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大师许军芳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1.94 KB
- 文档页数:2
巧夺天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佚名
【期刊名称】《杭州(周刊)》
【年(卷),期】2015(000)024
【摘要】说到泥塑,总是会想起小时候捏的泥人。
杭州在宋元时期诞生了因泥人制作和售卖而得名的巷弄——“孩儿巷”。
2015年12月4日至2016年2月21日,由浙江工艺美术博物馆悉心打造的“小技艺大世界——浙江泥塑展”约你一起玩泥巴。
来自嵊州、台州、乐清、台州4地共13位最会“玩”泥巴的大师作品汇聚于此,展出作品主题包含传统戏剧、历史神话、宗教形象、市井生活……展现出浙江泥塑代代相承的非遗特色。
此外,“追梦一一泥人宓风光艺术展”也同步推出。
【总页数】1页(P52-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75
【相关文献】
1.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工业遗存的保护 [J], 陈伟;王坚
2.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的未来发展模式 [J], 项辉;王胜楠;韩一丹
3.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 [J], 叶秋蕙;郜珊珊;陈晶
4.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 [J], 叶秋蕙[1];郜珊珊[1];陈晶[1]
5.现代化发展与工业遗存再利用研究——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群为例 [J], 项辉;苏晓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ULTURE 文化92 不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没有玉石的珠光宝气,只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和时代的气息。
根雕,就是这样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枯木逢春,败根重生。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充当装饰品,但直到近些年根雕艺术才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江苏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藏着众多艺术精品。
在这个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美誉的地方,有无数能工巧匠扎根于此,用双手创作出一件件精品力作。
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扬州木雕代表性传人雕塑家时鹏成,便是其中一位。
落地为“根”“树根本来就是一棵树的生命缩影,它的形态折射出一棵树所面对的风霜侵袭,挣扎而顽强,曲折而挺拔,卑微而伟岸。
高明的雕塑家就是要善于发现根材所蕴含的自然美,并巧施技艺使之成为内涵深邃的艺术精品。
”时鹏成向《经济》记者表示。
创作出2000余件作品、20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获金奖、银奖的时鹏成在谈及自己学习根雕技艺经历时,他用“半路出家”4个字来予以概括。
时鹏成,艺名玄清,生于1972年,江苏高邮人,大学文化。
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文艺,求学期间经常发表一些文字、美术、摄影作品,曾成功设计了母校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校标。
大学研修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却辞掉本职工作,于1998年起全身心投入根雕艺术创作与研究。
凭借个人超常悟性、良好文化修养与坚韧不拔的追求,创作出来了一大批既保留传统工艺精华又符合现代审美取向的根雕精品。
时鹏成告诉记者,他的根雕技艺并无师承,而雕刻大师时鹏成的执着与遗憾文/本刊记者 于佳乐 祝诗美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扬州木雕代表性传人雕塑家时鹏成寻找大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是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
“在北京求学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最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为我日后走上文艺创作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记得第一次进故宫参观时,就被古建筑群的雄伟气势和大量精美的文物展品所震撼了。
2016法国春季展:匠心十年琢成器
汤蓉
【期刊名称】《中国纺织》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2页(P144-145)
【作者】汤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十年匠心巨制琢就经典匠品——大型水晶玉雕艺术精品《大威德金刚》横空出世[J], 徐明奇;焦国涛
2.十年匠心巨制琢就经典匠品——大型水晶玉雕艺术精品《大威德金刚》横空出世[J], 徐明奇;焦国涛
3.2016春季家纺展:汇聚匠心品牌大格局时代到来 [J], 苏珍珍
4.十年琢得玉成器r——喜看越剧第十代演员登台 [J], 戴平
5.十年琢得玉成器——喜看越剧第十代演员登台 [J], 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业·市场文 许金勇浅谈寿山石雕刻的发展方向一、寿山石雕的审美价值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作为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因为地处于福州寿山村,而取名寿山石。
石文化历史悠久,寿山石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寿山石的种类很多,质地温润、色彩斑斓、纹理丰富,深受雕刻师的青睐。
雕刻师利用原石固有的色彩和肌理,巧妙地安排画面,表现出石头本身的美感,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
寿山石雕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文化创意精神而备受人们青睐。
二、寿山石雕刻的发展方向在20世纪90年代,寿山石雕刻为满足出口创汇需求,雕刻工艺粗糙,题材雷同,选料不精的寿山石雕作品屡见不鲜,难以满足新一代收藏家的审美需求。
