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5.1.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明清民族政策:明: 政策(增修长城);清: 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农业 ①精耕细作 持续发展;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 (甘薯、玉米);明至清前期,我国 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手工业 特别发达②民间 占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 经营形式,带有 萌芽的特点,但是自给自足的 仍占主体。
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①市镇兴起;②形成(徽商、晋商)商业③沿海各地活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1.采取文化专制的目的:维护,加强专制统治权威2.措施: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八股取士目的:为皇帝培养忠实的奴才内容变化:只在“”“”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见解形式变化:答卷文体为八部分,称八股文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摧残了,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1.进步思潮: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2)经济上,认为2.世俗文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反映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说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思想应运而生。
3.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徽、汉两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4. 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1.明朝科学技术发展原因社会提高,繁荣2.明朝科学巨匠及其他们的贡献(1)医学家:李时珍贡献:《》;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等(2)农学家:徐光启贡献:编写农业百科全书《》;他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东汉政权灭亡。
课节概述:秦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秦朝确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策。
秦后的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成就斐然。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掌握秦统一的史实和统一的措施。
2.了解秦朝灭亡和汉朝建立的概况。
3.掌握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4.了解秦汉统治者为抵御匈奴侵扰所采取的巩固边疆的措施及结果。
5.知道秦汉昌盛的文明成就。
【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末农民起义;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秦汉文化、科技成就。
【难点】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我国古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秦汉文化兴盛原因。
2.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为了解决王国问题而推行的政策,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后,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大一统: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4.西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称为西域。
5.丝绸之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因此,人们称这条陆上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昌盛的秦汉文化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以及张仲景和华佗等重要历史人物;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简要内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尝试运用本单元所述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该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述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入(欣赏一组图片——中华文化瑰宝)设问1:图片所示的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华文化瑰宝大致诞生于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设问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你会选用哪个?引出标题:昌盛的秦汉文化转承:秦汉文化如此璀璨,王老师一直盼望着能和咱扬帆三班的同学们一起合作,建造一个秦汉文化博物馆。
大家支持我吗?我的初步构想是在博物馆中设置6个小展厅。
它们分别是科技厅、数学厅、医学厅、史学厅、宗教厅和艺术厅。
至于在每个展厅中陈列哪些文物,配备什么样的解说词,这个任务就要请大家来帮忙了。
我知道大家为了帮助老师完成这个重大任务,事先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展厅,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请注意看清要求。
活动2【活动】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新课1.科技厅(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②造纸术的传播与意义。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定都:咸阳统治全国的意义: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p48)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用10年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刚开始所占领土地图:p48 东到辽东西到临洮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1、2、3、4 p48(官僚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实质:加强中央集权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文化上:p50 经济上:1、2p50(作用:p50)交通上:p51 修建驰道的作用:p51 思想上:焚书坑儒p51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P51如何评价秦始皇?:p512.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 秦朝亡于暴政秦朝的暴政(体现在: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 秦末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p53起义原因:直接原因:1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
P543. 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2)汉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西汉为什么刘邦胜,项羽败?p54阅读卡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教材p67正确看待“文景之治”p68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和认识:p684.客观原因(文景之治建立背景)p54 主观原因:p54具体措施:汉高祖时期:1. 汉文帝时期:2. 汉景帝时期:3.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
昌盛的秦汉文化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以及张仲景和华佗等重要历史人物;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的简要内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尝试运用本单元所述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该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述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昌盛的秦汉文化
导入(欣赏一组图片——中华文化瑰宝)
设问1:图片所示的这些脍炙人口的中华文化瑰宝大致诞生于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
设问2: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你会选用哪个?
引出标题:昌盛的秦汉文化
转承:秦汉文化如此璀璨,王老师一直盼望着能和咱扬帆三班的同学们一起合作,建造一个秦汉文化博物馆。
大家支持我吗?
