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282.50 KB
- 文档页数:3
体育博士生点北体大: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的博士生导师田野教授(1991年毕业))上海体院:四个博士点都有(1987年开始培养体育学博士,招收的一个博士是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王广虎教授(1993年毕业))师卢健教授(1997年毕业)))苏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福建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1年设立,目前有黄汉升教授、陈俊钦教授、周登嵩教授、李鸿江教授、孙民治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后面三位为首都体育学院的兼职博导,其中孙民治教授已经退休)东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姜立嘉教授、张强教授、陈刚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陈小平教授、王培勇教授、张冰教授、仇军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曾经的博导陈希教授已经离开,调任教育部副部长)浙江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王进教授一位博士生导师,另外,曾经的博导丛湖平、凌平都已离开浙大,而王健教授则挂靠心理学招生)河北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刘建国教授、赵斌教授、赵焕斌教授、何玉秀教授、刘志红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刘建国教授已经退休)山西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李建英教授、李金龙教授、石岩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设立,目前有毛振明教授、殷恒婵教授、乔德才教授、杨国庆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辽宁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何敏学教授、于文谦教授、黄滨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健教授、王斌教授、刁在箴教授三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刁在箴教授已经退休)河南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王崇喜教授、乔风杰教授、杨军教授、杨改生教授、粟胜夫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武汉体院: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湖南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李艳翎教授、金育强教授、马卫平教授、龚正伟教授四位博士生导师)南京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点(2007年设立,目前有顾渊彦教授、田雨普教授、孙庆祝教授、周学荣教授、邹玉玲教授五位博士生导师,其中顾渊彦教授已经退休)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硕士点分类:教育学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点北京体育大学 Z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苏州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点安徽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Z成都体育学院Z东北师范大学 Z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Z赣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体育学院Z贵州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大学 Z河海大学河南大学 Z河南师范大学 Z湖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Z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Z华南师范大学 Z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Z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Z集美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Z解放军体育进修学院Z 辽宁师范大学 Z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Z南京体育学院南通大学宁波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Z 山东体育学院Z 山西大学 Z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Z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Z 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Z 首都体育学院Z 四川大学 Z四川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Z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Z 温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Z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体育学院Z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Z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新疆师范大学 Z 徐州师范大学延安大学延边大学扬州大学 Z云南师范大学 Z 浙江大学 Z浙江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 Z。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心肺复苏”——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杨峰教学计划心肺复苏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心肺复苏课次3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技术原理,明确不同意外伤害现场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方法。
2.学会环境评估和正确求救方法,掌握心肺复苏的技术动作,能够熟练完成单人或团队配合下的心肺复苏操作,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技术准确、规范。
3.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弘扬人道、奉献精神,培养团队合作互助能力和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单元教学重点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正确的操作流程多年来致力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应急救护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中学生应急救护校本课程,2007年考取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证书,被聘为镇海区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指导专家。
【教师简介】杨峰,男,中共党员,本科学历,40岁,2003年7月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现任教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高级教师,副书记副校长,教龄16年,宁波市名教师,宁波大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
曾获宁波市优质课一等奖,浙江省规划课题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和获奖,论文被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学术委员会收录论文集并进行大会报告。
联系方式:137********。
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11.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3.紧急呼救方法1.了解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知识,明确体育锻炼对其影响。
2.掌握紧急呼救的方法和人工呼吸的操作动作,做到仰头举颏法操作准确,吹气动作正确,明确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和操作方法,做到直臂按压和控制按压节奏。
3.培养冷静、果断的品质,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开通气道的仰头举颏法、按压部位和按压手法难点:吹起同时眼睛观察胸廓起伏、按压力度控制1.结合模型和视频讲解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结构和功能。
2.小组探讨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代码: 0403 )二级学科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 040303 )二级学科名称:民族传统体育学(代码: 0403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王润平教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第4、5届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首批运动心理咨询专家,中国第26、28、29、30届、加拿大第27届奥运会心理专家,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