随后一批走在行业前列的雕刻家逐渐改变风格,题材趋于经典,雕刻力求精细,选料则更为讲究,适逢高山矿口佳石频出,成就了一批当下难以复制的水晶冻作品。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收藏寿山石雕。
虽然寿山石雕市场需求扩大,但是寿山石雕的生产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寿山乡的原石产量逐年减少,整体的生产力下降,生产规模大幅度缩小,很多手工作坊因无法维持生计,数量大幅度“缩水”。
其次,市场上还有一部分寿山石雕刻手工作坊主要以薄利多销的生产模式进行经营,做工粗糙,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将会对寿山石雕刻这一产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寿山石文化也会因此而贬值。
针对寿山石雕刻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一些见解与同仁共勉。
1.丰富创作题材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有数不清的历史典故、戏曲故事、文学经典和民间传说等都可以作为寿山石雕刻的题材,但是,在寿山石雕刻中运用到的题材却很寥寥可数。
当今寿山石雕刻的题材大多是童子、罗汉、弥勒佛等。
雕刻师在创作内容题材上的狭隘化,显现出了自身文化修养的不足。
上海:洪新华:入行三十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乂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
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从艺5年,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
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 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
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
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易少勇是上海近儿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
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 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 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
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
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
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 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惠芬国家工艺美术师性别:女出生年月:现代名家查看:惠芬紫砂壶作品 >>惠芬简介【国家】工艺美术师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紫砂行业协会会员惠芬详细介绍惠芬,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青年陶艺家,惠氏传人,孟臣后裔。
六十年代生于宜兴陶艺之家,少时勿知紫壶之金贵,唯有紫砂之情结,捏、敲、光、括一任天性玩得如痴如醉、豆蔻年华入紫砂企业,得多名高师督引,技艺大进。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作为女性,小品上追孟臣小巧秀雅;大作具大彬,雄奇古朴。
世人皆知,女难雄而男难秀,一任之艺雄秀兼备,实不多见,亦惠芬之成也。
创作的“农夫耕陶壶”荣获全手工制陶技艺比赛优秀奖并有若干佳作被中外壶艺爱好者和藏家收藏。
近年作品常见于《茗壶赏析》、《宜陶人》、《百壶图》、《中国当代紫砂艺术》、《紫砂壶图》等国内外刊物沈建康工艺美术师性别:男出生年月:现代名家查看:沈建康紫砂壶作品 >>沈建康简介沈建康,字福康,号二龙山人。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国家及二级技师(劳动局评定),中国书画紫砂艺术大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康乾紫砂艺术馆艺术总监。
沈建康详细介绍沈建康,字福康,号二龙山人。
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国家及二级技师(劳动局评定),中国书画紫砂艺术大师,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康乾紫砂艺术馆艺术总监。
南师大美术本科学历,喜收藏、精鉴赏,八十年代已与赵冷月、孙伯翔、韩天衡等交往,后又与尹瘦石、沈鹏、陈傅习、刘彦湖、董孝庸、李守银等在紫砂陶刻上上合作,书法作品气息高雅、用笔精炼。
陶刻多次获得现场手工大赛优秀奖,2009年荣获宜兴市书协陶刻提名奖及宜兴市技能大赛二等奖,被宜兴市总工会授予宜兴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许学军助理工艺美术师性别:男出生年月:现代名家查看:许学军紫砂壶作品 >>许学军简介助理国家工艺美术师,全手工制作优秀传承人。
生于陶都宜兴,祖父为前墅古龙窑窑场主,与一代宗师顾景舟为邻居自幼受陶文化的熏陶。
论紫砂壶“有容乃大”的文化内涵徐君芳(宜兴214221)摘要宜兴紫砂器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钟爱之物和喝茶品茗的必备利器,受其文人阶层和文化圈的影响,紫砂器也在潜移默化之中蕴含了含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紫砂作品“有容乃大”让人观之心生欢喜,容忍了一切不如意,抛弃了一切不开心,只有这样才能平心静虑、通上彻下,活得自在如意、畅快淋漓。
整件作品从灵感来源、创意设计、工艺制作、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很好地阐释了“有容乃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并把佛教的内容很好地融合起来,用一目了然的紫砂艺术语言来表达玄之又玄的精神思想,真可谓用心良苦、超凡脱俗。
关键词紫砂壶;有容乃大;传统艺术;文化内涵位于江苏南部的宜兴,是一个山明水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江南水乡小城,其“中国陶都”的名号得益于宜兴丁山的陶瓷历史。
在丁蜀镇前墅村,远远望见一道长长的黑色瓦檐蜿蜒在高坡之上,隐约可见黄土垒砌,这就是著名的龙窑。
它从明代开始烧制至今,熊熊炉火生生不息,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它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传承之下,紫砂器的制作工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紫砂产业已经成为了宜兴的富民产业之一,也吸引着海内外的紫砂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游玩。
