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7课《国宝大熊猫》教案 苏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3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基本信息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大熊猫保护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
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以及面临的保护状况。
1.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教师通过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面临的保护状况,引导学生关注大熊猫的保护。
第二章:大熊猫的外貌特征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如黑白相间的毛色、圆滚滚的体型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大熊猫趣事。
第三章: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3.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如食竹、懒洋洋的生活方式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讲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学生分组讨论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并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了解。
第四章:大熊猫的生活环境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4.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如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等。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学生分组讨论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并分享各自的观察和了解。
第五章:大熊猫的保护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保护状况及其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保护状况,如保护区的建立、保护措施等。
5.3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保护状况,引导学生了解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大熊猫的保护措施,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第六章:大熊猫的保护措施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大熊猫当前面临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专题研究,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动物保护意识。
教学目的: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3.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步骤:一、从标题入手,初步了解文章所写中心。
引导学生看课文标题,引发学生思考: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二、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ū) 濒(bīn)危璀璨(cuǐcàn)邛崃(qióng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孤僻(pì)分娩(miǎn) 翌(yì)日繁衍(yǎn)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1.熟读课文之后,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可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上台介绍大熊猫)明确:外形特点:可爱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2.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
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不必过细分析。
)3.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明确:4.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篇《大熊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熊猫贪吃好喝的生活习性,产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3通过感受大熊猫的可爱而懂得该如何去关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进而培养关爱动物之情。
教学准备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课前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3大熊猫图片及多媒体课件(大熊猫的生活片断:吃箭竹、喝水、淘气)。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及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孩子从具体描写中体会大熊猫的可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了解大熊猫的样子可爱。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1孩子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那我们去看看大熊猫吧。
出示大熊猫图片。
2大熊猫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可爱的)板书:可爱。
你了解大熊猫的哪些可爱?能给大家说说吗?3教师小结过渡:大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大熊猫王国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不容易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勾画出生字词,再读读。
2交流汇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卡片。
3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齐读。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扩词等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时间,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5.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可爱。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大熊猫最喜欢聪明的孩子,谁能把这一课的生字写得漂亮,谁就能和它成为好朋友。
你觉得这几个字当中哪个最不容易写好?(重点指导:略、撕、遇)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这几个字时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根据学生学情加以适当指导)2.生先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再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苏教版【教材分析】《国宝—大熊猫》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较有特色的科普说明文,它从多方面介绍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写出了大熊猫的珍贵,这一物种是我国特有、世界罕见的,而且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面对这样一篇文质兼备的文章,有必要让学生进行阅读赏析,让学生从中品味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作者在其中渗透的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关爱、保护热情。
这篇文章除了文中语言准确、生动外,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因此,掌握文中使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3—14岁之间,好奇心强,表现欲强,极愿了解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这是能学好本课的优势之一;从认知前提来看,学生对第三单元以及本单元前面几篇说明文的学习中,已初步了解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就为学好本文奠定了基础。
但对于作者的独具特色的语言描写的理解尚有困难,还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启发和点拨,以求拨云见日,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2、感受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说明,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珍贵等特点;3、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2、感受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说明,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珍贵等特点。
【教学难点】1、感受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说明;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大熊猫的可爱、珍贵等特点。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大熊猫的地位及生存现状,并结合幻灯片展示大熊猫从出生到成年的图片,激起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的兴趣。
《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national treasure - Giant Panda"《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2、篇章2:国宝大熊猫教案3、篇章3: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篇章1:《国宝——大熊猫》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技能目标: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目标:3、关注大熊猫中的特殊群体,给这些熊猫更多关怀。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成为国宝的原因。
2、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1、积累品味文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四、课前学习:1、收集有关大熊猫的资料。