长期担任体育学科、专业建设的领导职务,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工作30多年,并在加拿大渥太华等北美大学访学多次,熟悉国内外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律。
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教育部、体育总局、科技部等各级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30余篇,出席奥科会、国际运动心理学等重大学术会议10余次,学术造诣和社会知名度颇高。
本学位点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且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
目前本学位点现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8人(包括校外指导教师8人),研究生任课教师约40人,其中教授1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5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4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近年来,本学位点导师团队针对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的学科梯队成员先后在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教学光盘等30余部(本),承担研究课题近70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局级3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30余项,并获得体育总局、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科研、教学奖多项。
程志理教授简介1962年4月生人,1984年7月大学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至今。
现任《体育与科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编审,南京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南京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山西大学客座教授,沈阳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科学基地兼职教授。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青年编辑奖”获得者。
主编“教育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唯一的一本《奥林匹克文化教程》,江苏省“三三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一、专著:Ⅰ独立完成的1、《奥林匹克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亚运16天》(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Ⅱ合著的1、《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2、《体育哲学基础》(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年再版)3、《奥运会长镜头——巴塞罗那大决战展望》(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Ⅲ参写的1、《体育科学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当代体育新学科》(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3、《西方智慧通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大学体育理论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参写)5、《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参写)Ⅷ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奥林匹克文化教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版)二、课题报告:1、《近10年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的数量学分析》(江苏省体育科技基金课题,主持)2、《国外体育现代化发展给我们的的启迪》(国家体委委管课题,参加)3、《江苏省体育人才资源发展预测及竞技体育突破途径课题》(江苏省科委软学科课题,第二主持)4、《学生体育效果评价的若干理论问题及个体评价标准的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第二主持)5、《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休闲娱乐理论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参加)6、《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江苏省体育科技基金课题,主持,2006年结题)7、《中等城市体育俱乐部服务质量体系研究》(江苏省体育科技基金课题,主持,在研)三、学术与科研活动:12次论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57次论文入选全国一级学术会议。
论文指导教师简介亓圣华简介1992.9-1996.7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9.9-2002.7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训练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3.9-2006.7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7.9-2009.7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方向。
1996.9至今济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本科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硕士所学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在运动训练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是本人的研究方向之一。
攻读博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向为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
田庄简介田庄,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彭成简介彭成,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篮球运动训练与教学张武简介张武,男,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现担任体育学院排球普修、排球专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公共体育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张荃简介张荃,男,1963年4月生人,副教授,硕士毕业学校: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毕业时间:1985.7教学方面: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业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大学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二部(副主编);负责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一项,参省级与课题四项。
社会兼职:山东省学校体育协会;山东省足球裁判员二级讲师;担任山东省学生体育竞赛组织工作。
闫民简历闫民,男,1970年8月生人,讲师。
学习经历:1994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0年9月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
2005年9月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8年7月获教育学博士。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西方经济学专业孙新雷,男,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导。
研究方向主要为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
主讲《西方经济学》,《国外经济学名著选读》等课程,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和参与编写学术性著作15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多项。
孙学敏,男,教授,博士,硕导。
西方经济学学科带头人,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西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西方企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和中小企业管理研究。
曾在《经济日报》、《中国物价》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开放架构下的中小企业管理论丛》(1-6卷)、《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等学术著作20余部,主持“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后的管理问题研究”、“河南省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河南省科技型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企业竞争方式研究”、“豫商发展史与豫商案例研究”、“农村企业家的生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变”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和横向课题20余项,获省级科研奖励8次,获郑州大学及郑州大学商学院科研及教学奖励15次。
