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卫生用品细菌污染的检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21.5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杯子毛巾检查报告一、引言在幼儿园中,杯子和毛巾是孩子们日常使用的必需品,对于幼儿园环境的卫生与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对幼儿园的杯子和毛巾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本报告将总结检查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幼儿园杯子毛巾的卫生质量得到保障。
二、检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1. 目视检查:对幼儿园中的杯子和毛巾进行逐一检查,包括外观、洁净程度和损坏情况等。
2. 物理检测:使用专业设备检测杯子和毛巾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三、检查结果1. 杯子检查结果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杯子存在以下问题:- 外观问题:部分杯子表面存在划痕和污渍,影响美观。
- 卫生问题:部分杯子底部有霉菌和水垢,需要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 毛巾检查结果经过检查,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毛巾存在以下问题:- 洁净度问题:部分毛巾存在有色污渍和异味,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
- 保存问题:部分毛巾未妥善保存,易受潮、霉变等,不宜继续使用。
四、改进意见为了确保幼儿园杯子和毛巾的卫生质量,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 杯子方面- 加强日常清洁:定期对杯子进行彻底清洗,包括表面和底部的消毒。
- 维护外观:定期检查杯子表面的划痕和污渍,并及时清除。
- 定期更换:定期更换老化严重和损坏的杯子,确保使用的杯子整洁无污染。
2. 毛巾方面- 加强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毛巾进行高温洗涤,确保洁净度和杀菌效果。
- 妥善保存:将毛巾妥善摆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霉变。
- 定期更换:定期更换老化、有异味和有色污渍的毛巾,保持毛巾的清洁度和卫生性。
五、结论通过对幼儿园的杯子和毛巾进行全面检查,我们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能够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建议幼儿园严格按照改进意见,加强杯子和毛巾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孩子们使用的杯子和毛巾达到洁净、卫生的标准,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检测报告
房玉华;章乐怡
【期刊名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6
【摘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检测报告房玉华,章乐怡为了解我市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与餐巾纸、妇女卫生用品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加强对生产环境管理规范的贯彻,我们对不同的生产环境与产品,工作人员手,工作台而进行细菌污染情况的调查。
现将结果汇总报告如下:1...
【总页数】2页(P377-378)
【关键词】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产品检测;细菌合格率;细菌总数;车间空气;一次性医疗用品;自然通风;消毒学;空气细菌
【作者】房玉华;章乐怡
【作者单位】温州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4
【相关文献】
1.一次性卫生用品及其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污染检测 [J], 杜淑芬;舒东娇;刘伟翌;王南寿
2.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消毒效果检测 [J], 袁明;李冬梅;王大川
3.一次性纸类卫生用品生产环境与产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J], 于擎;游寿鉴;林青
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环境与产品的细菌污染调查 [J], 沈伟;周密;夏立人;郁世芳;葛建平
5.哈市95—96年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生产环境细菌污染情况 [J], 曹建滨;刘伟翌;牟亚男;舒东娇;杜淑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原材料卫生要求 (2)5 生产过程卫生要求 (3)6 产品卫生要求 (3)7 检测方法 (5)8 包装、运输和贮存 (6)9 标识 (6)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生产环境卫生要求检测方法 (8)附录B (规范性附录)消毒效果检测评价方法 (10)附录C (规范性附录)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方法 (11)附录D (规范性附录)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与稳定性检测方法 (14)附录E (规范性附录)产品毒理学试验方法 (29)附录F (规范性附录)产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31)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卫生要求、生产过程卫生要求、产品卫生要求、检测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以及标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本文件不适用于用于物体表面的卫生湿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8939 卫生巾(护垫)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T 26367 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6369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T 27741 纸和纸板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GB/T 27947 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T 38496 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38598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GB 50073 净化厂房设计规范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卫生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卫生巾、卫生护垫、纸尿裤、湿巾等。
二、卫生要求1.原料要求(1)原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原料供应商应提供合格证明及检测报告。
2.生产过程要求(1)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空气洁净度达到30万级。
(2)生产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
(3)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保持个人卫生,严格遵守生产规程。
3.产品卫生指标(1)细菌菌落总数:≤200cfu/g(2)真菌菌落总数:≤100cfu/g(3)大肠菌群:不得检出(4)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不得检出(5)pH值:4.57.5(6)水分:≤10%4.包装卫生要求(1)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2)包装应严密,防止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3)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等信息。