从历史考据来看,紫砂材质的茶具大约出现在宋朝,但当时都是比较粗糙的器具。
明代中期的时候,中国茶文化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和文人墨客,宜兴紫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开始流行起来。
清代,紫砂壶得到了广泛应用、风靡一时,也是紫砂巨擘迭出的时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可以说千金难求。
现当代的布衣壶宗顾景舟和“紫砂七老艺人”是许多紫砂迷如数家珍、重复提起的人物,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谆谆教导、薪火相传,桃李满天下,才使得今天的紫砂文化传遍神州大地,走进普通百姓人家,开创了紫砂行业的新面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靓丽奇葩,紫砂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深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并产生了相当密切的交融与合作。
在历史上,紫砂和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曼生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不解之缘也为后来紫砂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影响着一代代的紫砂艺人走上了紫砂艺术创作的融合之道。
钦州坭兴陶刻字技法的探究卢俊;许贵芳【摘要】陶器受人喜爱的原因少不了它刻字工艺,坭兴陶的独特泥质,在于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质地细腻,结实润滑,可塑性好,为各种雕、刻技法的运用提供了优异的品质.雕刻师在陶胚上任意运刀,雕形刻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雕刻方式,这些技法不仅集传统陶瓷雕刻技法之大成,又在众雕刻技法基础上依据独特的陶土性质特点有所创新别具特点.【期刊名称】《陶瓷科学与艺术》【年(卷),期】2012(046)012【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坭兴陶;书法刻字;刀法;线条;构成【作者】卢俊;许贵芳【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陶器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
陶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发明。
早在史前社会,中国在世界各地就出现了古雅朴质的陶器。
外国人称中国为“陶器之国”。
钦州坭兴陶与江苏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陶”。
其中坭兴陶、建水陶的颗粒细等特点可以制作较大器型,这是宜兴陶和荣昌陶无法比拟的。
坭兴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1915年参加巴拿马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钦州坭兴陶获得金奖,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的评比中获得大奖40多项,其作品远销世界各地。
笔者今天浅谈坭兴陶雕刻的刻字艺术,谈到“文字”这个词,是中国华夏儿女为自豪的事,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延续至今仍为全球华人广泛使用的文字。
有文字做基础,书法自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书法通过三千多年的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
这几种字体的通行时间有时并非截然有前后明显的划分,而是并行或交叉的。
今天我们要谈到如何将我们的国粹以另一种媒介(坭兴陶)传承下去,既能充分的表达书法的传统美,又能在传统上有所创新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
坭兴陶以它泥料的天然洁净、质地的细腻,结实润滑,可塑性好,为各种雕、刻技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业界翘楚探析玉雕艺术的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文©许军芳[摘要]玉雕是玉文化和雕刻文化碰撞的结晶,各个地方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玉雕艺术现从题材的选择、玉的特点、雕刻技法、意境创设等方面分析玉雕艺术的构成要素,再从技术特色、审美意涵、艺术符号等方面分析玉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关键词]玉雕;艺术;文化;雕刻玉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与国人温润、中庸、厚道的性格相契合。
一件好的玉雕作品.不仅拥有好的外观,更倾注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人文风貌及审美情趣:从玉雕的发展历程可以窥探不同时期社会大众对美的追求.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普通的玉在艺术家娴熟的刀工和精心的雕琢下,也能熠熠生辉.成为世人瞩目的工艺美术品玉雕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此时的玉雕作品多为平面雕刻,带有龙纹等祥瑞纹饰.以显示玉主人显赫的身份和地位:玉雕作品多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动.到了商、春秋、秦时期,玉雕作品多以生活事物为样本,注重写实.在风格上更注重动态美的展现,纹饰也更加复杂「至U了汉唐时期.卡雕的风格逐渐由纹饰转为装饰,各类雕刻技法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外观造型上,玉雕作品更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到了宋元时期,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在文化交流上越来越紧密,此时的玉雕融入了些许异域风情.以和田玉、金丝玉为雕刻材料的玉雕作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貌隸、狮子等瑞兽成为艺术家雕刻的新素材:闘雕、浮雕等技艺手法逐渐成形,到了明淸时期,玉雕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各大流派的雕刻作品风格迥异.以京城为首的北方玉雕作品气势恢宏;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南方作品婉转细肚到了近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玉雕大师.他们在传承丰〒老雕刻技艺的同斗,融入了现代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也不断推陈出新,玉雕作品逐渐走向国际.一、玉雕艺术的构成要素(一)题材的选择如果说玉的成色外观决定了它的商业价值,那么玉雕作品的刀工、蕴藏的人文思想决定着其艺术价值:艺术家需要根据玉的种类、成色选择合适的题材,以最大限度提高玉的使用效率和美韵。
