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同41
- 格式:docx
- 大小:29.97 KB
- 文档页数:3
1.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是以包括女性在内的人的存在的孤立化和抽象化为基础的,因而也就无视了妇女是生活在一个由民族、阶级、种族等各种社会关系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这一事实。
这使得它无法揭示造成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无法提出一个结束这一不平等的可行的策略。
从其所要求的具体的平等权利来看,它实际上代表的只是生活条件优越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的利益,而决非代表其他社会集团女性的希望和要求。
另外,它的男女平等的要求是以男性为尺度的,这显然是一种忽视男女差异的平等。
2.激进主义女权主义所持的主要理论是:性别压迫是其他社会压迫的核心和基础;性别压迫的主要根源在于父权制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女性解放的关键于粉碎父权制;国家是父权制的表现;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在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当中,女性劳动力受到男性的剥削。
3.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目标与女权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通过对家务劳动、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家庭和意识形态、社会再生产以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析批判,在社会主义目标与女性解放的实践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超越了那种把资本主义看作是非人道的社会的看法,把女性受压迫与资本主义的统治联系起来,并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压迫性特点。
它提出其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从而最终消除女性受压迫的社会基础。
4.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实际上是将马克思主义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分析直接移植到对于女性问题的分析。
它对于女性状况的描述基本上与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状况的描述相一致。
因此,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使自己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的特征,而不是将自己等同并简化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它所提出的妇女解放的策略上。
与其对女性地位所作的描述与分析相呼应,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在谈到妇女解放的策略时更强调女性的经济利益和地位,更关注与女性工作有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性别平等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体系,旨在实现社会平等和人类解放。
性别平等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促进性别平等。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性别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性别不平等被解释为阶级社会的产物。
传统的家庭结构和性别角色划分,使得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性别平等的实现需要进一步的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对性别平等的贡献1. 批判性别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通过揭示阶级社会中的经济基础,批判了性别意识形态的根源。
它认为,性别角色的划分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只有通过消除私有制和压迫机构,才能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
2. 解放女性劳动力: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资源,而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通过反对对妇女的经济剥削和压迫,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妇女解放的进程。
3. 强调社会化的劳动和照顾责任:马克思主义提出,社会应该承担照顾责任,而不是将其完全交给个人或家庭。
这有助于解放妇女,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劳动,实现性别平等。
三、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性别平等1. 经济制度改革:通过消除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妇女提供平等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进而实现性别平等。
2. 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制定和完善与性别平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妇女的权益,例如男女同工同酬、女性权益保护等。
3. 教育和宣传: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宣传,增强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平等、友爱和尊重的价值观念。
4. 社会组织和参与:鼓励并支持妇女参与各类社会组织和政治活动,提高她们的声音和代表性,推动性别平等议题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性别理论的对话马克思主义的性别理论虽然有其独特之处,但也可以与其他性别理论进行对话和融合。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同摘要:本文分别叙述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阐述了两种理论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现阶段妇女解放运动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1-0051-02在西方女性主义的众多理论派别与分支中,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为接近,因此常常有人把这两种理论流派混为一谈。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的主要观点是:妇女也应该是一个阶级,用“阶级”的概念来分析与生产资料有关的不同利益团体的做法太过宽泛。
他们还努力用“异化”的概念来分析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并认为应尽量避免对妇女的异化和消除生产劳动中的性别分工的途径来使妇女摆脱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终极奋斗目标是:通过性别特性的变革和生育的变革之战略,解放妇女并使社会上男女阶级的划分趋于消失。
因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一切对男女两性差别的刻意强调,反对创立一个独立于全体政治以外的女性主义的政治,并且认为独立的女性主义政治必定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像激进女性主义那样做性别的分类是不恰当的。
虽然她们也赞同激进女性主义将私人和公共领域的划分、生殖与生产领域的划分都看作是父权制的结构,但是她们的结论不是像激进女性主义者那样去重新评价私人和生殖领域,为其赋予较高的价值,而是强调公众和私人这两大领域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受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认为男权阶级和政治的双重压迫构成了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基本社会形式,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才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所在,为了达到妇女的彻底解放,不仅要改变经济基础,还必须推翻无处不在的父权制。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在生活的一切方面系统的处于不利地位,造成这的并不是妇女的实际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体制和封建历史的惯性造成的。
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到当代女性主义:问题的实质、争
论与反思
郭滢;刘怀玉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7(025)012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压迫与解放问题的理论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100多年前,马克思与恩格斯就已经从方法论上确立了认识该问题的基本框架,即这是一个关于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历史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化,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尤其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因"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提出了质问.在如何定位和定性女性政治解放问题上,它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发生了分歧.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坚持女性解放首先面对的是性别压迫,而不是阶级压迫.对于女性主义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回应是妇女解放问题的关键仍然是现实的社会生产历史活动中的男女平等与阶级平等,而不是抽象的女性自由权利.【总页数】7页(P92-98)