三、试验方法1.细菌菌落总数、真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的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4789.22016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
2.pH值的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5442014pH值测定方法》进行。
3.水分的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32016水分测定方法》进行。
四、检验规则1.产品出厂前,企业应按照本标准进行自检,合格后方可出厂。
2.产品投放市场后,应定期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检验结果如有不合格项目,应停止销售,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五、包装、标志、运输、贮存1.包装:产品应采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应严密,防止污染。
2.标志: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等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2002-03-05发布2002-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for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GB 15979-2002 代替GB 15979-1995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GB15979-1995《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自1996年发布以来,使生产企业明确了卫生要求和目标,管理部门也有了监督监测依据,对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卫生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产品种类与材料的发展,该标准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
因此提出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979-1995。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G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单位: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伟、卢敏、杨宏平、周密、潘希和、刘育京。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与产品生产、消毒、贮存、运输过程卫生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
在本标准中,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本标准适用于国内从事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也适用于经销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部门、单位或个人。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性状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例如,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套(不包括医用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卫生湿巾、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皱纹卫生纸等厕所用纸)、避孕套等,在本标准中统称为“卫生用品”。
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自1996年发布以来,使生产企业明确了卫生要求和目标,管理部门也有了监督检测依据,对推动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卫生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产品种类与材料的发展,该标准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
因此提出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79-1995.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G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单位: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伟、卢敏、杨宏平、周密、潘希和、刘育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79-2002Hygienic standard for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代替GB15979-1995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与产品生产、消毒、贮存、运输过程卫生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
在本标准中,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本标准使用与国内从事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也适用于经销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部门、单位或个人。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个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性状可以是固体也可以使液体。
例如,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套(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走稳卫生纸等厕所用纸)、避孕套等,在本标准中统称为“卫生用品”。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2-1)2002-09-01实施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和生产环境卫生标准、消毒效果生物监测评价标准和相应检验方法,以及原材料与产品生产、消毒、贮存、运输过程卫生要求和产品标识要求。
在本标准中,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本标准适用于国内从事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生产与销售的部门、单位或个人,也适用于经销进口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部门、单位或个人。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1-1995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抗菌或抑菌)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产品性状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例如,一次性使用手套或指套(不包括医用手套或指套)、纸巾、湿巾、卫生湿巾、电话膜、帽子、口罩、内裤、妇女经期卫生用品(包括卫生护垫)、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不包括皱纹卫生纸等厕所用纸)、避孕套等,在本标准中统称为“卫生用品”。
产品卫生指标1 外观必须整洁,符合该卫生用品固有性状,不得有异常气味与异物。
2 不得对皮肤与粘膜产生不良刺激与过敏反应及其他损害作用。
3 产品须符合表1中微生物学指标。
表14 卫生湿巾除必须达到表1中的微生物学标准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须≥90%,如需标明对真菌的作用,还须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90%,其杀菌作用在室温下至少须保持1年。
