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高血脂与脂肪肝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67.99 KB
- 文档页数:2
生国塞用医药!业生!旦筮垒鲞筮堡翅堡堂!堕墼丛型,坠坠三塑:型:堡。
№:堡青壮年高血脂与脂肪肝的探讨刘葆华于风云【摘要】目的探讨青壮年脂肪肝与血脂、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520例进行健康体检,采用B超检查,常规探查肝脏,根据肝内回声增强及衰弱情况,肝内脉管减少及模糊程度,以及出肝面光带展示情况,肝脾肿大与否等多项指征对脂肪肝做出诊断及程度上=的区分。
结果①脂肪肝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o.01);②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35~75岁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
结论与三酰甘油升高、肥胖、性别、年龄明显相关。
【关键词】青壮年;脂肪肝;高血脂脂肪肝是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脂肪过剩在人体表现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脂肪肝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脂肪肝若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控制,其并发症可给患者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为了探讨人体血脂的含量与脂肪之问的相互关系,对本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520例进行血脂肝脏超声检查,并进行检查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6月来院体检中心健康查体的520例青壮年均为高、中级知识分子、其中男350例,占67.31%;女170例,占32.60%;年龄在35—60岁之间,平均37.6岁。
1.2方法1.2.1受检者晨起空腹抽血,离心分离血清,用总胆固醇酶试剂盒测总胆固醇(正常2.8~6.0mmol/L);三酰甘油试剂盒测TG(正常0.34—1.70retool/L);肝素锰比浊法试剂盒测B.脂蛋白(正常2.6—5.7mmol/L);高血脂诊断标准:cH>6.0mmol/L,TG>1.7mmol/L,B-脂蛋白>5.7mmol/L。
1.2.2B超采用日本东芝Sal-38As线阵显像仪,探头频率为4.0H2。
常规探查肝脏,根据肝内网声增强及衰弱情况,肝内脉管减少及模糊程度,以及出肝面光带显尔情况,肝脾肿大与・115・脂肪肝标准…:①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②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③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
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m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⑤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第①项及第②~④项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第①项及第②一④项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第①项及第②一④项中两项和第⑤项者为重度脂肪肝。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520例受检者,血脂异常282例(54.23%),男188例,女94例,男女高血脂检出率分别为53.71%(188/350)、55.29%(94/170),单项血脂增高为192例,两项血脂增高66例,三项血脂增高24例,分别占高血脂的68.oo%,23.40%和8.5l%。
经B超探杳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74例,男52例,女22例,男女脂肪肝发生率分别为14.86%(52350)、12.04%(22/170)。
脂肪肝发生的年龄在35—60岁,平均37.6岁,其中轻度脂肪肝25例,中度脂肪肝9例,霞度脂肪肝3例。
高否等多项指征对脂肪肝做出诊断及程度上的区分。
超声诊断血脂与脂肪鼾的关系,对脂肪肝发生率的影响见表1、2。
表1高I|lL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注:LDL为低密度p胡旨蛋白,与非脂肪肝组比较,+P<O.05,一尸<O.01表2高m脂与正常血脂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例,%)注:’P<0.013讨论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含有约5%的脂肪(大多为三酰甘油),进出肝细胞的脂肪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胞浆内看不到脂滴,若胞浆内脂肪含量增多,出现脂滴,则称为肝脂肪变性心】。
组织学中脂肪变性肝细胞在50%以_【:称为脂肪肝¨]。
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原因很多,与药物、毒物的损伤,肝炎、等有关外,还与摄取脂类食物过多、蛋作者单位:277100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医院查体中心(刘葆华);枣庄市立医院感染管理科(于风云)白质缺乏、肥胖、营养过度、等因素有关。
主要由于细胞受损蛋自质合成减少、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体内蟹白少,导致进出肝细胞的脂肪得不到足够的蛋白结合运出肝细而存于肝细胞内。
脂肪肝的病变过程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H1。
上述冈素可造成体内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在肝脏过量蓄积,其结果又加重脂肪代谢紊乱。
资料显示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明显;脂肪肝人群中女性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显示女性脂肪肝的发牛与年龄呈正相关。
女性更年期雌激素产生减少,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增加口]。
嗜酒是脂肪肝的首要因素怕1,饮酒人群中男性居多,这也是男性脂肪肝高于女性的因素,因此控制饮酒对脂肪肝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结果分析表明,高血脂组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正常血脂・116・生国塞屈医荭!塑生!旦筮垒鲞筮堡翅垦!i塾!丛丛型:&!!堂,!!!:!,№:璺组,在表2中可看出高血脂282例合并脂肪肝66例,其发生率为23.4%,正常血脂组238例合并脂肪肝8例,其发生率为3.36%,高血脂合并脂肪肝明屁高于正常血脂组。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首先要防治高血脂。
并应在40岁以前进行防治,低脂饮食、适度的体力劳动、体育运动使机体内脂类加速分解,合成减少,有效控制高血脂的发生,才能降低脂肪肝的发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脂肪肝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年生存质量的主要潜在病症之一。
脂肪肝若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控制,其并发症可给患者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轻者影响生活质最,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威胁牛命。
调查显示,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饮酒过多、生活紧张、生活节奏加快、运动和锻炼减少是脂肪肝发病的基本原因。
因此教育脂肪肝患者和普通人群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适运动、合理膳食及减少多余热莓积累等对控制脂肪肝具有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2]白希清.病理学(下册).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7-398.[3]U.N.里德,H.魏纳,著.病理学总论与各论//武忠弼,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57.658.[4]王吉耀,脂肪肝的流行病学.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2):115.[5]吕宝经,郭晋村,陆尚彪,等.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33-34.[6]范建高,曾民德,王国良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
7(1):75.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效果的临床观察刘宏建【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给与脱水降颅压,使用脑保护剂和胃黏膜保护剂,调节水电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以搬动时行高压氧治疗,1.5h/d,2ATA下持续吸纯氧,10d为1个疗程。
结论治疗1个月后GC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治疗2个月后GO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高压氧;中重型颅脑损伤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常规治疗方法为手术和神经保护治疗,病死率、致残率很高。
近年来高压氧医学发展很快.已广泛用于颅脑损伤的治疗,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r治疗手段。
就商丘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3-2008年来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4—72岁。
交通事故伤98例,跌落伤28例,击打伤12例,其他4例。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MRI检查确诊,硬膜外血肿38例,硬膜下血肿16例,脑挫裂伤49例,脑干损伤29例。
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5分86例,6~8分46例,平均4.2分,均有不I川程度的意识障碍。
以上病例中12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7例因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行颅骨去骨瓣减损伤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89例,男62例,女27例;年龄4—68岁,治疗前C,CS评分:3—5分59例,6~8分30例。
常规治疗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12~72岁,治疗前GCS评分:3—5分27例,6~8分16例。
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脱水降颅压,预防感染,应用脑保护剂,胃黏膜保护剂,调节水电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在此基础.卜尚待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且能搬动后即行高压氧治疗。
在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中,颅脑损伤后距高压氧治疗的时间1~7d5例,8—20d37例,21—30d25例,31—60d13例,61d以上9例。
采用单门单人仓,202.65kPa(2ATA)下压术,13例因外伤后脑积水行脑室艘腔分流术。
以上病例按持续吸氧1.5h,1次/d,10d为1个疗程。
表1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GCS评分和治疗2个月后GOS评分比较(例,%)作者单位:476000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