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沪科版二次函数应用利润问题tct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7.99 KB
- 文档页数:4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整个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这部分知识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而且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同时,由于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解决一些与二次函数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抛物线形的物体运动、最大(小)值问题等。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进行解决。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的方法;3.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4.小组讨论的结果。
二次函数利润应用教学设计第一篇:二次函数利润应用教学设计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利润的最大化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的关系2、让学生掌握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性质解决最大值问题的方法3、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际情景与数学知识合理转化的过程,体会如何遇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脉络。
教学重点: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函数性质进行决策教学过程 : 情境设置:水果店售某种水果,平均每天售出20千克,每千克售价60元,进价20元。
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这种水果在原售价的基础上每涨价1元,日销售量减少1千克;若每降价1元,日销售量将增加2千克。
现商店为增加利润,扩大销售,尽量减少库存,决定采取适当措施。
(1)如果水果店日销水果要盈利1200元,那么每千克这种水果应涨价或降价多少元?解:设每千克这种水果降价x元。
(60-20-x)(20+2x)=1200解得x=10或x =20 水果店扩大销售,尽量减少库存x=10不合题意,舍 x=20 答:每千克这种水果应降价20元。
(2)如果水果店日销水果要盈利最多,应如何调价?最多获利多少元?设计:问题1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先根据题意判断出应只选择降价,只是一种可能。
通过分析“降价”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评,强调验根。
因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困难不会太大。
问题2,引导学生由一元二次方程过度到二次函数,并想到利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性质去解决问题。
给学生空间时间去思考。
老师问两个问题;1 怎样设?2什么方法去解决?解:设每千克这种水果降价x元。
y=(60-20-x)(20+2x) =-2 x²+60x+800 (0< x≤40) a=-2<0 y有最大值当x= 15时,y最大此时,y=1250答:每千克应降价15元,使获利最多,最多可获利1250元。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对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给出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4.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二次函数应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PPT,用于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的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次函数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例子中是否存在二次函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运用二次函数解决。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和性质,对二次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对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本节内容时,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加深对二次函数知识的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以及对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引导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准备PPT,用于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抛物线形的跳板,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个实际问题?2.呈现(10分钟)呈现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规律。
同时,给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构成。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和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将二次函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2.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几何画图工具,以便进行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的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回忆起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例如求解二次函数图形的交点、对称轴等问题。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重要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一些几何问题,例如求解二次函数图形的交点、对称轴等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二次函数在几何中应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次函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介绍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等。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利润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第六十一中学胡大海
教学目标1.对本题的要求,通过实际问题背景考察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探究利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对变量间关系的刻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运用,体现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2.利用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解决与利润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列函数关系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难点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5)若物价部门规定,该商品销售单价不得高于。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二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的内容,主要围绕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实际问题理解不深、对二次函数模型掌握不牢固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并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二次函数模型的掌握程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2.难点: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建模,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函数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模型。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际问题、例题和练习题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学习。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练习题:准备一些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4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实际问题,如最大利润问题、最短距离问题等,要求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或者在求解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帮助他们巩固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以及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求解二次函数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给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二次函数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教学视频:准备一些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最大利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高点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Ⅰ.同步讲解
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最大利润、最节省方案等问题是二次函数应用最常见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再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法或配方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一、交流展示,探究引入
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 请你帮助分析: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
二、自主质疑,互动解惑
问题一: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
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2)每件衬衫降低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
问题二:某商场将进价40元某种商品按5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500个.商场想采用提高售价的方法来增加利润。
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销量减少10个,为赚得最大利润,售价定为多少?最大利润是多少?
三、分层训练,巩固提高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18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⑴利用函数表达式描述橙子的总产量与增种橙子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⑵利用函数图象描述橙子的总产量与增种橙子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
⑶增种多少棵橙子,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在604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