5 抗菌(或抑菌)产品除必须达到表1中的同类同级产品微生物学标准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须≥50%(溶出性)或>26%(非溶出性),如需标明对真菌的作用,还须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50%(溶出性)或>26%(非溶出性),其抑菌作用在室温下至少须保持1年。
【GB 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方法》,特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灭菌、消毒前、后的卫生标准。
本标准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灭菌的和消毒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中生产、装配、包装车间等生产过程和生产工人手提出卫生要求的质量控制。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也适用于灭菌与消毒服务单位。
2 引用标准GB 7918.2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查方法GB 8368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GB 8369 一次性使用输血器GBJ 4883 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3 术语3.1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菌。
3.2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
3.3 灭菌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进入人体组织,无菌、无热源、无溶血反应和无异常毒性检验合格,出厂前必须经灭菌处理的可直接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3.4 消毒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接触皮肤、粘膜,无毒害检验合格,出厂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可直接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4 灭菌与消毒标准4.1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品必须用环氧乙烷或电离辐射或其他经卫生部审查合格的方法进行灭菌和消毒。
所用灭菌与消毒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卫生许可证。
4.2 一次性医疗用品产品经环氧乙烷灭菌或消毒出厂时,环氧乙烷残留量不大于10μg/g。
4.3 灭菌与消毒的微生物指标:4.3.1 产品初始污染菌数:灭菌产品管道类内腔≤10cfu/件次,外部≤100cfu/件次;非管道类≤100cfu/件次;敷料类≤100cfu/g;消毒产品≤1000cfu/件次或重量(g)。
4.3.2 灭菌与消毒产品均不得检出致病菌。
4.3.3 生产、装配、包装车间空气细菌总数,灭菌与消毒产品分别≤500和20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分别≤10和20cfu/cm2。
一次性卫生用品细菌污染的检测分析作者:雷少华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第07期[摘要] 目的分析一次性卫生用品细菌污染的卫生质量。
方法择取本地区2013—2015年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工作环境、产品污染情况等进行调查与统计。
结果 2013—2015年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检测中,皮肤抑菌剂、卫生湿巾、婴幼儿纸尿裤、卫生巾、餐巾纸等物品的检测合格率均较高;车间空气、工作台表面的检测合格率均较高;致病性化脓菌与大肠菌群的检测合格率均较高。
结论 2013—2015年该地区关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细菌污染情况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细菌污染;检测;一次性卫生用品[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6)03(a)-0119-03Disposable Hygiene Products Detection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LEI Shao-huaSongz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oin,Songzi, Hubei Province,4342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 of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and health quality. Methods Will pick the region in 2013-2015 product of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environment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etc. Results The 2013-2015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 quality detection, skin antibacterial agent, hygiene wipes, baby diapers, sanitary napkins, napkin, etc. The article detection qualified rate is higher; workplace air, surface detection qualified rate is higher; pathogenic pyogenic bacteria and coliform group detection qualified rate is higher. Conclusion The region in 2013-2015 of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 of bacteria pollution situation shows the tendency of gradually improve, promp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step up supervision,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isposable sanitary products safety.[Key words] Bacteria pollution; Detection; Disposable hygiene products一次性卫生用品主要指的是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仅使用一次、达到卫生保健与人体生理卫生目的而使用的生活用品,且性状不一[1-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进步,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使用频次逐渐增多,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妇女、老人、儿童来说,一次性卫生用品的作用不可小觑,其卫生质量直接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相联系,且成为了社会上关注的一类重点话题[4]。
该研究旨在分析一次性卫生用品细菌污染的卫生质量,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建设性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该地区2013—2015年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工作环境、产品污染情况等进行调查与统计。
样品总数为1220份。
包括工人手表面、工作台表面、车间空气、产品、餐巾纸、卫生巾、普通湿巾、婴幼儿纸尿裤、成人纸尿裤、卫生湿巾、皮肤抑菌剂、一次性纸杯等。
1.2 调查方法依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标准》[5]的相关要求,将样品打开剪碎后置入200 mL的生理盐水中,并选择上清液对产品细菌污染情况进行实验室检测,细菌种类包括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真菌菌落等;将含有抑菌或者抗菌成分的产品置入生理盐水中并加入适量的中和剂[6];选择平板沉降法[7]对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选用棉拭子涂抹法对工作人员手表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卫生质量进行评估分析。