【作者】郭滢;刘怀玉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相关文献】
1.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J], 杨学功
2.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幸福吗?——关于西方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反思 [J], 秦美珠
3.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域中的科技发展与妇女解放问题 [J], 董美珍
4.关于真理问题的几点反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中真理阐述的商榷 [J], 邢广桥
5.从真理符合论到真理实践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革命性变革 [J], 吴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专门去讲女性解放,但是从他散见于各处的关于女性解放的理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
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是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之下的女性解放思想,是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出发,将女性解放纳入到现实的人类解放的阶级革命中。
马克思的女性解放理论首先是通过两种生产理论分析了女性问题的缘起,指出随着物质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统治力量,人类自身生产的作用遭到削弱,退居次要的位置,女性问题就产生了。
其次指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随着财富的增多,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出现了女性家务劳动私人化和对家务劳动的轻视,女性被排除出公共领域成为受压迫的对象。
最后,女性解放不能仅仅是对相应政治权利的追求,要在人类解放的前提下实现女性解放,所以女性解放的目标应该是女性的全面发展。
西方女性主义对马克思的理论虽然有较多批判,但是马克思的理论却是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来源。
女性主义自身又遭遇发展困境,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虽然没有为女性解放指出具体的政治目标,但是它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总体目标与总体思路,有利于指导女性主义摆脱当前的困境。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女性解放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女性主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ough Marx has never mentioned the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obviously, we can see it in sum between the lines. Showing the great foresight of human liberation, Marx had brought feminine liberation into the class revolution in reality.In Marxian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first of all, he analyzed the origin of the feminine issues by right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heories: while the material production became more important, even predominant, the self-production of human beings was weaken, becoming subordinate, which leading to the feminine issues. Secondly,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origin of oppression on female lay in the private ownership. The increase of wealth led to the private ownership, which caused the privatization of female housework and the disdain to it. As a result, female became the oppressed, isolated from the public. At last, the goal of feminine liberation was not only the pursuit for their corresponding politic rights, but also their overall development, as we should achieve the feminine liberation on the premise of human liberation.Marxism has suffered plenty of criticism from Western Feminism, whereas it remain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 of feminism, which is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y to further development recently. Though Marxian concept of feminine liberation has not described a detailed politic goal, it offers a general goal and theory to liberate female, which in the favor of guiding feminism out of the recent crisis.Key words:Marxism, Feminine liberation, Politic liberation, Human liberation, Feminism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性别问题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理论,对于社会问题的解析和思考一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下,性别问题也得以被深入探讨和分析。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性别问题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性别问题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关注的是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其核心思想主要集中在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方面。
然而,在批判和改变社会现实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们也开始关注性别问题,认为性别既是社会分工的一种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
马克思主义将性别问题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认为性别不仅仅是个人特征,更是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一种。
马克思主义认为,性别问题的存在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而私有制本身就是对个人和社会的一种剥削和压迫。
因此,性别问题与经济的私有制紧密相连,无法脱离社会的经济结构进行独立地分析。
二、性别问题与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性别问题尤为突出。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得女性成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
在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中,女性往往被迫从事低资格、低报酬和受剥削程度高的工作。
此外,家族和婚姻制度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女性的束缚和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对于性别问题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本身就对女性进行了剥削,并通过强调性别差异来维护和加强这种剥削。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提倡摧毁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以实现性别的真正平等。
三、性别问题与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中,性别问题不应该存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性别的平等和个体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实现劳动力和社会责任的社会化,打破性别障碍,消除性别差异。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性别平等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女性才能摆脱经济和社会的剥削。
四、马克思主义的性别问题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性别问题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与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启发了许多后续学者对性别问题进行研究。
