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优化方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城市的地域结构与合理规划(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21.0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九乡村与城镇第二十五讲城镇化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一、单选题(2018·江苏宿迁·江苏省泗阳中学校考一模)天际线是西方城市规划的定型理念,它是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又称城市轮廓或全景,下图是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2000-2012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2000年—2012间,南京城市发展较快的区域是()A.城东和城西B.城南和城北C.城东和城北D.城西和城南2.若要增强南京中心城区对江北新区的辐射作用,目前首先要加强()A.市场开拓B.产业开发C.交通建设D.环境保护(2022·河南安阳·统考模拟预测)为了缓解大城市病,国内外都市圈普遍采用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在周边建设新城的治理手段。
东京都市图的新城建设分为卧城建设和业务核都市建设两个阶段,卧城建设阶段新城主要承担居住职能,业务核都市建设阶段新城主要承担研究开发、商务办公、信息物流、医疗健康等职能。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建设卧城可以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但是容易导致()A.职工通勤距离显著增加B.中心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压力增大C.中心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中心城市住房价格大幅提高4.与卧城建设相比,东京都市圈业务核都市建设可以()A.增加东京都市圈的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B.保持中心城市的发展活力,防止其衰落C.形成多中心的都市圈格局,提升整体实力D.加快大都市圈的工业化进程,增加国民收入(2022·安徽芜湖·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在城市中以斑块形式呈现。
下图是某市斑块密度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
5.了解该城市建设用地数据来源于()A.城市地理信息系统B.硬化地面遥感数据C.河湖水面遥感数据D.透气地面定位数据6.在2000-2010年期间该市建设用地()A.连通增强B.联系减弱C.规模萎缩D.分离增强7.随着该市建设发展,斑块化密度将()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小C.先增加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加(2023·全国·模拟预测)乡愁,是中国人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专题三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高考考试说明1 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考考点简析1 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2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3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5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6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7 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8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9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10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1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12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13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14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15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16 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7 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18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9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20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2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23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24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25 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26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27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
课时60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_________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①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______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______,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_____,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②转型路径路径具体措施延长__________,提升________资源的利用价值对既有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开发______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人文资源类型,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概念解读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1)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起(2)焦作市煤炭产业的衰落:多数国有煤矿无煤可采,原煤年产量骤减;配套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下降,大量职工下岗。
(3)采煤遗留的环境破坏:多年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导致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导致环境污染。
特别提醒传统工业兴衰的三个“共同点”(1)共同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铁矿、水等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共同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国际市场的冲击,市场变小;经济重心转移到新兴工业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综合整治的共同措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
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______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具体如下:措施有利条件推动工业________发展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丰富,水资源较充足大力发展________ 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加快农业________步伐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品质优良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共同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②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③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④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平均水平。
第一讲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功能分区(1)中心商务区(CBD):①布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2)商业区:①组成及分布: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组成,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②特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服务性设施,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②类型⎩⎪⎨⎪⎧ 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市政统一规划的住宅区(4)工业区: ①布局: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②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等。
[温馨提示]城市功能区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历史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行政原因。
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1)城市规模⎩⎪⎨⎪⎧ 表达:一般用人口规模表达等级划分: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温馨提示](1)不同城市行政区具有明显的界线,而非行政区的服务范围之间并非有明确的界线。
(2)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有哪些?2.如何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并对其进行评价?3.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何差异?以考纲为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考题精妙][典例]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
第22讲城乡空间结构(2024·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模拟预测)地理通道是一定的族群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向外迁徙与流动的线路。
据史学家考证,客家先民五次南迁中,前四次都选择赣江为必经通道,逐渐以江西赣州为中心向四周山区定居,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客家聚落。
图示意主要客家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客家先民选择沿赣江水系迁徙南下和选择定居山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A.交通、土地资源B.经济、气候C.战乱、水资源D.资源、政策2.龙川县佗城村仅有2500多人,但姓氏有140个,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化交流B.人口迁移C.民族通婚D.地形阻隔(2024·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1可知()A.城市建设用地广阔B.河流制约道路布局C.地形影响城市形态D.居住地分布较均衡4.目前该市最大商业中心最可能接近()A.①B.②C.③D.④5.今后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4号线之间的片区最适合发展为()A.中心商务区B.高级住宅区C.科技产业园D.城市森林公园(2024·辽宁·模拟预测)乾州古城地处湘西万溶江(沅江上游)北岸,与鄂、渝、黔三省相邻,历史上主要是土家族、苗族的聚居地。
