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园区规划图
- 格式:docx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6
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及管理区域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及管理区域⼀、两江新区组织架构图重庆市政府成⽴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组。
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翁杰明,副市长童⼩平,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任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重庆两江新区党⼯委、管委会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两江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的统⼀规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
两江新区党⼯委、管委会受市委、市政府委托,代管北部新区党⼯委、北部新区管委会和两路⼨滩保税港区管委会,管理直管区内新批准成⽴的开发管理机构。
两江新区内各区⼈民政府、功能经济区管理机构根据各⾃职责,负责各⾃辖区的⾏政管理和社会事务⼯作,接受两江新区党⼯委、管委会对经济建设和开发开放⼯作的指导、协调。
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属两江新区管委会直接领导,负责两江⼯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作。
⼆、两江新区管理区域两江新区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政区部分区域,及重庆北部新区、两路⼨滩保税港区、两江⼯业园区等功能经济区。
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公⾥,其中可开发建设⾯积550平⽅公⾥,⽔域、不可开发利⽤的⼭地及原⽣态区共650平⽅公⾥。
其中:江北区涉及街镇为:⽯马河、⼤⽯坝、观⾳桥、华新街、五⾥店、江北城、⼨滩、铁⼭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和、鸳鸯、天宫殿、翠云、⼤⽵林、⽊⽿、礼嘉、龙兴、⽯船、古路、⽟峰⼭镇;北碚区涉及街镇为:⽔⼟、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重庆北部新区:重庆北部新区于2000年12⽉18⽇设⽴,北部新区管辖礼嘉镇和⼈和、鸳鸯、⼤⽵林、天宫殿、翠云5个街道,⾯积130平⽅公⾥,规划⼈⼝120万。
2009年,实现地区⽣产总值541亿元、⼯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167亿元、地⽅留存财政收⼊70亿元,以上指标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小城镇建设2004/11 荣昌板桥工业园区位于川渝两省交界的荣昌县境内,是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规划通过调整园区用地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突出产业特色,确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开发控制策略和准则,力求将荣昌板桥工业园区建成重庆市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加速推进重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随着重庆第三次工业化布局调整浪潮的掀起,2002年,重庆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特色工业园区的意见》,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市级产业园区,以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并批准了第一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荣昌板桥工业园区属其中之一。
荣昌县政府为保障园区统一、高效、协调地运行,增强园区持续发展后劲,欲将其建设成该县最大的经济增长区、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现状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荣昌地处重庆市、四川省两地接壤处,是重庆市的西大门,有渝西第一县之称,在重庆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东西对接、双向发展的战略区位优势。
板桥工业园区位于荣昌县城以东,紧邻城区,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过园区,交通十分便利。
(图1) 2、产业基础优势 荣昌板桥工业园区1996年从一个县级工业园区起步,通过了四川省级工业园的初审;重庆直辖后,它又成为重庆市第一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荣昌生物工程科技园;2002年又被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板桥工业园区。
其产业基础雄厚,以畜禽良种、饲料、兽药、医药、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生物工程为特色产业,年工业产值超过4亿元。
(图2) 3、用地条件优势 园区地势起伏变化不大,用地开阔,一类建设用地占60%以上,局部浅丘经简单开挖即可平整;区内地质状况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有利于各项建设活动。
4、政策措施优势 园区内企业享受荣昌县人民政府制定的财税优惠政策、工业项目土地优惠政策和行政事业性规费优惠政策,为企业投资提供便利。
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 设计依据●甲方的设计条件及1:500用地红线图●《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其他现行设计规范以及法律法规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及设计范围1.2.1 项目概况该项目为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标准厂房区建筑方案设计,位于重庆市荣昌县。
由15栋多层厂房组成。
1.2.2 建设地点及建设规模建设地点:重庆市荣昌县。
建设用地面积55279.96 m2建设规模:95997.84(总建筑面积)。
拟建层数:4层。
1.3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空间布局及结构形式。
整体布局采取中国传统园林手法来设计园区的内外,在厂房设计中,突破传统厂房单调、冰冷、呆板的形象,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之中,建筑形体简洁、明快。