第四讲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基本概念(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学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解放的条件、道路等基本问题所做的科学阐释。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关于妇女解放的理论形态。
二、经典著作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内,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中。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经典著作有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的《妇女与社会主义》是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阐释妇女解放问题的专门著作。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路易斯·亨·摩尔根(Lewis H.Morgan)的研究成果而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妇女地位的演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本质、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妇女解放的道路等妇女理论的基本问题。
(一)妇女地位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男女平等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占据主要地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妇女的采集是主要食物来源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占据主要地位群婚时代的“民知有母而不知有父”(二)妇女受压迫现象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妇女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在人口生产领域的失利妇女地位取决于在两种生产中的地位不是生产力发展妇女地位提高(三)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1、男人在生产领域的优势2、剩余产品归男人所有3、男人希望出自己血统的财产继承人⏹母权制到父权制⏹(四)妇女受压迫的本质是阶级压迫⏹1、妇女是最先成为奴隶的人⏹妇女是男人淫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2、妇女受压迫具有阶级压迫性质⏹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特色女性学理论的发展
石红梅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在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的进程中,高校女性学理论研究力量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中国高校女性学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与发展,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中国女性学理论建设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作用,借鉴和吸收其他理论流派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合理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
【总页数】5页(P5-9)
【作者】石红梅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8
【相关文献】
1.女性解放的意义追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J], 金卓
2.女性解放的意义追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比较研究 [J], 金卓
3.浅析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我国女性地位的发展 [J], 杨巧娜
4.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中国女性发展的研究 [J], 何婉
5.总结成绩奖励优秀繁荣女性文学促进女性文学理论发展——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颁奖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张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它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也关注了女性问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问题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将女性问题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女性问题被认为是一种阶级问题,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的制约。
1. 马克思主义关于女性解放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妇女的解放与劳动力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的共产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妇女才能真正实现解放。
2. 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分析与女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问题是一个阶级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到资助压迫,主要表现为女性劳动力的低价值和无偿家庭劳动的加重负担。
只有通过消除剥削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放妇女。
二、马克思主义与女性问题的实践1. 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第一个从根本上解决女性问题的国家。
苏联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实行普遍的婚姻暂行法和法定的已婚妇女就业制度,消除了女性的经济依赖状况。
2. 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中国实践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实践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共成立后,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并逐步取得了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大力推动妇女的平等发展。
三、当代中国女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1. 当代中国女性的现实困境尽管在马克思主义对女性问题的实践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当前中国女性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在职场中,女性仍然面临性别歧视和职业发展的壁垒;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分工观念仍限制了女性的独立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在解决女性问题中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解决当代中国女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女性主义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特质划分为九大类: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多元化全球女性主义及生态女性主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历史背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乃指由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女性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西欧,以英国政治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层面上,自由主义挑战当时君权神授的理念与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指出政府的统治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在经济层面上,随著资本主义市场的勃兴,旧有的封建制度对旅行、金融、贸易交易的种种限制也受到新兴中产阶级的挑战,以自由之名,争取更多的经贸机会与累积个人财富的机会。
十七、十八世纪的女性主义者将自由主义的理念与主张加以延伸,扩张到妇女身上以及私领域的性别关系。
她们认为,如果政治领域里的君权神授是不可以忍受的,那么为什么家庭里,仍保留著男性家长的绝对权威呢?基本观点一、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人类的共同本质是理性,这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之处,主张女人的本性和男人一样,是人性(human)与理性(rational),而非生殖性(sexual)。
二、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人存在世界上的目的与意义,必须由个人决定,而非依赖他人的权威与意见,自主(autonomy)与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就是自由主义所崇奉的原则,也就是不受别人干涉,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存目标。
三、平等「平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原则,洛克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从事她所喜欢的事,并不受他人的干扰;同样地,她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不去干涉他人的事。
