通和情绪支持,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6.给予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护理人员应按医嘱给予,并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和不良反应。
7.手术前后的护理:一部分急腹症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如必要时给予减胃液药物、洗胃等操作。
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包括切口愈合情况、排气和排便情况等,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控制、伤口护理和排便观察等。
急腹症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外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护理观察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对急性腹痛患者严密观察腹痛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可提供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重视身心整体护理及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护理效果的满意是否,是及时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因此,对急性腹痛的患者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能够加速患者的外科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标签: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腹痛是临床常见的主诉之一,常成为病人就诊的直接原因。
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观察,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与治疗;耐心细致的周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
在临床工作中经验总结如下:1 入院时的病情观察1.1 注意观察病人的第一印象:凡是新入院的病人,不论是初步诊断,还是病因待查,都应从病人入院时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要注意病人的意识、表情、姿势、体位、面色、皮肤黏膜等,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起病原因、发作时间、腹痛部位等,为进一步临床观察打下基础。
1.2 注意腹痛性质:根据不同的腹痛部位、发作时间考虑不同的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去观察病情的变化,耐心细致地进行观察。
了解发作的诱因、症状出现的顺序、发展的规律、腹痛开始的部位、时间、性质及恶心、呕吐、排气、排便等症状,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心律、心率的变化。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等,为最初的诊断提供线索。
1.3 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观察腹痛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性低,往往出现疼痛的程度与腹部疾病严重程度不相符的情况[1]。
2 抓好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不少腹痛病人的病程中往往会有新的症状或体征出现,表示病情进一步发展变化,甚至恶化,所以在临床观察中,不能忽略病情的发展,避免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
3 抓好典型病历的观察3.1 了解各科疾病腹痛的特点。
一般内科腹痛特点是疼痛部位不大明确,疼痛性质比较含糊,病人常感全腹疼痛,检查腹部平软,无板样腹,无固定压痛点。
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 09-02-21 15:22:00 ] 作者:乔荣玲乔荣
霞编辑:studa20
【摘要】总结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对急性腹痛患者严密观察腹痛及伴随症状,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鉴别是否为外科急腹症,可提供诊断依据,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对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重视身心整体护理及周密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术后给予有效的半卧位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了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外科急性腹痛观察护理
外科急性腹痛(也称急腹症)是外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腹部损伤及多种腹部疾病如阑尾炎、肠梗阻、胆道疾患、胰腺炎等。
护理人员对病情的严密观察,能为医生提供早期疾病演变的信息,使其得到及时抢救与治疗;耐心细致的周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使病人早日康复。
现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浅谈如下体会。
外科急性腹痛的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血压下降,脉搏快弱,脉压缩小,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减弱等均是腹部病变加重的表现,其中血压、脉搏的变化是极为重要而又简便易行的观察项目,特别是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疑有实质脏器破裂者,可以反映病人失血程度及血容量变化。
一般来讲,休克早期血压下降之前常出现脉搏细而速,休克晚期因心搏无力,故脉搏弱而慢。
但对于一些失血量较少的病人,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故血压、脉率并不一定能及时反映机体失血情况,而只能作为参考指标,决不能因为血压、脉率的所谓正常而掉以轻心。
对于体温的观察,外科急腹症常无明显高热,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是菌血症的特征,在阑尾炎时伴有此征常提示有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在胆道系统疾患中,寒战、高热加上黄疸和低血压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表现。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面色、体位、姿势、神志、皮肤血运温度及有无出血点、瘀斑、尿量等。
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休克早期出现的症状,它能反映大脑血供情况,结合对血压、脉搏及皮肤血运温度的观察,可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流情况的指标,并可由此推测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情况。
失血时可因机体应激反应或感染性休克时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肾血流量减少,早期即出现尿量减少,故患者入院后在记录尿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尿色,如为血尿,则可能为泌尿系统疾病。
此外,还要注意皮肤情况,如有黄疸,则提示有胆道梗阻的可能,黄疸越深,说明梗阻越重。
如果是过敏性紫瘢,在出现腹痛时,可同时出现皮肤瘀血及紫癜,仔细观察有助于鉴别诊断。
腹痛及伴随症状的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早期病人述说疼痛处往往是病变脏器的部位。
在观察中要做到全面、仔细、动态地观察,在病人
主诉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记录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展过程以及疼痛的规律性、痛点转移性和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同时在观察时还要注意观察一个完整的疼痛周期及伴随症状的改变。
如果发现腹痛进行性加剧,腹腔脏器穿孔或出血,应提醒医生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就一般情况而言,持续性腹痛或隐痛,通常是炎症或出血刺激腹膜的结果;阵发性绞痛则是某些空腔器官发生阻塞后痉挛性收缩的缘故;两种腹痛兼有者,说明炎症与梗阻并存。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症状,且常出现在腹痛之后,恶心呕吐十分显著并伴有停止大便及肛门排气者为肠梗阻的症状,如发生血便、血性腹泻者,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血管栓塞等可能。
另外,还要详细询问病史及月经情况。
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有无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可随病情的轻重、早晚期和原发病因而有所变化。
患者常采取仰卧式,两下肢屈曲,不敢移动的强迫体位以减轻疼痛,腹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腹部有压痛,局限性者压痛固定在一个区内,弥漫性者几乎全腹有压痛和腹肌紧张、反跳痛,在原发病灶处尤为明显。
腹肌紧张的程度与患者胖瘦、年龄、病因、刺激物性质有关。
如胃穿孔时,因受胃酸和胆汁的强烈刺激腹肌可呈“木板样”强直状态。
胃或结肠穿孔者腹腔内有多量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腹腔内有大量液体时叩出移动性浊音。
肠麻痹时腹胀严重,听诊肠鸣音消失。
必要时需做直肠指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