1513年,乾州成为与凤凰镇、花垣老卫城并列的湘西三大重镇。
古城四面环山,厅署位于城中心,街巷众多且以“丁”字形为主,回环曲折,其中位于城墙外万溶江畔的河街一直是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
下图示意乾州古城街巷分布格局。
完成下面小题。
6.乾州古城内街巷以“丁”字形为主的目的是()A.方便确定方向B.便于军事防御C.节省土地资源D.减少交通拥堵7.河街成为乾州古城最繁荣的街道主要得益于()A.地形平坦开阔B.居住人口多C.水路运输便利D.手工作坊众多(2024·广西南宁·二模)现代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老旧建筑,如何利用这些老旧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难题。
[基础巩固]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
读图, 回答1~2题。
1. 由图判断, 该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A. ①B. ②C. ③D. ④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 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B. ②④③①C. ④③①②D. ③④②①解析:第1题, 由图可判断, ③阶段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大,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小, 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
第2题, 由图中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可判断, ③处于初始阶段, ①处于最后阶段, ④②处于中间发展阶段, 故D项正确。
答案: 1.C 2.D目前, 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特区”与新“特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读下图, 完成3~4题。
3. 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A. 大力推进工业化B. 改革开放的政策C. 大量的外来民工D. 香港的产业转移4.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 适宜重点发展()A. 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B. 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C. 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D. 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解析:第3题, 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 政策优惠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 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
第4题, 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且原材料、燃料短缺的地区, 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
答案: 3.B 4.D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 回答5~6题。
5. 1980~2005年间,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B. 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6.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④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解析:第5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始终位居第一位, 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第25讲城市的地域结构与合理规划
一、选择题
读“某城市住宅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M、N、L依次表示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住宅、工业
B.商业、工业、住宅
C.住宅、工业、商业
D.工业、商业、住宅
2.当L线变成P线时,反映了各功能区的变化是()
A.商业区范围变小B.工业区范围变大
C.住宅区范围变大D.工业不断向外围移动
解析:第1题,住宅区内部,住宅付出租金最高。
商业活动受距离影响程度最大,工业活动受距离影响程度最小。
第2题,L线变成P线时,商业区范围可能变大,住宅区不仅范围变大,而且租金上升,工业区范围变小。
答案:1.B 2.C
3.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
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越少
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
④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越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
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越少,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越多。
(2009年高考安徽卷)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完成4~5题。
4.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解析:选C。
读图可知,1970年该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密度相同,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无明显分区。
1970年以后,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夜间人口密度比白天人口密度小了很多,说明其住宅区与商务区明显分离。
5.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解析:选B。
读图可知,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密度大,夜间人口密度小,说明一天之中人口在商务区和住宅区之间流动。
实现人口的快速流动,需要依赖发达的交通。
(2011年江苏百校联考)下图为“大城市区域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大城市的区域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市区+城市影响区
B.都市区
C.都市区+城市影响区+乡村腹地
D.主城区+内缘区
7.图中所示区域与城市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A.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最大通勤带、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B.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内缘区、住宅区-城市影响区、卫星城-外缘区
C.商业区-主城区、工业区-外缘区、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
D.商业区-内缘区、工业区-最大通勤带、住宅区-内缘区、卫星城-城市影响区解析:第6题,大城市的区域构成不包括乡村腹地。
第7题,商业区布局在主城区,住宅区布局在内缘区,外缘区布局工业,卫星城布局在城市影响区。
答案:6.A7.C
(2011年辽宁鞍山一中模拟)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1980年和2009年城市功能区分布图”,比较两幅图,完成8~9题。
8.关于该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0年菜地和饲养场位于城市东北和西南,冬季严重污染城市大气环境
B.1980年钢铁机械工业区位于铁矿区附近,铁路运输条件较好
C.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城市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向东南郊区
D.城市化和交通的改善使菜地和饲养场规模缩小,并布置于交通便利的地区
9.2009年,行政文教区C以北的广大区域(B区周围)最有可能成为()
A.低级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
C.工业园产区D.高级住宅区
解析:第8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随城市化和交通的改善,菜地和饲养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第9题,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城市外缘环境好的地段,接近行政文教区。
答案:8.B9.D
(2011年广东三校联考)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图1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图2示意地租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若该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A.西风;自西向东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D.东风;自西向东
11.图2中曲线能反映图1中甲乙一线地租变化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轻工业区和重化工业区的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风,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第11题,地租的高低取决于离城市中心距离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性。
图1中甲乙一线依次经过铁路、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郊外铁路两侧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地租最低;河流和两条主要公路两侧地租较高,其中左边公路贯穿整个城市,交通通达性最好,地租最高。
答案:10.A11.D
二、综合题
12.(2011年山东济南模拟卷)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从图中分析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有哪些?
(3)F、G所示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工业区布局在该市的北部,可推测该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
第(2)题,从交通、河流、与居住区之间有隔离带等方面分析。
第(3)题,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处。
第(4)题,A处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地处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答案:(1)偏南风
(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便利;靠近河流,用水方便;河流下游,减少污染;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3)G
(4)A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
13.(2011年江苏南京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天津滨海新区。
图1
材料2:上海浦东新区功能区划图。
图2
(1)据图推测“天津蜂巢”兴建的地址位于图1中的()
A.天津市中心城区B.大港城区
C.汉沽城区D.塘沽城区
(2)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试分析其发展的区位优势。
(3)图2中D
(4)
解析:第(1)题,作为滨海新区商务区标志性建筑应兴建在新区的中心位置。
第(2)题,从交通、资源、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分析。
第(3)题,考查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第(4)题,浦东金融贸易区与外滩隔苏州河布置,通过便捷的交通共同形成上海目前的中心商务区。
答案:(1)D
(2)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部位,海、陆、空交通发达,土地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具有政策优势等。
(3)自上而下依次是B E C F A
(4)历史上外滩一直是上海的商务中心,浦东金融贸易区与外滩隔苏州河布置,并通过便捷的交通将二者联系起来,共同形成上海目前的中心商务区。