所以个人必须去遵守法律与平等的原则。
平等有二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接受束缚的平等,也就是说大家要接受相同的法律限制;第二个面向是机会的平等,每个人均有均等的机会追求自我发展并发挥自我的潜能。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综述摘要:女性主义是一股影响力相当大的思潮,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逐渐的关注西方的女性主义问题,并发表了许多的文章对这些不同的流派进行介绍。
本文选取了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力较大的几个理论流派,并概述了一些学者对这些流派的评价与看法。
关键词:女性主义;性别差异;不平等引言在人类的历史上,不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女性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下。
在父权体制长期的宰制之下,女性一直被男性视为私有财产,且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
在中古时期的欧洲,才智出众的女子会被冠以女巫的标志,而中国自古便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等伦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当中,女性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她们依附于男性而存在。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女性对于权利、平等和自由的要求和呼声也越来越高。
最终,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触发了女性主义的浪潮。
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爆发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25年,运动的目标在于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包括话语权、教育权、就业权和反对一夫多妻制等。
一般来说,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产生于二战后的60-70年代,其基调是要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等工不同酬。
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的观点。
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产生于世纪之交,具有地方性、人身性、差异性的特点。
这次浪潮把注意力放到主体性和活生生的身份认同上,号召在各个相异的人群之间要有真诚的倾听和交流,而并不是把自己的解释图示强加给别人。
这次运动中还使女性主义者认识到,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仅需要世界范围内广大女性的支持,还必须争取作为人类另一半的男性的支持与配合。
前后的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中不断的产生了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女性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直接的推动了女性主义的浪潮,同时也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
一、女性主义概念界定女性主义的英文是Feminism,是源自于法国的Feminisme。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蒋欣欣摘 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但其主要的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质疑、修正和补充。
本文以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对阶级分析的批判、性别分工、家务劳动和异化等关键词为主阐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着重探讨该派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之间的承继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对阶级分析的批判;性别分工;家务劳动;异化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04)08-127-04作 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四川,成都, 610064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的一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
女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本质的差异,即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属和性行为而非意识形态结构中的物质条件为关注的焦点,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关于人类的性质和人类社会的哲学、经济和信仰的体系。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出于对全人类的关注,将研究的触角伸向背负深重压迫的妇女,并指出“在任何社会中,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①于是,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即使是“不幸的婚姻”,才能最终解放妇女。
正如朱丽叶・米切尔(Juliet Mitchell)所说,旨在推翻阶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必须与旨在消灭性/社会性别制度的女性主义革命相结合。
②由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内容宽泛博大,本文就该派争议颇多的问题进行论述,如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对阶级分析的批判、性别分工、家务劳动和异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该派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之间的承继关系。
一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界定对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界定,国内外学界观点不一,尤其是该派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区别更为模糊。
有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讨论中不完全是指引经据典地研究马克思或恩格斯关于女性解放的观点,经常用来泛指任何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结构影响女性的理论的学派,还可能包括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思想的批判。
摘要: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对女性所受遭遇表达了深切同情,揭示出女性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一直经受着多重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被支配,文化上遭歧视。
对女性受压迫的一致揭示反映出这种现象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可以据此探索女性解放的客观规律和可能路径。
同时,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语境不同,二者又存在显著区别,其观点的差异反映出女性受压迫的具体性、不平衡性与复杂性。
经过100年来的呼吁和斗争,中国女性的受压迫状况虽然已经得到了全面改善,但是女性的发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我们需要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一些观点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启示,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推动女性的进一步解放。
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受压迫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9)01-0005-08作者简介:杨礼银(1977—),女,哲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青年学者学术团队项目“中西马克思主义的比较与融通研究”阶段性成果,受武汉大学双一流学科经费资助。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中西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异同杨礼银湖北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自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致力于全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都秉持着一个共同的理论诉求,那就是女性的解放。
马克思曾指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1](p299)女性解放不仅是人类解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是其内在的尺度,即女性解放的程度标示着人类解放的程度。
中国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社会生产与文化传统虽然大相径庭,然而,东西方却有着类似的社会状况,那就是女性所受的压迫。