在满足合理经济的同时,并且考虑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各个专业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1.4 经济设计指标主要规划经济技术指标:规划用地面积: 67078.43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55279.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997.84平方米其中A型:32122.40平方米B型:33784.08平方米C型:30091.36平方米计入容积率面积:95997.84平方米建筑层数:地面4F容积率:1.74建筑密度:43.56%绿地率:23.15%第二章总平面设计2.1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总平面设计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
2.2场地概述本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县荣隆镇,重庆荣隆台湾工业园内,由两块地块组成,南侧紧邻绿地,景观大道从两个地块之间通过,地块另外两面有规划道路,整个基地交通十分便利。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范围面积1200平方公里横跨“三北”两江新区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
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
其中: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六大功能两江新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功能类似、政策比照”,是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及广大内陆地区的综合类开发“新区”。
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中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内陆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总体目标10年后GDP逾6000亿元到2020年,两江新区将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内陆开放示范效应的新区,在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中发挥核心和引擎作用。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0亿元,分别占全市1/4以上;直接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量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1/3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4500万人次,常住人口规模400万人左右。
管理体制搭“三拖一”开发平台据了解,两江新区将采取“1+3”的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两江新区管委会及江北、渝北、北碚3个行政区,分别作为开发主体协同推进。
在开发平台上,将采取“三拖一”模式。
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将委托两江新区管委会在业务上进行统一管理,此外,鱼石片区(鱼嘴、复盛、龙兴、石船)由两江新区管委会直接领导的两江新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三个平台拉动两江新区发展。
重庆--万科渝园庆科渝重庆亿达集团市场部2012.08.28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区位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信息-位置优越:主城核心区、新发展中心区、富人区◆项目位置:渝北区宝圣大道666号(西南政法大学对面)车行5分钟可到达江北机场,10分钟到达龙头寺火车站、观音桥步行街,20分钟到达解放碑C碑CBD◆区域属性:项目地处重庆渝北两路工业园区,紧邻回兴交通中区紧邻回兴交通中心枢纽,是主城核心区、重点发展区之一,东临机场高速,西接宝圣大道,毗邻江北核心与北部江北核心CBD与北部新区。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西至:南北向长846米东向长846米,东西向宽531米,呈多边形,东临210国道,西侧临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南侧在区域小环境的位置图渝校,南侧临已建成的湖山水榭花都住宅校区北临机场快区。
北临机场快速路项目基本信息-周边配套齐全、区域发展定位◆周边配套(交通、商业、学校、产业等):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十分齐全,有重百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妇幼保健院、渝北回兴医院、西南医院渝北分院以及邮局等生活、娱乐配套设施。
教育:项目地处两路大学城,周围高校环绕,紧邻西南政法大学,周边还有海联学院(海联学院是中国第一所海外上市的高等院校,是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为一体的私立学院),渝北职教中心,川外,南方翻译学院、华星外语学院,重庆一中渝北分校,渝北实验三小等。
周边自然环境:项目东面远处有山景,南面有城市景观,东南侧为农业园区的绿化苗圃。
总图的景观设计概念是将景观中心放在朝向形成于城市相互关联的内外绿化空间、包括贯穿场地的南北两个区域中央水景。
◆板块属性定位(城市规划中对区域定位、区域价格处于什么水平等等):重庆市两路工业园是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地处国家级文明示范城区、国家级卫生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优秀旅游区--渝北区。
业地处家级文范城家级生城全文化先进全优秀旅游渝北东区园区以重庆服装城和物流中心为重点,全力打造重庆航空城,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把两路工业园东区建设成为产业高度集中、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高度文明的“三高园区”,西区打造“临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和渝北区委、区政府建设“航空城”,首期建设国际商务中心、高档住宅区、模具产业园功能区。
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专项规划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SOUTHWEST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二○一七年六月成都前言潼南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于2007年7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和国土资源部公告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5。