2、查阅工具书,能够舒畅地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教我如何不想它》字词学习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动物,但凡见过这个动物,你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时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它”。
它出生在人烟稀少、海拔三千的秦岭(nán lù),拒做“酒肉和尚”。
它隐逸在云雾缭绕、烟波(浩瀚、浩繁)的山林间,成了“竹林隐士”。
它喜爱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栖息、居住)场所。
它喜爱独来独往,养成它是计划生育的标兵,一般每胎(fen miǎn)一仔。
它是世上最负盛名的(bīn weī)物种。
它是一颗(cuǐ càn )的东方明珠。
啊!教我如何不想它!“它”是谁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叶永烈先生,与大熊猫来一次秋天里的约会。
请同学们看到课文《国宝——大熊猫》。
二、鉴宝问题情境:作者叶永烈把大熊猫称为“国宝”,他有什么依据吗?就请我们同学做一次民间鉴宝人,走进《鉴宝》系列节目之“魅力熊猫”,来共辨真伪,判断价值。
《国宝大熊猫》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国宝大熊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大熊猫的分布、生活习性、食性、繁殖、保护现状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态特征,认识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熊猫的生态特征、保护现状及保护措施。
难点:大熊猫的食性适应、繁殖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大熊猫图片、视频、模型。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国宝大熊猫》。
2. 基本知识讲解:(1)大熊猫的分布:以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为主。
(2)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讲解大熊猫的栖息地、活动范围、作息时间等。
(3)大熊猫的食性:以竹子为主食,讲解其食性适应。
(4)大熊猫的繁殖:介绍大熊猫的繁殖行为、繁殖周期等。
(5)保护现状:介绍大熊猫的保护等级、面临的威胁及保护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大熊猫生活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实际生活场景。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国宝大熊猫》2. 副生态特征与保护3. 板书内容:(1)大熊猫的分布(2)生活习性(3)食性(4)繁殖(5)保护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熊猫的生态特征。
(2)分析大熊猫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措施。
(3)谈谈你对大熊猫保护的看法。
2. 答案:(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以竹子为主食,具有独特的食性适应,繁殖周期较长。
(2)大熊猫面临的威胁有:栖息地破坏、食物短缺、气候变化等。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栖息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繁殖等。
《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通用《国宝大熊猫》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与自然》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国宝大熊猫》。
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生长过程、保护意义以及如何保护大熊猫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认识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树立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熊猫生长过程的理解,保护大熊猫的措施。
教学重点:大熊猫生活习性的认识,保护大熊猫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宝大熊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熊猫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3. 讲解:详细讲解大熊猫的生长过程、保护意义以及保护措施。
4.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大熊猫生活习性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熊猫。
5. 例题讲解:分析大熊猫保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熊猫,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态环境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生长过程4. 保护大熊猫的意义5. 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如何保护大熊猫?答案: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加强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提高大熊猫的食物供应,加强大熊猫疾病防治,加大大熊猫保护的宣传力度等。
2. 作业题目: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答案:大熊猫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宝贵资源,同时,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17课《国宝——大熊猫》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2.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通过找中心句理清文章层次,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等知识。
二、【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团团”、“圆圆”吗?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大熊猫被选中作为会徽的图案,因为它稀有珍贵,只有中国的个别地区才有,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和奥运会都将大熊猫作为吉祥物。
因此,中国的大熊猫还常常作为“和平大使”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到国外去攀亲结友。
对于濒危的大熊猫而言,虽然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但是环境的破坏和森林的砍伐严重影响着它们的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很有必要了解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现状,为保护这一古老的物种献计献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一起来了解关于大熊猫的更多的知识,一起来品味本文在准确前提下形象、生动的语言。
<二>整体把握1. 读准字音。
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ǖ)濒(bīn)危璀璨(cuǐ càn)邛崃(qióng lái)浩瀚(hàn)栖(qī)息孤僻(pì)分娩(miǎn)翌(yì)日繁衍(yǎn)2. 分析课文标题。
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3.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l至5段):说明大熊猫在外国“贵宾”待遇和人见人爱的特点,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初一语文下册《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之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2、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3、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4、形象生动的说明;三、教学设想:5、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6、运用多媒体教学;7、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8、课时安排:一教时四、教学过程:一、解释标题,导入新课1、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2、课文标题“国宝——大熊猫”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3、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国宝究竟是什么?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嬉(xī)戏憨(hān)态可掬(jǖ) 濒(bīn)危璀璨(cuǐ càn)邛崃(qióng 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孤僻(pì)分娩(miǎn) 翌(yì)日繁衍(yǎn)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1、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2、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3、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明确:1、我国特有国际公认暗扣说明中心古籍记载体态可爱数量稀少直接点明说明中心活化石2、外形特点:可爱生长环境: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生活习性: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活动范围: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繁殖情况: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3、大熊猫生活现状: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已的观点。
四、讨论题根据我们今天所学以及你课外查阅资料的结果,请你谈谈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五、布置作业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及参考有关资料,写一篇保护大熊猫的文章。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7课《国宝大熊猫》教案苏教
版
、小组调查研究,关注我国大熊猫的生存现
、开展宣传活动,号召社
集
、我的名字由来
、我的饮食习惯
7
巨变中神奇的幸存至今,可能得益于它知难而退,与世无争!然而大熊猫目前已处
5
只以下,且被分割成
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
、拟写一份保护大熊猫倡议书;
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
、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
《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
、绝大部分山岭都是悬崖绝壁。
要求: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
③“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中的“有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