其主讲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荣获郑州大学“2004年精品课程”。
孙学敏教授是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教学优秀奖二等奖获得者,“郑州大学最满意授课教师”称号获得者,郑州大学科研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国民经济学专业杜书云,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导。
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郑州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郑州市“三育人”、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多年致力于土地制度、地产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问题的研究,主编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学术著作;在《经济地理》、《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房地产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土地农转非规律及其应用研究"(1997)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视角分析"(2005),主持省级和厅级项目7项;成果获省级奖励多项,2000年获郑州大学“科研优秀奖”,因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论文竞赛本人获得国家“园丁奖”。
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报告一、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概况新吉林大学是在2000年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邮电学院五所大学合并而成。
2001年5月各校区体育教研部进行了实质性合并,成立了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
我中心承担吉林大学的公共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群众体育工作以及校代表队的训练和比赛工作。
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教师156人。
合校前这五所学校在公共体育教学、群体活动以及运动训练等方面都各有特色。
合校后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对五个校区的体育教研部进行整合,充分挖掘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升。
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了迎接教育部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一步提高吉林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加快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我们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指标体系,对我中心的教学、群众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等诸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估。
二、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评建工作情况在评建工作的第一阶段,公共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按照学校的布置,于2005年召开全中心的动员大会,进行了阶段工作的部署。
首先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各校区主任为成员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建立了以以中心教科办和各校区教务秘书为主要成员的“评建工作小组”,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班子。
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认真细致地学习了教育部的评估文件和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对评估指标进行了细化,并将任务具体落实,时间安排精确到日,这种工作流程保证了评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评建工作的第二阶段,我中心按照教育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认真的自查,凡是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的项目立即提出整改方案,并抓好落实。
在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姓名:范美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3.07
职务/职称:院长/教授
所在系/部:体育艺术学院
导师:硕士生导师
电话:84696393
电子邮件:386016217@
■学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舞蹈学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体操、啦啦操教学与训练
■教育经历
(1)1986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艺术体操主项、学士学位
(2)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2001-2002年赴日本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访问学者
■学术交流经历
(1)《“绿色休闲体育”对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影响及走势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作为(墙报交流),2012年8月,入选伦敦奥科会论文集
(2)《中国长春市高校教师的体适能现状的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作为(墙报交流),2012年8月,入选伦敦奥科会论文集
(3)《中国啦啦操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讨》论文,第一作者作为(墙报交流),2016年2月,入选台湾2016年国际运动赛会与产业经营学术研讨会
(4)《啦啦操服装化发展的研究》2016年7月,全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啦啦操论文报告会(5)《啦啦操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第一作者作为(墙报交流),2016年11月26日入选国立清华大学竹师教育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
(6)《啦啦操对肥胖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2017年12月,全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分会啦啦操论文报告会
■课题研究
(1)《转型发展背景下啦啦操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
般规划),2018年5月立项
(2)《首批“吉林省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啦啦操》吉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校企合作开发,2017年12月立项
(3)《互联网+时代下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年度课题(一般规划),2017年1月立项
(4)《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与前景研究》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一般规划),2015年12月结题
■核心刊物论文发表
(1)《程菲两个高难跳马动作运动学特征比较研究》论文,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11月,第11期
(2)《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研究》论文,发表在2015年在科技展望第10期(3)《移动互联网时代体育类QQ群对长春市全民健身发展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技展望,2014年12月
(4)《互联网+时代下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教材著者,北京工业大学出版发行,2018年2月
■成果获奖情况
(1)《构建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2)《舞蹈啦啦操旋转难度动作训练的试验研究》荣获2015年全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啦啦操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3)《啦啦操服装化发展的研究》荣获2016年7月,全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啦啦操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培养研究生情况
(1)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1名,体育专业硕士,7名,全部毕业;指导舞蹈学艺术硕士10名,毕业5名。
■培养研究生要求
第一、进行科学道德教育
培养研究生严格的科学精神,不弄虚作假,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二、提升文献阅读能力
每周一个主题,并让学生检索中文和外文文献,并进行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
第三、提升实践能力
进行二年时间的教学、训练指导。
提升其教学训练的实践能力,其中要涵盖一定课时理论和实践教学。
第四、提升写作能力
针对阅读书目不同主题的文献阅读,检索期刊文献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