十五名陶艺大师情况介绍15名陶艺大师简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紫砂博物馆总工程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总工程师,中国陶瓷艺术评审第五届、第六届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国家级)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
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1959年从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
1962年又转师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197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研修,后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研究。
善于设计,尤擅长陶刻。
对书法、绘画、篆刻、陶艺、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独到研究。
注重诗、书、画、刻融紫砂陶艺术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在紫砂艺林中别树一帜,曾数十余次获国内、国际金奖。
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
吕尧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塍镇,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学习紫砂技艺。
1970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
70年代后期,他探索紫砂壶绞泥装饰技法,形成了一条新的紫砂装饰艺术之路。
他以优雅的壶体造型和优美的绞泥装饰艺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
创作的《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银葵茶具》(合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1992年被收录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其精典作品还有:《玉带提梁壶》、《竹庐茶具》、《玉屏移山壶》、《华径壶》、《贵妃壶》、《逸者寿壶》、《大漠风情壶》、《听雨壶》等。
李昌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37年生,1955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顾景舟大师。
熟知紫砂生产工艺全过程,与夫人沈遽华均为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厂的第一代人室弟子,历任紫砂厂技术辅导、副厂长、总工艺美术师、鸿成公司总经理、昌华公司董事长,。
1984年,与沈邃华合作“竹简茶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成为当代紫砂首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
雕刻大师许军芳简介
许军芳,男,汉,福建人,玉石雕刻师,湖南省玉石雕刻大师;现为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会员、四会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桂林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观赏石行业协会会员、临武宝玉石观赏石协会会员。
受家乡浓厚的雕刻艺术熏陶,在雕刻之乡福建莆田成长,自小耳
濡目染,因缘际会与雕刻结缘,从此就喜欢上雕刻艺术并作为自己的人生之路。
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精勤不懈。
早期随林志良先生学习寿山石
雕刻艺术创作,后又得苏州华脉艺韵进行玉石雕刻深造学习。
在对于雕刻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碾转广东四会从事翡翠、桂林鸡血玉雕刻。
2017年结业于中国文联文艺艺术中心、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
举办的“广西玉雕艺术研修班"。
擅长山子雕刻,尤以《丝绸之路》
系列见长,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形象生动,作品深受海内外业内收藏家的好评。
获奖经历:
作品《梦幻漓江之渔舟唱晚》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
品博览会精品奖《银奖》
作品《侗寨风情》荣获2016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铜奖》
作品《三顾茅庐》荣获2017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
作品《故乡有我的老家》荣获2017汉风杯当代玉石雕刻大赛《铜奖》
作品《仙境龙脊_美丽梯田》荣获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
博览会精品奖铜奖
作品《满载而归》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银奖作品《喜结良缘》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优秀奖作品《指日东升》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大明宫琢越杯铜奖
作品《牵手一生》》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大明宫琢越杯铜奖
作品《生生不息》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大明宫琢越杯优秀奖作品《庆丰登》荣获广东省第三届大明宫琢越杯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