36平方公里.园区按“一园三区”规划打造,着力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产业。
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和重庆市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做好重庆市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增量配电网原则上指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和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等局域电网;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项目规划应由所在区县发展改革为组织编制,市能源局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
为此,潼南区发改委特委托我公司开展了《重庆市潼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专项规划》,以期科学合理地布局园区增量配电网结构,以规划指导园区电网建设,保障企业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基于上述背景和要求,本次规划将本着提高社会效益和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的原则开展,并力争将潼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成为一个在供电区域、调度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均与重庆主网相对独立的局域电网.此外,考虑到园区的南区现已有大量企业入驻,近期规划入驻企业较少且分布分散,为避免电网重复建设、防止交叉供电等不足,本次规划近期将园区北区和东区(田家)纳入重点规划范围,远期视园区发展和用户需求再将东升、大道组团及南区增量用户的供电方案进行展望.1主要研究原则及工作内容1。
1 主要原则(1)研究对象:本次供电规划近期以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和东区新增用电企业为重点研究对象,兼顾考虑远期增量用户供电方案,远期力争将潼南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成为具有独立运营能力同时供电可靠性较高的电网。
(2)负荷水平:近期主要考虑北区、田家(东区)组团内已进驻企业的电力和冷热需求,远期考虑北区、田家(东区)组团内企业全部进驻的情况,作为负荷饱和年份,并进一步考虑远期在北区、田家(东区)组团饱和的基础上加入东升和大道组团的负荷需求。
重庆十大工业园区
一、空港工业园区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于2002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同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
2006年1月,园区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
2009年,国家商务部把园区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2010年,园区综合实力跃居全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第一名。
园区整体规划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由深圳市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总体规划面积达54平方公里,一期控制性规划14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园区设有高新技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摩托车工业园、空港物流园、人居环境区等功能分区,并合理规划了学校、医院、车站等公用设施和大量园林、绿化用地,形成了整体布局科学、片区功能协调、产业特色鲜明、配套绿化完善的规划格局。
规划图如下:
二、港城工业园区
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园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江北区境内,南邻长江黄金水道,北临重庆出口加工区,东接铁山坪森林公园,西至大佛寺长江大桥。
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分为A、B、C、D 四个片区,其中:A片区6.18平方公里、B片区2.15平方公里、C片区1平方公里、D片区1.67平方公里。
A、C、D片区用于工业生产,B片区依托重庆寸滩深水港、重庆铁路货运编组站等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仓储物流产业。
B区规划图(A、C、D区没有实地考察):
三、重庆市晏家工业园区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离重庆市主城50公里,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启动建设,2008年在全市47个特色工业园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名,连续5年成为重庆市“五个示范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位于是重庆市的地区性中心城市——长寿区,地处重庆腹心地带,是“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三峡库区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是重庆主城区通往华东、华中、湘西地区的必经之路,水陆交通枢纽。
园区控制规划面积38.98平方公里,其中综合加工区规划面积7.58平方公里,江南钢城规划面积14.8平方公里,机电材料园区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
分区布置冶金及金属压延、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
截止2008年底,入驻企业108户,合同投资401.69亿元,开发面积近20平方公里;建成投产企业85户,解决就业8600人,实现年产值118亿元,利税7.51亿元。
重钢(集团)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重庆环松科技工业有限公司、重庆景兴纸业集团造纸有限公司、重庆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已入驻园区,基本形成了冶金及金属压延、机械制造、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
四、重庆建桥工业园
建桥工业园区是2003年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A、B、C三个分区组成,同年6月18日破土动工。
园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