我的初步构想是在博物馆中设置6个小展厅。
它们分别是科技厅、数学厅、医学厅、史学厅、宗教厅和艺术厅。
至于在每个展厅中陈列哪些文物,配备什么样的解说词,这个任务就要请大家来帮忙了。
我知道大家为了帮助老师完成这个重大任务,事先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展厅,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请注意看清要求。
活动2【活动】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新课
1.科技厅(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①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②造纸术的传播与意义。
(1)出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放马滩纸的图片,提问: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介绍西汉前期的放马滩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说明在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2)出示汉代以前中国的书写材料:原始社会时期将字刻在陶器皿上,商朝时期刻在甲骨与青铜器上,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以竹木简和布帛作为书写材料。
在此基础上提问:在造纸术未发明以前,我国以及世界早期文明古国的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3)提问:谁改进了造纸术?改进之后,纸的原料是什么?产生的影响?
蔡伦改进造纸术
①概况:东汉蔡伦在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的基础上,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②影响: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使纸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
在此基础上出示纸的传播路线图。
提问: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文明有何意义?
③意义:我国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美国2007年11月的《时代》周刊公布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国的蔡伦名列第四。
2.数学厅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说说展厅中可以陈列的文物可以有哪些?结合课本P64阅读卡,分别说说它们的主要内容和产生的意义。
(1)《周髀算经》
①内容: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②意义: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2)《九章算术》
①内容:成书于东汉,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
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
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②意义: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说明我国实用数学成熟的实际时间很早。
3.医学厅
请你来制作书籍和人物小卡片
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①内容: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②影响: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的基础。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神医——华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在此基础上提问:思考课本P65的《导引图》,说说这些动作都模仿了哪些动物的姿势,这套模仿动物姿势的五禽操有什么好处?
4.史学厅
出示司马迁头像与《史记书影》,并在此基础上提问:说说《史记》的作者、主要内容、重要地位以及后人对它的评价。
①主要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②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③评价:《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播放一段视频,请学生结合阅读卡和视频,谈谈司马迁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5.宗教厅
请学生说说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以及我国兴建的第一所佛寺名称。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古都洛阳城,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朝廷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东汉永平七年,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
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
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翌年,明帝昭命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
佛教传入我国后,最早信奉者大多是帝王贵族,他们为什么要信奉佛教?后来贫苦民众也开始信佛,原因何在? (联系佛教的教义)
统治者信奉并大力支持和宣传佛教是因为佛教叫人忍受痛苦,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
佛教的基本教义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迎合了贫苦民众对来世幸福的期盼。
根据以下材料,说说佛教的兴起与传播,对我国哪些方面发展产生了影响?
材料一: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
激发了中国神化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的优秀者。
材料二:人们的日常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五体投地、清规戒律、大千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慈大悲、昙花一现……
材料三: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特色的佛塔、佛像、佛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社会+文化
请同学们介绍道教的有关情况,说说道教兴起的时间、思想来源、思想主张以及道教的创始人与教主分别是谁。
兴起时间:东汉时期;
思想来源: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
思想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创始人:张道陵;
教主:老子(太上老君)
注意: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出示青城山、土地庙、城隍庙以及门神、财神爷、桃符等图片,突出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佛教与道教的比较,请学生完成表格。
宗教
发源地
兴起或传入时间
信仰对象
宗教场所
主要主张
佛教
古印度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
佛
寺院
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今生要忍受苦难,来世才能得到幸福
道教
中国
东汉
神仙
道观
修身养性,
炼制丹药,
以求得道成仙
相同点:都是统治者麻痹人们思想、统治人们的工具。
6.艺术厅
播放一段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视频,以此引导学生了解轰动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
出示各国名人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① 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②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太神奇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出示几幅图片,在学生欣赏完图片后提问: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了消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
活动3【讲授】小结
忆一忆:秦汉文化的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制作一颗“昌盛的秦汉文化”知识树小结全课。
秦汉文化歌
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
东汉蔡伦“蔡侯纸”,《周髀算经》道“勾股”。
《九章算术》了不起,名医华佗张仲景。
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
《史记》首创纪传体,秦兵马俑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