在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女性遭受了深重的压迫与歧视,“五四运动”前后,包括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李达、邓颖超等众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已经在为女性解放奔走呼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来揭露女性受压迫的历史问题,并以之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作者:方亚中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2期马克思与恩格斯并没有专门论述妇女问题,但是他们在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经常不断地触及妇女问题,《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有大量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述。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在一个层面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派别,它们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其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男女不平等与阶级压迫有关系,与私有财产制有关系。
在另一个层面上,女性主义还有其他的派别,这些派别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除了马克思主义之外,女性主义还吸收了精神分析、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生态主义等理论学说。
女性主义往往融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性别、社会结构、交换制度等因素为一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各种理论学说进行利用和改造,从多维视野中试图揭示妇女广受压迫的根源。
女性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
对待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经历了一个由吸收和利用到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西蒙·德·波伏娃是最早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提出异议的女性主义者。
在《第二性》一书中,她虽然肯定了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揭示女人所作的一些贡献,但她认为这些理论和学说都存在一些问题。
在考察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论述时,波伏娃认为恩格斯概括的理论体系比生物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体系前进了一步,但同时又指出恩格斯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些问题。
概括地说,她对恩格斯的批判有三点:第一,恩格斯没有能够指明整个历史的转折点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是怎样发生的;第二,恩格斯没有清楚地说明私有制是否必然要涉及对女人的奴役,而是假设有一条把人和财产联在一起的利益纽带;第三,恩格斯仅仅谈到社会主义要废除家庭,让妇女同男人一样自由参加公共生产,这种解决方法显得太抽象,因为恩格斯仅仅强调了女子的生产功能,而忽略了其生殖功能和其生产功能同样重要。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评析摘要:女性受压迫问题,一直以来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各种女权主义派别都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与其它流派相比,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有更强的理论性,并且更加深入和系统地分析了妇女解放问题。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试图将社会主义理论与女权主义理论相结合,指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与父权制的结合。
尽管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处理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有些理论脱离实际。
但是这些掩盖不了它的积极意义,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思潮对当今女性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很深的价值启示。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女性压迫解放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的西方,朱丽叶·米切尔于1966年发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标志它的产生。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思潮具有二重性,既可以说是一种女权主义思潮,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潮。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同时受到激进女权主义的影响而形成的女权主义流派。
一、基本观点(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妇女受压迫现状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所受的压迫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指出,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被分为两个领域,即社会生产和公共生活领域与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
并且前者被看作为更为重要的领域,是男人的领域,而后者则被看作次要的甚至边缘的领域,是女人的领域。
虽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妇女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大多数妇女以家庭为全部或基本的活动范围的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
有些妇女虽然从事着一定的社会职业,但是她们并没有摆脱和放弃家务劳动,事实上承受着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负担。
家庭是妇女的主要活动范围,妇女在家庭中仍然属于从属地位,尽管有的丈夫在家里会做一些家务,但是他们并没有把之当作义务,而是兴趣催生,妇女也把家务当作分内之事。
此外,艾丽丝·贾格尔认为异化现象也发生在妇女的生活中,如妇女节食、锻炼及梳妆打扮看似是为了自己,而实际上却是为了男人。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同摘要:本文分别叙述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阐述了两种理论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现阶段妇女解放运动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11-0051-02在西方女性主义的众多理论派别与分支中,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最为接近,因此常常有人把这两种理论流派混为一谈。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的主要观点是:妇女也应该是一个阶级,用“阶级”的概念来分析与生产资料有关的不同利益团体的做法太过宽泛。
他们还努力用“异化”的概念来分析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并认为应尽量避免对妇女的异化和消除生产劳动中的性别分工的途径来使妇女摆脱不平等,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终极奋斗目标是:通过性别特性的变革和生育的变革之战略,解放妇女并使社会上男女阶级的划分趋于消失。
因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一切对男女两性差别的刻意强调,反对创立一个独立于全体政治以外的女性主义的政治,并且认为独立的女性主义政治必定是错误的。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像激进女性主义那样做性别的分类是不恰当的。
虽然她们也赞同激进女性主义将私人和公共领域的划分、生殖与生产领域的划分都看作是父权制的结构,但是她们的结论不是像激进女性主义者那样去重新评价私人和生殖领域,为其赋予较高的价值,而是强调公众和私人这两大领域之间的不可分割性。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受激进女性主义的影响,认为男权阶级和政治的双重压迫构成了妇女受奴役、受压迫的基本社会形式,父权制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才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所在,为了达到妇女的彻底解放,不仅要改变经济基础,还必须推翻无处不在的父权制。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妇女在生活的一切方面系统的处于不利地位,造成这的并不是妇女的实际能力问题,而是社会体制和封建历史的惯性造成的。
所以,如果要改变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也不能仅仅依靠女性自身能力的提高和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还要为广大女性争取政府和全社会的必要支持。
比如:加强女性的受教育权利,以及政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对妇女的保护性立法,以此争得同男性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由英国女性主义者最先倡导的。
1966年的《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是英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女权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它也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的纲领性文献。
文中最早将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结合,尝试一种新的解释方法。
