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4.创作神奇的金属材料作品》优质课教案_4
- 格式:docx
- 大小:22.37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金属丝工艺——火柴人制作班级:七(1)班一、【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从“火柴人”入手,通过观察与探究、分析与交流等活动,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设计要求,确立主题、设计造型和选择相关的材料。
以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感悟金属丝工艺给生活带来情趣;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靠模成型、缠绕连接技术的操作方法。
(2)进一步掌握对金属丝材料进行分割、弯折的技能。
(3)能够根据设计对金属丝材料进行加工和整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技能体验,初步掌握金属丝成型方法和连接方法。
(2)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制作、组装的金属丝加工技术的一般过程中了解金属丝工艺。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操作中体验制作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技巧。
(2)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并在小组活动中养成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综合运用靠模成型,缠绕连接技术。
2.教学难点金属丝缠绕和整形。
四、【教学器材】1.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实例。
2.学具:材料:粗细不同的铁丝。
工具:尖嘴钳、斜口钳、圆形形状的靠模。
3、布置学生制作头部,让学生跟教师制作视频一起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完成的头部作品。
5、引导学生复习金属丝连接方法,学习缠绕的技术要点。
6、演示身体缠绕技术,播放教师制作身体的视频,强调缠绕技术的要点。
7、布置学生制作身体部分,让学生跟教师制作视频一起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8、演示肢体制作要点,展示各种火柴人造型图片,引导学生自主创意完成四肢动作的设计与整形。
9、以“可爱的火柴人”为主题制作火柴人。
生实践操作,运用圆形器具制作头部。
3. 参与分享制作中的难点。
4. 实践操作制作身体。
5.学生进行火柴人身体整形,自主创作造型。
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探究,运用缠绕的技术完成火柴人身体的制作及四肢动作的设计与整形。
雄狮的设计与制作一、【教学目标】1、了解铝制品的特性;2、尝试用易拉罐制作一只半立体的雄狮;3、通过动手制作、创新和探究,获得更多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按照图纸将易拉罐剪贴成狮子的形状2、难点:狮子身体形状的三、【教学准备】1、教具:课本、课件2、学具:易拉罐、剪刀、笔、502胶水、双面胶、圆规、黑色背板纸四、【教学过程】1、导入:易拉罐狂想曲(1)问:一个易拉罐可以做成什么?(2)欣赏易拉罐作品;(3)揭题:《易拉罐雄狮的制作》2、清点材料与工具:(1)材料:易拉罐1个、黑色背板纸1张;(2)工具:剪刀、笔、502胶水、圆规;3、教学制作:(1)分析1:雄狮的头部由那些部分组成?如何做成?加工:鬃毛、眼睛;添加:眉毛、胡子、耳朵;(2)制作步骤小结:①鬃毛:用剪刀将罐身剪开,并向上折;(注意:保持每条鬃毛宽度相近)②眼睛:用剪刀尖在罐顶上戳两个小孔;③眉毛:剪一条细长的铝片,绕在笔芯上,形成螺旋状,对折成“V”字形,粘在两眼中上方;④胡子:剪6根细长条铝片,分别贴在嘴两边;⑤耳朵:剪一对耳朵,粘在头顶两侧;注意事项:剪切时注意铝片上的小倒刺割伤手。
(3)学生制作(10-15min)教师指导。
(4)分析2:狮子有哪些姿势?——正坐、侧坐、卧、站等;分析3:结构分析正坐:++=侧坐:++=卧:++=(5)制作步骤小结:①自己选择一种姿势,并用铝片剪出身体各部件形状;②用502胶水将身体各部件组装贴于黑色底卡纸上,并将狮头与狮身进行黏合;③剪出狮尾,粘在狮身一侧。
注意事项:①狮身比例略小;②粘贴时现将金属部位清理干净;(6)学生制作(20min)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创作神奇的金属材料作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金属丝(铝丝)的特性。
(2)初步学会对铝丝材料进行缠绕连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运动人物作品的制作、评价,发现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逐步修正,领悟其中的技术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人物的运动状态的加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丝的拧结人物躯体之间的连接。
2、教学难点:运动人物主要的运动关节点和动势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工具(尖嘴钳、剪刀)材料(1mm的铝丝)、教具(成品:金属丝制作的运动人物)
四、教学课时:第1课时
六、板书设计
创作神奇金属材料作品
金属的分类 纯金属
合金材料。
第三单元技能体验2 智力套环“金蝉脱壳”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科教版劳动技术七年级第三单元《金属丝工艺》中的技能体验内容。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丝的加工工具和加工技能,并对金属丝的成型、连接方式都有所体验。
并进行了铜丝画老虎的的技能体验,智力套环“金蝉脱壳”的制作,是在学生学习了这两个内容后安排的技能体验二。