突出大项目,突出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园区地址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金桥路9号。
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
交投资、中船重工、美国凯雷、美国卡万塔、加拿大派姆、意大利比亚乔、法国诺灵科、日本三井、韩国新尚、香港天安、台湾炬神、上海梅林、三一重工、河北宝丰、四川九州等知名企业进入建桥园区,其中设在建桥园区的卡万塔中国总部,是重庆现有的2个跨国公司中国总部之一。
协议引资300亿元人民币。
五、重庆江津工业园
重庆江津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渝府[2002]210号文件)首批批准的16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并通过审核,公布于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8号《公告》。
2005年园区位居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第七位。
园区位于江津市北城区,紧邻长江上游深水良港——兰家沱港和成渝铁路两个火车站。
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评价已通过评审。
园区工业发展以机械电子工业为主,同时规划建设纺织印染、医药化工、物流行业特色小区。
六、重庆合川工业园
合川工业园区成立于2002年12月,是重庆市政府批准的30个特色工业园区之一;位于合川南城新区,是合川市建设大城市的重要组团,规划面积22.3平方公里,辖4个村、2个居委会,约2.8万人。
2003年,合川工业园区在重庆30个特色工业园区中,招商引资数量排名第三位,土地平整排名第四位,综合评比名列第七位。
七、重庆璧山工业园
璧山工业园区是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批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位于璧山县璧城街道、青杠街道、大路镇内。
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分为A、B两区,A区位于璧山区璧城、青杠街道,璧青一级公路和璧南河纵贯全境,成渝高速公路穿越而过,已建成的璧山--大学城隧道将园区与大学城连为一体,功能定位为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和机械工业城,重点发展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
B区位于璧山区大路街道,渝遂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建设新型建材基地、轻工产品生产基地、微电子基地,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家具制造、纺织业,配套发展微电子业。
八、重庆巴南经济园区
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园区是由花溪工业园区、鹿角工业园区、金竹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整合而成的新型工业园区。
处于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层,是重庆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内环高速公路巴南段两侧,属巴南区主城核心区范围。
重庆市巴南区经济园区总面积达62平方公里。
已实施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并开始建设21平方公里,其中:花溪工业园区界石拓展区6.5平方公里,鹿角工业园区13.5平方公里,金竹工业园区1.3平方公里。
近期还将在界石、南泉、南彭等镇二环高速公路以内规划36平方公里,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巴南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经济园区内已有长安铃木、宗申集团、建设集团、大江集团等大型国有、民营企业,是重庆市重要的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此为核心的机械制造加工产业集群。
经济园区着力打造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以装备制造、
机械、机电行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服装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提升自身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化身成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新的动力源。
九、重庆同兴工业园
重庆市同兴工业园区位于北碚区童家溪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2]210号文)首期批准成立的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
园区规划面积5.27平方公里, 其中启动区面积1.55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结合地形条件及产业布局特点,共分为A、B、C三区,其中A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机械制造、生物制药企业为主;B、C区规划面积3.77平方公里,主要以布局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包装等产业为主。
十、九龙工业园区
重庆九龙工业园区是国家发改委和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 园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境内,重庆市公路工程集团等企业参与了园区的建设与施工。
园区分为A、B、C、D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
目前,A区形象日新月异,中心城区日趋繁荣;B区项目高度聚集,各项产业蓬勃发展;C区新城初具规模,优势项目建设投产;D区启动规划建设,打造金凤电子信息产业园。
在九龙园区成立10年间,累计技工贸收入(营业收入)1728.52亿元,工业总产值862.02亿元,增加值228.78亿元,税收总额29.24亿元,引资10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84.37亿元。
园区形成六大主导产业:一是以徐工、柳工、庆铃、北奔、建设车用空调、龙江汽车、美国佳速汽配为龙头的汽车(重型汽车)产业群。
二是以隆鑫宝马摩托、建设雅马哈、恒胜、劲隆光阳等为龙头的摩托车产业群。
三是以ABB、隆鑫热动力、赛力盟电机、唯远机电为代表的机电产业群。
四是以智能水电表、椿中岛钢球、五粮液普什为龙头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群。
五是以新华印刷厂、九发包装、《重庆时报》印务基地为龙头的印刷包装产业群。
六是以绿云石都、隆鑫钢材、新世界建材为主的石材钢材加工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