朱丽叶?米切尔将妇女受压迫的机制概括为四大类: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她认为这四大压迫结构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依存的。
米切尔主张分析和汲取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有益成分,为女性主义所用。
最后得出:只有改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四大结构,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则会被另外一个结构的加强抵消掉,结果只是改变了剥削的形式。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了有价值的养分,而且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妇女问题认识的不足,同时还提出了他们对于妇女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妇女受压迫的起源以及解放问题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并不是完全引经据典地研究马克思或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观点。
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它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思想启示,在某种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它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的同时,质疑并批判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对妇女问题作出了自己特有的、有意义的探索。
其主要理论目标是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妇女受压迫的原因,探讨妇女摆脱压迫、获得解放的具体道路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把女性解放运动置于社会发展的主流层面,其目标直接指向妇女的全面解放,而且把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经济决定论、异化理论、两种再生产理论运用于劳动市场中,从而建构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斯通认为,女性也是一个阶级,并要求立法为妇女争取更多的特别性保护。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显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精神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家庭关系就像其他形式的社会机制一样,都属于历史的范畴,不是永恒不变的,而要改变这些,不能依靠某些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只能依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财产制度这一经济秩序的社会组织。
女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后备军。
它主张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
由于女性在男权制下受到的压迫和剥削来自私有财产制,改变资本主义和男权制体系这两个制度的一方,就会导致另一方的改变。
妇女受压迫起源于私有财产制的经济结构,妇女之受压迫与资本剥削劳动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阶级压迫是更基本的压迫形式,妇女所受的压迫只是阶级压迫的一个层面,如果不推翻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私有财产观念,妇女的地位就不会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在作分析时,会常常引用的一部著作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
恩格斯说过:“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恩格斯结合人类学事例阐释了性别分工、私有制和家庭中妇女受压迫地位的根源。
分析了历史上曾经的母权制社会,而否认现代家庭是一种“自然的秩序”,进一步推断出这也是历史的、变化的,目前的男权社会也并非从来如此的“自然秩序”。
私有制导致了性别分工的奴役形式和父权家长制。
妇女成了一夫一妻制中彻底的失败者,“母权制的彻底颠覆,乃是女性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男子掌握了家中管理权,而妇女失掉了荣誉地位,降为贱役,变为男子淫欲的奴婢,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第四,恩格斯把女性进入劳动市场看作是历史的进步,这一观点对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也有很大影响。
恩格斯还认为无论男女在家庭中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都是不合理的。
他认为:“如果现在的女人象过去的男人一样,把自己的统治建立在她谋得了大部分甚至全部家庭公共财产这样一件事情上,那末财产的共有就不是真的,不合理的,因为家庭的一员以自己担负了大部分的责任而衿骄自夸。
现代社会里的家庭正日益解体这一事实,只不过证实了维系家庭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这一外衣下的私人利益。
”鉴于妇女的家庭地位是由于母权制被推翻以来屈从于父权家长制的经济统治,妇女的生育功能也使她被迫局限于家庭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一是妇女参加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妇女享有相应的经济地位;二是使家务劳动社会化,建立幼儿园、公共食堂等公共服务体系。
出于以上原因,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时被人们视同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但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是有部分批评的。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艾里斯?扬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结合》中的主要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关于性别理论和关于人类心理发展的论断,忽视了非经济性的压迫。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也并非全盘接受,而是提出了新的疑问:一、恩格斯的关于家庭发展的几个形态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二、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性别平等的观点是否可靠;恩格斯关于男性最早拥有私有财产的论断是否可信。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批评恩格斯没有意识到女性的工作责任和家庭责任是一种双重压迫,他仅仅提出这一矛盾的最终解决方法是家务劳动的集团化、社会化,却从未讨论过不同一阶级中女性对女性的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过多的强调了阶级利益,而忽略同一阶级中的性别关系,错误的把女性位置仅仅固定在私人领域之中,仅仅以西方女性主义为中心,而忽略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阶级妇女的差异。
概括的说,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综合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不但批评了经济一元论的片面性,而且提出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分析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主要原因更加透彻。
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把分析问题本源局限在阶级方面相比,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已经开始考虑女性在种族、阶级、年龄、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开始思考这些异同对女性受压迫状况的影响。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80后”青年婚姻心理特征研究—以陕西省城镇青年为例》(立项号:12JK0215)子课题。
作者简介:石玲玲(1982—),女,西安人,西安石油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哲学,心理学(陕西西安,710065)。
宋振涛(1979—),男,硕士,西安石油大学,研究方向:法学(陕西西安,710065)。
文爱国(1985—),男,西安石油大学思政部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哲学,心理学(陕西西安,710065)。
李涛(1966—),女,西安石油大学思政部教授,该项目负责人,研究方向:心理学(陕西西安,710065)。
[参考文献][1]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55—156[2]左金梅.,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诞生与建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4 期:71页[3]李晓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第48页[4]胡波.比较: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与中国妇女解放理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7年[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1995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页[6]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M],1982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249—250页[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1995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