本节课通过观察与思考、分析与交流、归纳与总结、体验与感悟、评价与拓展等手段,提高学生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比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智力套环“金蝉脱壳”之前,学生对金属丝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一般的加工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并在技能体验中制作过铜丝画“老虎”这个金属丝工艺,铜丝画“老虎”的制作过程中对于铜丝的造型精确把握非常重要,老虎的每一个身体结构都要求符合图片内容,况且又是金属丝工艺的第一次技能体验,所以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些问题。
对于智力套环“金蝉脱壳”来讲套环所用铁丝较粗,女学生和较瘦弱的学生在体力上存在些问题,制作上有点困难,所以我采用彩铝丝作为本节课使用的材料,解决了铁丝较硬的问题,同时也在感官上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对于结构来讲较之铜丝画虎来的简单,只要能把握好切割与成型的要点以及注意到作品整体的对称性和灵活性,金蝉脱壳作品就能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粗彩铝丝的切割方法。
(2)能根据制作流程,选择合适的制作步骤进行加工。
(3)掌握环与环的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处活动自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下料活动,体验尖嘴钳握柄位置与力度之间的关系。
(2)通过零件连接与调试活动,掌握金属丝活动连接的方法。
(3)通过拓展作业活动,养成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有序完成和巧干的制作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按照尺寸下料与成型。
2、教学难点零部件1的对称性以及活动连接调试。
铝丝小雨伞的制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铝丝的特性和小雨伞的构造。
2、初步学会金属丝下料技能,会徒手成型和靠模成型技能。
通过观摩学习、尝试练习、动手操作,掌握铝丝小雨伞的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能力,通过小雨伞的制作,让学生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徒手成型和靠模成型
教学难点:伞面的平整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资源准备:PPT课件、实物样品、投影仪等
工具、材料准备:剪刀,斜口钳,圆锥钳,彩色粗细铝丝,靠模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铝丝小雨伞的制作
一、工具材料:
剪刀,斜口钳,圆锥钳,彩色粗细铝丝,靠模
二、制作流程:
开料→弯折→靠模固定→缠绕→收尾固定→整型。
创作神奇的金属材料作品教案一、教材内容简介:在生活中,无论古今中外,都有许多精美的金属材料,它们除了具有承重的功能外,表面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加工,于是就有许多成为了传世久远的艺术作品。
本课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中包含的文化和历史,感受金属材料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同时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设计时需要进行整体思考,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设计,设计时还要关注材料,一定要考虑材料的性能。
二、教学内容和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材料的功能与作用,学习金属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步骤。
合作完成金属材料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创意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金属材料设计的几点要素,即柱体造型和装饰纹样。
2、难点:作品的新颖、美观和实用。
四、教学设计思路:用学生熟悉的鸠兹广场的金属材料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本课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感受金属材料的美感,了解金属材料的文化,研究金属材料的设计和制作。
五、学习材料、准备:教学课件、各种废旧物品(纸箱、易拉罐、方便碗、饮料瓶等)、卡纸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部分: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课题。
2、探究学习。
一、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欣赏我们的家乡芜湖鸠兹广场的美景。
(课件展示鸠兹广场远景转成近景。
)广场上有一处景致经常吸引游人驻足欣赏,看,这是什么?出示课题:《金属材料》2、金属材料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广场上为什么要建金属材料呢?1、课件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包括书中的金属材料图书)。
问:金属材料经常被人们应用在什么地方?它具有什么作用?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讲解。
(承重、祟拜、信仰、美化、装饰、象征寓意等)2、问:金属材料多用什么材料制作?课件展示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问:装饰的方法有哪些?3、这节课我们来利用各种废旧材欣赏课件中的美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