1.3 判定标准依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标准》[8]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判定评估。
其中当细菌菌落总数与真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00 cfu/g与≤100 cfu/g,且致病性化脓菌与大肠菌群不能检出则可判定为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合格;对于消毒级的用品来说,当真菌菌落总数、致病性化脓菌、大肠菌群不得检出且细菌菌落总数≤20 cfu/g时则可判定为物品质量合格;车间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500 cfu/g,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20 cfu/g,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300 cfu/g且致病菌未检出时可判定为合格。
依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9-11]中对抑菌与抗菌产品的生产环境空气进行质量判定,当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未超过15 cfu/g时显示为质量合格。
1.4 统计方法将该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① 2013-2015年三年间卫生用品采样总共有1200份,详情见表1。
表1 2013-2015年间车间环境及工人个人手卫生检测合格率分析[n(%)]②卫生纸、餐巾纸、卫生巾、普通湿巾、成人纸尿裤、婴幼儿纸尿裤、卫生湿巾、一次性纸杯、皮肤抑菌剂的合格率详情见表2。
表2 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分析[n(%)]③2013-2015年间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分析,详情见表3。
表3 2013-2015年间各项指标检测合格率分析[n(%)]3 讨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卫生用品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且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产品数量与种类的增加,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质量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因而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12],对一次性卫生用品进行了相关的判定。
该次研究对该地区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细菌污染情况、生产环境等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现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①该地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卫生质量良好,且产品的合格率逐年上升,但是工作台表面与车间空气等出现少数不合格情况。
合格的产品与生产环境、原材料、工作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环节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问题将使得产品质量面临考验。
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该类产品的卫生监督工作,定期对员工做好操作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手卫生意识[13]。
②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2013—2015年的卫生巾等产品质量较佳,但是婴儿纸尿裤与成人纸尿裤在2015年的产品质量下降,究其主要原因可能为生产环境的改善、部分中小企业引进生产线、操作技术不达标等,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皮肤抑菌剂与卫生湿巾本身即包括相应的抑菌成分,因此其质量合格率较高。
但是一次性纸杯与普通湿巾的卫生安全隐患均较大,主要是由于该类产品的生产厂家较多,且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某些小企业的卫生状况较差等,均是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14-15]。
③2013—2015年该地区真菌菌落总数与细菌菌落总数的质量均不达标,且未出现致病性化脓菌与大肠菌群。
但是笔者建议仍然需要加强对该类产品的卫生监督,严格监管环境消毒制度,注重员工培训,给予适当的奖励机制等,提高产品安全。
综上情况可知,2013—2015年该地区关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细菌污染情况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保证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1] 魏峰,吴松,于晞,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次性卫生用纺织品中荧光增白剂[J].色谱,2015,33(2):158-163.[2] 王玉峰,石葆莹.卫生巾、纸尿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风险分析[J].纸和造纸,2014,33(10):73-75.[3] 贾永强,贾永华,夏晖,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卫生质量检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417-418.[4] 李红梅,贺漓漓,康付俊,等.桂林市212份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2,25(4):493-494.[5] 张庆利,王霞,管恩森,等.均质器在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4):398-399.[6] 严卓琳.桐乡市一次性卫生用品及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177-178.[7] 姜楠.某市餐饮业餐巾纸卫生状况调查[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5):644-646.[8] 吴琴珠.泉州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消毒质量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1):73-74.[9] 赵琢,栗建永,李晶,等.一种检测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J].工业微生物,2013,43(5):68-73.[10] 林香玉,蔡水波.泉州市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及产品消毒质量监测[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61-62.[11] 茅丽婷.南通市市售一次性使用妇幼卫生用品卫生质量检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1,22(2):52-53.[12] 朱群,周玫,华哲云,等.365份一次性卫生用品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5):383-384.[13] 吴幼玲.几种沙氏培养基真菌生长情况比较[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4,20(4):46-47.[14] 孙爱琴.2009-2010年偃师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质量监测[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2,23(3):238-239.[15] 张慧敏,胡晓宁,甘连军,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质量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5):492-493.(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